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孝顺善报篇(一)


   日期:2018/6/10 15: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杨黼受老僧开示竭力孝亲

  杨黼,是安徽省太和县人。他感觉人生无常,立志修道,听说四川省无际大师的道行很高,为了要亲近明师,他就辞别双亲,离开故乡,到四川去访师求道。刚抵四川省境内,遇见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和尚,他向老和尚很恭敬的顶了一个礼,老和尚问他说:“你从哪里来?到四川来做什么?”他答道:“我从安徽省来,想到四川参访无际大师,修学佛法的大道。”老和尚说:“你要见无际大师,那不如见佛。”杨黼问:“我很想见佛,但不知佛在哪里,请求老和尚指示我,好吗?”老和尚说:“你赶快回家去,看到肩上披着大被,脚上倒穿鞋子的,那就是佛了。”杨黼听了老和尚的话,深信不疑,就整理行装,雇舟返乡,在路上跋涉了一个多月,回家的那天,已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他敲着家中的大门,呼唤妈妈开门,他妈妈听到宝贝儿子回来了,欢喜得从床上跳起来,来不及穿衣服,只把棉被披在肩上,倒拖了鞋子,匆匆忙忙的出来开门,迎接爱儿。杨黼看到披衾倒屣的妈妈,顿然觉悟父母才是活佛。从此以后,竭力孝顺双亲,在物质方面,尽量使父母满足,在精神方面,尽量使父母快乐,后来杨黼享八十岁的高寿,临终时候,诵金刚经的四句偈,安详而逝。(取材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佛教的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古德有云:“堂上有佛二尊,恼恨世人不识,不用金彩装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就是释迦弥勒,若能诚敬得他,何用别求功德。”从以上佛教的经文及古德的言论,可知无际大师对杨黼的开示,确有至理。

  二、徐一鹏纯孝感动猛虎

  徐一鹏,是浙江省鄞县人,对父母很孝顺,家中贫苦,不得不出外谋生,在海滨一个村庄中设馆授徒。有一天夜间,他做了个奇异的梦,醒来以后,对主人说:“恐怕我的父亲在家中病重,我急欲回家看一看父亲。”他在归家的途中,经过一处山岭,忽然遇见一只猛虎,由于孝父的一片诚心,虽然遭此危险,一些也不惊慌,他很镇静的祝祷说:“我为了父亲害病,急欲回家侍候,愿老虎怜悯,不要阻挡我的去路。”说也奇怪,那只老虎好象很受感动似的,竟回头而去。徐一鹏回到家中,他父亲本已病重得昏迷不醒,看到儿子回家,竟苏醒过来,对他说:“我的爱儿,你回家的时候,在路上遇到老虎吗?刚才我被摄至冥府,听到一个绯衣人的谈话,知道我本来已命该寿终,因为儿子纯孝的感动,使猛虎也退避,冥司特地延我寿命一纪。”后来他父亲的病,果即痊愈,过了十二年才去世。(取材自《德育古鉴》)

  三、潘综以死救父免于匪祸

  潘综,是晋朝时代浙江吴兴人。当时妖党孙恩作乱,匪兵攻破村邑,潘综有一个年老的父亲,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难于行动,他就背负着父亲,逃避匪祸。因此他不得不走得很慢,有给匪兵追上的危险。他的父亲潘骠对他说:“我年已衰老,不能行动,无法逃走,你年纪轻,独自一个人逃,还可来得及避去匪祸,如果带着我走,走得很慢,势必给匪兵追上,那么我们父子二人都要遇难。希望你不要管我,自己一个人逃,可以保全你的生命。”潘综听了父亲这一番话,虽觉很有道理,但还不肯舍弃年老的父亲,结果终于给匪兵追上。潘综向匪兵叩头说:“我的父亲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求求你们饶恕他,保全他的老命吧!”

  他父亲潘骠也向匪兵请求说:“我的儿子年龄轻,本来可以走避,为了不肯舍弃我,所以没有走。但我年已老,死也没有关系,只求求保全我儿子的生命。”有一个匪兵正要举刀砍杀年老的潘骠,老人家吓得魂不附体,潘综急忙把老父抱在腹下,匪兵就举刀转砍潘综,一时被砍得皮破血流,顿时昏晕过去。忽然另一匪兵跑过来,对其余的匪兵说:“这一青年以死救父,是难能可贵的孝子,怎么可杀他呢?杀孝子是不祥的事,万万不可杀!”其余匪兵听了,急忙把潘综救活过来,护送他们父子二人安全回家。(取材自《德育古鉴》)

  四、孝媳守护病姑得免火灾

  清代乾隆庚子年间,北平(即今北京)竹斜街发生大火,焚毁的房屋,达百余栋之多,死伤的民众,数以千计,一时大哭小喊,情况极为凄惨,至于损失的财产,更无法估计。可是在这一场大火中,也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就是在火灾的断壁残垣之中,竟有一间破屋巍然独存,未被火焚。这一间幸运的破屋中住着什么人呢?为什么能单独避去火灾呢?据人们这样说:破屋中仅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寡妇,她们姑媳二人,相依为命。老婆婆的儿子,早于几年前去世,邻村的人,很多来向寡妇说媒,劝诱她再嫁,可是这位年轻的寡妇,因为婆婆久病卧床,需要她日夜看护,侍奉汤药,所以她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坚持拒绝人们的说媒,表示决不再嫁。一年复一年,她细心耐烦的看护着病姑,口无怨言,面无怨色。在这一场大火灾中,当熊熊的火焰燃烧到她们的邻居时,忽然风势转变了方向,所以火焰没有燃及她们的房屋。当时的人,都认为是孝媳守护病姑的孝行,感动了菩萨,因而菩萨保佑她们免了火灾。(取材自《滦阳消夏录》)

  五、道丕法师诚感父骨

  后周道丕法师,是陕西长安贵胄里人,自幼抱着出世的大志,七岁就出家做和尚。十九岁时,长安发生战事,带着母亲到华山避难,住在山洞中,那时因为兵灾的影响,米价很贵,没钱买米,只得饿着自己的肚子,乞食供母。母亲问他:“儿子吃饱饭了吗?”他虽饥肠辘辘,但为了避免母亲伤心,回答说:“我已经吃饱了。”他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在霍山的战役中阵亡,他母亲对他说:“你父亲在霍山战死,尸骨暴露在风霜中,你能把它寻回来安葬吗?”法师奉了母命,一路赶往霍山,寻取父亲的尸骨。

  可是他看到战场上东一堆西一堆的累累白骨,无法知道究竟哪一具是父亲的遗骨。他就日夜的诵经,向空中祈祷说:“古人精诚的感应,有滴血认骨的事,现在我要寻取父骨,祝愿群骨之中,如果有转动的,那就是我父亲的遗骨。”他专心一志的注视着一大堆白骨,精诚祈祷,过了几天,忽然有一具髑髅从骨堆中跳出,摇动了很久,他知道这绝对是父亲的遗骨,不禁高兴得跳起来,把那具髑髅抱在自己的怀中,带回家中见母亲。就在这天夜间,他母亲也梦见丈夫归家,第二天早晨,果然看到道丕法师带着父亲的遗体回来,随即安葬。当时的人,都认为道丕法师的寻得父骨,是至孝的精诚感应所致。后来法师在朝中讲道,常居首席的地位,颇获朝野人士敬重。像道丕法师的孝行,绝粒而饷母饥,诵经而获父骨,真是大孝兼乎存殁,至行超乎古今,可说是佛门中具有孝行的模范人物。(取材自《高僧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