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邪YIN者你享了不该享的“福”,就得吃不该吃的苦


   日期:2018/6/6 21: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家里有老人的缘故,常能听到经过岁月磨砺提炼出的警世之言。

  在不经意的瞬间,这些字句裹挟着厚重的人生经验,排列在自己面前,似一种点化,让人在走过很远的路途后才惊觉,寻常的道理中蕴含着怎样的生存智慧。

  真是一种福分。

  我外婆八十多岁了,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往往寥寥数语就把我这小半生的岁月给一并总结了。

  譬如她常念叨的“多吃油盐,少活十年”,“人呐,要惜福”……

  她不惯着家里的孩子,因为“娇儿多败子”,吃一时的亏也没什么,怕的是占便宜没够,便宜占多了,就要用一辈子的大亏去偿还。

  “你享了不该享的福,就得受不该受的苦”。

  早先读《阅微草堂笔记》,记得里面有一个故事,讲纪晓岚的一个侄儿和他家里佣人的儿子是同年同月同日同一时辰出生,仅一墙之隔。

  后来他侄儿16岁就夭亡了,而佣人的儿子贫贱至老。

  他于是感慨,八字相同的人肯定福禄相等,富贵人家的孩子从小锦衣玉食,早早耗光福分,佣人的孩子因为用度有限所以薄粥长命。

  “衣食住行,物质名誉皆可归为禄,福禄尽者寿尽,故福禄不可享尽。”

  虽然他的故事有些迷信的色彩,但用民间的话说就是,一个人一生的吃穿用度皆是有定数的,多享则早尽,细水方能长流。

  多欲则苦,人贵惜福。

  02

  欲望滚滚而来,人们裹挟其中浮沉反复,不得救赎。

  物质的极大丰裕,精益求精,与之相对应的是精神的苍白贫瘠,信奉虚荣的价值观,急着变现,以享受为名,提前支取自己的青春乃至人生。

  实则背负的东西更多。

  因为没有精神作支撑,空虚无聊来得更加强烈,它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外在刺激。

  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品,也正是这些东西将人引向了无尽的欲望,使人陷入精神失控的境地。

  纵欲的背后是病态的社会审美。衣食住行力求奢华,追求花哨无用的奢侈品,以为奢华就是有品位,但真正的、老派的绅士是什么样子的?

  是一双手工制作的皮鞋都能穿上一二十年,因为那背后是对手艺的尊重,对物品的爱惜,和生活的高度自律。

  所以梁文道慨叹,这是个遍地奢华与奇缺的教养并存的时代。真正的奢华是内心的高尚,不是昂贵物品所能装饰出来的。

  分界点在哪里呢,一个向外——求胜,无时无刻不在和他人比,自然倾慕奢华。一个向内——求安,无时无刻不在要求自己进步,自然就有了教养。

  在花哨的形式中,在无尽的欲望里,谁还能清晰而诚恳地进行自我表达?

  人在欲望中得不到真正的安稳。

  03

  看历史,觉出中国的正统文化是属于禁欲系的。

  比如现在人们遥想魏晋风度,魏晋时代中上层人士的精神面貌,是一片颓废、濒死的状态。

  那种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饮酒、服药、斗富、一切娱乐至死纵欲无度,几乎必然导致举国道德崩溃,最终史上第一场灭种大劫难发生——五胡乱华。

  如天涯一位作者所言,对于一个人而言,纵欲意味着速死;对于一个社会而言,纵欲意味着末世将至。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都是懂得克制的。以简胜繁,以静制动,克制与收敛方能长久。

  正如林清玄所表达的,当我们回到生活的原点,还原到朴素之地的生活,无非是“轻罗小扇扑流萤”,无非是“薄薄酒,胜茶汤,粗粗衣,胜无裳”。

  雨落风惊又如何,静水流深才显修为。

  诸葛亮在给兄长诸葛瑾的信中特意说到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意思是儿子太过聪慧,成熟的过早,反而担心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取字思远,更在临终前为他作《诫子书》。

  不喜他“赢在起跑线上”,而是忧患地为他指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一静一俭,既为人生留有余地,精神也不会随岁月流逝而枯败零落。节精保欲自然精神充沛,做事有力,事业可成!

  (转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