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百喻经卷下》:99、偈颂  |                                                                                                                
  ||
| 
	     |   
  ||
     【译文】   书中所论述的内容,都是不了义的笑话。   不是要从正面讲述,应从了义中去体察。   如治病苦口的良药,要掺进甜蜜的蜂糖。   服药是为了治疾病,讲的理论同此道理。   寓意佛陀教悔意趣,如治愚痴病的猛药。   在静虑广袤禅定里,能洞察世间迷痴情。   如排秽吐泻的药物,能把温柔湿润心田。   故事中表达的义理,为弘扬禅定启思维。   就象除去病的灵药,要用柔嫩树叶包裹。   药到病根去除之后,包装的树叶就丢弃。   寓意的笑话如叶裹,比喻的真义在其中。   智慧之人取其了义,嬉戏笑话即随抛弃。   尊者僧伽斯那所著之《痴花鬘》完。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99、偈颂   此论我所造,合和喜笑语①。   多损正实说,观义应不应。   如似苦毒药,和合于石蜜②。   药为破坏病,此论亦如是。   正法中戏笑,譬如彼狂药。   佛正法寂定,明照于世间。   如服吐下药,以酥润体中。   我今以此义,显发于寂定。   如阿伽陀药③,树叶而裹之。   取药涂毒竟,树叶还弃之。   戏笑如叶裹④,实义在其中。   智者取正义,戏笑便应弃。   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华鬘》竟。   注释   ①合和:他本用“和合”。   ②于:元、明本用“为”。   ③阿伽陀药:阿伽陀,原意为健康、无病、长生不老死之意,后转用作药物名称,尤指解毒药而言。阿伽陀药,又称不死药。据说此药灵奇,价值无量,服之能去疾病。   ④叶:他本作“药”。   来源:   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