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法师:15.《赞净土超胜【书一】一》原文和白话译文


   日期:2018/3/30 22: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印光法师嘉言录》

  15.《赞净土超胜 【书一】一》

  原文:印光法师

  粤自大教东流,庐山创兴莲社,一倡百和,无不率从。而其大有功而显著者,北魏则有昙鸾,鸾乃不测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见梁武帝,后复归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鸾法师,肉身菩萨也。”陈隋则有智者。唐则有道绰,踵昙鸾之教,专修净业,一生讲净土三经,几二百遍。绰之门出善导,以至承远、法照、少康、大行,则莲风普扇于中外矣。由此诸宗知识,莫不以此道密修显化,自利利他矣。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佛尚无着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真谛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也。若确论修持,则一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显性具也。必欲弃俗谛而言真谛,则非真谛也。如弃四大五蕴而觅心性,身既不存,心将安寄也?若即俗谛以明真谛,乃实真谛也。如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即四大五蕴而显心性也。此从上诸祖,密修净土之大旨也。但未广显传述,故非深体祖意,则不得而知。然于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归净土。又曰:“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谓净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务密修”,以净土见佛,尤简易于宗门。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可以见其梗概矣。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书传扬。又恐学者路头不清,利害混乱。遂极力说出一《四料简偈》,可谓提大藏之纲宗,作歧途之导师。使学者于八十字中,顿悟出生死、证涅槃之要道。其救世婆心,千古未有也。其后诸宗师,皆明垂言教,偏赞此法。如长芦赜、天衣怀、圆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如则、楚石琦、空谷隆等,诸大祖师,虽宏禅宗,偏赞净土。至莲池大师,参笑岩大悟之后,则置彼而取此。以净业若成,禅宗自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盖以因时制宜,法须逗机。若不如是,则众生不能得度矣。自兹厥后,佛法渐衰。加以发匪回匪,则法轮几乎停转。虽有知识,各攻其业。以力不暇及,置此道于不问。有谈及此事,闻者若将浼焉。幸有一二大心缁白,刊刻流布。令祖教不灭,使来哲得闻,实莫大之幸也。【书一】一

  15.《赞净土超胜 【书一】一》

  白话译文:圆涛法师

  15.自从东汉佛教流传到中国,东晋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创兴莲社开始,一倡百和,天下修行者无不跟随芳踪。在其中功德显著的人,北魏则有昙鸾大师,昙鸾大师是个高深莫测的人。有一次因为有事情,去南朝会见梁武帝,事情办完后又回到北魏,受其德化,梁武帝时常面向北方作礼说:“昙鸾大师,真是肉身菩萨啊。”隋朝则有智者大师。唐朝则有道绰大师,依从昙鸾大师的教理,专修净业,一生讲净土三经二百多遍。道绰的法脉中出现了善导大师,等到承远大师、法照大师、少康大师、大行大师的时候,净土念佛的风气已经普遍传播到九州内外了。从此,各宗各派的善知识,无不是自己秘密修行净土,劝人念佛往生,以求利益自己也利益别人。即便是禅宗,若论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佛尚且没有着落的地方,何况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就真谛上讲一泯一切都泯,所谓真如的实际理地,不蒙受一尘沾染,开显性体。如果确切谈论修持,则一法不废,如不劳动就不吃饭,何况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就俗谛的事修上讲一立一切都立,所以说佛事门中不舍弃任何一法,因为法法都开显自性本具。如果打算必须摒弃俗谛而言说真谛,就不是真谛啊。假如摒弃四大五蕴去寻觅心性,身体既然已经不存在了,心又将安寄在哪里如果通过俗谛来开显明了真谛,才是真实的真谛啊。比如心性在眼根则能视物,心性在耳根则能听声,就是通过四大五蕴之身而显示心性的大用啊。这一点是以上各位祖师菩萨,密修净土法门的主导思想啊。但是没有广泛地表述出来,所以如果不是深深体会祖师的心法,是不可能知道这些妙理。在百丈禅师所确立的祈祷病僧、化送亡僧的仪规上,都是念佛回向西方净土。又说:“修行以念佛为最稳当。”真歇清了禅师认为,净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根器的众生。又说:“洞下宗所有宗徒,都应该密修净业。”因为修持净土见佛,比修行禅宗更加简易。又说:“是佛是祖,学教修禅,都应该修行净土法门,无量法门的源头是相同的。”这样可以看到净土修学的大概意思了。等到唐朝末年永明延寿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才明显的垂示法言,著述弘扬净土宗。又怕学人修行路头不清,对其中的利害关系混乱不清。于是就极力说出《四料简偈》,真可谓提炼出了大藏经的根本要义,用来作为歧路众生的修学导师。《四料简偈》是“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使学者在这八十个字当中,顿悟出离生死、得证涅槃的要道。他的救世婆心真可谓千古未有。永明大师以后的诸位祖师,都明显地宣说净土法门,修持净土法门,广泛地赞叹净土法门。比如长芦宗赜禅师、天衣义怀禅师、圆照宗本禅师、大通善本禅师、中峰明本禅师、天如维则禅师、楚石梵琦禅师、空谷景隆禅师等,诸位大祖师虽然弘扬禅宗,但是特别赞叹净土超胜。到了莲池大师,参笑岩德宝禅师大悟之后,就放弃禅宗直接取法净土。因为净业假如能够成就,禅宗的利益自然得到。好像已经用大海水沐浴的人,必然已经用到百川之水;身体已经在长安含元殿中,就不需要再问长安在什么地方啊从此以后蕅益大师、截流大师、省庵大师、梦东大师等,诸大祖师无一不是这样。因为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弘扬佛法应该适应不同时期众生的根器,观机逗教。如果不这么做,那么众生就不能得度了啊。从此以后,佛法渐渐衰微。加上清朝广西太平军及云南回匪作乱,法轮几乎停转。这时候虽然也有善知识,但是各自忙自己的事情。无力顾及到弘扬净土法门的事情,于是置之不问净土。偶尔有谈及净土的人,能听闻并依教修行的人也没多少。幸亏期间有一两个发大菩提心的出家在家佛子,将净土经论刻板印刷,流通世间,致使佛祖言教不至于泯灭,使后来的有缘人能得以阅读闻法,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书一】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法师       赞净土超胜)(五明学佛网:印光法师       赞净土超胜)  

 张秉全居士:学习《净土决疑论》摘记——印光法师殊胜开示之 

 陈永革博士: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 

 余池明居士:为《印光法师文钞》题词的文化名流 

 余池明居士:略述《印光法师文钞》学习方法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11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10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9 

 智随法师:印光大师法要 贰、赞净土超胜 

 传印法师:印光法师悟道年时考 

 印光法师:修净业者,均当预讲临终助念之益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新白话版6 

 印光法师: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