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无量寿经第20集文字版


   日期:2018/7/10 10: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二十一愿:“悔过得生愿”。

  法藏比丘说: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一心专念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发菩提心,信心坚固不退转,以持名念佛来培植功德之本,再以至诚心回向求生极乐世界,没有不满愿的。如果这个人,过去生中造有极重的罪恶,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立即悔改过失,受持经典的教诫,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此人命终不会再经历三恶道,立即往生到我的国土。如果不是这样,我就不成佛。

  看下面几个词语:

  “系念”是把心专注一处叫系念。

  “植众德本”:“植”是培植;“众德本”,众多功德之根本,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 植众德本” 就是指持名念佛。

  “遂”:满愿之义。

  “宿恶”:过去多生的恶业。

  “悔过”:知耻改过。

  “道”指成佛的正道。

  “作善”:做一切利益众生的事。

  “便持经戒”:“持”是奉持;“经戒”就是经典里面的教诫。能受持佛经上的教训,就是“便持经戒”。

  “更”:经历。

  这一段经文的前十句,可以看作是第十二愿到第二十愿的总结,增强我们的信念。

  〖十方众生〗

  自然是包括我们在内的。

  〖闻我名号〗

  是信解。

  〖系念我国〗

  是愿行。

  在这里说一说,佛法里不需要读诵大乘经典的有两种人。哪两种人呢?

  一种人是上上根人。因他闻佛说法,就大彻大悟了。六祖惠能大师就是这样的。

  另一种人是下下根人。佛说的他完全相信,他不怀疑,他不需要麻烦,简简单单的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一念到底就好。比如说,锅漏匠就是这样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再往深了看一看、说一说,锅漏匠真的是下下根人吗?下下根人怎么能一句佛号念了三年就成就了呢?只是说在人们的眼里,他好像是世间的愚人,实际他是智慧过顶。

  这两种人是决定成就的。

  难就难在既非上根,又非下愚,这种人是最难办。所以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都是为这种人在讲经说法,佛讲千经万论都是为中等根性的人说的。这就说明,读诵大乘经典是多么重要!你才真正体会到佛号功德不可思议。

  中等根性的人需要读诵大乘经典。通过读诵大乘经典,明理、开悟,这是必须的。

  看下两句经文:

  〖发菩提心。坚固不退。〗

  “发菩提心”,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重点说说“坚固不退”。一心一意求生净土,除求生净土之外,决定没有第二念,这才是“坚固不退”。

  〖植众德本〗

  “德本”是什么?就是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一心念佛是万德之本。“一心念我,昼夜不断”,这就是“植众德本”。“植众”是比喻。

  〖至心回向〗

  这是真诚之心,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欲生极乐。无不遂者。〗

  就是没有一个不满愿的,万修万人去。

  我们同修们,大家在一起共修,一定要明了,我们要成就自己,也要成就大众。这就是无量的功德。决定不可以有破坏自己、又破坏别人的念头。如果你存这样的心,决定是堕阿鼻地狱的。

  比如说,你到了一个净宗的念佛道场,你到这儿是来干什么的?你是来成佛的还是准备堕阿鼻地狱的?来到了念佛道场,不好好念佛,整天胡搅和,搞是非人我,你说你不堕地狱谁堕地狱!

  我们现实中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同修们多了,聚在一起,龙蛇混杂,有真修的,有假修的,还有搅和的。所以说,如果真修的人多,问题还不严重,少数人是害群之马,多数人还不至于受到伤害。如果是假修的人、搅和的人多了,那问题就严重了,这个道场就会非常脆弱,就会被搅乱、被破坏。那么,你说搅和道场的人、破坏道场的人,他的罪过是不是无量无边!造作了无量无边的罪业,能不堕阿鼻地狱吗?!

  我们现在的正法道场,一定是蒙诸佛护念、龙天护佑。你只要在这个道场里起一个恶念,想破坏道场,自然有护法神会给你迁单,你在这里住不下去,你住在这个地方,浑身就不舒服。因为每一个道场都有它独特的道风与学风。

  我听说某某道场,有些人想去那里修行,连山门都进不去。为什么?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护法神挡着不让进。所以,有的同修跟我说,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去了一帮人,就谁谁谁、谁谁谁进不去山门。我就笑了,我说那是因为护法神看你不合格,不让你去。

  还有的进了山门也安排住下了,结果半夜让护法神把他从屋里给掀到外面去了。你说这是谁干的?不是护法神是谁!

  所以说,我们到哪一个道场,就要遵守哪一个道场的规矩。如果你真不合格,那个道场你想住,你也住不下去。

  下面一个词是 “宿恶”:我们这一生造的、过去生生世世所造的都叫做宿恶。大家不要误解,说宿恶是指过去生中造的,这里说得非常清楚,这一生造的和过去生生世世所造的,都叫宿恶。

  慈云灌顶大师在《观经直指》里,明白地开示我们,所有一切经法消灭不了的业障,这一句名号悉能消除。注意“悉能”两个字,就是全部能消除,一点不剩。真是佛号功德不可思议!

  下面两句经文:

  〖闻我名字。即自悔过。〗

  什么是忏悔?念佛是真正的忏悔,念佛就是“悔过”。

  忏悔不是后悔,大乘佛法决定不主张后悔。为什么?因为你后悔一次就等于再造一次。想明白没有?说我做什么恶事我后悔了,你后悔一次就再造一次,后悔两次就再造两次。你为什么不造阿弥陀佛呢?你非得要造这个后悔呢。

  所以说这个法门,真真实实的妙不可言。这就是念佛灭罪,念佛消业,念佛消灾。念佛是真忏悔,这个道理知道的人不多。

  〖为道作善〗

  “为道”是自行化他;“作善”是帮助一切众生学佛成佛,帮助够条件的同修弘法。

  讲台上讲经,讲台下服务,功德完全一样,这叫平等法。所以,护持的人对讲经的人不嫉妒,讲经的人对护法的人绝不傲慢、绝不轻视。这是正确的。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自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团体弘法利生,把念佛法门、把《无量寿经》发扬光大。

  〖便持经戒〗

  就是读诵劝进,天天要念经。

  念经有两个目的:

  一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

  二是依教奉行。

  〖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

  这一句是这一愿的主旨,命终之后决定不会再堕三恶道。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如果这一愿不能圆满的话,法藏比丘誓不成佛。那么我们看,现在法藏比丘,在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成佛十劫,可见这一愿也兑现了。

  下两句经文: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

  这是第二十二愿:“国无女人愿”。

  法藏比丘说:

  我作佛时,我的国土之内没有女人。所有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女人,都与佛一样,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极乐世界为什么没有妇女?我不知道有多少同修知道。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妇女?一定是阿弥陀佛在修因的时候,看到许多世界有男生、有女生,闹了许多不愉快的纠纷。他看到这现象以后,他就决定,他的国土不收女生,只收男生,这就省掉了很多麻烦。

  因为阿弥陀佛参观、考察了许多刹土。这个世间因男女纠纷所造成的困扰,所造成的业障,所造成的果报,是其他任何造作都不能相比的,这是事实。阿弥陀佛的佛国土没有女生,真是太有智慧了!

  记得有这么一个笑话。我的一个好朋友也是学佛的,她的丈夫不学佛,但是他也不反对他的妻子学佛。有一天,我们在一起聊天,说西方极乐世界如何如何美好。然后我这个好朋友的丈夫就问了一句: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女人,有没有美女?我们都笑了,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女人,只有男人。我好朋友的丈夫就说,那个地方我可不能去,没有女人去那干啥。所以我们每个人对每件事情真的是认识不同,思惟不一样。你看在一起闲聊,说的不是什么笑话,那可能也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下面一段经文:

  【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

  这是第二十三愿:“厌女转男愿”。

  这个可能就能解决我们同修们心中的一个疑惑,说那怎么办呢?西方极乐世界不收女生只收男生,我们这一生得的是女生身,那我们也去不了啊。不用担心,阿弥陀佛有办法解决。

  法藏比丘说:

  我作佛时,若有女人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得到清净的信心。再以净信发菩提心,厌恶忧患女身,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此人命终,立即转化为男子,来生我的国土。

  我们先看看下面几个词汇:

  “清净信”:没有染污、没有怀疑的信心,叫“清净信”。

  “厌患”就是厌恶、忧患。

  这一段经文内容好懂,重点说说“得清净信”这一句。

  什么是“清净信”?

  第一,决定没有怀疑。

  第二,决定没有染污。

  这样才是清净信。

  我们再来说说什么是“染污”。

  今天的社会染污太可怕了,所接触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在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染污。洗都洗不干净。可以说各种各样的染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比比皆是。

  我记得我在送往生的过程当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同修的母亲往生。往生之后,因为她的几个姑娘还比较信佛,她的姑爷不信佛,所以对于我们去送往生、念佛很反感,出来进去,把那个门摔得啪啪响。我们这些人呢,反正你摔你的,我们念我们的。

  那些人就说,“这是干啥,一天嘟囔嘟囔的,念三天还不把人念臭了?”

  因为那是八月份,确实天气比较热,我们也不给他解释,我们还是念我们的。

  到了二十四小时,给老人家擦身、换衣服,这时候她其中有一个姑爷,就是摔门摔得最厉害的那个,挤吧挤吧就挤进那个屋去了。我当时在外面坐着念佛,我就知道他的想法是:我进去看看,如果要是不好,我就把你们骂出去。我估计他可能是这种心态。

  我就拿眼睛瞄着那个门,我看他什么时候出来,然后看看他是什么表情。一会儿,他就从屋里出来了。

  走到我跟前说:“刘姨,我妈怎么比生前还漂亮!她怎么变成男人的模样了?”

  因为我没有进去看,我说:“什么样?”

  他说:“我妈原来不是老太太吗,她是老太太样啊。刚才我一看,她变成男人相了。” 说眉毛特别浓,原来白头发多,他说现在白头发都几乎没有了,是一个男人的相貌。

  我说“是吗。”

  这个时候,就这一个相貌的改变,把她这个姑爷心态给改变过来了。就从那一刻开始,他再来回出来进去不再摔门了。你说灵不灵?

  所以这里说,女人,如果你走的时候,你厌患这个女身,你就可以化为男子身去西方极乐世界。你说,还有这么好的好事情吗!

  看下面一段经文:

  【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二十四愿:“莲华化生愿”。

  法藏比丘说:

  我作佛时,所有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从七宝池的莲花中化生的。以上三愿若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这里的以上三愿,是指“国无女人愿”“厌女转男愿”“莲华化生愿”。

  “诸众生类”是指九法界一切众生。

  “莲华”就是莲花。

  这是清净受身,没有胎生之苦。

  胎生之苦,苦不堪言。佛在经典里告诉我们,神识去投胎,是和父母有缘,就是前世有缘,这一世他才来你这里投胎。这个缘,就是说前世是什么缘呢?有四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跑不出这四种缘。认识了这四种缘,问题看明白了,怎么办?赶快放下吧!不要再被亲情缠缚了,念佛成佛重要啊!

  现在孩子们来到父母这来投胎,就眼前我们所接触到的,很明显,报恩的少,报怨的多;还债的少,讨债的多。我们看看我们自己家,看看你的左邻右舍,看看你的亲朋好友,是不是我说的这种现象多。

  下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这是第二十五愿:“天人礼敬愿”。

  法藏比丘说: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听到阿弥陀佛名号之后,就能发起欢喜心,深信爱好念佛法门,并虔诚礼拜归依,用清净心修习菩萨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大行之法。他们虽然没有发愿求生净土,他们的行持已经获得诸天世人的尊敬。

  先看看词汇:

  “归命”就是全身心的归依。

  “菩萨行”:在这应该念菩萨行(hèng),指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等自行化他的清净行。

  看下一段经文: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

  这是第二十六愿:“闻名得福愿”。

  法藏比丘说: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如果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生起欢喜心,深信爱好,如果没有发愿求往生,在他寿终之后,也能生到尊贵家,得诸根无缺、相貌圆满的大福德果报。

  什么是“尊贵家”?“尊贵家”就是好善好德积善之家。

  “诸根无缺”指六根没有缺陷。

  下面看这三句经文:

  【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三句是第二十七愿:“修殊胜行愿”。

  法藏比丘说: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欢喜信乐,礼拜归命,虽然没有发愿求往生,但是来生还能继续修学念佛法门。以上三愿如不兑现,我就不成佛。

  这三愿是指上面我们所说的“天人礼敬愿”“闻名得福愿”“修殊胜行愿”。

  这个和我们前面讲的有什么区别呢?就是他们闻到名号,“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但是有一条,没有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和我们在前面讲的,区别就在这。

  “殊胜梵行”是什么意思?“梵行”指清净无欲之行。“殊胜梵行”在此就是指念佛法门。

  以上三愿都是说闻名功德,但是比不上前面的殊胜。前面闻名,都求生极乐世界。这里的闻名还没有打算生极乐世界,没有求生净土的意念。不想往生的念佛人就得这样的果报,就像刚才说的,生好善好德积善之家,六根无缺,这就是他们所得到的果报。

  在这三愿里所说的这一类闻名的人,修学净宗没有发往生的大愿,虽然发了大心,但他不是专修。听说禅不错,去参几天禅,打个禅七;听说密也挺好,又去念几天咒。这就不行,这是杂修。虽然对净土不怀疑,但是你修杂了,也不能往生。

  为什么这样修不能往生呢?因为净宗的往生,是一定要心清净。心净则土净,心不清净不能往生。念佛不求往生,只能得上面所说的三种福报。

  下两句经文: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

  这是第二十八愿:“国无不善愿”。

  法藏比丘说:

  我成佛,在我的极乐世界里,不但没有不善的事,连不善的名字都听不到。

  这个“不善名”就是不好的名字。比如说,三恶道、三毒、三途,都属于不善名。

  下一段经文: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

  这是第二十九愿:“住正定聚愿”。

  法藏比丘说:

  我成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往生到我的极乐世界,都同心同德,住于正定之聚,一生决定成佛。

  我们先说说“定聚”。“定聚”是指正定聚所依据的理论、所修的方法正确,所以必定证果,这叫定聚。

  然后下面,我们再解释三种定聚的不同。

  下面几句经文:

  【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

  这是第三十愿:“乐如漏尽愿”。

  法藏比丘说:

  我作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永离一切烦恼,心得清凉自在,所受的快乐无比殊胜,犹如漏尽比丘。

  什么是“热恼”?“热恼”就是烦恼。

  “漏尽比丘”:“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漏尽”就是烦恼断尽了。“漏尽比丘”是证得阿罗汉的比丘,叫漏尽比丘。

  下面经文:

  【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三十一愿:“不贪计身愿”。

  法藏比丘说:

  我作佛时,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生起分别,对身体也不再起执著的念头。以上四愿(“国无不善愿”“住正定聚愿”“乐如漏尽愿”“不贪计身愿”),如果这四愿不能实现,我就不取正觉。下面说说什么叫“起想念”,生起分别、执著,叫“起想念”。

  什么叫“贪计身”,是对身体的分别和执著。

  我们先看看这两句: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

  这里没有差别,无量无边的世界,九法界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皆是平等的成就,这是极乐世界的第一功德。

  第一功德是什么?两个字概括:平等。

  〖皆同一心。住于定聚。〗

  佛在经上将一切众生从修行成果上分为三类。哪三类呢?就是“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

  前面经文提到定聚,所以在这里我们把这三个: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简要地给大家说一下,这三个把九法界众生全都包括尽了。

  先说说什么叫“正定”“正定聚”。

  “正定”就是他修学得如理如法,方法与理论相应。必定证果,决定有成就,这就是“正定聚”。

  简单地记住一句话,就是正定聚一定能修行证果。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但是任何一个法门,原则都是“专”,专精而不能夹杂。如果是这样修行,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法门就是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就是一个法门。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个法门就是无量法门。妙极了!妙极了!

  下面,说说什么叫“邪定聚”。

  指修行决定不能成就。他有没有定?他也有定。定里头有夹杂,或者是有疑虑。虽然有定,还有妄想、执著。比如说,像世间的四禅八定,出世间的九次第定,都有妄想、执著,所以不能明心见性。

  在楞严会上,佛看二乘人都是外道,邪知邪见,这一种称为“门内外”,是佛门以内的外道。

  佛在唯识经论里讲的“同生性”“异生性”,说的就是这个,同生性是正定聚,异生性就是邪定聚或者是不定聚。

  那什么是同生性呢?就是转八识成四智,用四智而不用八识,这跟诸佛相同,用的是真心不是妄心。

  异生性呢,是用妄心,不是真心,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跟佛的用心不一样,称为异生性,决定不能成正果。

  那证果是什么标准呢?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圆教是初住菩萨以上,别教是初地菩萨以上,这是正果。邪定决不能成正果。

  最后说说什么叫“不定聚”。

  说他不定,就是看他能遇到什么样的缘。如果他遇到的缘殊胜,他遇到了正定的缘,他就学正定;他遇到了邪定的缘,他就学邪定。如果有胜缘,他会开悟,会证果。没有胜缘,他就不能开悟,不能证果。

  第一胜缘,遇到真正高明的老师。

  第二胜缘,要有真正的同参道友。是对我们有利益的同参道友,而不是损害修道的道友。

  第三个胜缘,要有好的修学环境。

  我再说一遍,不定聚,看他遇缘如何,遇到正定,他修正定,遇到邪定,他修邪定。

  那怎么样算遇到了胜缘呢?三个:

  第一个,要遇到高明的老师,而且是真正高明的老师。

  第二个,要有真正的同参道友。

  第三个,要有好的修学环境。好的修学环境没有障碍,这样才能成就。

  西方极乐世界是正定聚,决定一生圆满成佛。

  下面这两句:

  〖永离热恼。心得清凉。〗

  这两句前一句“永离热恼”是离苦,后一句“心得清凉”是得乐。“热恼”是烦恼,怎么样离烦恼?心无染着就离一切烦恼。

  佛在《金刚经》上教须菩提尊者,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弘法利生,去帮助别人。佛怎么教的呢?八个字:“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释迦牟尼佛传给须菩提尊者的,也是传给所有的弟子们的。

  你要弘法利生,必须要接触大众,乃至在日常生活、工作、对人、对事、对物,点点滴滴都必须遵循“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你就不会生烦恼,而常生智慧了。

  佛在经上曾经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舍利弗是小乘人,修小乘的。有一天,他发了个大乘的心,他要学普度众生,要行菩萨道。因为学大乘、修大乘是要行菩萨道的。忉利天人就知道了他这个发心,就想考考他,就变化成一个人在路边哭。舍利弗看到了,心里想:我要行菩萨道,这回我可找到对象了。没想到这个天人是来考他的,舍利弗不知道。

  舍利弗就问这个人:“你为什么哭啊?”

  那个人就说:“我家里有人生病,药都齐了,就缺个药引子,这个病恐怕没法救了。”

  舍利弗说:“你要什么样的药引子?”

  那个人就说:“需要用阿罗汉的眼睛做药引子。”

  舍利弗听了之后,他心里想,我自己不就是阿罗汉吗,那怎么办呢?我不是发心要行菩萨道吗?于是舍利弗就把自己的一个眼睛挖出来,给了那个人。

  那个人接过来一看,对他说:“你是一个好心的阿罗汉,可是你挖错了,我要的是右眼,你挖的是左眼,这也没有用啊。”

  舍利弗想想说:“这菩萨道还得行啊。”于是又把右眼睛挖出来送给了那个人。

  那人接过来闻了闻,说:“这眼睛太腥太臭了!”往地下一扔就走了。

  舍利弗于是就退心了,叹了一口气说:“唉!这菩萨道真是难行啊!”

  难在哪里?难在外着相,内动心。这是装不出来的,是要真功夫的。有真功夫才能永离热恼,心得清凉。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永离热恼,心得清凉。这种清凉快乐,我们说不出来也体会不到。佛经上常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佛法讲的境界,我们必须自己去体会、去亲证。

  看下面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

  这是第三十二愿:“那罗延身愿”。

  法藏比丘说:

  我作佛时,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具足无量善根,所以得金刚不坏的身体。

  “金刚那罗延身”:“那罗延”是印度话,有金刚不坏的意思。“金刚那罗延身”是指佛的金刚不坏之身,就像经上所讲的“清虚之身,无极之体”。

  金刚不坏身是怎么成就的呢?愿文开端说,“生我国者”,可见净土是真正的平等。不管是哪一道来的,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不管哪一土,也不管是什么品位,都是一样的。

  又一次体现了极乐世界的平等。

  下面说说:

  〖善根无量〗

  说明凡是往生的人,都是善心坚固,不怀疑、不夹杂,这样的人才能够往生。

  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特别是遭遇挫折,遇到大的苦难,决定不退心,念佛求生的心反而越来越坚固,这是善心。

  一切善心中的第一善心,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比这个心更善的了。因为这个心决定成佛,成佛之后普度众生,哪有比这个心更善的呢!这是因,因为这个因,才得金刚不坏身的果报。

  〖坚固之力〗

  这是讲身体的起用,身殊胜。金刚那罗延就是金刚萨埵。金刚萨埵是密宗创教的教主。以前我给大家讲过,龙树菩萨开铁塔,见到了金刚萨埵菩萨,他把密教的法门,传授给了龙树菩萨,由龙树菩萨传到人间。金刚萨埵就是普贤菩萨的化身。

  由此可知,一个人要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密宗里所说的,成就了大圆满法身。在哪里究竟圆满?到西方极乐世界才是真正的究竟圆满。

  再看下一段经文:

  【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

  这是第三十三愿:“光明慧辩愿”。

  我作佛时,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跟佛一样,身顶都有光明照耀,具足成就圆满智慧,获得如同佛一样的无碍辩才,为众生演说诸法。

  “无边辩才”是指佛的无碍辩才。

  〖身顶皆有光明照耀〗

  佛顶上有圆光,全身都有光,有常光、有放光。往生的人有没有?一定有。没有就不平等了,跟阿弥陀佛的本愿就不相应了。所以说,佛有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也有光,和佛是一模一样的。

  佛光、众生光,主伴不二,生佛不二,皆是以此光宣扬妙法。法即是光,光即是法。不离此光而说此法,这就是“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正智圆满的成就。

  什么叫“辩才”?辩才是性德的自然流露,不是能学得来的。能学得来的,那叫世智辩聪。

  智慧和慈悲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智慧没有慈悲,他就不说;有慈悲没有智慧,他就乱说。这两种都不行,必须是悲智双运。可见说法实在不容易,一定要开智慧,清净心现前。

  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就有辩才。

  这里面说的意思,就是辩才不是学来的,是你自性本具的,是你自性的自然流露。

  看下一段经文:

  【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三十四愿:“善谈法要愿”。

  法藏比丘说: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都能契机契理地演说诸佛深密精要的佛法,就是演说这部《无量寿经》。以真诚、言语、身行示范,化导一切众生。所说的言音犹如钟声一样传播很远,能警觉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以上三愿不能实现,我就不取正觉。

  这里所说的以上三愿是指“那罗延身愿”“光明慧辩愿”“善谈法要愿”。

  什么叫“善谈”?所说自然契理契机。

  “诸法秘要”:一切法的深密精要。

  “说经行道”:“说经”,讲经说法是言教;“行道”,依教奉行是身教。“说经行道”是以身、语、意三业教化众生。

  〖善谈诸法秘要〗

  “诸法秘要”是指什么?就是指这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佛号。真的不容易!难信之法!你能说得让人相信,这是“善谈诸法秘要”,不是别的。

  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秘中之秘,禅中之禅,真中之真,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后面这几句话特别重要。

  〖说经行道〗

  “说经”是言教;“行道”是身教。求生西方不是光说,还要真的依教奉行,把经里所讲的都做到、都落实。

  〖语如钟声〗

  这是形容含义非常深远。钟声能传播得很远,警惕人心,所以佛门里的暮鼓晨钟,说法、念佛,一一声中含有无量的妙义。就像钟声远闻,听到声音的人,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寒山寺的钟声,看起来很容易懂,但真正的意思懂得的人不多。这首诗可以说没意思,也可以说有无量义。

  下面经文: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这是第三十五愿:“一生补处愿”。

  法藏比丘说: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都能究竟证得一生补处等觉菩萨的果位,决定一生成佛。

  “一生补处”:是等觉菩萨后补佛位。

  “究竟必至”这四个字是保证成佛。

  这是佛发给我们成佛的保证书,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证得“一生补处”,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平等。这是当生成佛的法门,殊胜无比,不可思议。

  时间到了,这节课就讲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量寿经       刘素云)(五明学佛网:无量寿经       刘素云)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一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六 叮咛劝修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五 菩萨往生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