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独尊湛现:千言万语,目的就是让众生不被影像所困


   日期:2018/4/6 8: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都要达到内心四大皆空,这是必经之路。

  诸位同学,大家好, 我再次感恩大家对我的关注。

  大家要知道学佛修行的主要目的,是内心脱离影像,是达到了脱生死轮回为目的。

  佛法是属于无为法。一切无所为,无所住,无所执。

  无论是出家僧人,还是在家的居士,若想达到了脱轮回,出离生死的苦海,那么毫不客气地说,都要达到内心四大皆空,这是必经之路。

  所以说我们必须要与善知识紧紧跟随。

1.jpg

  再有大家要知道,我们出家人四大皆空,没有丝毫的“感情”,只有慈悲对众生平等的爱。

  这个爱是从根本上对大家的帮助,而不是说与众生谈情说爱,大家不能误会。

  我们是希望众等早日出离苦海,而不是让大家陷入轮回。

  所以说这个情执万万不能生,一定要断除才是。

  我们对尘世间的所有的众生是平等的,没有丝毫的分别,就是因为所有的一切皆是自心所变现,换句话说都是我自己,这样就更不应该有所分别之想。

2.jpg

  所以说这个出家,主要是在于内心,而不是取决于外相。

  真正的净而是出自污泥而不染,也就是说没有离开这个淤泥,也说明了这个淤泥对莲花起到了殊胜的助缘,有利于荷花的成长。

  所以说我们的道业上的成就,一定要感恩这种种的生活中的逆境。

  要把这种种的逆境作为修行的动力。

  对它们的感恩还来不及呢。

3.jpg

  大家要知道,自己在没有真正的“证道”,而不是“悟道”,比“悟道”更加圆满,这个期间不能去妄言猜测或随意对他人的点评。

  这个期间张口就是妄语,在这个期间更不能到处度人。

  首先要让自心真正具有这个德能之后,再进行也不为迟晚。这时度人是真正的救人。

4.jpg

  如果没有真正彻底的明了,彻底的悟到宇宙真相,那么就是等于直接害人。

  换句话说,这就是我们的冤亲债主,能够障碍我们学习正法的,能够扰乱我们内心的清净,或对我们指路不明的,这都是属于自己的冤亲债主。

  望大家觉悟,一定要慎重行事,防不胜防。

5.jpg

  关于尘世间的福报,这是属于鸿福,佛法是清福。

  这个鸿福是属于有为法。清福是属于无为法。

  我们一定要分得清。

  这个有为法是展现在事相之中,为我所用,但绝不为我所有。

  因为什么呢?生带不来,死带不走。

  就连自己的身体都是生灭无常,何况其它的身外之物,与粪土等同。

  但是可以分别的用处。千万不要对此执着。

6.jpg

  再有大家要听明白,无论做什么职业,必须要两厢情愿,相互认可,什么行业没有错,都是以利益这个角度。

  千万不要花言巧语,这样所种下的因,就是你未来所承受的果。

  告诫大家做生意要用德行而不是用手段。

7.jpg

  大家必须要注意,不要因为自私自利的行为去伤害他人,种下种种的恶因。

  在世间造作一切的事必须要有尺度。人与人相交也要有所尺度。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众生毕竟是凡夫俗子,心量是有限度的,必须要掌握尺度。

  若想友谊长存,必须要保持距离。如果没有距离,也就是说即将分离。

  阿弥陀佛,释桑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释桑吉       了脱生死)(五明学佛网:释桑吉       了脱生死)  

 仁焕法师:快乐做人就是了脱生死 

 仁焕法师:神通、智慧与了脱生死 

 仁焕法师:交命念佛了脱生死 

 仁焕法师:了脱生死没有奥秘 

 仁焕法师:了脱生死为目的 

 药师山·紫虚居士:什么是了脱生死? 

 药师山·紫虚居士:出家若了却三毒(杀、盗、YIN)是否即 

 心道法师·灵鹫山佛教教团:观不攀缘心无所缚 禅修明心了脱 

 宣化上人:身、心的YIN欲不断,想了脱生死绝对不可能 

 虚云老和尚:人有二十难,谁能过此难关,谁就了脱生死 

 宣化上人:身、心的YIN欲不断,想了脱生死绝对不可能 

 修行好不好,要从三方面去看谁能过此难关,​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