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独尊湛现:要认清,有为与无为的区别


   日期:2018/6/11 8: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弥陀佛,大家好。

  大乘佛法是以无为,就是说让我们的心态对事相不能执着,不能痴迷,要内心不住于相,要离相。

  大家不能误会,这个离相指心态对事相的不执着,而不是放弃、远离。

  小乘佛法是有为,指在事相上有所分别,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荤与素,等,对事相上分别、执着。

  特别有的持戒的人,持戒要懂得究竟什么是持戒,不是说对戒相这种过度的执着。

  过度的执着也是分别,妄想,也违背了教义。修行一定要了解修行的意义,千万不能茫然从事。这样即使是念佛,诵经,持咒也是无意。

  必须要弄清究竟什么是修行。修的是什么?

  弄不清,都属于盲修瞎练。

  在学佛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思维角度去衡量佛法,更不能对善知识的开示,来进行妄加评论,妄加猜测。

  因为我们不了解佛法的真谛,所以就没有办法来对善知识的分别,在听法的过程中只有洗耳恭听,用静心聆听。

  在听的过程中不能用,“对”,“是”,这样子的口吻,或者交流,辩论,争辩这种角度,只有虔诚聆听,这样方可入耳。

  必须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千万不要与善知识平起平坐这样的心态,或者以貌取人。

  还有的认为,没有我年龄大,或者自己的亲戚,等,不能这样的心态。

  老师就是老师,要想能够受益,必须把心态放下在最低的位置。

  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孩子是真正的善知识也当对他供养礼拜。

  这样方可得到佛力的加持。

  为什么说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因为众生迷茫,自己越近的人越不好度。以为自己的兄弟姊妹说就能听从,其实恰恰相反。

  众生实在没有办法,过于亲近,不受益;过于疏远,跑掉了。没有办法对他们的帮助。万事都得讲究个尺度。

  有很多人对出家师父,称兄论弟,提名道姓,其实这是非常的不礼貌,罪大恶极。

  无论与善知识是任何关系,都必须要以师徒这样的角度相称。一定要尊师重道,方可受益。

  接下来,有为法与无为法,所指的是不同的心态,这是内心的境界有所差异,而不是说对外境有所差异。

  在起初步入佛门的时候,像我们这样的根基的,大部分都是从“有为”,来契入“无为”,这样的程序。由浅入深,从有相到离相这样的过度。

  大家要清楚,起初可以依相来进行修正,但是必须要逐步地过度离相。

  佛法的真谛主要所表达的,就是让大家认清楚,我们庐山真面目,同时让大家回归于真正的自我。

  现在的自我不是真正的,而是虚幻。大部分人都误会了,把现在的假的当成真的了,称为认妄为真,被影像所困,这就是轮回。

  佛再三地告诉大家,何为真正的自我?

  在《心经》里面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地说明了这一事实真相。

  所以说,无论是什么教派,都要对《心经》有所重视。

  这部《心经》是三藏十二部的主题中心思想。

  虽然字句不多,意义非常深奥,非常广泛,表达非常清楚明了。

  今天我们所表达的,就是让我们如何找到、认清,真正的自我。

  另外,说明了在修学的过程中,不要执着于有为法,更不能在有为法中有所停留,要过度到无为。

  就是说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抓影子,让我们认清真假,对影子放下才是。

  不要老盯住一个点,盯住影子不放,这不是如来的真实义。

  

  一定要按照佛法的指引,找到我们的根本,回归于永恒的自我。

  好了,阿弥陀佛,释桑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独尊湛现       有为)(五明学佛网:独尊湛现       有为)  

 周贵华博士:印度瑜伽行派唯识学之分流—再谈无为依与有为依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有为法与无为法的用功方法 

 仁焕法师:有为与无为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 唯识精义 12 有 

 传喜法师:超越有为 证悟佛性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D 759~760 

 真爱,会让人痛苦吗?献给所有为情所困的人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 

 宏圆法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之精髓,四句偈,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 

 独尊湛现:“往生”体现在有生之年 

 独尊湛现:要认清人生的真正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