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佛陀告诉你众生有病我才有病


   日期:2018/3/26 14: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所以前天我去台南净宗学会,台湾的台南国学书院,参加他们所办的第二届「企业经营研讨会」。国学书院他们在落实老法师的三个根的工作,把传统文化推到企业去。我就听到我们以前台湾的一个经济部长,叫王志刚先生,他对台湾的经济贡献非常地大,他离开公职以后,他也慢慢地去亲近佛法跟三宝,他课讲得非常好,他为什么学佛呢?他讲课也是很风趣,他是因为他的母亲往生以后,骨灰葬到我们台湾省新北市淡水灵泉寺,他妈妈就葬在那里。他因为这个原因,他就亲近了佛法。

  他讲得很有意思,他说他学佛的过程,他跟着另外一个师兄,也是官场中的人帮他引进的。他去打禅的时候,老和尚在旁边讲,放下、放下。他是脚酸得不得了,因为他块头很大,他听成放下,就把两个腿就放下。然后他后来慢慢地请教老和尚说,我该读哪一部经?老和尚就告诉他说,《金刚经》。他去问其他和尚,其他和尚也跟他讲《金刚经》,他说,奇怪,难道佛门只有一部《金刚经》而已吗?他就开始读《金刚经》。他这样不断的去修,他也去参加佛寺所举办的《三昧水忏》、《梁皇宝忏》。因为他毕竟是官场中人,可能他比较适合这样慢慢把他带进来,先以利钩牵,而后入佛智,用各种善巧方便,把他接引到佛门里面来。

  他最后就讲一句话,他说,怎么去领悟《金刚经》的道理?他就讲了,他说我们常常会想不开,会嫉妒别人。比如说他说,做为一个企业或是政府的领导人,你应该要怎么去修持?这里讲这个薛瑗他就不能够平心,他会嫉妒人家得到,喜人家失去的,他不推荐贤人而且会嫉妒人。他说,天才不适合做企业跟政府的领导人,他说,怎么说呢?他说,天才不是正常人,他非常人,所以他不适合做企业跟政府的领导人,他适合做什么?他适合做医生、科学家等等研究。

  他说,你怎么做一个成功的企业或是政府的领导人?他说,第一个,你要会懂得怎么去督导部属,第一个,你要会识才,知道谁是人才,然后会用才。但是他说,不能够忌才,嫉妒。最后他再慢慢去领悟到,我觉得他讲得很有智慧,比如说他说,老和尚教他读《金刚经》,他去读读读,读到有一天,他领悟到一个道理。他说,佛告须菩提,「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他说,「不也。」他说,「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佛用这个比喻说,东方的虚空可思量否?就是你知道它有多大吗?它有多远吗?那当然是无量的大、无量的远,你看得到东方的虚空吗?你知道东方的虚空在那个方向,这么大,对不对?佛再一个比喻,「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东边你测不出来,西边呢?北边呢?南边呢?东北、西南、西北、东南,这样就八方了,再加上上下二方,这样的虚空可思量否?「不也」,没办法思量,他用这样做比喻。

  所以他在读到《金刚经》里面的「妙行无住」品的时候,他有一点点悟了,啊,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不是在嫉妒别人吗?我们不是要埋怨别人吗?我们这一点点小小的烦恼,跟那个「东方虚空,可思量不」,无量远、无量光、无量大,怎么能够比呢?他说,我那个小小烦恼,跟虚空怎么比啊?放下来了,他说,那这样我懂啦。你看看,他了解这个,「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佛讲这个经的意思。

  佛不管在讲功德、在讲福德,他说,福德不可思量,你不住相,你不住六尘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佛一直在强调这个东西。当福德不可思量的时候,它就跟性德相应,佛教你离相布施,不住六尘布施。最后台湾的中台禅寺的惟觉老和尚送他墨宝「慈悲喜舍」四个字,就把它裱起来挂在他的厅堂。有一天他到河北去拜访,刚好去到一个地方,也去参访一个佛寺,那个佛寺的和尚也送他一个墨宝,也叫「慈悲喜舍」。他两边拿回来说,奇怪,这个中台禅寺跟大陆河北,两个和尚,两个都不认识,为什么两个都同时都送我「慈悲喜舍」呢?

  他后来就慢慢去思惟,他年纪也蛮大了,七八十岁了,但是现在到处在讲传统文化、跟圣贤教育、跟佛法,然后结合他一生丰富的经验,他当过我们台湾的经济部长,对外贸易协会的董事长,对台湾的经济贡献很大。他可以把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他都融合在一起,这个是很难得的一个宰官身的示现。他后来怎么跟我们上课讲?他说,我明白了,他说,那个慈,我们讲说,慈是予乐,悲是拔苦,你知道他怎么解释吗?他说,那个慈啊,予乐,那就是我让众生快乐,予乐就不会嫉妒。他说,那悲呢?悲就是要拔苦。怎么拔苦?帮助他,他就不会苦啦。

  他用最简单的道理去解释慈悲两个字。一个是什么?给众生欢乐,这不就我们讲的吗?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他说,悲就是帮助众生,他就不会苦啦。然后他就讲,「慈悲喜舍」那个「喜」呢?别人做成就了,你要给他鼓掌赞叹,你了不起,这是喜,他说,你连鼓掌都舍不得,这叫赞叹,「慈悲喜舍」,他说,那个「舍」呢?他后来就想一想,到底是舍什么呢?是舍钱呢?还是舍体力呢?他说,不对、不对、不对,他说,舍我心中那个我非常地痛苦、我非常地难过、我非常地不平、你对不起我、我非常地嫉妒、我非常地苦恼、你不应该这样骂我,他说,你把那个舍掉,把那个最苦恼的心,那个苦乐忧喜舍的心把它舍掉,他说,那就是舍。我听他上课讲完以后,我说,他恍然有点相应呢,不简单呢。他能够体悟佛陀在《金刚经》里面讲的,「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他把它引伸到我这一点点小小的不如意算什么?我这一点点小小的烦恼算什么?然后他再把慈悲喜舍诠释得这么理想,这么美好。

  他后来做一个比喻,他说,我们来学佛,我们来念佛,我们就要保握当下,佛陀不是教我们躲在深山里面,在那边青灯木鱼。他说,不是。佛陀告诉你,众生有病,我才有病。然后因为他是帮台湾的晓云导师开两年的课,在华梵大学,晓云导师是我们台湾算是一位修行成就的比丘尼。她盖的华梵大学盖得非常成就,她跟这个王志刚博士也认识,她请王志刚博士到华梵大学去教书,结果送他两幅画,第一个,众生有病,我有病,这是维摩诘居士说的,众生没有病,维摩诘居士说,我也没有病。众生有苦恼,我才有烦恼。众生没有苦恼,众生都解脱了,我也解脱了,我也没有烦恼。这是菩萨的胸怀。

  第二个,第二幅画是什么呢?要向有人处去行,你要到有人去的地方去度众生。他后来领悟这个道理以后,他讲,他说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你修念佛,你要怎么样?你要去广度众生,去帮助众生。你领悟了以后,你要把这个领悟的道理去告诉众生怎么离苦得乐,去把握这个当下。他最后勉励大家这样去做。这是我用他的故事,特别来引申到说,你怎么去修慈悲喜舍,你自然而然就不会嫉妒。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百零九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悲喜舍       黄柏霖)(五明学佛网:慈悲喜舍       黄柏霖)  

 陈士东居士:依同修之嘱谈慈悲喜舍 

 吕凯文博士:慈悲喜舍观无常 

 宽运法师:慈悲喜舍菩萨行 

 卢志丹居士:慈悲喜舍,妙用无穷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二章 善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二章 善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 

 药师山·紫虚居士:慈悲喜舍的意义与修习方法 

 圣严法师:维摩经六讲 第五讲《维摩经》与慈悲喜舍 

 觉真法师:慈悲喜舍——贵于珍宝的品格 

 净慧法师:佛教的和谐精神—慈悲喜舍 

 证严法师:慈悲喜舍清净爱 教师宏愿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