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口业警示集56(第八章学会说话 五恰当好处)


   日期:2018/8/11 10: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口业警示集

  第八章 学会说话

  五 恰当好处

  ○总是说很多毫无意义的话,会产生很多贪嗔痴等错乱之心。说话应谨慎,而且不能太多。该说的一字不漏,不该说的一句不说,要学会“言适当”。 (夏坝仁波切讲授《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①;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②。知者③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白】孔子说:“可以说话但不和他说,就失人了;不必说话却说了,就失言了。唯有智者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四书五经·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注:①失人:失去朋友。 ②失言:因不注意而说出不适当或不应说的话。 ③知者:知,通智;知者,即智者。

  ○孔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①。”更是告诉我们说话的时机要拿捏好外,也当察言观色;该说话的时候要说;不该说话之时,当三缄其口。说与不说之间,需要极大的智慧与勇气,要学习能适时的说出一句“得体的话”,能及时打住一句“不该说的话”,并且时时提醒自己,说话当厚道,要有口德。 (见炳法师《说话的艺术》《中台山》月刊72期)

  注:①孔子说:“还未轮到他说话的时候就忙着发言,这叫做急躁;有人向他提出问题,他偏不肯直说,这叫做隐瞒;不观察他人的脸色,就妄发议论,这叫瞎眼。”(演莲法师《安士全书》译白)

  ○俗语言:“点到为止,游刃有余,宁可不够,不要过头。”在言说中,要能知应对进退,一切适中合宜,则为人处世方能圆满,俗谛圆融。 (见旆法师《立言与人生》,《中台山》月刊72期)

  ○周威烈王十八年,晋国大夫魏斯攻克了中山国(今直隶定州),并派儿子子击去驻守。魏斯是派乐羊去攻打中山,打下中山之后,便把它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子击。

  魏斯问他的属下说:“我是个怎么样的主子?”众人都答道“是仁君”。但有个叫任座的人却说:“您取得中山之后,不把它封给弟弟,而封给儿子,怎么是仁君呢?”魏斯听后,勃然大怒。任座见状,急忙离席而去。魏斯接着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是仁君”。魏斯问道:“凭什么说我是仁君呢?”翟璜答道:“只有主子仁德,属下才敢直言无隐,适才任座说话就毫无隐讳,由此便可以知道主子是仁君。”魏斯听了,极为高兴,便让翟璜召回任座,并亲自趋前迎接,待为上宾。

  翟璜与魏斯的这段对话,让人不禁想起唐朝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一段佳话,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天,唐太宗下了朝,回到后宫,怒气冲冲地自言自语道:“真该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道:“是谁啊?”太宗道:“魏征这老儿,总是当廷让我难堪。”皇后转身进内屋,片刻后,身着礼服,出现在太宗面前。太宗吃惊地问皇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长孙皇后答道:“臣妾听闻说,君主英明,臣下就正直,如今魏征耿直敢谏(jiàn见),正是因为陛下英明啊!所以要很郑重的向明君道贺。”太宗终于由瞋而喜。

  话,人人会说,但是否说得恰当,能否达到说话的效果,就非人人所能了。所以说话的学问很大,要懂得“时然后言①”,以及“不失言”、“不失人”的道理。若要能把话说到人的心坎里,产生共鸣、感动的力量,就更需要学会说话的艺术了。 (方璞《鉴往知来─说话的艺术》,《明伦月刊》416期)

  注:①时然后言:出自《论语》,意为当说则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