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文字、学说之惨烈(一)


   日期:2018/3/10 18: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它跟先秦的原始儒家有很大的不同。宋明理学用心性的,佛家禅宗、华严的大道理来诠释《四书》,在学问上是展开了一个新的境界。所以宋明理学家每个人都懂佛教,甚至参禅跟禅师来往,但排佛,辟佛。尤其是他用非常玄妙的东西来阐释很实在的实践理性时,有一个非常不好的观念,就是否定佛教的因果和轮回。他批判佛教是虚无寂灭之学,是他们所痛恨的。但是你既然痛恨虚无寂灭之学,你就不要走虚无寂灭的道路。实际上他批判佛教不正确。佛教讲的轮回正是非常实实在在的生命规范,不是虚无寂灭的问题。所以一般佛教的道理来劝勉世间行善,一定会说:“你行善就会得福报,造恶一定得灾祸,在现世有因果,在幽冥的世界有鬼神。”

  举头三尺有鬼神;我们有与生俱来有“俱生神”伴随,记录我们的善恶行为——举心动念、行为造作都会记录在案。已经过去的是前生,未来还没到的是来世,一定要建立五戒十善这样的一个人天行为规范;进一步还有出世间法——四谛、十二因缘法。乃至于菩萨法,念佛求生净土的大乘圆顿之法。步步都非常踏实,你怎么说它是虚无呢?反而是你这些诽谤佛法的人说没有天堂、地狱;没有前生后世;这个身体来了没有消息,去了没有踪影,人就是气的聚合,气散就没有。宋明理学说这些东西,恰恰就是虚无思想,断灭见!

  一个懂佛教的人,他讲肉体虽然有败坏会终结,但是里面的真性是没有生死的,是延续的;谤佛的人动不动说没有前生来世。这个见解上的错谬真是非常可怕。佛教讲,你舍去人的身体后,随着你的业力再接受另外一个身体。它虽然有身体的灭,但真性不灭,这叫虽寂而不寂、虽灭而不灭,理和事是圆融的。如果你说舍这个身体,不再有另外一个身体,一灭永灭,那你恰恰是从世间法理解的寂灭——宋明理学反而犯这个毛病。佛教没说“一灭永灭”,所以虚无寂灭的这种否定性的评价加在佛教上不客观。谁能够担当这样的一个名声呢?实际上还是这些断灭见的人,还真的就是虚无寂灭。

  所以周安士居士感慨:你身体是侏儒的身体——非常短小,反而讥讽很高大的防风氏为短小,这不是太过分了。中国的文化的演进中宋明理学就埋下了一个祸根;后来中国人越来越没道德感跟宋明理学家否定因果轮回有直接关系。

  所以学说的毒害真是非常惨烈。当否定因果轮回、没有道德感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就上不来;一个人正气的力量上不来,由个人组成的国家、民族的力量也上不来,它就表现为非常弱小,就会被人欺负。所以被人欺负不仅仅是你的军事力量弱小,首先你的道德就不行。你没有道德,就没有智慧福报,人家就欺负你,它是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解决,振兴中华从哪振兴?要从我们心的正大光明开始振兴,要从正知正见开始。引起我们的道德力量,才会有智慧力量,才会有福报,才能立在世界大国之林,才有大国的风范。仅仅有经济,但你道德完全站不起来,你的心量根本不是大人的心量,那不是儒道释三家圣人所愿看到的华夏子孙的胸怀。

  学说非常重要!你以刀杀一个人,不过是杀死了他的身体;如果你一种学说说没有前生没有后世,这个大邪见就直接把人的法身慧命断掉了。你杀掉他的身体,只是害了他一生;你断他的法身慧命,那是害了他无量劫!

  -----2008年11月18日大安法师讲于秦皇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文字)(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文字)  

 魏道儒教授:关于宋代文字禅的几个问题 

 魏道儒教授:文字禅的兴起与禅僧生活方式有关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方立天教授: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与念佛禅 

 方立天教授:禅风如何由“不立文字”到文字禅?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学习禅 

 张秉全居士:文字般若 观照般若 实相般若 

 戒法法师:不拘文字 当求妙悟——《禅林宝训》读后感 

 冯学成居士:棒喝截流 八、诗文禅风——文字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