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什么是成功的真正标准


   日期:2018/3/24 16: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历史上的成功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哲人、伟人、圣人、名人等等。由于成就的领域不同,所以受益人群、贡献的领域和层面也不同。

  成功的关键在“功”字上,即所取得成果的作用。如果取得的成就不能改善人的心性、提升人的品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烦恼问题,这样的成功就不彻底。那么什么才是根本的成功呢?成功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成功的标准会因人而异。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由于着眼点不同,标准也不同。

  一般认为:赚到钱、有了名、拥有权力、取得成果等等,就是成功。这样以结果来衡量成功,很明显忽视2个重要因素:即过程和出发点。人做任何事都会有初衷,然后是方法和手段,最后才是结果。而初衷恰恰是一个人真实本性的反映,所以初衷体现人品。对于人来说,人品就像大树的根一样重要。品质一旦出现问题,那将是致命的。所以品质才是成功的真正标准。

  但品质却常常不被重视。当下社会,人们普遍看重金钱,并以能否赚到钱作为成功的标准。这样一来,人为了钱,可以不要尊严,甚至可以不择手段,于是就把本性之中的种种恶性开发出来,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钱本是方便人类生活的媒介,是人制造出来的交换工具。钱本身并不具有魔力,当人看重时,它便具有了魔力。它就要折磨人、控制人。不论是有钱,还是没钱,都被钱影响着。因此造成当下社会,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空虚,导致信用、安全、质量、生态、健康等等危机随处可见。

  有人说:中国进入互害模式,中国人是垃圾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这就要从人的品质说起。人的品质,就像产品质量一样,质量一旦出了问题,这时的产品就成了废品或垃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品质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过度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精神修养,从而使人心变坏。

  人为什么不重视品质?因为品质属于人的内在修养,是决定内心状况的无形存在,所以很容易被忽视。人们普遍看重实实在在的价值,而忽视无形的精神力量。一句:“良心值几个钱?”。就非常直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岂不知,做人的失败,将是最大的失败。不论是从内心,还是利益,损失都最大。当有一天,人离开这个世界,真正有价值的恰恰是鼓舞人的精神和指导人类前行的思想。

  所以在这里有必要说说“人”。人所处的角色,类似于我们在网络世界里注册的帐号,这个帐号的作用是完成我们在这个世界的需要。

  人也是如此。人是生命进化需要,在这个时空的临时组合。如果过分关心身体,就像鲁迅笔下的社会民众,徒有强健的体魄,却没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等。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就是要通过文学来唤醒民众内在的精神。从而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使中华民族真正强大起来。

  如果把眼光局限在自身,就会害怕死亡。这时人们研究的就是活着,以及如何活得长久。至于精神、道德、良知、责任、意义等等,都是次要。并且看到的也只是一生一世,最后归于泥土。由此一来,人死灯灭论、无欲论、无意义论等等论调都产生了;还有好死不如赖活着;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等消极悲观情绪产生。不但生命走向退化,而且还会危害社会。

  所以人一定要把眼光拓展到这个世界之外,否则这个世界就是笼子。不能跳出这个笼子,人就是囚徒。

  重利的时代,如果对不择手段的谋利者,不能给予足以引以为戒的震慑打击,就会使那些遵守规矩的人觉得不公平。长此以往,经不住诱惑,就会逐渐参与其中。当种种恶习形成风气的时候,那些不法、不道德行为反而被当成本事。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在普遍追求浮华的时代,有的人虽然觉得不平衡,但是仍然遵守着内心,不让自己心虚和不安。这是对良好品质的坚守,难能可贵。

  但有一种观点认为:讲道德是需要条件的。有人说:只有社会公平了或生活富足了,才能讲道德。讲道德是做人的规范和准则,难道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还要附加什么条件吗?即使存在不公或贫穷,也要通过正当途径去解决。真正有责任感和正义心的人,会用正义的力量去战胜邪恶,用正当手段实现公平。而不是随波逐流或同流合污,更不应该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找借口,这不是真正勇士所应具有的勇敢与担当。

  社会上发生的“英雄流血又流泪”事件,有人开始怀疑是否要做一个好人。做个好人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品质。真正的好人,不会因外界条件而改变自己的本质。就像英雄,不会因外界如何评价和对待,而改变英雄本色。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否则就是伪英雄。同样的道理,附加条件的道德,就是伪道德。衣食无忧,才能知荣辱、守礼节等等说法,就是纯粹的伪道德。

  真理经得起检验。英雄和道德,同样要经得起检验。否则就不是真正的英雄,不是真正的道德。

  这里还要澄清一个问题:即民生不代表民心。民生侧重于生存与健康,而民心侧重于品质和修养。所以不要把民生等同于民心。这里有一个主次关系问题,一旦主次颠倒,一系列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并且这里所说的“心”还不等同于欲望。只有符合于内心的感受才是心。违背内心的感受,则不是心。感受是来自内心的种种感觉的总称,内心的满足,可以使人充实、心安、坦然等,并且不会产生依赖。所以会形成良性循环。而欲望是愿望和想法等,欲望的满足带给人的充实感是一时的,满足感一旦过去,就会产生空虚、无聊、不安、恐惧、愧悔等负面情绪,促使人加重加大欲望的份量,形成了依赖性。从而成为欲望领域的“瘾”君子。形成恶性循环。

  只有关注人心,尊重内心的感觉,才能真正解决人心的问题。人心问题解决了,由于人心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成功的真正标准是品质。

  本人曾经发表的帖子——

  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全新“话”烦恼

  你真的关心自己吗

  全新解读净土法门

  如何念佛,如何成佛

  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的危险理念

  深度剖析情绪及其掌控方法

  烦恼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再驳:本来是佛 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