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新白话版5


   日期:2018/4/23 10: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特劝众生应求往生因而发愿

  有二部分:揭示无上因缘,特劝。

  净土殊胜,是说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凡圣同居土同时具足四土,开显四教(藏通别圆)法轮。众生圆满感受清净四土,圆满显见三身,圆满证到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人民都是一生成佛。像这样的殊胜超绝,全在这二部分点示。须要注意研判。

  一揭示无上因缘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才)生(彼土)者。皆是(三种)阿鞞跋致。其(三不退)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阿鞞跋致”,意思是不退。一是位不退,入圣人行列,不退堕凡夫地。二是行不退,常度众生,不退堕二乘地。三是念不退,心心念念流入一切种智海。如果相对按娑婆本土就是藏教的初果,通教的见地,别教的初住,圆教的初信,名叫位不退。通教的菩萨,别教的十行,圆教的十信,名叫行不退。别教的初地,圆教的初住,名叫念不退。现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位居下下品的,都得到三不退。但是依据通途经教的道理,如果是凡夫类,就不能与初果等同。如果是二乘,就不能与菩萨等同。如果是无明众生,就不能与断无明的法身菩萨等同。又念不退,不再是凡夫类。行不退,不仅仅是见道。位不退,不是普通人民。超越次第就成大妄语。有进步就舍弃原来的称谓。唯有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一切次第都不是,一切次第都是。十方佛土没有这个名相,没有这个阶位,没有这个法门。不是心性达到极致,持名的卓越功勋,弥陀的大愿,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一生补处”,只有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菩萨、观音菩萨等。极乐人民都是一生成佛,人人都一定实证到补处位。所以净土中多有这样的上等善人,不可计数啊。再次释迦如来的一代时教,惟有《华严经》显明了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的因,就是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净土,而且用这个愿王劝进华藏海众。可叹!凡夫登上补处位,神奇到极致,不可测度。华严的宗旨,却在这部经里。而天下古今,信净土法门的少,怀疑净土法门的多,解释繁琐义理偏失,我唯有剖心沥血让各位明白而已。

  二特劝

  【舍利弗。(如上无上大事因缘)众生(幸得)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不可算数一生补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前面提到的罗汉菩萨,只能说是善人。唯有一生补处是在因位中最高的,所以说“上”。那数目很多,所以说“诸”。“俱会一处”,犹如说凡圣同居。寻常的世界因为实圣过去有漏的业,权圣大慈悲的愿,所以凡夫能与圣人同居。到了实圣的身灭了,权圣的机缘尽了,上升下沉大不相同,苦乐就悬殊了。那是暂时相同,不是究竟相同啊。又有天地的差别,凡夫见闻到圣人的少,有幸能见闻,亲近追随的也少。又佛在世时圣人纵然很多,也是如珍宝稀有,不能极乐世界遍满国土,如众星微尘那么多。又凡圣虽然住处相同,而所作所为,却迥然不同。现今极乐世界都是因为无漏不可思议的净业,感应往生“俱会一处”成为师友,如兄弟一般亲密和睦,共同破除无明,共同登妙觉(佛)。就这样下凡众生在念不退中,完全超过四十一阶位。如果说是凡夫类,却不经历转生次第,必定一生补佛职,与观音势至没差别。如果说是一生补处,却还是没有断惑的凡夫,不能叫等觉菩萨。这都是如来时教的网不能包括的,但极乐刹网不能例外的。应当知道我们的大事因缘,在同居土这一关,最难突破。唯有极乐同居净土,能超出十方同居土以外。明白了这个理,才能深信弥陀的愿力。相信佛力,才能深信弥陀名号的功德。相信持名,才能深信我们的心性本来不可思议啊。具足这样的深信,才能发起往生的大愿。经文中“应当”二字,就是指深信。深信发愿,就是无上菩提。结合这个信愿,就是净土指南。因此去执持名号,才是正行。如果信愿坚固,临终就是十念一念,也决定能往生。如果没有信愿,纵然将名号持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一般,也没有能往生的道理。修净业的人,不可不知啊。大本《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也是把发菩提愿作为根本,正与这个道理相同。

  正示修行人执持名号因而立行

  有二部分:正示无上因果,重劝。

  一正示无上因果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菩提正道名叫“善根”,就是种子。种种的助道法,布施、持戒、禅定等等名叫“福德”,就是助缘。声闻缘觉的菩提善根少,人天道是有漏的福业所以福德少,都不能往生净土。唯有信愿执持名号,那每一声都具有多善根福德。散心念佛,福德善根也是不可衡量的,何况一心不乱呢?所以能感应道交,文成印坏(比喻往生成功)。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自接引。修行人的心识,不去而去,投生到宝莲啊。善男善女们,不论出家在家,贵贱老少,六道众生,只要听到佛名,就是多劫的善根成熟了,五逆十恶都名叫善啊。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用名感召我们的德,没有遗漏。所以就用执持名号作为正行,不必再用观想参究等修行。是最简易的,最直捷的啊。听到就信,信了就愿,才肯执持。不信不愿,与没听到一样,虽然是长远以后的因,不叫“闻慧”。执持就念念忆佛名号,所以是思慧。但有事持理持的不同。所谓事持,就是相信有西方净土的阿弥陀佛,而没有达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是因为决志愿求往生,如孩子想念母亲,没有暂时忘过。所谓理持,就是相信西方净土的阿弥陀佛,是我心本有,是我心造化。就用自心本有造化的洪名,作为系心的境界,时刻不忘啊。“一日至七日”,定期办事啊。利根的人一天就达到不乱,钝根的人七天才不乱,中根的人二三四五六等天数不定。又有利根的人能够七天保持不乱,钝根的人仅有一天不乱,中根的人六五四三二等天数不定。一心也有二种。不论事持理持,持到伏住灭除烦恼,甚至见思惑先断尽,都是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到心开意解见到本性佛,都是理一心。事一心不被见思惑迷乱。理一心不被对立二边迷乱,就是修慧啊。不被见思惑迷乱,所以感召变化身佛以及圣众们现前。心不再起贪著娑婆世界中三有的颠倒,就往生凡圣同居和方便有余二种极乐世界。不被对立二边迷乱,所以感召受用身佛以及圣众们现前,心不再起执着生死涅槃二见的颠倒,就往生实报庄严和常寂光二种极乐世界。应当知道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又最顿时最圆满。因为念念都是佛,不用费力观想,不必参究什么,当下就是圆明,没有多余没有欠缺。上上根不能越过那门限,下下根也能达到那范围。那感应的佛,往生的净土,往往更胜一筹,也不是一概而论。可算是横向包含了八教(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竖向贯彻了五时。所以是佛的彻底悲心,没有人问佛就自说了,并且深叹这个法门难信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蕅益大师       弥陀要解)(五明学佛网:蕅益大师       弥陀要解)  

 林克智居士: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 

 游祥洲教授:空与太极--略论明代蕅益大师所著《周易禅解》 

 宗舜法师:蕅益大师《灵峰宗论》删改问题初探 

 业露华:蕅益大师净土思想研究 

 余池明居士:试述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净土教义的继承与弘扬 

 智随法师:《阿弥陀经要解》略注 后跋(蕅益大师跋) 

 智随法师:《阿弥陀经要解》略注 八不道人的归宿——蕅益大 

 蕅益大师: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总虚妄不 

 蕅益大师:善友罕逢,恶缘偏盛,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 

 蕅益大师:毗尼藏者,佛法纪纲,僧伽命脉,苦海津梁,涅盘要 

 蕅益大师:八不道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