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情绪的背后往往指向你最深的恐惧


   日期:2018/1/22 22: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

  第一阶段:自我觉察。觉察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内心状态

  在每一次情绪升起时,觉察自己正在害怕什么,内心有着什么担忧。

  情绪背后,往往都指向一个最深的恐惧,是那个恐惧被他人触发,使得我们开始害怕,开始延伸出许多愤怒、伤心、紧张的情绪,然后才会驱动我们做出某些行为,以预防我们害怕的事情发生。

  那份恐惧,多半源自过去的伤痛,是需要疗愈的。也许是今生早期童年的;也许是前世的经验,我们并不记得。

  无论是否记得恐惧的根源,都可以进行疗愈,帮助恐惧释放。

  举例来说,当你要求某人要多陪你、多关心你的感受时,这就是个“为避免恐惧而做出的行为”。

  此时可以觉察看看:为何自己会有这样的行为,内心深处在害怕什么?是害怕被遗弃?害怕不被爱?或是害怕没有安全感?

  无法觉察自己的人,就会不断的重复体验以上的痛苦情绪。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你没有觉察到的事,就会变成你的命运。”

  在未觉知的无明之中,我们会重复一样的行径与模式,自然就会创造相同不变的命运;未觉察到的恐惧,就会在生命中经历更多恐惧。

  然而,一旦让觉察照亮内在的恐惧,从内在疗愈转化、进而改变外在行为,生命的剧情就会开始改变。

  命运为果,内在是因。直接改变外在的人事物往往徒劳无功,只有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或创伤,才是从根本转化生命的方法。

  也因此,自我觉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一旦有了觉察,你就等于开启了疗愈之路,生命也将因此有更多可能性。

  2

  第二阶段:接纳。当我们觉察到内在的恐惧时,切记不要批判,如实地接纳它

  批判与谴责非常容易在觉察之后产生,因为我们都希望不要痛苦、排斥痛苦,往往觉得恐惧、负面情绪这类会带来痛苦的东西是不好的,而面对它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批判。

  觉察到恐惧后,很容易忍不住批判,认为这些恐惧是不好的、不应该存在,要赶紧除之而后快。

  然而,越多的批判,常常越无法让恐惧与情绪消失。

  所有恐惧与情绪,就像一个受伤胆怯的孩子一样,当他害怕的时候,如果对他说:“你不应该害怕,你这样太胆小了。”孩子只会觉得自己好糟,勉强自己表面上忍下来,但内心还是害怕得不得了。

  同样地,恐惧与情绪受到批判后,或许会暂时压抑下来,但不会消失。只会累积下来,日后又在同样情境下被勾起来,变成更大的恐惧、更多的情绪。

  接纳是一种爱的表现。接纳意味着:我不认为这样好或不好,我就是全然地接受它,接受它本来的样子,接受它存在着。

  接纳,是“拿掉所有的应该或不应该”。“应该”与“不应该”是二元对立的思考,在爱与接纳的角度来看,则是容纳一切,没有好坏对错的二元想法,不做切割。

  容纳一切,当然也就包含我们所面临的恐惧、伤痛、情绪等等。

  这些表面上看来负面的东西,是为了帮我们找回内在的爱与力量,其实无法区分好坏。它们只是此时此刻,你的状态之一。

  3

  第三阶段:转化。当一个恐惧或伤痛已经被觉察,也被接纳之后,就可以来到第三阶段

  放下因为这份恐惧所形成的旧模式、重复的行为,重新选择新的行为模式。所以这个阶段也包含“放下”。

  放下,谈何容易。

  人是有惯性的,因为需要安全感。用过去的模式过生活,虽然不见得舒服,但至少熟悉、可预测,较不会有意料之外的结果,相对来说是安全的。

  为了这份安全感,我们往往紧抓着一种固定的想法、做法,也因此常常用惯性来过生活。

  所以,生命常常安排一些意外,来帮我们打破惯性,突破旧的生命模式。

  意外往往措手不及,连预防都没办法,只能当下立即做出改变。意外多半是为了促使我们改变而发生的。

  但如果我们已经觉察到自己需要转化了,我们便有了“自觉”,人有了“自觉”就不需要由意外来逼迫我们行动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情绪       恐惧)(五明学佛网:情绪       恐惧)  

 郑振煌居士:佛法与情绪管理 

 郑振煌居士:情绪的四放 

 惟觉法师:禅与情绪管理 

 惟觉法师:禅与情绪管理 

 黄国达居士:受蕴的净化——情绪处理 

 黄国达居士:身心调治与情绪管理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7章 为魔鬼命名 恐惧 

 雪漠:出离心不是一时的情绪 

 悟妙法师: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控制情绪,如何降伏心魔? 

 宗性法师:佛法与情绪管理 

 法藏法师:人一直活在恐惧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