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一个人的精神长相


   日期:2018/5/10 5: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之长相,分体貌和心灵。

  五官之美如花开艳阳,直接;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动,需依托,靠修养方能呈现。

  颜值可以美容,但掩盖不了本色;气质可以塑造,但脱离不了本性。

  心有境界行则正,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神长相,是一种看不到的能力,这个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力量。

  01

  会说话是一门学问,有分寸是一种修养。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恰当的时候说话是智慧,沉默的恰当也是一种智慧。

  知道怎么说话,知道何时说话,知道不乱说话,是一种了不得的软实力。

  子禽问墨子:“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答道:

  “苍蝇、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

  但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我们常常评价一个人情商高,很会说话,其实正是因为他懂得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既不让他人难堪,也显得自己大方得体。

  你越会说话,别人就越快乐,别人越快乐,就会越喜欢你;别人越喜欢你,你得到的帮助就越多,你会越快乐。

  人生是由你的一言一行沉淀组成的,你怎么说话,决定你是谁,甚至决定你过得好与不好。

  口为祸福之门,懂得谨言慎行,照顾他人感受,才是智慧之举。

  02

  以貌取人真的很公平。

  在朋友圈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

  性格写在唇边,幸福露在眼角。

  站姿看出才华气度,步态可见自我认知。

  表情里有近来心境,眉宇间是过往岁月。

  衣着显审美,发型表个性。职业看手,修养看脚。

  一系列的观点看起来有些绝对化,却也颇有道理。

  好看,不止是肤浅的漂亮,更是举止端庄,待人谦卑、谈吐优雅…… 所有的惊艳,都来自长久的准备。

  很久以前,有一个手艺人,手艺娴熟,很多人上门买雕塑。

  但他又和其他人不一样,喜好雕塑妖魔鬼怪。

  有一天,他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相貌变得很丑:不是五官发生了改变,而是整个面相凶恶、丑陋、古怪。

  后来,他到一个寺庙里,找方丈求助,方丈说:我可以给你治疗,但你必须先帮我雕刻100尊观音像。

  于是,手艺人就开始不断研究观音的神情,德性和表情,有时甚至到了忘我而代入的境界。

  半年之后,当他把富有善良、慈悲、宽容形像的观音雕塑出来后,他急忙去寺庙找方丈,对方丈说:请您务必帮我治病。

  方丈没说话,从背后拿出镜子,笑了笑说:你的病已经好了。

  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相貌也已经变得正气、端庄了。

  一个人若是热情洋溢,总是面带微笑,到老了,脸上的纹路也都是慈眉善目的。

  如果一个人长期不笑,面目表情僵化,越老显得越可怕,越没有亲和力。

  这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

  到了40岁,你就必须具备与你的年龄、身份、社会地位相适应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

  文学家大宅壮一说:“一个人的脸就是一张履历表。”

  你内在的素质、内在的修养决定了你外在的形象和风貌,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你前半生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学到的知识懂得的经历,无形中都在改变你后半生的长相。

  03

  善良的人,根本不会吃亏。

  《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曾子曾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这是一个边远的山村学校,食堂的伙食糟透了,不是白菜萝卜就是萝卜白菜,而女老师的身体很弱,于是,她经常到学校旁边的一个小山村去买鸡蛋。

  卖主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她叫说个价,女老师便定了5毛钱一个,其实,女老师暗中提高了5分钱,女老师家乡的鸡蛋4角5分要多少有多少。

  女老师看老人可怜,没儿没女,只靠几只鸡养活自己,于是每个蛋多给5分钱,这老太太可怜,女老师就做一个小施主吧。

  奇怪的是老太太既不讨价,也不还价,这桩买卖就这么定了。

  买过一段时间,女老师觉得老太太实在可怜,便单方面又提高了5分钱,一个鸡蛋5角5分。

  这回老太太作声了,坚持不肯提价,但女老师坚持要单方面提价,僵持了很久,老太太终于接受了。

  那天,女老师照旧去老太太那儿买蛋,正碰上一个蛋贩子跟老太太讲价。

  蛋贩子出6角一个的价要把蛋全收走,老太太不肯。

  蛋贩子说,这个价够高了。山里都是这个价。

  老太太说,不是因为这个价,而是这些蛋要卖给那位瘦老师,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里来教书,又那么瘦,我希望她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她。

  女老师顿时呆了,原以为自己是个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老太太……

  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所做的。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须先让别人得到。

  生命是一种回声,你把善良给了别人,终会从别人那收获善意。无论你对谁好,从长远来看,都是对自己好。

  一直善良下去,只问自心,不问得失,一路芬芳,已在你的身后跟随。

  04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留天真。

  《菜根谭》中有句话:“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

  在这个纷杂的社会,我们要生存,就必须要和人、和事打交道,这个过程中,把握好尺度的同时也要保留真实的自我,也就是所谓的知世故,而不世故。

  这不是轻而易举做到的,而是走过千山万水去感悟和修炼的结果。

  苏轼在63岁穷困潦倒之时,还写下这样的诗句: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先说自己衰老,又借小孩子之口调侃,酒后的潮红被误认为脸色红润,用自嘲来排解晚景凄凉的失意。

  一个人未经世故,容易在逆境中沉沦,也容易苛以待人,而饱经世故而不世故的人,见过生活凌厉,依然内心向暖。

  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里说: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

  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精神       长相)(五明学佛网:精神       长相)  

 傅味琴居士:安居的精神 

 王雷泉教授:走进精神公园——访王雷泉副教授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9.参禅的精神 

 其它:玄奘法师的西天之行及其伟大精神(王邦维教授) 

 王雷泉教授:素王的精神永存——就厦门禅修活动谈印顺导师对 

 王雷泉教授: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序心皓法师《〈法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王雷泉教授:佛教精神对当代人的滋养 

 王雷泉教授:海派佛教及对上海人精神生活的影响 

 李志夫教授:从佛教之伦理精神对中国当代社会之反省 

 周贵华博士:佛教缘起思想的文化精神特质及其现实意义 

 黄夏年教授:佛法本身最有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