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情、爱与智悲


   日期:2018/7/18 17: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中理想中的情感就是慈悲。

  ◎慈悲,是对所有一切众生平等,并没有特殊关爱的对象,而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也包含对一切有生命体的关怀。

  ◎一般的感情以自我为中心,有条件、有亲疏厚薄、有彼此和交往深浅层次的分别,其中又有亲情、爱情、友情及道情的类别。

  ◎佛法所要传达的就是如何教导众生从个人有我的情爱,逐渐进入无我平等的慈悲。

  ◎情,维系著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与存在,宛如是润滑剂,使人活得更有意义。但是情爱的执著之所以会造成烦恼,主要是因为其中只有感性,而缺乏了理性,表现出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要求。

  ◎佛教徒的感情生活,最好是能以理性来指导感性,以感性来融合理性。

  ◎婚姻建立的考量,主要是彼此的情投意合,不应该是宗教信仰。佛教不是家族化的宗教,而是自由的宗教。

  ◎夫妻伦常与清净修行会不会抵触?不会!佛教虽然提倡解脱道的修行,但更重视自度度人的人间菩萨道。

  ◎人的情绪是感性中带有理性的成分,理性中有感性的功能,以佛法来说,这就是智慧和慈悲的配合。

  ◎福慧双修是要修福而不是享福,修福的人才真正有福,享福的人就变成是‘减’福的人。

  ◎我们为何会生到这个世界来?有两种原因,第一是来受报的,包括接受善报和恶报,过去种了因,今生又有了助缘,所以就果报成熟。第二是来报恩的,也就是来还愿的。

  ◎台湾的学杖教育只是过程性的、实用的、手段的、知识的传承,欠缺对生命方向、目标安顿的学习,长此以往,造成孩子们只有手段性的知识和聪明,却没有对生命观照的智慧。所以我们应多考虑什么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目的’。

  ◎一般人都是顺向思考,佛法教我们要反向思考,绝境未必就是绝境,坏的未必就是坏的,要转烦恼为菩提。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逆境,逆境是增上的助缘,是成长的助力;所以在遭遇到逆境时应以欢喜心来积极面对处理,对给我们阻碍、打击的人,应心存感激与感恩。

  ◎如果能练习到身处逆境也可以欢喜面对,心存感恩,那就能转五浊恶世为清凉的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HT法师       净土)(五明学佛网:HT法师       净土)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奉劝称念观音圣号者回向净土、愿生净土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 下册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 上册 

 大寂尼师:诸佛尽赞阿弥陀佛劝助生净土的主因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死后助念难生净土的实例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弥陀净土的层次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