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范仲淹800年家族兴旺,家风不坠的秘密!人人都应当学!


   日期:2018/4/13 17: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家都听说过《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诗的作者就是一代名臣范仲俺。

  宋朝范仲淹,江苏吴县人,二岁时父亡,母亲因家贫无力谋生,只好带着他改嫁。及长,知此事后,即泣别母亲,寄居佛寺苦读。

  也因此善缘,范公从小就闻佛正法,守持净戒,并刻苦自励、发愤精进。长大为官后,非常笃信佛法,且乐善好施、广修众福。凡是他为官时所莅守之处,必定修建寺院、恭敬僧众,带动地方百姓信奉三宝,于兴崇佛法上不遗余力。

  其从小就懂得立志。有一天他去算命,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问:‘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这位算命先生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孩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也著实吓了一跳。就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如何口气这么大?’

  范仲淹有些不好意思,接著又跟算命先生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有些纳闷,为何志愿如此悬殊,就问他:‘你为什么选择两个志愿?’范仲淹回答:‘因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听完之后很感动,一个孩子念念想著要救人,算命先生立刻就跟范仲淹说:‘你有这样一颗心,乃真正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后一定可以当宰相。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YIN

  范仲淹少年在寺院读书时,家境很穷,穷到什么地步呢,他煮一锅粥,等粥冷却后,再拿刀把粥给切开来,一餐只吃一块,称为划粥为食,可以看出,他的物质生活有如此艰难。

  但就是在如此坚苦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事:一天晚上,范仲淹正在月下读书,可能也没吃过晚饭,寺中长老见到了,很心疼他,就拿出一块面饼悄悄地放在石桌上走了,当时范仲俺大概得了读书三昧,入了正定了,也没发现。

  这时,忽然,他听到一阵“吱吱”的叫声,才发现,一只老鼠竟叼起他的面饼拼命的跑,钻到一棵紫荆树下。

  范仲淹赶忙放下书,一路追来,又好奇心起,就拿来铁锹去挖老鼠洞,掘开黄土后竟发现下面有一块石板,他将石板掀开,只见石板下竟全是灿灿的金元宝!

  谁见这个能不动心啊,当时又没有别人在傍边,家里又那么穷困,但他一分一厘也没拿,把石板盖好,重新埋上,直到他日后功名成就做上大官,这件事一直在他心底藏了几十年。

  几十年后,有一天,当年范公读书的寺院醴泉寺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寺院长老派人前来求助。范先生想起当年的情景,写了一张纸条,让来人交给长老。上面写着:荆东一窑金,荆西一窑银,一半修寺院,一半赠僧人。

  量大福大

  范仲淹请风水家看母亲的墓地,风水家说他母亲的坟是“绝地”,他家会断子绝孙,劝他迁移。他说既然是绝地,就不应别人去受,宁愿我自己受;如果我该绝后,迁坟有什么用?

  结果没有迁坟。当时苏州有一个著名的风水宝地——南园,范仲淹正在做宰相,又是苏州本地人,于是许多人劝他把南园买下来做住宅,以利后代出人才、做大官。

  范仲淹说,一家人发达富贵范围太小,于是他买下南园办了“苏州书院”,培养出不少人才。这块地在苏州现在是一座高中的校址。将近一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

  他兴建大利不为自己,让更多的人生活在这样的风水当中,依山旁水,读书的效果就特别好。

  他死后,儿子范纯仁又做了宰相,而且世世代代人才辈出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范公后世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范公的四个儿子不但贵为官卿、道德极高,且能遵父舍财济世之风;其后代子孙在朝为官者亦屡出不绝,这都是得自范公的庇荫。

  因此世人若想后代子孙昌绵久远,当学范公积善造福之方。

  一、穷时

  宋·魏泰《东轩笔录》:“公与刘某同在长白山醴泉寺僧舍读书,日作粥一器,分为4块,早暮取2块,断齑数茎,入少盐以啖之。如此者3年。”

  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勤奋读书。每天煮一锅粥,等冷却凝固了,分为4块,早晚各吃两块。就着几根咸菜,稀饭里拌一点盐,这样整整吃了3年。

  二、富时

  范仲淹做了大官,依然清苦俭约。一天,范仲淹留客吃饭,客人吃过饭,对人说:“范丞相的家风变了!”人问:“怎么个变法?”

  客人说:“几根咸豆角,像棋子一样排列在碟子里,咸豆角的上面放了两小簇肉。从前,他穷的时候,只有几根咸菜,如今,加了两小簇肉,不是家风变了吗?”人们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三、子女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文正四子,纯佑字天成,纯仁字尧夫,纯礼字彝叟,纯粹字德儒。”

  范仲淹的子女应该是“富二代”了。开个宝马、打个架的、玩个女人的,应该不成问题。

  范仲淹的儿子品行比穷苦人家的孩子还好些,从来不张扬:“我老爸怎么……怎么……”他在城外读书,距城有二十里地,夏天就用破扇子遮阳,每天往返步行四十里地上学,没人知道他老爸在京城做大官。

  四、死后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范文正为阎罗王。”宋朝有个姓曾的,父亲过世第“五七”,即35天。家人梦见亡父回家翻箱倒柜拿了一件新衣就走,家人哭着问:“父亲大人,你这么匆匆忙忙地就走了?”

  亡父说:“明天就要见范文正公,他作风正派,不可不规规矩矩穿衣。”家人又问:“范文正公还在阴间吗?”亡父说:“范文正公在阴间掌管生死之权。”家人梦醒,联想到佛家所说:“人死五七,则见阎罗王。岂文正公聪明正直,故为此官邪!”

  据说,阴间的阎罗王不是终身制的,是聘任制。范仲淹为官端正,到了阴间,自然就被聘为阎罗王。包青天,也曾竞聘为阎罗王。

  范仲淹善德简介

  1.从前古老中国的社会,寺庙的责任是负责教化一方,一般平民这教育实实在在得力于佛教。宋朝的宰相范仲淹出身非常贫贱,他年轻的时候在寺庙里念书,生活很苦,但他有非常可贵的品德。

  2.范仲淹先生从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一生积功累德,不疲不厌。他常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他的人生目的。

  3.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范仲淹是虔诚的佛教徒,好善乐施。他这个人文武全才,武官做到元帅,文官做到宰相。

  4.最难得的是,范仲淹做大官,那个收入很可观,他还是过着很清苦的生活。他拿那些俸禄来养三百多家地方上清寒的子弟,替国家培养人才,自己的生活依然像从前做穷秀才那样,这不得了!

  5.他有五个儿子,两个儿子做宰相,等于现在的行政院长,一个做御史大夫,相当于监察院长,他死的时候没有钱买棺材,钱哪里去了?全部都做慈善事业,布施掉了。他晚年把自己的房子布施给佛教改做寺庙。

  6.范家一直到民国初年,代代出人才,都不衰。印祖讲他的家八百年不衰,为什么?祖宗之德,子孙能够继承。代代子孙都这么好,这是得力于什么?知足。在物质生活上的享受,他知足;纵然自己发达有财富,这个财富去利益社会,叫大家共享,这个福就愈来愈大,子子孙孙享受不尽。

  7.苏州范家,从范先生到现在差不多将近一千年,家道不衰,代代都出贤人、都有好子孙,什么原因?积德修善!

  8.我们要懂得积德修善,利益一切众生。聪明人会散财,散财是真正保持财富,我们学佛明白这个道理。生活实在讲要节俭,节俭是惜福。一方面惜福,一方面修福,这个福报永远享不尽。

  9.真正聪明人,纵然得到荣华富贵,自己不享受,他让大家来享受。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宰相范仲淹,实在讲,是一个最好的榜样。

  10.范仲淹作宰相,收入丰厚,他用这些钱养活了三百多户贫困的人家,自己省吃俭用,过清苦的生活。贫苦人家里面天分还不错的,可以读书的,他把他们集合起来,培养他们、教导他们,替国家培养人才。

  11.范仲淹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依教奉行,一生为国为民,所以他的果报非常殊胜。他五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官职作到宰相,一个是作御史大夫。要用现在的话来讲,两个儿子曾经作过行政院长,一个儿子作过监察院院长,一门显赫!

  12.范仲淹死后,他的子子孙孙代代相传,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不衰。我们一般世间人能够看到三代不衰,很难得了。孔老夫子这个家,二千五百多年不衰;范先生八百年不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二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范仲淹       家风)(五明学佛网:范仲淹       家风)  

 温金玉教授:云门家风 

 蔡日新居士:韶阳一路,云门家风——云门禅师述评 

 仁焕法师:家风好家庭才好 

 仁焕法师:如何建立良好家风 

 日慧法师:禅七讲话 甲篇禅七·话头禅 第七日 禅宗的独特 

 范仲淹家风:800年兴盛不衰的秘密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世间的福禄皆由天注定,范仲淹亲历的异事 

 宣化上人:金山寺的家风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广行法师: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