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百家智慧,万福之道,都在于行善


   日期:2018/4/21 19: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三国蜀国先主刘备,在遗嘱中劝诫太子刘禅的一句至理之言,同时也是后辈中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都需遵守的处世准则。

  善念,是仁人君子的平常之心。在这个异彩纷呈的现代世界里,人心难免因为守己逐利而变得迷失自我,然而“人之初,性本善”,善念其实是人心最初的原始状态,不如返璞归真,重现那个最真实而美好的自己。

  善行,即无论世事大小,都要以善心去泰然处之。“常行善者得人助”,一个经常行善的人,不会计较事大事小,也不会计较是得是失,这是一种修身之道,也是一种得万人敬仰的品行。

  行善者免于名利之困

  老子在《道德经》曾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个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然而,在这样一个是非世事充斥于耳的时代,一个“利”字,迫害了多少人:或争遗产兄弟反目,或计名利尔虞我诈……“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宋人林逋曾在《省心录》的一句话,正道明了行善者乐善好施,不与人计较得失。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一生都在行善:于老以天下为公,虽是高官厚禄,但却清廉自苦,把一生积蓄都捐给了家乡办学和慈善,逝世后只留下一个铁箱,而箱里装的并非财宝票券,只是几沓日记信札,台报赞之:“三十功名袖两风,一箱珍藏纸几张”。

  于老一生倍受世人尊崇,他为人处世不求名利,故能没有站在风口浪尖的名利之困,正所谓“夫唯不争,故无忧”。

  行善者必得大志

  孔子周游列国,著书讲学,宣传的便是“仁政”思想。

  “仁”作何义?心存善念,仁者爱人,兼善天下,便是“仁”的本质。

  一日,孔子马棚着火,当孔子听到这件事时,却只说:“伤人乎?不问马。”

  短短两句六字,便可从中窥探出孔子的善心了。在自身利益受损后,还为他人着想,这便是善义之举,而孔子也不愧为“大成至圣先师”,影响了中华几千年的发展进程。

  宋代有位叫葛繁的人,立志当官为民解忧。他坚持日行一善,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比如这里有条板凳,倒了碍人走路,就弯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后来葛繁官至太守职务,造福一方百姓。仁者有鸿鹄大志,只要多行善事,就一定能大业有成。

  行善者必得万福

  《周易坤文言》有这样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必能得到福报,他的善心就好比一颗种子,一旦播种下去,则能生生不息,造福他人。《国语晋语六》:"夫德者,福之基也。"福气来源于平时的善行积累,多多益善,善亦多多。

  《感应类钞》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皇帝的教师杨少荣,是福建省建宁人。他的祖先累世都以操渡船为生。某次遇洪水,横流冲毁百姓住宅,溺水的人顺着河流而漂下。

  其他船夫都捞取财物,而少荣的曾祖父和祖父只有救人,对于财货一无所取。同乡的人都笑他愚蠢。等到少荣父亲出生,家境已经逐渐宽裕。后来生了少荣,弱冠登第,位至三公(相当于现在的首相),加封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为一品官,子孙贵盛,到了现在还有许多贤人。

  世人皆爱幸福美满,若常怀善心,多行善事,那么必能免于名利之困、灾祸之扰,必能得其大志,得其万福。

  当然,世人行善并不是孤独的,毕竟“天心至仁,正道不孤”。亦然,世人行善不在于求一个善报,应该更多的是只求善利他人,无灾无祸,我心自安。正如曾子所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转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慧       行善)(五明学佛网:智慧       行善)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如本法师: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