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只要行住坐卧不离佛号,善根、福德、因缘很快全补足


   日期:2018/6/3 18: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老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35集 2014年11月17日讲于 香港

  自己只听自己念佛的声音不管外头的叫“反闻闻自性”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这句佛号要一句接着一句,口不念出来,心里头有。怎么修?学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观世音菩萨怎么闻?现在我教你:你听你自己念佛的声音,不要听外面;我口不念,心念,心念有没有声音?有,别人听不见,我自己听见,自己只听自己念佛的声音,不管外头的,这叫“反闻闻自性”。

  阿弥陀佛就是自性佛,阿弥陀佛就是真如、本性,你修成功了,肯定得智慧,得什么?首先得“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这个“三昧”起作用就是智慧,不但这一部经你通达了,所有一切经你全通了,你全都明白了,没有一样你不能讲。可是你不认识字,不要紧!字可以问别人,别人常常告诉你,意思你通达无碍,符合古人所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那个“千遍”是什么作用?“千遍”是收心,不念,你会胡思乱想;念经的时候妄念没有,杂念不生,那就是修禅定。

  用读书来修禅定,书里头什么意思、在经里面什么意思,不要管它,它没有意思。开悟了,无量义;没有开悟,什么意思也没有,它是本体,哪来的意思?!它是自性,真实之际,没有意思,起作用的时候,有人来问你,你就能讲给他听,他是菩萨,你讲得很深;他是凡夫,你讲得很浅,个个都得利益。

  所以法师讲经要开悟才行,这个道理要懂得,完全在用心。用心什么?用心头一个就是“放下”,经典里头我“只要一门”,我不搞太多,为什么?多,心就乱了,一门心是定的。

  把这个注解,初学的人看三十遍;把这部经,《无量寿经》,念一千遍,一天念三遍,一年就念一千遍,三年就念三千遍,你就能讲,你就有能力接引初学,这样坚持下去,你肯定会跟海贤老和尚一样,得功夫成片,得事一心不乱 ,得理一心不乱。所以这个意思很深。

  【解】最极圆顿之殊胜净土法门。但以此乃超情离见,不可思议难信之法,众生情执深重,信不能及。

  “情”是情识,最难断的,我们叫感情。母子之情、兄弟之情,最难断,要超越。“见”是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想法、看法,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要把“情”、“见”放下,“不可思议难信之法,众生情执深重,信不能及。”

  为什么不能相信?虽相信了,半信半疑,从哪里看?章嘉大师早年给我一个标准,这个经你学了,你懂得多少。从什么地方看?从你做到多少,你没有做到,大师说你没懂;如果你懂,哪有不做的道理?!你能做到十分,你懂十分;你能做到一百分,你懂一百分,你没有做到,你根本就没懂。这个标准好,我这一生得受用。绝不自以为我懂了。

  阿弥陀佛是自性佛,念阿弥陀佛所有佛全念到了

  净土法门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第一个介绍给我的,忏云法师,我在他茅蓬里面住了半年,我半信半疑。第二个人是李炳南老居士,劝我修净土,言辞非常恳切,我很感恩他,我还是不能接受。我学佛大概三十多年,将近四十年,我讲过《楞严》、讲过《法华》、讲过《华严》,在华严会上,有一天突然想到,我们最尊敬的菩萨——文殊、普贤,他是学什么法门成就的?《华严经》我还没讲完,前面没讲到,《华严经》往后面翻,在《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看到了文殊、普贤统统都是修念佛法门,求生极乐世界成就的。我看到这个经文寒毛直竖,怎么会有这种事情?然后才想到经里头所说的文殊、普贤二大菩萨,率领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极乐世界去参拜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求教,我这才相信了。这相信回过头来,对李老师非常感恩,李老师过去多次劝我,那是根,《华严经》上文殊,这是缘,因缘具足,我接受了,我才相信了。

  大前年,我八十五岁,那个时候讲《华严》,虽然没讲完,不讲了!真的把大乘放下了,“法尚应舍”,真的舍了。这一生还有余年,专修这个法门、专弘这个法门,其他一切经我都不讲了;请我讲经,我都讲这个。为什么讲这个?这个法门究竟方便,“最极圆顿”,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个个人得真实利益;纵然你不相信,也给你种善根了,种的是无上的善根,好!

  海贤这样给我们一表法,我们的信心坚定了,决定再不会动摇了,因为“众生情执深重,信不能及”。

  【解】故于发起序中,深入证信。共计五重。

  这“五重”,念老都给我们列出来了。

  【解】第一、世尊放光现瑞证信。第二、阿难欢喜启问。阿难之问有两要义:一者,阿难见佛放希有之光,必是住奇特之法,导师之行,最胜之道。但此法此行此道,必是佛佛相念,而非其他。

  这些话的意思要搞清楚,阿难是看到佛放光,光太稀有了,他是佛的侍者,佛每一次放光他都看到,从来没有看到今天放这个光,这太稀有了!心里想着佛为什么放光?那肯定是佛佛相念。佛佛相念,是真的,不是假的。没有一尊佛不念阿弥陀佛,同样的,阿弥陀佛也念阿弥陀佛,那什么意思?原来阿弥陀佛是自性佛,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可以说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的名号,所以念阿弥陀佛,所有佛全念到了。

  ……

  【解】二者,阿难何能问此妙义,正表阿难本是德遵普贤、从果向因之大菩萨。会中纯一无杂,演说圆音,今正是时。会众殊胜,正表妙法希有。

  念老说得好,这个法门是“纯一无杂”,净土法门,“纯一”是什么?是一乘法。像《法华经》上所说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换句话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示现在六道、在十法界教化这一切众生,用什么方法?就是用《无量寿》这个方法;带说其他法门,那是对这个法门不相信的佛才说,那些都是枝叶,如果你能够相信、能够理解、能够发愿,佛决定不会啰嗦。像海贤这样的善根,这样的福德,老和尚高明到极处,只教他“纯一无杂”,“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他什么都不知道,就知道这一句佛号;念到一定的时候,他什么都知道,就是他不肯说,这个表法的意思很深。

  我们的心不能“纯一无杂”,对这个法门接受的就很少,利益小,不是多。真实利益,虽然少,它是真实,也非常可贵。那有时间、知道了,要加深、要加大、要发大心、要发大愿,希望在这一生成就,不要等到来生,就是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你就成功了。

  世尊在今天时节因缘成熟了,也就是说这一会当中有不少的菩萨、声闻、天人能相信这个法门、能接受这个法门、能发心求生净土,缘成熟了。

  佛说这个法门,比说任何经典都欢喜、都快乐,因为说其他的法门是只度一类的众生;说这个法门是“普度”,上自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统统得度。你才晓得这个法门真正畅佛度生本怀,欢喜到极处!像老和尚遇到《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这本书,阿弥陀佛交代他:遇到这本书,你的表法功德圆满,佛就接引你往生了。无比的欢喜、高兴!在这个世间,做好榜样做了九十二年,我们看清楚、看明白了,跟老和尚学习决定没有错!那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帮助我们“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究竟圆满成佛去了。

  【解】第三重证信,则是世尊赞叹此问之功德难思。佛说:当来一切含灵,皆以此问而得度脱。一语道破净土法门所以兴起之真因,故本品名为《大教缘起》。

  阿难问,问的功德大!不问,佛不讲;一问,佛就得要讲法。阿难是代表一类根熟的众生,欢喜这个法门。这一个法门统摄一切法门,这个名号普含一切诸佛名号,显示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智慧不可思议、名号德能、相好不可思议。阿难如果不知道,怎么能问得出来?

  阿难形象上是初果须陀洹,实际上至少也是等觉菩萨应化而来的,真是大经上所说“一佛出世,千佛拥护”。

  释迦牟尼佛发愿到这个世界上来度众生,一千尊佛陪着他一起来,像唱戏一样,释迦唱主角,他们这些人唱配角,“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圆满这无比殊胜庄严的法会。令一切众生看到了、听到了,没有一个不得度的,这“大教缘起”。

  你用什么佛法积功累德?念佛

  【解】第四重,佛告阿难,如来之所以出兴于世者,只为“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佛应化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就为一桩事情,把真实之利带给大家。这个“惠”就是布施、就是给予。这是真正的恩惠、真实的利益。

  【解】云何惠予?

  用什么方法来恩惠大家?

  【解】则唯赖弥陀愿海六字洪名。

  “弥陀愿海”是指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总归一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里面圆满具足四十八愿,一愿都不漏掉;四十八愿展开就是全部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展开就是全部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展开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南无阿弥陀佛全包括了。

  于是我们就晓得了,我们的念头,什么念头最好?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最好,世出世间找不到比这个念头更好的念头了,找不到了!言语,什么言语最好?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言语最好,念头当中第一念、言语里头第一语,这很少人知道。真正知道的人——海贤老和尚,所以他的念佛是分秒必争,一秒钟可以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秒钟他不肯放弃;放弃,那一秒钟是杂念,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念六字、念四字都一样,你喜欢念六字,行;喜欢念四字,也行,无量无边殊胜功德!为什么不修?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少造业障,多修一点功德,积功累德、求生净土。你用什么佛法积功累德?念佛!念佛的功德,海贤老和尚表演给我们看了。

  ……

  【解】正因阿难之问,而启示如是妙法,希有难逢,如优昙花,

  不容易见到。

  【解】当来一切众生,全赖阿难之问而得度脱,故佛赞阿难以证信。

  这第四个意思。

  【解】第五重,世尊深知此实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晓喻众生曰:如来觉智难量,神通无碍,定慧究畅,于法自在。世尊所说,真实不虚,万勿轻疑,但当仰信。

  只要行住坐卧不离佛号,善根、福德、因缘很快全补足了

  这几句话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能信、能接受、能依教奉行,是大智慧的人、大福德的人,为什么?他这一生成佛了。不是大智慧、大福德,肯定有怀疑,这半信半疑,他不能够依教奉行。他会讲给别人听,他自己做不到,什么原因?善根、福德不足。怎么样把它补足?老实念佛就补足了,很快就补足了。像海贤老和尚那样子,一年、二年、三年就补足了,为什么?你现在真正晓得什么是大福德、什么是大智慧、什么是大因缘——南无阿弥陀佛。

  只要把这句佛号抓住,念念不忘,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很快你的善根、福德、因缘全补足了。

  要修别的法门要去补,太难太难了,你要做多少桩好事,人家做一万件好事,十万件好事不如你念一声阿弥陀佛。为什么别人不干?不相信。他要相信,真得到了,袁了凡先生做三千桩好事才能把命运改掉,做一万桩好事才能延年益寿,他不知道如果是念阿弥陀佛更不得了,他的福报增长十倍都不止。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能够理解,句句是真话。佛知道,我们一定要晓得。

  “如来觉智难量,神通无碍,定慧究畅,于法自在”,佛所说的一切不能不信,不信就错了!所以念公在此地劝我们“至尊所说,真实不虚,万物轻易,但当仰信”,“仰”是恭敬,一定要相信。我们愚痴,烦恼习气很重,事实真相不了解,但是只要是世尊说的,我们就不怀疑。

  【解】是乃喻示我等,佛是果觉,我是凡夫,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别心,妄测如来圣智,但当信受,必满所愿。

  这个所愿就是我们求生极乐世界,必定能满我们的愿望,我们要相信,要接受,可不能怀疑。

  今生学佛先把“四弘誓愿”头两条落实

  【解】由上可见,经之序分,全为证信。本经小本之宗,蕅益大师指为“信愿持名”。

  世尊为我们讲这个法门就这四个字,一定要相信,一定要愿生净土,一定要念佛。不念佛,你念什么?念别的都造业,只有念佛能成佛,希望我们从此往后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世出世间一切法全放下。

  我这多少年来讲“四弘誓愿”,我都告诉大家,“四弘誓愿”我只落实前头两条,“众生无边誓愿度”,我发这个愿;“烦恼无尽誓愿断”,用什么方法断?念阿弥陀佛就断了。阿弥陀佛里头没烦恼、没有习气,一心念阿弥陀佛,一切烦恼都会断掉。贤公念佛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我相信在四十岁之前,多痛快、多稀有!二十岁到四十岁二十年当中问题解决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难,谁肯干都能得到。佛法不吝法,希望个个都成佛,没有嫉妒障碍。“信愿持名”是“行”,这叫“三资量”,缺一不可。

  【解】此三资粮,缺一不可,而信居首,其要可知。

  信摆在第一,有怀疑就不能成就。

  【解】序分中先说此经之本,乃“真实之际”,故可信。本经之用,乃广惠众生以“真实之利”,故应信。

  信愿持名的利益无量无边际,真实的利益,所以你应该要相信。

  【解】何谓“真实之际”?正如莲池大师《疏钞》中所开口便道者:“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

  这就“真实之际”,这些话形容,这真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真心灵,我们讲反应非常敏捷,“明”是智慧,“洞”是洞察,“彻”是彻底究竟,这对什么?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自性起作用,自性本有的,它的样子“湛寂常恒”,“湛寂”是不动,湛然、清净、寂灭,没有一个妄念。

  我们常常介绍给同学、提醒同学,自性是什么样子,不起心不动念,就是自性起作用,起心动念是阿赖耶起作用,阿赖耶是迷,我不用妄心,我用真心。真心是觉,本觉、自觉。

  ……

  【解】故知真实之际,即当人之自性也。

  “当人”是我们自己,不是别人。念阿弥陀佛念谁?念自己的自性,念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心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念佛不迷信,这个道理要懂。阿弥陀佛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自性,念阿弥陀佛念自性佛,不是念他佛,他佛、自佛这就是分别、妄想,是一不是二,也是一切众生的自性、诸佛如来的自性、蚊虫蚂蚁的自性、饿鬼地狱的自性。同一个自性,会产生这么多的差别现象都是迷悟浅深不一样。把迷统统放下了然后就是完全相同了,常寂光就现前了,能融入常寂光就成佛。

  【解】何谓“真实之利”?《疏钞》又曰:“澄浊而清,返背而向;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

  《疏钞》是莲池大师注解《阿弥陀经》,注的非常详细,完全用《华严经》来解释《弥陀经》,义理很深。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念佛       净土法门)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杨云唐居士:观音耳根法门与运心念佛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妙莲法师:灵岩甘露第二集 壹、念佛法义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壹、念佛法义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圣严法师:念佛生净土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心地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