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第05讲-1


   日期:2018/3/22 21: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在闭关中,有朋友来信,我用王阳明的两首诗代为作答:

  见说新居止隔山 肩舆晓出暮堪还

  知公久已藩篱散 何事深村尚闭关

  乘兴相寻涉万山 扁舟亦复及门还

  莫将身病为心病 可是无关却有关

  “莫将身病为心病,可是无关却有关。”这两句好极了,莫非你推辞,不想见我,有这么一个责任的味道在里头。

  我们这堂课,重点在讲如何修证佛法,不是讲佛学,也不是讲普通的佛法,是讲学佛修证的路线。我们的纲要已提出来了,就是——见、修、

  行,三位一体。我们可以拿这三个纲要读一切佛经。功夫作不上路,是见地不对;见地不对,理不对,行愿没有到,功德没有圆满。换句话说,见地为什么不到呢?是修证没有到,行愿没有圆满。行愿为什么没有到?功德也没有圆满呢?因为见地、修证有问题。三位一体,不可分的。

  以后,我们会花一点时间,纠正打坐盘腿的姿势。刚才我看见几位坐在那里,姿势都有问题,外姿尚有不对,何况内在。

  《法华经》与《楞严经》为禅宗的两大经典,但我们今天讲课并不限于禅宗,也用不着走禅宗的路线。我们学佛应选对修证有利的路子走,管他禅不禅,不要有门户之见,不要认为禅是至高无上的,也不要以为有哪一个宗派是至高无上的。所谓宗派的分别,都是方法的分别,基本上仍是一样。

  《法华经》与《庄子》一样,是讲故事的。现在人认为,庄子专说一些无边际的话,是一些幻想,这是错误的。所谓寓,就是寄,有寄托的,等于打丫头骂小姐,是有对象的,不是乱讲。最近百多年来,翻译的西方儿童故事、小说,很多都是先由日本翻译,再传过来。比如哲学这名词,也是日本翻译过来的。如此一来,这些幻想小说,就借用了庄子的“寓言”,所以年轻同学先读了伊索寓言,然后再看庄子,也是寓言,就认为与西方的幻想小说一样,这也是因果颠倒了。

  《法华经》是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几乎找不出其他东西来。可是你要注意啊!这本经典自南北朝以来,影响中国文化非常巨大。神僧传、神尼传的这些高僧们,修法与《法华经》有密切的关系,与禅宗也大有关系。

  《法华经》的序品,把最重要的摆在前面。佛这次讲经不同了,又是放光,又是动地,高明的弟子知道,佛这次要说大法了。但是有五千比丘,过去也跟佛很久了,反而走了,不要听,觉得佛今天说得不对,认为过去的才对。因为佛过去讲的是断惑证真,断去烦恼、妄想,证得真如自性。这是小乘佛法,所谓四谛、十二因缘等等的法门,可以证得罗汉果。但是佛今天却用另外不同的说法,因此这五千比丘、比丘尼就走了。换句话说,他们落于小乘道,走小路,只晓得空,还谈不上妙有,不晓得缘起法门,佛经上称为——焦芽败种。芽烧焦了,种子不能发,结不成果。这五千弟子走时,佛默然,让他们走,也没说什么。走了以后佛说: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意思是,留下的这些人,是可以承担大法的。

  第一品——“东方现瑞”,这是我定的名称。原始的翻译没有分品,(佛经称品,普通书籍称章。)例如:《金刚经》三十二品,是昭明太子将其按品分章,当佛经讲一个法门时,有时提的是西方,比如讲净土宗,一定提西方;《法华经》讲东方现瑞。这是什么理由呢?又是一个话头。什么叫话头?这就是话头。

  参话头,大家不要搞错了,以为是拿个小问题,在心里嘀咕,一天到晚嘀咕,以为这样叫参话头,这样是闹笑话。佛经就是大话头,为什么从东方现瑞?讲到涅槃境界才是西方现瑞。喜欢研究易经的朋友,对这个方位的道理,要多注意,这是相关的,不是偶然的。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所以那五千比丘非退席不可,听不下去。那些比丘专门出家修道,结果佛讲真正的佛法就在世间,也不离出世间。世间与出世间无所不在。是法住法位合于道,本来在的。世间相常住永远合于道,不一定出世才能够成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修证佛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修证佛法)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