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因事悟理,必藉相以导真,瞻仰圣容,赖华香以荐奉


   日期:2018/6/17 18: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经集要』,应为《诸经要集》,一共二十卷,是唐道世,应该是法师,道世撰,又称《善恶业报论》,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四册。《诸经集要》是摘录经律论中有关善恶业报的要文,并加以分类编辑而成的典籍。与梁朝宝唱法师所编的《经律异相》,这本《经律异相》在台湾佛教界也有流通,同具有佛教百科辞典的性质。这个地方,全书,《诸经集要》分成三十部,也就三宝、敬塔、摄念、入道、呗赞、香灯、受请、受斋、破斋、富贵、贫贱、奖导、报恩、放生、兴福、择交、思慎、六度、业因、欲盖、四生、受报、十恶、诈伪、堕慢、酒肉、占相、地狱、送终、杂要。此三十部又再细分为一百八十五项,各部或篇首置述意缘,述说该部之大意。这样看起来,这个《诸经集要》确实这里面编得非常完整,是确实可以做为世间人修行的一个准则,一共有三十项,几乎都跟我们生活有关、跟我们修行有关。这一段为什么提到《诸经集要》?这是在《诸经集要·香灯部第六·述意缘第一》里面就有这段经文,就『夫因事悟理,必藉相以导真;瞻仰圣容,赖华香以荐奉』,就从这个地方出来的。

  我们知道佛陀讲经,事理是圆融的。事就是要彰显佛理、要彰显真理,事跟理是不能偏废的。因理成事,因事显理,这是我们修行上要知道的事情。所以不能够因事废理,也不能够因理废事,两个都需要。所以佛门里面有事修、理观这两种修行,譬如说,你常常去参加法会啦、放生啦,做善事啦,铺桥造路啦、救济贫困啦,这个就是做善事,最后是要什么?最后是要达到修到,布施修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修到三轮体空,那就是悟理了,那就跟《金刚经》里面的境界一样,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了,那就跟理相契了,这个叫做因事悟理。你不能说,哎呀,你都是专注事修,不好好在这边读诵经典,不在这边确实去领悟佛经的道理,他因缘还没有到嘛,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他因缘还没有成熟嘛。老和尚说,不断的去布施,不断的去修,去行善,他累积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因缘具足的时候,老和尚说叫什么?叫「福至心灵」。就福报累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他突然间就契入了,「福至心灵」,所以「夫因事悟理」。

  「必藉相以导真」,「真」就是性,性相是不二的,性因相而显。我们讲自性,自性是什么?是无相无不相,真如实相,诸法实相,它是无相无不相,是空有不二,是真空妙有,我们所谓说,真实不虚。所以我们这个自性的本体,我们是见不到,但是我们感受得到,我们用得到。但是虽然自性是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无动摇、本不生灭,这个真是这样,但是也要藉能生万法这个相来显出这个本自具足,自性的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无动摇、本不生灭,所以能生万法那就是相。所以性因相而显,性,自性因相而显,所以「必须藉相以导真」。

  「瞻仰圣容」就是礼敬佛陀礼敬圣相,都是用什么?用花跟香来表敬奉,花代表修因证果,香代表戒定真香,这样来表达供养。《诸经要集·香灯部第六·华香缘第二》,「若以一掬水用洒佛塔」,就是这里了,这里面有提到这一段经文,跟我们《感应篇》一样了。「若以一掬水用洒佛塔,除去不净。以华香供养,举足一步诣于塔寺。一称南无佛,欲使是人堕三恶道百千万劫,终无是处。」我们《感应篇汇编》跟这里讲的有一些不一样,它是说,「一称南无佛,欲使是人堕三恶道百千万劫」,《感应篇》里面就没有提到这样,只是『是人若堕三恶道者,无有是处』。《诸经要集》是讲,「终无是处」。都是这一段《感应篇》的经文,就是从《诸经要集》里面摘录出来的,可见我刚才讲的这部《诸经要集》确实是很重要的一本书。希望有机会我们也把这本,我希望我把《诸经要集》,我也把它摘录出来,看有没有机会在网络电视台流通,这个我觉得非常好。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四九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柏霖       )(五明学佛网:黄柏霖       )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附录:《顿悟入道要门论》浅释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顿悟与渐修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二、现代人可以用修定的方法悟道吗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一、释迦牟尼佛是从修定悟道的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六章 禅悟 领悟人生的 

 果煜法师:禅悟密法 歇后语 

 果煜法师:禅悟密法 总结:中道与法身 

 果煜法师:禅悟密法 止观与大手印 

 果煜法师:禅悟密法 参禅的时机 

 果煜法师:禅悟密法 正经、奇经与中脉 

 果煜法师:禅悟密法 中脉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