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大安法师:净土百问(19)


   日期:2018/5/4 19: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

  :这是《心经》的两句经文。“色”就是身体与森罗万象的色法,是现象界的种种事相。“空”是指诸法的体性。第一句“色不异空”,是从缘起来看,缘起的种种色法是从性空衍生出来的,没有性空就不会有缘起。所以从现象上来说,色法和空性是没有差异的,就叫“不异”。第二句“色即是空”,是从事相上的不异到更进一步地从它的体性上来看,实际上是不二的。既然是缘生法,就是种种因缘凑合的色法,它不是原来就有的,所以它自性本空。“色即是空”不是灭色为空,色法当体即空。“照见五蕴皆空”,照见色、受、想、行、识的空性,就是以真空融妄有,以真融妄,就能够“度一切苦厄”,度脱分段与变易二种生死苦厄。这是般若系经典里面非常精辟的阐释。我们学佛人能够真正领解色不异空、色即是空,能够依教奉行,将活得快乐、潇洒。为什么呢?因为知道了色的空性,就不会对现象界的五欲六尘贪恋执著,一切如梦幻泡影,都是空的。正是由于认为色的真实存在,才会有一种贪恋执著,得到了欣喜若狂,得不到就沮丧万分,所以就会迷惑颠倒。对色与空的本质,众生靠自己的福德智慧是不能把握的,绝大多数人都迷惑在现象界的色法上,竞争忙碌,一生“为他人作嫁衣裳”。如果吾人能观照诸法空性,就是具备世出世间的般若智慧。所以《金刚经》讲,能够了解这个诸法的空相、无四相、毕竟空、无所有这些道理,对十八种空性,有法空、无法空、有法与无法俱空、空空亦空等等,听了之后不惊不怖不畏,这种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在净土法门,真空与妙有也融摄在这句名号里面。阿弥陀佛名号有两个核心功德:一是无量寿,一是无量光,无量寿就是空性,无量光就是妙有。光明是从空性之体自然显现的,经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何谓清净?无有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乃至习气全无,就清净了。清净到极点,就契入到无量寿的心体,自然就能够放光,就有无量光。无量寿和无量光是不异的,无量寿即是无量光,无量光即是无量寿,只有光中有寿,寿中有光,才是阿弥陀佛。如果光明没有无量寿的湛寂,就会躁掉;如果无量寿的寂定没有光明的妙用,就会流于顽定、枯定。一定要空寂之中具妙有,寿中有光,才是佛教的中道、第一义谛,即谓第一义谛妙境界相。比如说,西方极乐世界全体依正庄严,这些色法,当体即是真如、涅槃,这是“色即是空”;阿弥陀佛契证到诸法的空性,由他的大悲愿力显现了西方世界无尽的庄严,这就是“空即是色”。这样,“色”与“空”就有深刻的辩证关系。我们这样去理解,就能把般若的空性和净土的妙有圆融起来,越空越有,越有越空,空有不二,光寿一如,就是佛法的中道。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中的“直心”?

  :直心就是正直心、真诚心,而凡夫众生大多是弯曲的心,伪诈的心。在我执和利益的驱使下,充满机心用事,由此导致人格的瓦解,人际的紧张摩擦,种种烦恼。是故儒佛圣人悉皆教化众生要具真诚心。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大学》中所述内圣外王之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你能够正心、诚意就是直心。首先从格物(格除不合理的物欲)入手,由此获得内在的智慧,这样心才会正直,意念才会真诚。如果私欲重,人我分别心强,那必定意不诚、心不正。由此就遮盖了他本有的佛性和智慧。唯有真诚心、正直心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如来藏的德性开发出来,《观经》开示往生净土的条件,圆发三心,即得往生,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至心就是至诚心,一切修道人必须要有正直心。但是吾人想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做到正直,比如与身俱来说假话的习气,在阿赖耶识中丛集诸多种子,随时不经意地又打妄语。在道理上也知道不对,然境界现前,又故态复萌。

  所以还是要好好念佛,众生的心是弯曲的,而佛号是阿弥陀佛正直心的外显。念佛的时候,这弯曲的心才随顺佛号的正直而正直,就好像蛇性弯曲,要让它自己直很难,然蛇进入竹筒子就不得不直。故云: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所以我们要在恳切念佛上获得正直心,又以正直心去念佛,二者形成良性互动。

  :我现在诵经与打坐同修,自打坐后我的胆结石病不疼了,请问打坐能治胆结石吗?

  :你打坐一定要调心呐!不是为打坐而打坐,就是天台讲小止观,你得调身、调息、调心,你的身、心、呼吸与道相应。比如你在那里念佛,念佛是指自己的心与这个佛号相应,佛号是阿伽陀药,他就能治你的胆结石。如果你一打坐,你还在想你的很多事情,你怎么能治胆结石呢?所以不是一个打坐的形态,而是你打坐里面包含修心调息内容,来决定你是否身体健康的。所以你打坐还是来念佛就可以了,你经行念佛也同样有这个效果,行住坐卧,心不离佛,佛不离心,便可以达到疗治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请开示“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的经义。

  :这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的经文,大势至菩萨向释尊禀白以念佛法门契证圆通的过程。念佛法门是从佛的果地上起修的,把阿弥陀佛大愿大行所积累的无量功德,作为吾人修行的因心。这无量的功德是透过六字洪名传达给行人的,能令行人顿获如来藏的功德,喻为“如染香人”。这个“香”是五分法身之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凡夫众生本来也有这样的五分法身之香,但由于烦恼无明厚重,无由显现。由此,阿弥陀佛施设称念佛名之胜异方便,托彼名号果德,显发行人性德。就好像身上没有香的人,日日置于香木房中,他自然就染上香气了。具缚凡夫,称念佛名,亦复如是。声声佛号,召唤阿弥陀佛的功德,就染上了佛的香。于是凡夫业报身就具有了阿弥陀佛的五分法身的香味,这就是“身有香气”。佛的果地上的功德就庄严着念佛人的心,以五分法身之香、般若智慧之光来庄严念佛者的身心,这就是“香光庄严”。是故,这三句经文把念佛法门名具万德、名召万德、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的奥义和盘托出,吾辈净业行人当依教奉行。

  :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冤亲债主的问题,认为如果没有解决好与冤亲债主的关系,那么在临命终时就会受到冤亲债主的障碍而无法往生。请对此问题慈悲开示。

  :从通途教理来看,冤亲债主常于临命终时,诈亲含笑,导引人的神识入三恶道,所以亟须忏悔业障。然而念佛法门与此不同,那就是阿弥陀佛具有救度众生的大威神愿力。当我们执持名号的时候,名号里面内具的阿弥陀佛光明就在护佑行人,行人五阴魔、外面的天魔乃至多生多劫的冤亲债主是靠拢不了的。如果我们念佛的时候,冤家债主还能找我们的麻烦,能障碍我们往生,那就说明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力量是有局限的,实际上不是这个样子。

  如果我们先要解决冤亲债主这种业障才能往生,那我们这些烦恼众生就难得有几个能往生。因为无量劫以来,我们结了多少冤亲债主啊!别说是多生多劫,就说今生,我们骂人、得罪人的事情做得还少吗?所以我们只是说: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今生开始学佛了,知道冤亲债主是有障碍的,所以我们要化冤解怨,同时也深感冤亲债主的障碍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那么就请阿弥陀佛帮我们解决。我们投到阿弥陀佛那里去,就好像欠了很多债的人,与国王是亲戚关系,于是便躲进皇宫,这些债主没有可能到皇宫里找你的麻烦。这就比喻我们信愿持名,有弥陀光明的护佑,就好像得到了皇帝威神的保护力量,所以不必担心。带业往生乃念佛法门的特质,更何况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吾人但至诚恳切念佛,悉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无须担忧冤亲债主的问题。

  :善导大师的弘愿门是怎么回事?

  :善导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他在《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中,叙述释迦牟尼佛因韦提希夫人之请,“即广开净土之要门”,阿弥陀佛在释尊演说净土法门过程中,“显彰别意之弘愿”。其要门的主要内容,是定善十三观与散善三福九品往生章。而“弘愿”的内涵是,如《佛说无量寿经》所示: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细味善导大师这段精辟的开示,可以明了弘愿的涵义,与要门的释义是一体交融的,不是将弘愿与要门打成两橛的。定善十三观的观想念佛与观像念佛,无阿弥陀佛弘愿加持,亦难以成就。九品往生章中,无论是上品上生,还是下品下生,都是凭着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往生的,上智下愚、善人恶人,悉由弘愿所摄受。所以,阿弥陀佛弘愿是贯穿、融摄于要门始终的。赞叹要门,即是赞叹弥陀弘愿;推尊弥陀弘愿,即是倡导释尊要门。众生根机乐欲不同,随机说法,侧重面亦宜不同,无须高扬弘愿,贬抑要门。

  须知,阿弥陀佛“显彰别意之弘愿”,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于第七观显现于虚空,向韦提希夫人传达慈悲愿力:净业行人可以读诵大乘经典往生,可以随修净业三福往生,但更核心的是,信愿持名,往生更究竟、更圆满、更快速,更符合佛的度生本怀,所以要处处彰显信愿持名之胜异方便。然为体现净土普摄一切众生的特点,释尊开显的要门,摄机更广。然无论是执持名号往生,还是以宗门教下的修行功德回向往生,都有阿弥陀佛弘愿的加持。所以,一切众生往生,都是靠阿弥陀佛弘愿加持得以成就,要门和弘愿相辅相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净土)(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净土)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弥陀净土的层次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净土思想校正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果煜法师:从禅的观点看净土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人在净土打佛七 - 沉明进 

 其它: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谢路军) 

 圣严法师:念佛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