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丰干、拾得应化事迹


   日期:2018/2/13 8: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刚才提到丰干和尚,我们有提到拾得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寒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这里面有关讲到拾得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它也有一些公案有提到这么一个典故故事。写这个典故的这位居士叫李博永居士,我觉得他写的这一段写得不错,我们大家来参考看看。有关我们常常讲说丰干和尚是弥陀再来、拾得是普贤菩萨再来,那么它的过程是怎么样呢?其实我们并不十分了解,李居士,李博永居士有把它这个资料有搜集。他说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游戏人间,常常留下一些让人家惊叹而且警醒的法语。

他说拾得跟丰干禅师、寒山大士都是唐朝人,当时拾得是被丰干和尚捡回来的。据说当时丰干和尚有一天他在游松林经道,在天台山赤城山山道旁在那边经行。那么听到小孩子的哭声他就寻着声音去追,发现原来有一个小孩子大概十几岁,相貌很奇特,禅师就问附近牧牛的人,知不知道这个小孩是谁家的小孩呢?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那问这个小孩子,他自己说,我没有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么。于是丰干禅师就把这个幼童带回国清寺,然后交给典座师来照顾,等候他家人来认领。但是过了很久没有人来认领,于是他就叫那个知库,就是管库房的,管库房的这位法师,知库僧叫灵熠法师,来照顾他。

但是虽然他十几岁,但是这个拾得法师,小拾得沙弥很会讲话。拾得慢慢长大以后,典座师就让他去管食堂跟香灯。典座师是什么呢?比如说台湾正觉精舍的典座,这是丛林的一个名称。典座就好像管大寮,大寮就是厨房,我们一般讲叫厨房。大寮里面的一些菜、米、煮饭、有多少人来这边供养。比如说供僧,我们到正觉精舍去供僧的时候,我们都要先通报正觉精舍的知客,知客师。知客师就会安排你哪一天来供僧。像我们最近就有到正觉精舍跟南林尼僧苑去供僧,那就要透过知客师来安排,他给你排时间你哪一天来供僧,因为他们最近刚做完结夏安居三个月。

典座和尚就是专门管大寮的事情,你要送米、送菜,你就必须要跟典座和尚接洽,典座就是管大寮。那么典座师就让拾得去管食堂跟香灯,有一天就看到拾得突然间登大座,然后对着佛像,跟佛像对盘而坐。然后就冲着憍陈如尊者的泥塑像讥笑他说,小果声闻。然后还拿着筷子开怀大笑,旁若无人。上座师就觉得这样不行,就把拾得佛堂上的职务去掉,他本来是管香灯嘛,后来不给他管。让他到厨房去管洗碗盘等杂事。拾得每一次都把堂上吃剩的饭菜把它装在一个竹筒里面,等寒山和尚把它背回去。

有时候他就会自己自言自语的说了,我有一颗明珠埋在暗中,可惜没有人来识别。拾得和尚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他的意思是说每一个人都有佛性,那么埋在暗中是什么?暗就是烦恼,每一个人都有智慧、都有佛性,但是被无明烦恼习气盖住,被五蕴烦恼盖住。这叫我有一颗明珠埋在暗中,可惜没有人识别。也就是说你没有明心见性,你没有办法转识成智,你放不下分别执着,所以你见不到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所以说没有人发现。那么大家都笑拾得和尚像痴呆一样。

有一阵子厨房中的剩菜都被乌鸦来偷吃了,搞得狼藉不堪。拾得就拿了一个棍子到伽蓝殿去打了护法神两三下,去打伽蓝菩萨,护法神,打两三下。责备祂说了,他说,你们受出家人供养,守护佛寺清净道场,你却不管寺里面的事情,让食物被乌鸦吃得一塌糊涂,你怎么可以当伽蓝职司呢?这天晚上全寺里面的僧众都梦到伽蓝菩萨向他们诉苦说,拾得打祂。第二天僧众到堂上就说这个怪梦,结果每一个人梦都一样,没有一个地方差异,连灵熠法师也不例外。

那这一天灵熠禅师就到供养伽蓝的伽蓝殿去看,果然看到那个护法神身上有杖痕所损,它那个是木雕嘛,可能就有一点剥落或是痕迹。就叫大家来看,果然大家看了一下是真的有这个事情,所以大家就认为这个拾得不是普通人。那就有好事者就把这个消息报到县府了,县府就下令尊称拾得叫贤士,认定他是菩萨的化身。

拾得有时候会在寺里面放牛,然后吟啸歌咏,会唱这些偈语啦,悠游自得。有一天寺里面正在举行布萨,布萨就是什么?就是诵戒,初一、十五在诵戒,六斋日在诵戒,这叫布萨。众僧人就在说戒了,法事也很热闹啦。没想到这个时候拾得在外面牧牛,就把这群牛赶到大殿来,然后他站在门口拍手大笑,他讲什么呢?他说,那轮回生死、前程悠悠的众生正在这里聚头。他这个拾得,他是菩萨再来的,大家都没有断烦恼就是轮回的众生嘛。虽然说你在布萨,你在诵戒,但是你烦恼还是没有断。所以他就说,那轮回生死,然后前程悠悠就是不知道前途在哪里,前程悠悠的这些众生正在这边聚头。这话有警惕的味道,倒不是他在笑他们,说出家人诵戒,而是他在警惕他们要观生死无常。

主持戒律的首座和尚听到以后就怒斥他说,你怎么可以这么疯狂呢?怎么在这里喧哗破坏说戒呢?拾得就笑着说了,他就写一首偈语了,当场就讲了一首偈语,他说,「无瞋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你合,一切法无差」。「无瞋」就是说,我们说你不生气就是守戒。六祖大师给我们开示的自性的戒定慧。他这里讲说,「无瞋即是戒」。你要是没有无明火,我们说瞋就是你的无明火起来了,对不对?你还有无明就表示说你根本还没有自性戒嘛,你还有烦恼、还有无明嘛。所以他说,「无瞋即是戒」。你断了无明,自性戒就现前。

「心净即出家」,真正的出家是什么?叫身出家、心出家。那心怎么出家呢?他放下我执、法执,放下见思惑就是出家。所以心净就什么是心净?你最起码要怎么样?你要破我执。像阿罗汉的话,他破了见思惑,他证得什么?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阿罗汉他证得无生,他已经证得怎么样?至少他已经破了见思惑了,所以「心净即出家」。「我性与你合」,我的自性跟你的自性一样平等,无二无别。「一切法无差」,如果你能够这样做到这个境界,无贪、无瞋、无痴,你能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一切法平等了,就一切法无差了,万法平等,还有什么差别?「一切法无差」。

这个拾得法师他不是普通人,他这样随口就可以讲出这个偈语出来。因为他是看到这些法师在诵戒,所以拾得法师就跟他讲说,什么叫真正的戒。拾得法师当时就讲一句话,「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生。你今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虽然大,你却辜佛恩」。这句法语我们要好好警惕。失人身,没有把五戒持好,失人身,失人身的话就有可能到三恶道去了,畜生道也有可能。所以「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生」。那么当时这些寺里面的僧众就很惊讶、很错愕,就告诉县里面的官,县官。县官就颁了一个文书要送给拾得,拾得不愿意接受。大家就赞叹了,说拾得他根本就是菩萨再来人间的。大家也都能够接受他的劝告,都能深自反省,改往修来。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四七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柏霖       普贤菩萨)(五明学佛网:黄柏霖       普贤菩萨)  

 竺摩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第九章 普贤菩萨请说业报 

 傅味琴居士:2004年普贤菩萨圣诞法会开示 

 惟觉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李志夫教授:普贤菩萨之行持特色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品题略解—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本性法师:福州开元寺修证普贤菩萨法门捷法 

 韩廷杰教授: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华方田教授:关于峨眉山普贤菩萨信仰的哲学诠释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十二讲 如何远离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十一讲 认识如幻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十讲 是心即佛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九讲 有无俱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