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独尊湛现:不要把“随缘”当成马马虎虎


   日期:2018/8/5 10: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弥陀佛,大家好。

  学佛的目的主要就是让大家能够对自心的觉悟。觉悟什么?

  我们凡夫处于迷茫的状态中,对尘世间的事相,名闻利养,富贵荣华,这种种的名相所困,不能自拔。认识不到这些名相的实质,所以造成迷心捉物。

  换句话说尘世间的所有名相都是影子而已,它不是真实永恒存在的,也包括我们的身体,它都是生灭无常,心性所影现出来的幻像。

  所以我们学佛法修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让自心能够对此的了解,佛曾告诉大家,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有些人学佛的时间很久,也讲的很明了,可是境界来的时候把握不住,始终随着境所转。这说明有两个原因:

  第一,光说不练,纸上谈兵,华而不实,这就是自欺欺人。

  第二,也很用功,但是对修学不知道从何下手,造成忽明忽暗。

  修学必须具备正知正见的领路人,然后务实努力修学。一定要说到做到,亲证才是。

  对自心的转变,对自心的降服,是亦难亦易的事,因人而异。无论是难还是易,必须要达到对事相的取舍自如。

  我们学习佛法,是让我们大家对事相的了解,让我们对大自然的一切有所认识。

  在这里希望众亲学习佛法要认真投入,不要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为什么我们在修学的过程中,进展这么缓慢?就是不能务实,把功夫寄托在嘴巴上,练口才。

  比如说“随缘”,有的把随缘二字给误会了,随缘不能当成马马虎虎,随缘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就是说在生活中,事业中要认真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有质有量,万事都要讲个度,就是界限。不能忽左忽右,过于执着痴迷,钻牛角尖,更不是放弃。

  要把每一件事项,有程序的,做到井井有条。随缘就是说可以认真努力明了地造作,而不是对事相的痴迷或放弃。

  真正的修行是在事相中获取,在事相中对自心的锻炼修正。

  另外,我们人生中无论处于任何的角度,如果增加佛法中的理念,佛法中的智慧,那么也会让我们的事业,工作,家庭,社会都会更加圆满的。

  佛法中的智慧超出我们凡夫常人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吸收圣人的教诲,有助于我们的成就。

  吸收佛法的智慧时,不能用自己的思维角度去衡量,如果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衡量,其实还是自己的原点。

  在学习时,把自心静止,认真去吸收。这样才能把佛的智慧变成自己的,也就是说我们利用佛的智慧。如果用自己的思维,就很容易把佛的智慧给误会、歪曲。不能把方向弄反。

  这个智慧从何展现?佛告诉大家,真正的智慧是在禅定中所现。

  就是说在静中,我们内心的海洋世界是包罗万象,无所不能。世间所有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的心态所创造出来的。当我们心态静止下来才能发现。

  所以说至于如何创造,在于个人的发挥。在我们人生中,充分地利用好佛法,找到佛法的价值观。佛法与世间法是相融的,是不可分开的。

  好了,阿弥陀佛,释桑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随缘       释桑吉)(五明学佛网:随缘       释桑吉)  

 智谕法师:缘起法泛谈 四、一心具随缘大用 

 普献法师:随缘?还是消极? 

 圣轮法师:看透人世间 欢喜生活禅─谈「随缘自在」的欢喜人 

 王雷泉教授:随缘销旧业 任运着衣裳——王雷泉教授访谈录 

 张秉全居士: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互相发明 

 郑石岩教授:随缘成长 第四篇 随信安住心灵 

 郑石岩教授:随缘成长 第三篇 随缘经营家庭 

 郑石岩教授:随缘成长 第二篇 随兴培养心情 

 郑石岩教授:随缘成长 第一篇 随处都在学习 

 郑石岩教授:随缘成长 序 

 韩焕忠博士:天台智者的应机随缘说 

 仁焕法师:发心和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