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习禅录影》(十三)


   日期:2018/5/5 8: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羚羊掛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滿太虛。”

  《习禅录影》是南怀瑾先生,历年來主持禪七的开示语录,为十方來学的重要修行报告,珍贵的修行经典开示。

  《习禅录影》四禅八定《习禅录影》密宗介绍《习禅录影》道教介绍

  《习禅录影》黄老居士

  《习禅录影》接命法

  《习禅录影》四禅八定

  唯识道理的推演,是由心理,生理开始分析,而说到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的道理。由人的本位开始修持,至解脱人生烦恼,超出宇宙,变成自由自在的生命。但其方法又如何呢?吾人综合所有佛经方法,不外两部分:一是行为上的培养,即善行功德;一为修证,即行为上的求证,在行为上培养善行功德为当然的,不必说它。修持上的求证,综合大小乘的修持,不论何者说法,皆靠禅定。小乘说戒、定、慧,是以定为中心,得定自然戒、慧皆在其中矣!大乘说六度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大体上也是指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的行修,然后才达到由禅定而般若。四禅八定、九次第定,不论大乘菩萨道,或小乘声闻缘觉圣贤等,都要由禅定而来。那么大小乘的差别又在哪里?他们的修行方法,皆由禅定而得,只是愿力的不同,以及行为见解的不同。小乘所见者浅,利他利世的愿力浅薄,境界便甚狭小;大乘则见解深厚,利他利世的愿力充沛,所以境界也大。以人世间观念说,小乘是自利的、薄情的、自私的;大乘是大公无私的、多情的。“不俗乃仙骨,多情即佛心。”由至情至性扩而充之,即大慈大悲。人的自私之情,是由爱欲所发生,佛菩萨也由此我而成,但其爱欲化为至情至性的大慈大悲,故佛菩萨者,大多情人也。但无论如何,修持皆须禅定,这绝不会错。当然!禅定不止是盘腿打坐。

  初禅:心一境性,离生喜乐。中国人配合气脉的道理,归纳初禅为念住。说到禅定,前几天说的问题皆来了。由东汉到唐宋之间的大师们,不光是三藏大师,一般的禅师,很多不仅定力好,而且神通具足。当然不是特地去修神通,一个真得道的人,一定具有神通,只是不用罢了。但若自称得道,而实际上却没有神变的能力,那就说不过去,所谓的得道,就大成问题了。但你可以反问我,《大智度论》龙树菩萨说罗汉有两种:一种神通具足;一种见空性是到家了,却没有神通。结果都是一样,而且他未说出无神通者是否可称完备。好!但你但你必相信六祖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既然见性透彻,何人又缺此一面而不具足呢?至少可认为虽见道,但所见不透彻,此其一。而且自古以来,到底有几人真得定了呢?此其二。

  同辈中能得初禅,心一境性,已是寥寥可数,更遑论定生喜乐。谁能定生喜乐来呢?天哪!大家打坐腿麻得不得了,痛苦不堪,心一境性也许谁能做到不敢说,但定生喜乐则似还未见过,则谈何修持呢?何处是喜?何处是乐呢?如此则初禅都未到。念佛者念到一心不乱,参禅要到一念不生,未悟者只一句话头孤零零的,悟了的只悟到本来面目现前,完全定住,心一境性,定久了,就定生喜乐。(这在佛经上都有,可是散在各经中,没有一套完整的可以看出来。)定久了,要达到定生喜与乐,才是初禅。喜是心理的,乐是生理的。如某老当年到达定生喜乐没有?不敢说,反正他很爱打坐就是,倒是处道中人,还有些似乎到相似的定境,但可惜见地不真,无可奈何!

  初禅到达后,愿力大、智慧大。要理事配合了始为初地。

  二禅定生喜乐,身心如同离开,与物理世界脱开一般,有一种远离的感觉。现在你们打坐时,虽在理上都知道了“我”,见到意识清净,但非本来面目,解脱不开身体的感觉,解脱不开时间空间,物理世界的观念习气。要离开这些观念,才得离生喜乐。中国人综合经验来说出入息停止了,名为气住,始能达到离生喜乐。如此,中国道家说,人服气可以才生不老,可以辟谷。印度瑜伽术也有此同样说法,但还没有中国多,如法师昨天表演道家功夫的一套,在印度瑜伽术中也有此功夫,谓之腹贴背。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炼道家或瑜伽术有功夫者,可达到气住的地步,但要注意这并非二禅。二禅是禅定的功夫深厚了,然后达到出入息自然停止,并不是以气功勉力达到,这是一个关键,非常重要。所以做学问必须要仔细,不能混淆而谈,必须有科学精神。如此出入息自然停止了,达到气住,才能离生喜乐。光想求证果位,不用功不行,要一步一步地努力。

  再进一步的三禅“离喜妙乐”,离喜即离心境上的喜悦,只有定境之乐,浑身十万八千个毛孔无处不乐,故大乘经典说菩萨内触妙乐,然后才可舍欲界粗触之乐,不到达此地步,休妄言无情色之欲。要知此欲界中众生,哪个不是因欲念而来的?中国人综合经验,谓三禅为脉住(这在佛经上是看不到的)。心脏脉搏接近停止了,此与瑜伽术之勉力使心跳停止不同。后者是用妄想之念力控制,使之停止,而三禅是妄念不起,自自然然地就达到的,此是大关键,不可不察。故访道要有眼光,世俗以为有道者,其实此道非彼道。脉虽住了,然身上暖寿不减,到三禅后,出入息停止,渐渐心脏脉搏接近停止了,但全身暖而柔软,连筋骨都软化了(此时不可碰它),如婴儿之体,如老子所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即如婴儿之体,内触妙乐,可以返还童真天地的境界。

  再进一步到四禅,其境界“舍念清净”,既然气住脉停,如何还有念呢?此是指身见,人我执的小我的念,再舍此我之妄心,才进到相似无我的大我。所以上午告诉你们“念佛是谁?”“是我!”乃理上事,还必须在事上证到才行,还早得很哩!必要在舍念之后才得清净。《楞严经》所说的:“清净圆明,含裹十方”,有些人认为在理上一悟即可到达,即行了,哪有这种事?光是理上悟到是抵不住事的。现在是什么时代!得拿出修证的证据才行。故《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不修持还行吗?口头佛法谁不会说?本来如此嘛!但我们既然全心全意深入地学佛法,就应该求证嘛!

  说明了四禅以后,还有四个定境,合起来称为四禅八定:

  (一)色无边处定。色代表光明及物理世界,即色法,是很抽象的观念,精神有时也包括在内。此境界将四大:地水火风都化空了,能与宇宙相通,色无边际。现在我们打坐,都不超出肉身四大的范围,如何能有神通?眼识所及要到无边际处才算数。

  (二)空无边处定。现在有些人打坐不是空空洞洞的境界吗?但空的边际只是在此色壳子的范围,更不能包括此虚空,如何能说到求证呢?

  (三)识无边处定。识即意识精神,可在刹那之间,超越十万八千里无边处,放之弥于六合,收之退藏于密。

  (四)非想非非想处定。非现有思想,也非说其无作用,是有作用的,百千万亿化身皆可办到,是妄想又非妄想,也可看到的。

  以上即是四禅八定,所谓九次第定,是加一灭尽定。这是大阿罗汉进果用的,一切境界皆灭尽、丢尽,住在清净境界,暂不再来,即如刚才XX法师他说的:躲在涅槃境界中不再来了。许多行者也都以为住山洞中,了生死,就可以达究竟了。慢说你还没有修到,即使做了,还是小乘罗汉境界,是有余依涅?,习气未尽,阿赖耶识中的习气种子未净,纵然一定可定上八万四千劫,还是要出定的,不要以为不得了。而且须知时间的观念是相对的,在宇宙本体言,不过一弹指时间,如平常打坐境界好时,半小时如一刹那顷,若功夫差时,五分钟时间就觉悠长得很,好不难受。何以罗汉进了果位,纵使经过八万四千劫还要出定?到时为何非要出定不可?这又是一个问题。出定以后仍要回心向大乘,发心发大愿,才能上证菩提大道,否则一转娘胎再来,生在大富大贵之家,至多智慧、品德高超一些,可是若在富贵场中迷误了,再来时也许会转到下三道中去了。地上菩萨,未到不退转位者,以及大阿罗汉,都还有隔阴之迷的挂碍。

  《习禅录影》密宗介绍

  佛经三藏十二部八千多卷说完了,连个初禅都得不到。如何才能做到呢?还只是说个大原则。此所谓显教,什么听息调息等法门,不论大小止观都说过了,两个腿子还麻得不得了,纵能两个腿子麻不在乎,但还是得不了个初禅,不能定生喜乐。不能喜,不能乐,若以为光是久坐就可以得初禅的话,则本山前面两个石狮子,坐了不知多少年了,那么久不是早该成佛了吗?至少也得初禅了吧!为什么不行?这问题值得研究戒定慧了,也许有人说我们戒律不精严,世间戒律精严的,也不乏其人,但大多面黄肌瘦,槁木死灰,他乐不乐呢?当然谈不到定生喜乐,谈不到的受用了。所以这个问题实在令人困扰之至,一般人不容易找到关键。当然若说到偶然得定,我本来要较其他有功夫的人有本事,但自己心中有数,到底是不行的,自己骗不了自己。然而大藏经三藏十二部中,找遍了,也找不出实际指导的原则来,只有大的原则。这话头可真难参,因此带领大家向藏密中找路子。

  禅宗是教外别传,也算是大密宗,但为显中之密。所有的道理,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了,但是你仍旧不能透析真理的奥妙。普通说密宗之部,其说法有一特点,相传实为显教以外之秘密的,快速的大成就法门。其实不然,它正是秘密中的显教,说穿了反而容易理会。

  翻开《大藏经》,关于东密部分,明朝时流传日本,密教宗奉的当然是释迦牟尼。但真正传承的,认为是毗卢遮那佛,比释迦牟尼还古老,这在学术上当然有问题。其次,密教认为在释迦文佛寂灭后五百年,有龙树菩萨,又译名为龙猛菩萨,现学者又有人研究考证,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人。不论如何,佛灭后五六百年间,龙树菩萨打开南天(即南印)铁塔,发现佛经中密宗这一部分的经典。(巧得很,此时中国发现古本经书,如汉代鲁恭王坏孔子住宅的墙壁得孔壁遗书,正当此时。可见,东西有相类似的演变,在同一太阳轨道下有类似的命运,明了此一历史哲学,依次推断,对人类历史的演变,诚如孔子所谓:“虽百世可知也”。此是附带一提。)自后开始弘扬密宗,龙树菩萨了不起,龙树菩萨身世究竟如何?也是千古之迷。

  说到印度,画符念咒,灌顶,倒立,呼吸吐纳…….等等,与中国的道家,阴阳家,杂家等学都是世界上最古老国家中最神秘的学术。

  根据过去《大藏经》所流转的龙树菩萨传记:他是印度人,世家公子,自小聪明绝顶,学问渊博宏大,少年时与同学三人学会隐身术,到皇宫去,许多宫女都因此怀孕了,皇帝请法师拿妖,都毫无用处。最后开御前会,决定晚间由卫士拿了刀枪,除皇帝座位一丈方圆以外,到处乱砍,他的同学两人都被砍死现出原形,只有龙树本人躲在皇帝后面,大概用了什么瑜迦术,呼吸不发出声音,默祷倘得留性命,以后绝对皈依佛法。这次脱险以后诚心学佛(当然大菩萨不一定非出家不可)。两三年后学成,想当教主,当然他是“宗”“教”具通,无所不会,感动龙王现身,带他到龙宫中参观图书,其中释迦牟尼及历代佛祖所说佛经无不应有尽有。呵!人间所有佛经只不过其中万分之一,向龙王借马看经题。人间学问所知者,相形之下真如九牛一毛,于是再不敢想当教主,只能当祖师。譬如其中华严十万偈只取出一部,现在所流传的即是他所取出的,中国译出八十一卷之多,但也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他在世说法时,常常现神通,在座位上不见有其人,只现一大满月,只听见他的声音在其中说话。现在如有人能如此现神通,全世界都要轰动,大家都会不请自来听法了。

  据后人研究,龙树菩萨遍习一切外道,这种说法很对,因为密宗是综合婆罗门,以及一切旁门左道等外道的方法,将它融会贯通,如电化机械相似,无论电机形态如何不同,但终究是要接通电源才能有用。密宗亦然,将一切外道东西拿来组织起来,把历代佛祖宗师所证悟的菩提大道纳入其中,而统率了印度历代各宗各派。

  现在看东密:如莲华,胎藏,金刚等各部,其修证全靠念咒,观想而得成就。当然只是大体如此,现在只说他的大纲。

  咒语真是妙极,这是天地间音声之密,现代学术尚未对此有何研究,十分可惜;中印两国数千年前早就发现此学问,即对此有深刻了解,如印度所说,有五十六个梵文字母为天书,中国道家乃至后来邵康节早就发现黄钟大吕等十二律吕配合,已知如这拍桌子“啪!”的一声,有八万四千次振动,振动到某一程度可杀人,某一程度又可救人等道理。《易经》上也有这种认识。密宗教人念咒,只知是与菩萨打密码,或是如无线电,打开某一频率即可与菩萨沟通,再深一点的道理,不需要告诉你,即使说了你也不懂。现在请xx法师念华严字母给大家听。(法师念过以后,老师也念了一遍,音调迥异。)目前很多老和尚唱的都成问题,法师很诚实坦白,真是难能可贵;他告诉我,当初他师傅就是如此教他,根本也不知如何是平上去入之四声,师傅是江南人,他自己又是北方人,早已离开唐音。因此音韵越差越远,不仅如此,中国的音韵学家们忘记,音韵学中所用的反切,一变变成了现代注音字母,其根源是当初印度和尚到中国来,为弘扬佛教而学中国语言文字,乃根据梵文音韵之转声而开始发明的。譬如华严字母头一个“阿”字梵文发音,即有平(阳平阴平)上去入。这声音发出来可以影响你的生理心理,所以烦恼时一唱,即可恢复舒畅平静的境界。此外还有更微妙的道理。但现在密宗这一部分可说是失传了。日本音,中国音都不对。现代科学声光电化四大部分中,关于声音这一部分学问最大,秘密最不容易发掘。说来十分感慨,我常与文光搞科学研究,就不禁摇头,我们既没有钱,又没有实验室,虽然我会出很多主意,可惜我们是中国人,又不是科学家,没有人肯听你的,毫无办法。反而大家回头寻找婆罗门教所演变的现代印度教中的咒语字音,如获至宝,可叹亦甚可笑。

  单从咒语音韵修持即可进入菩提,直达涅磐,这是指果位上的修持。但须慢慢地修持才能证得,此乃已成佛果者所传下来的方法,你只要照着他传下来的咒语修持,不问道理也可直接沟通佛心。如此由咒语的念诵即可得到佛果,这是何等便宜便利的奇妙法门!但不通教理不行,依然凡夫。

  在少年时,修某密法,以咒语配观想,忽然间一个梵文“俺”字现前,在心中,一坐数小时,历历孤明,清净异常,这即是心一境性,未达定生喜乐之境。即以咒语与观想之力催促它出现。明白了后,也甚稀松平常。这是个人一己的经验,说明给你们听听做参考,不可做实法会。你们打坐时不要用意,只要一咒语,就会觉得特别的清净,特别的定,特别的易得三昧,这也是法门之一。不过,要与根性相近才修此法,否则永远不相应。但非与佛法无缘,只是机缘不合而已。又如心生烦恼时,大吼三声就好了;或是有病时,某个字音专治某种病,此即是以音声治病,但不明教理,不通唯识般若之旨,仍是外道知见。至于观想,是利用意根来观想,使你不打妄想,利用意识功能(明了意识及独影意识)和意根的第七识----真意结合而统一,配合某一图案构成某一境界,以达到初步的心一境性;然后无中生有,再使此一意识坚固,造成另一个永恒的意生身;离开色身,不受物理世界宇宙法则所范围。明乎此,即可知净土宗为何要人专心一意念佛,使意识坚固,可以构成另一个永恒的生命,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东密的经典有莲华,胎藏,金刚等等多部。莲华部即是说心的修法,心脉有八瓣,如莲花之八瓣。胎藏部是说整个身体的修法,如道家说胎息修法。金刚部则利用音声持咒等入手,以意识观想造成另一永恒生命,略如《楞伽经》所谓的意生身;意识造成另一生命。但到目前为止,大半徒具形声,了无实义。东密之部,大概如以上所述。

  我这个人是好怀疑的,过去追求学习到这些仍不满足。在理论上,我能把东密的道理说得天花乱坠,天衣无缝,自成一套系统,死的可以说成活的,但是我自己却说服不了自己。所以急急忙忙再去探究藏密一番,来看北传密教。西藏密宗是由印度直接北传过来的。东密是由南印度直接传到中国的,但东密到明朝永乐年间被赶到日本去。当然,现在日本也早已变质了。念咒可以使人肚子痛,念咒把人咒死了,念咒也可把人念活了。但在中国正统文化上立不住脚跟,中国文化深厚,不兴这一套。现在中国民间所存留的念咒,画符等小术,即是东密与道家的结合,固然是属于外道流派。不内行,千万不要轻视它,以为只是外道,当它是迷信的玩意儿。所以说我这种人不容易满足,有大贪欲。不要以为佛禁止人贪嗔痴,其实这是对小孩子讲的。学佛的人,哪个不是贪嗔痴?明明是个凡人,数十年肉体之身,却想成佛做祖,成就永恒的生命,超出三界外,跳出五行中,岂非大贪?若欲修道,六亲不认,舍弃人伦世事,岂非大嗔?众生愚顽无尽,却誓欲度尽,岂非大痴?

  到了康藏,带了许多哈达,红的,黄的,白的等绸子做的,无用之物,只是表示礼貌。曾见到一个喇嘛,据说他有神通,是红教的(即修双身的)。密宗规矩,是四皈依,皈依上师,佛,法,僧(显教三皈依:佛法僧)。上师为首,如无上师则一切佛,法,僧从何得知?彼时该喇嘛在我现在的位置,佛座即在现在黄老居士坐的距离差不多。我当时向他礼拜了,献上红色哈达,他又对我看了看,知道我在怀疑,笑了一笑,接过薄绸哈达(约三尺长,五尺宽)以后,这么一抖手向前一送,哈达就这样平飞过去,恰恰好在佛座像落下来。盖在佛头上。我看到这种情形,当然即刻再磕头礼拜。其实,我心里认为这并非真神通,但可说是通力之一。西藏像这种喇嘛都没有出来过,而且很难参访到。我会钻,会偷学,肯学,肯磕头,不怕上当,不怕磕头。要知道非要有不怕上当的精神,才能找到那个不上当的。我磕的冤枉头才多呢!落后地区的人,必须以宗教仪式使其崇敬;文明的礼节,他们不相信。我明白这些仪式的真义,但我磕头礼拜时都极诚敬。诚如孔子所说:“祭神如神在”,故袁老师常骂人为什么不礼拜,这表示你的诚敬。从前欧阳竞无居士,无论在家出家的前去参访,都必须先磕头,否则他理都不理你,不与你谈。但他看到你将拜未拜之时,他早已先你拜下去了。他说:“我并非真要受你这一拜。你肯下拜,表示你的骄慢放下了,肯虚心接受了,所以我礼敬你。礼仪只不过表示你拜你自己的精神,拜你自己的诚敬而已。”很对!受他影响后,当时求法心切,逢人便拜,诚敬异常。

  藏密看不起东密,更看不起显教,他们认为藏密才是真正佛法。密教教主是莲花生大师。他是什么人呢?据说就是释迦牟尼。佛涅磐后八年再来(有的说五年再来)。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是说的显教,深知如此修持很难,要修持三大阿僧祗劫才能将习气逐渐洗尽,磨光,所以他要再来传授快速的,即身成就法门,此即密宗。

  莲花生大师出世并不是投胎。当时南印度有一个国王,没有子嗣,一天到花园,夫妇俩正在对坐感叹无子之苦,园中大莲花池内,中间一莲花大如车轮,忽地开苞跳出一个小孩,肉身,面如莲花满月,美极了,永远如十八岁少年。他有时当和尚,有时做国王,到处弘扬佛法,降龙伏虎,显现神通。后来到尼泊尔,国王为暴君,师乃杀之,自立为王,后宫皇后嫔妃一股脑儿接收。数年后,国内大治,又选出一贤者为王,后妃也一并交代,自己则飘然而去,再到西藏弘法。时为初唐时代,西藏遍地荒芜。路上没有东西吃,于是就挖死人肉吃(这都是教主传记所记载,无一虚事)。嗣助国王平乱,又弘扬佛法,传下密宗。后来走的时候并未涅磐,四大天王下来,让莲师骑了白马,四大天王捧着四足,腾空而去。所以直到现在大师还未涅磐,永远如十八岁少年的样子,高兴时留了胡子。西藏人现在每修护摩法会时,大家围着念咒子,女人们将好的衣服,饰物,头发都丢到火里烧(实在是印度婆罗门拜火教的仪式),七日七夜披头散发围着火跳,偶尔可见大师现身,骑着一匹白马绕过火场,向众人打个招呼,瞬间即去。这习俗一直传说流传至今。大师所传下即是密宗红教,认为非双修不能成就佛果,此是佛陀在显教中所未传言者。只是传说如此,问题太多。

  在唐朝以后,密教盛行得不得了,到元朝帝师大宝法王--八思巴,十五岁六通具足,就当忽必烈的国师;师据藏文造蒙古文(后清代之满文又系据蒙文所造)。师助帝统一平定中国。打广州时,将手中铃这样摇两下,整个广州老百姓夜里见天兵天将降下,因此就投降了。另一部元史也是如此记载的,其他好多城市也是用如此的神通力量配合平定的。红教到他手中变成花教,以后演变为白教,在西藏的贡噶师父为白教当代祖师。

  明时宗喀巴大师见双修之弊太大,站在维护佛教的立场,起而宗教革命,主张清净单修,严整戒律,创立黄教。时为明永乐年间事。师为青海人,传四大弟子:班禅,达赖,章嘉,哲布尊丹巴。章嘉主内蒙古,哲布尊丹巴在外蒙古,达赖主前藏,班禅则在后藏。四大弟子们代代转身统率各派。无论红教,花教,白教,黄教如何分派,综合各派理论,主张从这个凡夫业报身起修,必须先转化业气。人身有三脉七轮,必须修气,修脉等等,(在西藏如果这样说法,可就发财了,必须要收大供养,磕头,前门上闩,后门上杠,且要大护法现身才能说,不然下地狱。)将气脉打通了,业气净化,转了色身才能得定。否则色身没有绝对的健康,即不能得定。若气脉未通而能证得菩提者,绝无是处,都只是幻境罢了。气脉真正打通,见了空性,才能得大成就,才能证菩提。临走时,才能象莲花生大师一样,骑白马腾空而去。如果想留点东西在人间做纪念,就留下十个指甲,或显现神通,化一道红光而去。例如木讷祖师,是宋元间最苦修,最有成就,最有名的密宗大祖师。成就后,问某法师:虚空是空的吗?法师说当然是空的。但他却说是有的,乃爬到虚空中,翻跟斗竖蜻蜓的。又指地问:地是实的吗?法师说当然是实的。于是木讷祖师乃钻到地中,钻进钻出,如在游泳池游泳一般。又问:大殿中石头柱子是空是有?法师说当然是实有的,师乃用手在石柱子,柱身横着饶来饶去,过来过去若虚空然。

  现在,密教可分两派,一派是主张若要即身成就,依身起修,非双修不可。因人在欲界中是因爱欲而来的,所以也必须在此欲上了之;由欲界修持,升华到色界。教理上,《华严经》及其他大经都是这么显示,一切佛的报身,都是在色界中成就,欲界中必须转了色身,才能成就。无色界中也不易成就报身。另一派则站在显教立场,戒律精严,为防止行者滥用此修法,为防止外人的毁谤,即主张单修,清净单修,只以观想而定之。但我也问过修学黄教密宗的能是法师,此派修持者到底如何?他说许多喇嘛在观想中都犯了意YIN而遗精。我说这又何必?他说就是嘛!这个和尚很好,也如在此的~~法师一样,坦白城实,我与他无话不谈。因为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必须要好好的研究,所以我们都很坦诚地提出来讨论了。

  综合密宗结论--

  (一)皆主张从色身起修,修通气脉后,才能证得菩提。

  (二)世界上一切宗教,哲学,大学问家对男女爱欲,性的问题,有两个路线:一是逃避的态度,一是挂门帘,背后什么事都干,当面不承认,还要挂上仁义道德的门帘。但是世界上却有两个宗教的宗派中,是面对现实,不逃避也不挂门帘,也不以道德及宗教情操信仰来压抑。这是密宗和道家的南派。性欲是生理自然的作用,但双修到底不是究竟法,所以这个问题很需要研究,理由必须要充分才行。大喇嘛活佛,很多主张非如此双修不能得成就,然究竟效果如何?很多人也都喜欢修密宗,我现在先说三个故事,让大家自己去参一参:

  达赖第六代祖师,是历代转胎中最聪明,修持最有成就的,是法王又兼人王。他偷出后宫,去和酒女谈恋爱。被宰相(当朝的权臣,有野心)知道了,乃报告清朝。时顺治的母亲当政,虽然对清朝本身无所谓,既然呈报上来,就不得不提令达赖到京审问。走到青海,这位二十一岁的达赖说他不想入京,语毕即圆寂。好!现在问题来了,打坐的本事,修持工夫,已达到说走就走的地步,,何以还需要谈恋爱,流浪欲界?此其一。说到这位达赖活佛真是天才,有六十六谈情说爱的情诗,在西藏文学界是最了不起的作品。很多僧俗,几乎无人不朗朗上口,可谓阳春白雪。记得昔年有曾缄先生(曾任蒙藏委员)的译本,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其中一首“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又有“入定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这就是一代法王的作品,是他自己的坦白讽刺。

  另外一件事,据传说,第五代达赖站在宫墙上撒了一泡尿,忽地又把它吸回去,问左右和尚:“我可不可以娶妻?”下文我记不详细了。这是关于黄教的第二疑问。

  第三个问题是我亲自听曼陀法师(密教法师)说:黄教有一大喇嘛,是学问,修持功夫最好的一个,但他忽然和一个尼姑到拉萨对岸的山里隐居去了。若在红教无所谓,双修是应该的,但在黄教是犯了大戒的。但既然学问修持达此功夫,还是如此,这就怪了,到底又是为什么呢?可是其他的大喇嘛在学问及修持上有问题的,还是要在暗中偷偷过河去请教他。这件事距今不出三四十年,这又怎么说呢?

  这些故事都不足以效法,同时你们也不要胡乱下断语,误人误己,可不得了。

  再说,现在只是带你们在东密和藏密里面游历了一个圈子。

  说到密宗的四皈依:皈依上师,佛,法,僧。与显教不同,特别注重法统,传承,不可苟且,一丝不紊,好苦!我以前说我的禅宗袁老师好厉害,当然我这个性子没有他磨练也不行。殊不知密宗更厉害!有事师五十颂,老师在前面坐,你坐时不可超过他的头;他在前面走,你不可踏在他的影子上,否则要入五逆地狱;种种供养恭敬,即使老师错了,你只能想此乃佛祖故意显现出来磨练你的;老师的大便甚至都是香的,故是特重法统。我们说天主教特别重权力的统治,密宗则是靠感情及礼教的束缚,各有所短。

  除密宗外,显教戒律有三皈依,要受沙弥戒,其后再受比丘戒,最后受菩萨戒,这是三堂大戒--具足戒--不论禅宗律宗都要九年。为什么呢?因为受沙弥戒后,三年内要考察你是否犯过一条戒,如此逐一通过三堂大戒。在西藏密宗,其后更要受十四条密宗大戒,…….

  各位注意!此次所说出门后,不可泄露一语,不过告诉给你们自己研究,这次说法,我已公开十之六,有半数内义,并不是不说,恐怕说早了,反害了你们。而且,说了你们也不明究竟。

  现在已又带你们绕了藏密一圈,问题何在?归结总论,要依身起修,要身上三脉七轮都通了以后,再修明点,明点修成后,发起拙火,是即灵力,生命的灵力藏在男人的海底,即睾丸后肛门前,针灸所谓之会阴穴;女人在子宫部。无穷的灵力可在此发动,此乃宇宙之奥秘,人的无穷尽的生命潜能皆隐藏潜伏于此。密宗以灵蛇象征表之。通常是沉睡着的,如一旦被唤醒了,浑身气脉打通,则可盖天盖地,弥天纶地,真有通天彻地之能。但凡人者,则永远在沉睡中,等到死了,四大分离,灭散于宇宙之间。(其实印度的瑜伽术,本来就如此说,不足为奇。)若气脉未通,虽有时可见自性光明一面,但如禅宗所谓孤光偶露,石火电光,只这样发一下而已,不能得正定,不能得正觉,不能证果。所以宗喀巴大师也说:“气不入中脉,而云得证菩提者,绝无是理。”若气脉一通,则所谓脉解心开,所谓证得菩提,真如“仰首枝头,即见果熟”,亦如“拔矛刺背,顿脱苦厄”,沉疴顿失般的明心见性了。所以又说释伽牟尼在雪山七年修行并未见道,在菩提树下七日气脉打通,仰首见明星,始廓然大悟者即此理也,他是坚持这个理论。在中年人以破漏之身,红白菩提都走漏得多,不圆满了。(所以看密宗经典,尤其有关修法者,十分难懂,像红白菩提等,都是引用的代名词。)必须修此,始能引燃拙火而恢复了生命能,如道家所说返老还童。但却不能犯YIN,如双修有欲,漏了精则犯大戒。嗨!太难了,较任何修法都难,在人生最严重的爱欲上施为而不准犯YIN漏精,真如火中取莲!然何以必要如此?因红白菩提破损之破漏之身,灵能燃不起,但并未毁坏,只是更沉睡更堕落,必须借阳火点燃三昧真火才行。至于老年人,生理机能不起作用,并非有“道”,而系生命能之暖,寿,识薄弱,无生机,必须引发生机而又不犯YIN,再以灵力打通气脉,即多一道手续,始能通天彻地(非密宗原语,借用语),明心见性。但我以上所讲的,都属于藏密部分。

  由红教的修为传承主旨,再演化为花教白教等法的重心。他们也是偏重由色身起修而进入法界。并非只以乐,明,无念为菩提道果的极则。后来藏密到了宗喀巴大师,创建黄教,一再肃清整理,以阿底峡尊者《菩提道炬论》为根据,大力提倡菩提道次第的修法,真是功德无量,人天礼赞。

  这些理论对与不对,现在我都不加批判,只是提出,引发这些问题,提供诸位深思熟虑,以绝他日妄想,盲目地听热闹,幼稚地追求热闹。

  《习禅录影》道教介绍

  好!现在再带你们游历另外一个地方,回家,回到故宫博物馆--道家来参观。有数千年历史传统的道家系统,在周秦前儒道本未分家,三皇五帝,伏羲,神农,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时,本不分家,后来一切理论基础,还有部分归到四书五经里去了。尤其《易经》,谈中国文化如不深通《易经》,则很难说。〈易经〉为哲学的科学,科学的哲学;人伦道德,天文地理,无所不备,道家儒家皆自此脱胎。老子孔子以后,秦汉以后才有儒道分家,诸子百家也各自立门户。〈老子〉一书,包括哲学,政治哲学等等各色各样,无所不谈,文字虽然只有五千字,包括的却是太多了,有一部分专说形而上,有一部分借用物理原则说明修为工夫。例如:“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归到生命源头,是谓之静,“静曰复命”在静中定中始能恢复生命的本来面貌和潜在力量,即儒家所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命即生命的本能。“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永远生生不已,即天地根,说宇宙万物都是相对的,都是生灭相,动静相对,有无相生,高下相倾,有利即有弊,有善即有恶,是是非非,不是亦不非,人世间的一切都非究竟,所以主张清净无为。

  到庄子再进一步发挥,以物理观念说宇宙人生,说天地万物皆不外一气之变化。佛说要了生死,在庄子列子则认为生死没什么了不起,与〈易经〉思想相同,孔子系辞传说:“通乎昼夜之道则知。”生为生命的一个现象,如白昼;死为生命之归结,如夜晚。虽生灭之现象有所不同,但能生能死者无生灭,所以又说“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孔子在易系传上又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精与气凝结起来,变为物质世界,物质外为游魂,即精神思想皆自太极本体变化而出。“故知神鬼之情状”是即承认有鬼神,为物理世界的另外一个东西,“通乎昼夜之道则知”,通天地之造化,故庄子认为天地不过一气在变化。庄子列子和佛家一样,对生死之事看得极轻松,“生者寄也,死者归也”。生者如寄居这个世界的大旅馆,死也并不是真正回到家了,真归宿回家是要回到形而上的道体。所以这里说得清清楚楚,并不是等印度佛教传到中国来,才知道要了生死的问题。(中国人如果对本国的古书都没有读过,就跟着武断说话,真不应该!)

  道家认为人是物理变化而来的,所以人可以做到御风而行,在空中飞来飞去。庄子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倬约若处子。”永远如此美,“餐风饮露”,高兴起来把海中龙提起来,将云雾当摇篮,将日月当车轮,如此谓之真人,谓之神人,(庄子可真把我们骂惨了,可见我们未得道的都是假人了。)这才谓之大宗师。以后禅宗称宗师也是借用而来的。循着物理变化,人可以变成超人,所以看尘世间富贵功名如弹指间事,真如渣子。因为有此哲学观点,所以才会以滑稽态度嘲骂世人,说帝王与强盗差不多:“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他们把人生看得太透了。很可惜,他们只说原则,并没有说方法。

  战国时,燕齐之间的方士们,就提到这些问题,后世号称儒家的--当然孔子并不如此狭窄,看不起方士,认为他们是雕虫小技,江湖郎中。其实方士是指方法技术之士。即相似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人才,如爆竹,火药等都是道家方士所发明。尤其神仙一派的方士,认为可以用物理的变化,改变而发挥人类潜在的生命。一种是以药物,所谓五金八石,炼出丹药来吃,可以使肉身长存。其理论根据即认为人身有三尸虫(上中下三尸),从前人不容易相信,现在科学证明人一身都是细菌,佛也说人身有十万八千种细菌,尤其眼睛口腔中最多;又炼丹药可将黄金炼成像牛奶一样,喝下去可将肠胃变成像黄金做的一样,不必像现在要开刀换铁肺了。

  另外一种是采取日月精华,谓之“日月奔瞵”。现在科学家也在利用太阳能,中国早在数千年前道家就已经广为利用了,利用太阳月亮光能,吸入可以超出此物理世界。不论能否成功,科学本身就由幻想而来,在数千年前,即有此创造性的幻想,也是很奇妙的了。这些话决不是我随意凭空杜撰的,有书为证。

  但为何古来帝王名士们服丹药后即会中毒而死?原来抱扑子说得明明白白,内丹已成就者,即气脉已通者,始可服外丹得成就,否则会中毒而死。而这一班帝王名士饮食不忌,五脏六腑都是脏的,房事又不戒(必须无欲,又能服气始能服外丹);此等人一肚子功名富贵,酒色财气,服了如何不死?且外丹服下后阳气特别充沛,这些人化不了,后宫嫔妃又多,如此一纵欲,焉能不死上加死?我那边书柜里,你们常见的,都是炼就的药品。即必须将三尸虫都杀死,再加修持才行。否则,所有的生命都能用来供养它们了。

  道家这一套名堂多得很,还有画符念咒。道书真是浩如烟海,清代纪晓岚作“四库总目提要序”有八个字的批评“综罗百代,博大精微”。所以说中国文化及文化史,如不了解道家,或认为只有老子庄子就足以代表整个道家,可说是对本位文化了解得实在太不够了。必须深刻研究它,它是一种科学,科学成分多于哲学;佛学是哲学多于科学;儒家则是伦理道德多于科学哲学。综合此三家才能谈到中国文化,否则光读了几本四书五经,则不必谈了。试想中国这一大块土地,纵横十万里,上下五千年,五六亿的人口,是一个多么古老而奇妙深奥的文化大国!岂可如此浅薄地武断它呢?

  中国道家气脉之学如何说法?近代有人主张这一套内功之学是自印度传来的;又有人主张印度这一套密宗瑜珈术的东西是自中国道家传出的,也有著伪书为证,说老子传道德经后,西出函谷关,经流沙,又向南天山一转到印度去了。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现在要说中国道家所说气脉修为的理论。道家说身上有奇经八脉,即尾闾由背脊上行这一条谓之督脉,前面是任脉,中间腰上为带脉。由海底到头顶谓之冲(中)脉;另外四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等共八脉。然何以谓为奇经?因其不属于传统医学的十二经脉,而且它非血管,非经络,是人体生命存在时气机流通的道路。将奇经八脉打通,然后炼精化气;炼精化气后,再炼气化神,如化学锅炉蒸馏提炼后再化气为神。到头顶泥丸宫(百会穴)以后,下来再上行,化为灵能。炼气化神;将元神提炼出去,超越肉身,然后又将此元神回炉,收回到身心中来,如此反复锻炼,即与天地同修,与日月同寿,这便叫炼神还虚的事了。从此便可“散而为气”,“聚而成形”,意识一凝固则又回复为人形,否则便量同太虚,无形无相。这便是中国丹道家的一套理论原则。

  (杨管老问:何谓金丹?)

  金丹的范围有两种:内丹和外丹。两种丹又有三类:天元丹,地元丹,人元丹。现在所说的是对内丹范围的人元丹而言。金丹即将精气神提炼蒸馏化合而成。大致和藏密中的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相同。金丹的基本是精化气,气化神。

  (又问:那么如何下手提炼呢?)

  即如老子所说的婴儿“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睡后或静中阳具举起来了,但无丝毫欲念。此时即“一阳初生时”。人在这个时候,欲念一动,便属后天,没有用处。而且很可能就漏精了,这时应该立即起来打坐,用净念功夫炼化了它,打通督脉。

  但这一套理论和方法,在佛教中人,动辄就骂它是“外道”。印光法师骂这些人为魔民,学这一套的人都是魔子魔孙。印光法师还会错吗?印光在清末民初四大老中,德高望重,一言更胜九鼎之重。(印光和尚——净土;虚云和尚——禅宗;太虚法师、谛闲法师——教理。四位同称清末民初佛教四大老。)他所大骂呵斥的,应该是属于后代道家旁门的学理方面。他并未深入道家中,严格讲究炼精化炁等等修为理论与方法,因此不知他们严守YIN戒,坚持不漏丹的功果,是如何有补于显密持戒的方便。所以也难免有贤者立言过于笼统之失。但是,大家都相信他的话,这是外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后来学了密宗以后,咦!我发现这一套自认为是正道的密教理论,并不有更外于此者,只不过灌进了佛法的知见而已。当然,学显教的大师们,也骂密宗为魔道。反正骂过来,骂过去,谁都未得道。其实,中国道家的东西,比密藏这一套修报身方法还不少,还各有所长哩!这些喇嘛都学神通,唝噶师父还以念咒来卜卦,我亲眼看见他用的是干支的推演方法。唐朝文成公主到西藏时,带了五个道士,二十几个儒生同去时传去的。至少世界这两个宗教有相同的道理,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这种理论我都自己先实验过,才敢下结论。但根据很多实际得来的资料,我发现凡修行人,不论在家出家,都漏丹(即遗精)。漏丹、意YIN,都是犯了基本的戒。换言之,戒不戒先不说,无论学佛修道,身不漏的基本都做不到,道理说得天花乱坠,那有什么用?人总不可以自欺,对吗?如欲得定,必须严守戒、定、慧之学。不漏丹,是最起码的戒学,但功夫做好的时候,反而会漏丹,甚至受不了而想办法使它发泄了才轻松,但如此一来,辛苦得来的功夫又要完全垮台。而且漏后,一身痛苦,真如下了地狱,可见佛说句句实语。因此,还要从头用功,慢慢修持回来.但等到阳气发动后,YIN欲之念又来了,如此周而复始,永远凡夫而已。现在这里的好多人可以作证明,这又有什么好难为情的呢?既然做了,又不肯说,这还算是什么君子?应该坦白,做错了,就发露忏悔,这是严重问题,要想学佛成道,还不面对现实,坦白、诚恳地研究吗?有些老年人以为自己对这方面很淡泊,何难之有?这是什么话?你这棵树都快枯了,生命力快干竭了,还谈什么呢?必须要生机重来,静极阳生,无欲念,且要化掉,化后打通气脉,到达如《楞严经》中所说的初步程度:“于横陈时,味如嚼蜡。”才能谈到修定,然后才可达到心一境性,定生喜乐.密宗及道家说了半天,说的无非是这些,此其一。

  《习禅录影》黄老居士

  其次,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么大的宇宙,如何能转?得先将此身上物转化了,然后才能转外物。且先不要说如何转物,转烦恼,光要转此一念,已经难的不得了。昨日大家听到沾法师报告了很多,这位法师真不错,到目前为止,修持很用功,尤其最好的是坦白。将来如何变化,且看下回分解。出家人首先更须断除YIN念,但YIN戒的事相有很多种,手YIN、意YIN……等,在戒律经论之中,它都指点得明明白白,有过于现在的性犯罪学。法师昨天说:修得好好的,忽然漏丹了,且漏后欲念特别强,简直无法控制。道家说“精满不思YIN”简直无法做到。这是实话实说,如此哪能做到对男女而无分别相呢?用功到将满未满之际,性欲特别强,无法化除,是修持上一大关键。“气满不思食”,气脉大通后,自然不想吃,自然就会辟谷。庄子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餐风饮露。”并非乱吹。须知真到精化炁时,骨头都软了,皮肤光泽润滑。

  黄老居士昨天告诉我,两腿骨头这两天已软了,手舒服得好像没有了一样。等到阳气来时,自然如此.但此乃初步现象,还未到家。这事如科学求证精神,面对事实,不是光凭理论就到了。必须要有生机,生生不已,而又无欲,才能炼精化炁。然后到了“神满不思睡”,昼夜都不昏沉,并无睡眠,随时都住定中.通常人们如何不能得定?是身体不让你久定在一种姿态上,如打坐便是一态。身既不能定,心更散乱万端.于是生理影响心理,心理又影响生理,永远难定。但此身也不是外来的,正是八识规矩颂所说的:“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做主公。”这根身器都是主人公一体所变的东西,所以身即心。《楞严经》说的“地、水、火、风、空、见、觉”七大,也都是一心的变化。此物不能转,如何能转烦恼?要知道这一身都是烦恼啊!但真修持,的确是可以转变的。在初修基本上,只要此处一转,即可以得定,然后初禅、二禅、三禅,一直到九次第定,扶摇直上,证果何难!所以佛道皆首重此戒。但此关如此难过,怎么办?当然,一定是有办法可以做到的.现在所说只不过大纲而已,详细经验,以后再说吧!如果是老年人,只有用静的办法,慢慢等,无法快的,如老子所云“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静到极点,衰颓的生命力自然恢复,就是百龄老人也可以返老还童,这是天地物理的自然法则。当然,先要作到生理机能不坏,却病为先,如配合外丹、药物等,可以更快更好,此事是绝对可以办到的。最难过的就是性欲这一关,尤其是欲念的习气.此关过后,化了炁,然后才可以真到无男女相,得正定,才能乐、明、无念,光明圆满,达到无漏之果,确有其事。

  但众生过关难,所以劝你们先走人天乘的路线,先尽人伦本分再谈修道。但当然只要有毅力、有决心就行。真了解这个道理以后,可以不离世间法而能出世间,所以印度有在家的大菩萨,中国道家有在俗的神仙,例如汉代的忠孝净名教的教主许旌阳,称为富贵神仙,但数千年只此一人。你看他在道藏中所说忠孝之理,比儒家之说更切实。要先懂得做人,然后才谈修道。据传说,后来拔宅飞升,从汉代直到如今,庙祀仍在南昌万寿山,每逢他寿诞之日,各地来进香者不绝于途。他说神仙之途有两派:一派清净单修,由持戒修起(那时候佛教还刚开始传进来,你看他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一派双修,但这要多大的智慧福德?必要先修善果成就,德业功行,永惠人间,才有希望.许多出家菩萨都不敢走这条路。入世修道,此路太不简单。所以你们学佛学道先学打坐,先空妄念再说。如求得定,须有一段极艰苦的功夫。如为老年人,更难。先养气,至于静极了,等气充满极了,“灵能”重新发动后,即如年轻人一样,但中间要多这一段功夫生机重新发动后,又要无欲才行。说来容易,事实上是多大的一段血汗功夫啊!要严持戒德。使它化成炁,羔充沛了、净化了以后,好了,就比较无事了。这并不是道德的约束,而是自然的定力,这时才能自在入定、出定。自此以后,九次第定可以一路达成,少病少恼成就世第一法,无论密宗、道家、禅宗、什么宗、什么派,要讲修持,第一基本就是这一关难通。所以道家称这一关为“两界关”,如跳板,这一边为地狱,那一边为天堂,一念之间,翻天复地。险哉!

  《习禅录影》接命法

  道家修持,如前述分为两派。一主清净单修,如北派邱长春所创的龙门派。一主双修,如唐宋以后白玉蟾以次的流派。自从禅道融合后,道家批评禅家单修性功‘心性之道’,不修命功(丹法),而主张性命双修。基本的理论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穷理尽性而至于命”的道理,而认为禅家只穷理尽性,却未至于命。同时也批评一般修道者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不能达到圣人境地。但如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也不能即身成就。故主性与命必须双修。

  性即无为之道,是一念不生全体现,清净无为,当下即是,是真空的。命是修身人手,炼精化炁,以至炼神还虚,便是妙有。这一种理论体系,在基本原则上不能说不对,合于佛学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之原则。但他们偏重于修行方法,忽略真正的穷理,他们看一般佛家(尤其是禅),是炼神修神养神而已。气与精未能配合,等待解脱躯壳后,只能成为灵鬼。又认为持咒念佛等法门,只是炼炁,也不能入道。密宗的观想这一类,也只是修精,都不究竟。精炁神三者应为一体:炼精成就,报身即色身才能圆满。炼炁成就,百千万亿化身才能成就.炼神成就,清净法身才能圆融.精气神三者圆融合炼,则法报化三身皆得成就。*然后散而为气,寂然不动,涅槃清净。聚而成形,百千万亿化身即其妙用。有一个方法非常好,是有为法,密宗与道家都有这个修法,以我个人的经验,道家此法较密宗及瑜伽术更完备。如果不存门户之见,不妨试试看。以我看,无论道家、密宗,原始人类追求形而上的东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实际上是同一个原理原则,同一个系统的研究,只是表达方式有异。何况这乃是助道品,佛说有八万四千法门,祖师说“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更应该学。这个方法非常好,道家称它为补亏法,有病年老,及破漏之身都有大效,又称为接命法。青少年修七八天就不得了.但充满以后,又有问题来了,这是旁语。一般修道者可怜,亦很可笑,半为弊癃残疾,半为贪求长生,年轻人无此信仰智慧,等残疾时才想回心修道,真如俗语所说:“垂老投僧,临时抱佛.”哪里来得及,何如一念弥陀,祈求往生多好。

  此法等于密宗所说的智慧灌顶,通常拿了酒和铃子乱搞一通,在你头上摸摸,在仪式上当然庄严肃穆,但实际上很难说了。真正的智慧灌顶,叫你自净其意,观想头顶上一片光明,与本尊佛菩萨光明自然相接,此法修起来要注意。勿着相。学道家的人,不懂佛理的恐有障碍,学佛的人虽知理解,但要认真不着相,知道何时空掉,何时停止。能不着相,则此法妙极。假想——一说到假想,大家觉得不好听,如改一名称说观想,大家就觉得味道不同了,可见人是喜欢自欺的。——观想或幻想头顶上有太阳光明,或月亮光明,最好有一明点,有一道光,由头顶一直沿督脉灌下,用眼识意识上接此光,即由脊椎神经而下到丹田,再到海底,然后分别由两腿到两脚心,接着由前面倒转上来,多转几圈,精神充沛了,身体自然直起来,再将它空掉,一念不生,不理它了。

  此法可以治百病,炼几天即可引发生机.有几位有病的朋友,如已故贾教授得癌症,到后期极可怜,痛苦万分,萧先生照顾他,见他苦状看不下去,叫我教他用密宗一种快死之法,使他早日离开痛苦,早日往生,省下的医药费,还可给他的家人维持生活。后来贾教授减少痛苦,离去时,也比较安详,就是用此法将其精神引开。如真观想不起来,可用小电灯泡系在头顶上(或一尺左右),开亮了,如此慢慢不用电灯也可观想了,此法极有效,病人或老弱皆可一试。

  至于此法之原理何在?其实道家所谓还精补脑,长生不老,一般都以为生命能最重要的精,在下部睾丸和子宫部分,其实最重要处在前后脑之间。年老精神衰弱,则间脑萎缩,脑下垂体分泌不足,一般道家是引下面的精液上行,刺激脑下垂体,由督脉转入前身任脉。但现在所传接命法是直接由上面补它,使脑下垂体刺激生命机能,恢复灵力,使萎缩的间脑恢复功能,生命能即可自我充实,故中年人施行此法,六七天之间阳气即可充沛,生命力迅速充实。老年人练习此法,时间需要长些,有病的人亦然。

  或者有人要说这岂不是利用妄想妄念的有为法吗?唉!妄念也不错,妄念即其用。即教理所说的“所”,如见得“性”之人,用之更不在乎,因为虽在用,但知道“能”“所”皆空,即利用妄念的“这个”,也是本自清净的。那便不是妄了,是动而不动的。所以修修有为法也无妨。话是这样交代了,能不能透彻了解,修不修都随各人自.决定,尤其是在家人,事情忙,静的机会又少,精神疲劳,特别要注意。当然,道家的大毛病也就在这里,就是不走空的道理,太执著了。所以等到一发生现象、作用的时候,要立刻空掉它,就比较难。故如不究性空之理,不知空,即易落过与不及之病。所以并不是方法不对,而是你自己不会调度。至于何时应该空掉,如果禅定修学有素的人,到时自然会知道的,此法极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习禅)(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习禅)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学习禅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3.习 

 成观法师:禅之甘露 第十章 习禅五阶(下) 

 成观法师:禅之甘露 第九章 习禅五阶(上)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