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纯智法师:有些出家人自己还不了解,就这那里收徒弟对吗?(361-365)


   日期:2018/6/29 18: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361、有些出家人自己还不了解,就这那里收徒弟对吗?

  答:佛法的理论,是要弘扬的,佛法的戒行,是要传授的。但是作为弘扬与传授的出家人,要真实具有高度智慧,正确了解佛法的大小权实,彻底明白戒律的开遮持犯,方够资格做人的师范。如果本身还糊里胡涂,对戒律还一知半解,怎么能够做别人的师父。好象一般的庸医,不知病的根源,不会处方把脉,妄为人们医治,怎能使人痊愈;又好象瞎子,领着其它瞎子走路,多危险。所以做个化他的菩萨,理当自己先要通达经律的内容,然后以之示导众生,使众生如法如律的去行,才能对众生有真实的利益。如果自己没有慧解,不通达诸法的性相,不熟经律的文义,诈为众生的师范,强授他人的戒法,令他于这一生中,戒品不能够沾身,如是,既无心地的正因,当然就要永失成佛的极果,罪过极大——误人子弟。

  362、出家菩萨做大乘师范,要具有什么资格?

  答:要具有五德:

  一,自己对于戒行,要守持很清净,没有什么违犯;

  二,自己的戒腊,最底限度要有十年,没有十年的戒腊,是不够资格为人师的;

  三,戒腊够了还不算,还必须对于律藏有相当的了解,方不至于错误的指导学人;

  四,戒法的了解固然是很好,但是还要深刻的通达禅思,如果禅定的工夫一点没有,仍然不足为人师的;

  五,要有相当的智能,究竟佛法的玄奥,对于诸法的法性,能够善巧的分别。

  另外依《四分律》说,要具备五法:

  一,戒、

  二,定、

  三,慧、

  四,解脱、

  五,解脱知见。

  还另外依《僧祗腊》中说,要为人师,须具十法:

  一,持戒、

  二,多闻阿比昙、

  三,多闻比尼、

  四,学戒、

  五,学定、

  六,学慧、

  七,能出罪,能使人出罪、

  八,能看病,能使人看病;

  九,弟子有难能送脱难,能使人送、

  十,满十岁。

  总之,为人师范,不是容易做的。以“弟子有难”说,做师父的,如果不能让他脱离困难,怎么安心;至于“弟子有何罪恶”说,你得按照戒律的出罪方便,如法如律的使之忏悔清净,当知这都是不容易的。

  363、什么是斗遘两头?

  答:斗是交相兴恶;遘是引生是非;两头就是说两边的话。其实菩萨行者,本没有什么不睦,因为你想他们发生斗-争,或者嫉妒贤善,于是从中播弄是非,使得彼此不和。这对佛法的损失有多大呀!

  364、什么是谤欺贤人?

  答:诸持戒菩萨,本都是圣贤,由于你的嫉妒等恶心作崇,以欺妄言而作无根之谤,就是这些贤人,本没有什么过失,而你却造虚言是非,说他怎样怎样的不是,以打击他的良好声誉。所以这个就叫做谤欺贤人。

  365、什么是无恶不作?

  答:这有两种解释:

  一,欺谤如法持戒的菩萨,是斗遘两头者所造的种种因恶,因你能够欺谤贤人,自然什么罪恶都会造成,所以说无恶不作;

  二,如法持戒的菩萨,本身没有什么错处,但你斗遘两头者,要为他作无根之谤,说他不是真正的持戒菩萨,而是什么罪恶都造的菩萨,所以说无恶不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纯智法师       收徒弟)(五明学佛网:纯智法师       收徒弟)  

 纯智法师:为何先要了解大乘义理然后才能发菩提心呢?(35 

 纯智法师:为什么说菩萨要特别注意不犯谤毁戒?(355-3 

 纯智法师:什么是邪见经典、邪见律典?(351-353) 

 纯智法师:《优婆塞戒经》中关于在家人做生意如何说的?(3 

 纯智法师:什么是律师?《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343-3 

 纯智法师:“不往听法戒”有开吗?(335-342) 

 纯智法师:什么是“八难”?(335-337) 

 纯智法师:看到他人破戒菩萨应当怎样? 

 纯智法师:看到乞丐为什么一定要施舍呢?(327-330) 

 纯智法师:菩萨以何为体?(323-326) 

 纯智法师:轻戒在经中有几种称名?(311-322) 

 纯智法师:什么是“善学诸仁”?(3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