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我们如何去辨别正法


   日期:2018/3/9 9: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三点,「左道惑众」,那就更广了,尤其是佛门。我们如何辨别呢?佛教我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我们读今天的经文,最后一段,佛教三归依,它教你依僧人。如何去验证呢?依经典,它建议从莲池大师开始,依《云栖法汇》入手,那这个地方跟老和尚讲的一样。老和尚说,我们如何去辨别呢?佛教我们一个基本原则跟方法,他的修行如果是跟戒定慧相应就是正法,也就是这位僧人他的修行跟戒定慧相应就是正法。我们说,「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你用这四个标准下去衡量,他讲的是不是如来的正法?是不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香?他讲的是不是了义的大法?他讲的是不是智慧?我们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那依义不依语,什么叫「依义不依语」?「义」就是什么?教你真实义,教你中道实相,教你一乘了义的,叫做「依义不依语」。

  所以老法师说,佛教我们一个基本原则方法,跟戒定慧相应是正法,跟戒定慧相悖是邪法,戒定慧的范围很广。老和尚说,我们净宗同学,依据的经论是五经一论。我们从经论里面摘要出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各位好好利用,邪正、是非、善恶、利害,你就可以辨别了。用什么?用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的标准,与这个相应是正法,与这个相悖是旁门左道,就很容易去辨别了。

  第四,李炳南老师过去常教净老法师他们,说要提高警觉,他说,门内外很不容易辨别。什么叫门内外?就是一样都是佛门的信徒,一样都是佛门子弟,但是他是佛门里面的外道。什么叫外道?外道就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智慧、心外求神通、心外求感应,这个叫外道。他不知道自性本具如来智慧德能,所以佛法叫内学。李炳南老师所讲的门内外,就是指佛门里面的外道,这是古德讲门内外,愈是亲近自己的,他的思想愈不纯正,都变成门内外。比如说,你跟在一个大和尚旁边,结果你都是用道家的方式在修行,你想修成仙、成道,那就是门内外了。他不知道去求智慧,不知道去明心见性。

  所以老法师说,这净宗学会,净土宗也有门内外的。那为什么会变成外道呢?他为什么在那边修净土法门,又变成外道呢?跟我们在一起修行呢?老和尚说,他心里想要当领袖,想要抓权,他的心就坏了,他的心就毒了。毒什么?他贪瞋痴三毒。他不能够放下名闻利养,在这个道场里面争权夺利,制造小党派,毁辱和自己对立的,都犯了这个罪,就是毁谤佛法和自己对立的,都犯了这个罪。如果我们拿这五个科目一对照,你就发现,你就有标准了,你就可以辨别邪正、辨别善恶、辨别是非。老法师说,用这样就可以避免被伤害。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三六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正法       黄柏霖)(五明学佛网:正法       黄柏霖)  

 傅味琴居士:引导年青一代走正法路--欢迎上海居士和我的回 

 其它:浅谈正法久住(继平) 

 其它:试论听闻正法的重要性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4.正法、像法与末法 

 温金玉教授: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 

 陈星桥居士:以正法化导民俗 

 其它法师:略论正法之精髓── 四念住 

 其它法师:佛教的社会责任(耀正法师) 

 宗舜法师:护持正法与说四众过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七章 听闻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七章 听闻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七章 听闻正法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