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显法师:忍辱波罗蜜


   日期:2018/2/2 19: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间人不能忍受别人对他的侮辱,所以常常会因为自己受到侮辱,而去伤害其他人,甚至伤害国家,或为了自己的私仇,而报复全国的人民,这状况在古代就有,这都是因为不能忍辱。所以佛教导学佛人行六度,要能忍辱,忍受众生对自己的不欢喜。如果人家对自己不欢喜,就不要满腔热情的说:「没关系,我去感化他」,这反而是在令众生起烦恼,所以要懂得怎么忍辱。

  在修行过程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忍耐,比如说:学习打坐需要一个过程,每天都要用功、要坐,这是需要忍耐的,因为打坐脚会酸、麻、痛。还有念佛时心会烦、会躁动,也都是过程;或是听经一直打瞌睡,听也听不懂看经教也看不懂,那也都是过程,所以要学忍辱波罗蜜。

  人家对你有怨恨,自己心里面要能化解,别有丝毫的瞋恨,就像《金刚经》中讲的忍辱仙人。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这仙人在山上修行,歌利王带着后宫彩女去打猎,大家打完坐在那里休息,彩女们就到处跑,找到这仙人。等国王休息好起来要找人,奇怪!怎么跟来的人都不见了?他就去找,找到这忍辱仙人,看到他的嫔妃、彩女都在供养他、恭敬这忍辱仙人,心里就不欢喜了,他想说:「我是国王,妳们都是皇宫里的人,应当来恭敬我,怎么可以恭敬这个修行人」。所以歌利王就向前去问难忍辱仙人:「你有没有修证?」仙人说:「我没有修证」。又问:「那你有没有禅定」?又回:「没有」。问:「那有没有慈悲喜舍」?他说:「都没有」。问:「那你修什么行?你有什么功德?」仙人说:「我修学忍辱」。歌利王说:「真的吗?你是学忍辱的?好,那我来试试看」。于是歌利王叫人把仙人的手砍掉,把仙人节节支解。忍辱仙人讲:「如果我对你有一丝毫的瞋恨心,在你把我支解以后,我的身体不会复原,我的血不会变成白色」。确实,忍辱仙人得到忍辱波罗蜜,他身体被肢解后又恢复原状,所流的血全部是白色乳汁的样子。

  所以歌利王吓一大跳,赶紧跟仙人忏悔,说自己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是圣者,所以来障道、伤害圣贤,请忍辱仙人接受他忏悔。然后将仙人迎请回皇宫受供养,发愿将来能当他的弟子。歌利王就是佛陀的第一位弟子憍陈如尊者。忍辱仙人的忍辱是真正达到了波罗蜜,因为没有自他二相,忍的功夫真到达彼岸,在此成就了忍辱波罗蜜。

  希望每位同修能够落实忍辱波罗蜜,但不是要你拿刀来割自己,不用这样试验自己忍辱波罗蜜有没有到家。也不要学人家烧身、烧手指、自焚,还说这是供养如来、供养诸佛,这会让世人误会,让佛教变成邪教,但绝对不是佛教偏邪,而是你自己认知错误。

  除忍辱仙人的公案外,在修行成佛的过程当中,也要忍受境界对你的诱惑。一般人不知道什么叫做业力。所以当业力现前时,就不知不觉随业力而去。业力就是:「自己现在认为有什么事情是非做不可,或没有这样做就不行。」这就是一种业力的展现。如果真要修行,就还要能够忍受业力对你的牵引,当被业力吸引,要能够回过头来,要亲近善知识。说到善知识,现代人就会认为是哪一位或是有名的、或是自己心里面好乐的法师。

  然而佛在经上讲:善知识是能够帮助你成道的。

  《圆觉经》也讲到,善知识的标准是:远离四病,无「作止任灭」,心远二乘者。真正善知识的知见是大乘知见,离开作止任灭这四个问题。心是向往大乘、不着声闻、缘觉这种小乘境界,因为小乘是不了义法。学佛修行要向这种善知识学习。现在这种人很少、很难找,所以大家就依大乘经典,依祖师大德的学就可以,这才叫亲近善知识。

  所以忍辱不光是讲人家侮辱你,连人家赞叹你,你也要能够心不动摇,不随人家的赞叹而生欢喜心,生好乐心,顺逆境界都不动心,这样才真正有做到忍辱波罗蜜。还要能够忍受「修行刚开始不得力」的过程,很多人学佛、甚至出家刚开始都很勇猛精进,但是到后来,学佛、出家久了,他就松懈了,不能够持续勇猛精进。

  就像有很多出家人,刚开始都说要接众,所以乱开方便,开到后来连自己都变成众生了。自己就是凡夫,渐渐退菩提心,再来被人家一恭敬,称呼大法师、大和尚,什么事都和尚说了算,他就不讲因果、不讲修行,肆无忌惮起来了,各种法会一做、钱一收,那就真的变成「因果怕和尚」了。所以像这种恭敬关、财利关……,也都要能过得去,这些都属于忍辱的范围。「辱」就是侮辱,也就是障碍成道,包括顺境和逆境,都是障碍、都是羞辱。一般人觉得逆境是羞辱,其实顺境对道业也是一种羞辱。

  人家说你有修说你清净,说你念佛念得好,持戒持得圆满,说你有学问,通宗、通教,心中就志得意满,这都是忍辱没有修好。在菩提道上被路上的花花草草给欺骗了,停在路途中,停下来看风景、拍照,想要占有路上的景色,甚至只走到半路,以为就成就了,这也是忍辱没修好。所以要能够看得破这两关,也就是古德所讲的「两头勘验」,一头是顺境、一头是逆境。

  要在顺境、逆境当中都能过得去。

  逆境是障碍你的境界,像学了佛以后,有钱财生活上的障碍,或身体上的障碍,或是有些人学佛后,无始劫来的业力会显现,障碍自己学佛,有的是冤亲债主,有的是自己的业力。或是本来想要吃素,觉得很好,会健康。可是吃了素食以后,最不健康的人就是你。为什么?因为你过去宿世的杀业没有消掉,所以这一生一吃素,马上就有业障来障碍你。或是过去生当人家发心吃素,你有障碍他,或你在旁边说风凉话,或你故意夹荤食给他吃。或诱惑他破坏人家的梵行,这些都会导致你在这一生想要修行的时候,业障现前。

  这都是逆境,有的是家人障碍你,不让你学佛,当你想听经,他就在旁边吵闹,你想读经,他就叫你,找事给你做,这些都是障道因缘。或是当你发心想要来道场用功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一下这里有事情,一下那里有事情,而且这些事情都是你觉得非去做不可,或没有你在场就不行,这都是障缘。

  学佛要看破、要放下、要勇猛心,所以无论年纪大的、年纪小的都一样,年纪大的,这些世间事你已经做了几十年,年纪轻的,你将要做这些事做几十年,你为什么不现在就放下?很多居士一想要来修行、要来念佛听经,世间事就一大堆,一下儿子的事、女儿的事、先生的、太太的、家亲眷属的、公司的事,那都是业太重,家庭的叫家业,公司的叫事业,都是业。业力太重,这都是逆境,是障道因缘,自己要能够突破、能够贯穿它,不要被它挡住菩提道。以前打仗的将军,多是猛将,如同大力士,一人敌百万大军,这些业力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要能穿得透它,不要被它障住、被它系缚住,被它绑手绑脚,任它驱使你,要打破这种逆境,这也是忍辱。

  顺境就是没有这些人障碍你,而是软冤家来了。你想要修行,你先生、你太太就开始关心你了,这是来软的。他说:「唉呀!不要这么用功啦,平常上班就已经很辛苦、很累,要多休息。」你一听心软了,就开始退转。平常都不理你,你要共修、要用功,他就开始找你,说:「我们去某某餐厅吃饭、去某某百货逛街、去哪个名胜玩」,甚至台湾玩不够,还要出国去玩,或说要带小孩……,重点就是他在想方设法用软的手段来障碍,不让你修行,结果你还愚痴地以为很好。

  你不知道乐是坏苦,就像牢狱,佛在《无量寿经》讲:「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种类珍宝」就是心里面好乐的东西。世间人大部分无外乎是好财,这些都是系缚住你的,现在你被它框住,被它锁住了却没感觉,反而还觉得很自在,每天都好像活在忉利天宫一样。这种是来软的软冤家,使你克制不住你的情欲,克制不住你的爱欲心,本来还有一点抵抗力,此时听到人家讲,「学佛要学《弟子规》」、「学佛要从基础做起,要孝养父母、要把家庭先顾好……。」你就崩溃式退转,这都是忍不过顺境的考验。在家人是这样,出家亦复如是,像有的出家人,既不读经,也不学经教,发好心出家修行用功,也是听到有人说要学《弟子规》,要把家里先顾好,他就开始回俗家,穿着袈裟回家照顾他俗家的爸爸妈妈,照顾他的妻子儿女,这都是不象样,属于崩溃式退转,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对不起身上的袈裟,对不起十方的信施供养,为什么?如果施主的供养要做这些世间善事,他会去捐给育幼院、养老院,施主是看在你穿这身袈裟,才将钱给你,是要给你修道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的。

  所以要知道,忍辱波罗蜜没有这么好修,破坏你道业的方法手段,真是千奇百怪,防不胜防,要怎么样才能过关?你必须要有道心,绝对不退转,绝对不改变修行的愿心。这些考验只有用道心才能够突破,没有想求道,没有道心,忍辱波罗蜜是不会成就的,逆境一来马上就倒。

  有人是倒在逆境当中,有人是倒在顺境当中,要看他的业习如何,有时候是顺逆境界一起来,或逆境完了之后,再给你来个顺境。逆境就像演黑脸的,顺境就是演白脸的,一黑一白拷问你,所以忍辱很难成就。

  寺院门口为什么摆弥勒菩萨?就是要告诉你:「万法唯识。」一切法从心所现,是虚妄不实的。一入佛门有天王殿,摆了四大天王,就是告诉大家要有金刚般的道心,护持自己的正念,维持善念,这「善」是求道的心。所以天王殿都是护法,刚开始入佛门要先保护道心,知道一切都从心所现,是假的,那才能有道心,才能再进到后面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就是表「成就」,要这样才能真正入佛门修行成道,第一间天王殿,你能不能入门?门打开了,你进不进得去?中国的佛教寺院都有天王殿,大家要知道它代表的意思,不是看到弥勒菩萨坐在那里笑哈哈,说学佛要心生欢喜,讲一些空洞无义的话,那叫做「着相」,没有用的。弥勒菩萨是学唯识观,是要告诉你:了知「万法唯识,从心所现」,识心转现的一切的影像、一切的作用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千万不要执着。不要管是果上转或因上转,这都是名相,都是虚妄的,现前身心世界原不可得。

  如《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弥勒菩萨的表法。你别以为弥勒菩萨是属于相宗,性宗跟相宗是一样的,明白了,你才能够入得了佛门。所以一入佛门就是告诉大家万法从你的心所现,从你的识所变这是根本。弥勒菩萨又称为「慈氏」,世间人认为的「慈」是爱欲心,这慈氏的慈悲不是教你起爱欲,而是让你了知万法唯识。

  想要能够真正踏入佛门来学佛,就看你能不能修忍辱,现在大家有的有读经的、背经的,能来道场共修的、用功的,帮道场做事的,就看你能不能在这些顺逆当中持续,这是指外境。

  还有一个是你自身的业,自己有没有听经?道心有没有退转?你一个礼拜只听一个小时的经,这是严重不足。用现代话讲是:你充分营养不良!众生的发心就像小树苗,刚开始长出来,你天天都要让它照到阳光,要让它喝到水,让它能够行光合作用。众生的菩提心也是一样,刚开始发芽的时候,要能够熏习佛法,佛法正知正见,有出世的智慧,也比喻做阳光,比喻做水,要润泽菩提心苗。要是一个礼拜才给它浇一次水,不用等一个礼拜,三天不浇就枯掉了。何况是末法的众生,一个礼拜只听一次经、念一次佛,是绝对不够的。大家平常在家就要用功,道场的共修一定要去,这才是真正在修行,不然你们初发心,菩提心苗很快就毁坏掉了。

  从前世尊的弟子天天听经、天天修行,祖师大德也是天天用功,这样熏习佛法才有功夫,就像长庆禅师,坐破七块蒲团才开悟。我们要学人家是怎么修行?怎么用功?不是只学形式,而是要学发心,二六时中不忘失正念,要常常亲近善知识、亲近道场、亲近佛法,身上要带着经书,带经书不是用来保平安的,过马路如果不守规矩,照样会出事。带经书在身上,是要常常看。

  古代的人是带《楞严经》,你们要带《楞严经》也可以,精舍的法宝都是特别设计的,要求字体不能太小,书的体积不能太大,要方便携带,如果你看不懂《楞严经》,可以带《圆觉经》,内容是大同小异。就看你对哪一本经得力,就带哪一本经,喜欢读《金刚经》的也可以带,喜欢读《无量寿经》的也可以。现在手机很方便,想要带一套大藏经在手机里面都没有问题,不过你们也不会看。所以就在程序当中,下载一些自己喜欢看的经典或祖师大德的开示,有空就把手机打开,直接在线阅读,像精舍的网站很方便,根本不用下载,就可以看,精舍的程序,会自动侦测是使用手机、还是计算机、还是平版,完全都是自动的,所以大家要懂得利用。这都是帮助你们熏习佛法不退转、修忍辱波罗蜜。顺逆境界都过了,没有对待、没有烦恼,波罗蜜就成就了,到这里是讲「常行布施及戒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