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每一张文凭,都是无明的奖赏


   日期:2018/4/23 11: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所有的体验,包括梦境,均源自无明。在西方,这是一个令人感到诧异的观点。因此,让我们首先解释一下无明的含义。西藏传统把无明分为两种:天生无明和文化无明。天生无明是轮回的基础,是普通众生的特定特征。无明是对我们的真实本性和世界的真实本性的无知,它会导致陷入二元论的迷惑之中。

二元论把极性和二峻式具体化了。它把体验的完整统一性分为非此即彼,对与错,你和我。以这些概念上的划分为基础,我们产生了以贪和嗔为表现形式的偏好及习惯性的反应。这种反应使我们最大限度地认同自己。我们要这个而不要那个;信仰这个而不信仰那个;尊敬这个而鄙视那个。我们渴望欢愉、舒适、财富和名誉,竭尽全力避开痛苦、贫穷、耻辱与不适之感。我们为自己或我们所爱之人的欲而想得到这些东西,而对他人漠不关心。我们想要获得与我们现有体验完全不同的体验,或者我们想要固守一种体验,并避开将会导致(使本体系)终结的不可避免的变化。

另一种无明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它以贪欲和嗔恚的形式出现。嗔恚在一种文化中已被制度化和模式化从而进人了价值体系当中。

从哲学的内部冲突中可以找到另外一例。许多哲学体系是根据互相之间在某些细枝末节上的某种分歧而确定的。尽管这些体系的创立旨在启迪人的智慧,但它们都造成了愚痴,因为它们的追随者都依循着对现实的二元理解。在任何一个建立概念化的体系当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概念化心智本身就是无知的表现。

文化无明产生于传统并在传统中保留下来。文化无明渗入每一种习俗、每一种观念、每一套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之中。个人和文化都把偏好看得如此重要,以致它们被看作常识或神圣的律法。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依附各种信仰、依附一个政党、一种医疗体系、一种宗教及有关事物之原貌该是怎样的某种观点。我们接受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或许还有大学教育。但在某种意义上,每一张文凭都是对把我们变得更加无明的一种奖赏。教育强化了透过镜片看世界的习惯。我们可能会成为用错误的观点看问题的专家,在理解上十分狭隘并向其他专家阐述自己的理解。哲学的情况亦是如此。在哲学中,人们学习详尽的哲学体系,把头脑培养成善于提出疑问的灵敏工具。但是,在刺破天生无明之前,人们培养出的仅仅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偏见,而不是根本智慧。

我们甚至贪恋于最琐碎的事情,例如:特殊品牌的肥皂或剪出来的时髦发型。我们大张旗鼓地发展宗教、哲学、心理学和科学。但是,没有人生来就认为吃什么或者不吃什么就是错误的,或这个哲学体系是对的而那个体系是错的,或这个宗教是真的而那个宗教是伪的。所有这一切都是学来的。对特定价值观的认同是文化无明的产物,但接受有限的观点的倾向则源自二元论。二元论就是天生无明的表现。

这并非坏事,情况就是这样。我们的取向能够导致战争,但它们也表现为使世界受益匪浅的有用的科学技术和不同形式的艺术。只要我们依然处于懵懂状态,我们就会深陷二元论之中,这是完全可能的。藏族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是猴身就会喜欢草的味道。”

如果我们莽撞行事,教法就会被用来支持我们的无明。有人会说,一个人获得高学位并不好,或限制饮食是错误的,但这根本不是问题所在。有人还会说,无明不好或普通生活只是轮回的愚痴。但是,无明不过是觉识的障。贪恋无明或因无明而不快只不过是二元论在无明界中玩耍的老把戏。我们可以看到无明的无孔不入。甚至教法都必须与二元论并存,例如鼓励人们贪执功德、憎恶无功德,自相矛盾地用无明的二元论来战胜无明。我们的理解一定会变得多么难以捉摸,我们又会多么容易地迷失自我!这就是修习的必要性,以此来获得直接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建立另一种用来详述和捍卫的概念体系。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事物,事物的发展就顺理成章了。从非二元的智慧的角度来看,就没有了重要和不重要之分。

【本文选自丹增旺杰仁波切的《西藏的睡梦瑜伽》一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法执       所知障)(五明学佛网:法执       所知障)  

 所缘境与所知障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十六章 烦恼障同所知障 

 月溪法师:“心法双忘,破我执法执是佛性”耶? 

 合儒法师:什么是法执和所知障? 

 空性啊,没有法执,就是万法都是佛法 

 念佛有观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若起法执和我执,这 

 宣化上人:先破我执后破法执 

 宏圆法师:所知障影响了我们清净智慧 

 宏圆法师:所知障影响了我们清净智慧 

 宏圆法师:所知障影响了我们清净智慧 

 嘎玛仁波切:罪障是总称,可分为业障、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93)一个人变成法执,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