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最终的依怙


   日期:2017/12/31 10: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智悲佛网

  七月二日的早晨与往日略微有些不同,空气中多了一丝令人不安的气氛。

  跟平常一样,我在佛像前供上水,恭恭敬敬地磕过头,又诵完每日必念的经文,正准备洗脸时,敲门声响起来了。

  “谁呀?”我走向门边。

  “是我。”门拉开,苏赫那张粗犷又带点儿串脸胡的脸出现在我面前。

  原先一直以为苏赫是藏族人,因他长得高高大大,肤色又黑里透红,高原的风已毫不客气地在他脸上留下粗糙的岁月印痕,怎么看他都像我们藏族人。后来一了解,才知道他是蒙古族人,曾在某个美院进修过,是蒙古族引以为骄傲的大画家。

  “堪布,我想离开一段时间。”苏赫犹犹豫豫地开口说道。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已有许多人向我提出过类似的要求。有时我真不知道是答应他们好,还是不答应他们好。我问苏赫:

  “一定要走吗?”

  “您知道的,现在汉族四众弟子的闻思修基本上已全部停止了,呆在这儿也没多大实义。我想到附近的地方去画画唐卡,很多寺庙都邀请我了。不如刚好趁此机会去参观参观,同时也借画唐卡培点儿福报。等将来学院恢复正常了,我再回来。”

  看来我也没有什么更好的理由挽留他了,干脆让他走吧。主意一定,我的心倒轻松起来。于是我一边洗脸,一边与苏赫聊了起来。

  “我记得你好像有一幅画在国际上得过奖,有这回事吗?”

  “是的。九四年的时候,我的画卷《白月》两次在日本名古屋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优秀美术作品’中获得优秀奖并被拍卖。就连画卷的复制品也被高价收购。”

  “真的是大画家啊!听说你的蒙文书法也被美国、德国、台湾等地的收藏家收藏。好像你还担任过一部什么影片的演员兼美工等等。现在出家了,这些都没有了,后悔不后悔?”我半开玩笑地问苏赫。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那个电影叫《遥远的牧尔嘎乐》,曾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中播出过。要说名利呀也确实捞到过不少,像蒙古文版的《水浒传》的封面就是我设计的;现在内蒙古的中小学张贴的年画《开门办学好》也是我画的。不过要是与佛法相对照,这些世间的蝇头小利就真的是一钱不值了。”

  “怎么会从画画转到学佛这条路上来呢?”

  “其实当初画《白月》的时候,确实是想把当时的心态完全展露出来的。我画了一匹孤寂的白马良久地伫立在荒凉的草原上,它无视外境的一切变化,目光茫然地注视着洁白的月亮。创作这幅作品的那阵子,我的内心充满寂寞与无奈,总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孤寂的斗士,被坚强包裹的外表下,实际拥有的是一颗迷茫而脆弱的心灵。就像画中的白马追循着月光一样,我那时多么渴望能找到心灵的归宿,找到精神的寄托,让漂泊的心不再流浪。现在回过头来再看那一阶段的心态,真的有种往事不堪回首的感觉。如果不是今年来到学院,我就真不知道那匹白马现在还在何处游荡呢。如果现在还要我重画《白月》,那画面上一定会充满祥和与安宁。白月会不再朦胧,白马不再孤独。因为我已经找到了最究竟的归宿,找到了我最终的依怙——法王如意宝。”

  看着苏赫谈兴正浓的神态,我想索性让他干脆把自己的人生经历都和盘托出吧,因为我也对他从流浪的状态中回归心性家园的历程非常感兴趣。苏赫没有拒绝我的建议,我想他自己恐怕也有一肚子的话要往外倒。

  “说起我的童年,那是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度过的。在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深密草丛中,散落着一座座洁白的帐篷。在来来回回地穿梭于帐篷间游戏时,溜走了我的少年时光。那时我就常常去寺庙里玩耍,可以说是在嘎拉增活佛的膝盖上长大的。他对我的爱护让我终生难忘。我的名字——额尔德尼苏赫就是他老人家给起的,意为‘神斧’,可谓寄托着他对我的无限期望。”

  “看来你小时候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那么长大以后呢?”

  “从小就与大自然亲近,但长大后却被无常的命运驱赶得越来越远。很多个远离家乡的不眠之夜里,身边总是飘荡着青草的气息。越是这样,我越是喜欢追寻岁月的足迹,我真想保留住每一份成长的画卷,将我曾经拥有过的、留恋的、向往的,都用画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我画了大量的蒙古画,创作了大量的雕塑工艺品。但最让我过瘾的还是为各大寺庙画唐卡的经历:我曾为内蒙古巴林草原聚莲塔处招庙画过《大白伞盖佛母》,还为青海塔尔寺时轮经院画过《时轮金刚》。在画唐卡时,随着成长的历程而被渐渐淡忘的童年时的那种宗教情结又悄然浮现。每创作一幅唐卡,我的心就得到一次净化,那种平和是我在创作别的作品时所难以体验到的。因此,我总想找寻到这种情感背后的究竟原因。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色荣赦力马教授,他成了我真正的藏文老师和藏医老师。在九二年到九七年这四、五年间,我跟随老师深入学习了《四部医典》。也就是从这时起,我才开始系统地了解佛法、特别是密法,童年时的宗教情感第一次得以清晰地浮现在意识层面。经过这几年的钻研,在我对佛法生起了真正的信心后,我感觉以往三十八年的光阴就好似虚度一般。

  九七年之后,我协助老师将藏文的《晶珠本草》译成了蒙文,同时还致力于编撰一本《蒙藏汉互译辞典》。可这时,我在声明学上又遇到了困难,特别是在藏汉互译方面出现了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终于下定决心来到了学院。本来好几年前我就想到学院了,因为越深入佛法,就越感觉到必须要找到具德上师。而在全国各地来回跑的这几年中,我又画这个又画那个,结果越画心气越浮躁,心也越静不下来。佛学书倒是看了不少,佛学名相也弄懂了不少,但每每抚躬自问,我就会感觉到现在的宗教情感竟然还不比儿童时代清纯。世俗的与出世的、感性的与理性的、繁多的事务与焦急地想实修之间,总也无法取得平衡,所以我才总想到学院来。二○○一年的时候,这个机会终于来了。第一眼见到法王时我就发愿了:愿生生世世不离上师,生生世世不离佛法,生生世世出家为僧,永不在轮回中迷失自己!当法王那用言语无法描述的慈悲目光落在我身上时,从儿时以来就一直隐藏心间的宗教情结便全部打开,我的心也豁然开朗。我突然就明白了,自己之所以一直对佛教都有一种难以言传的亲近感,就是因为只有在佛法当中我才可以找到我的归宿,找到我永恒的家!

  家乡的草原已成为我记忆中的风景,而佛法赋予我的家园,则可以让我永远把自由的灵魂安置其中。什么画展呀、拍卖呀、拍电影呀,都让它们统统成为历史吧。我再也不想胡跑乱颠了,就在喇荣佛学院把心安住下来吧。”

  听苏赫说到这里的时候,墙上的挂钟正指向七点半。是该我出门的时候了,今天我还得参加几个讨论学院前途的重要会议。一边整理文件,一边想着给苏赫的临别赠言,但我又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

  眼前的苏赫已是一名宁玛巴的出家僧人,他在学院呆了没多久就决定出家修法。瞧他那一脸正气以及浑身上下透出的相好庄严,真是替他感到高兴。

  对苏赫这样一个好不容易才找到依怙的修行人来说,离开上师肯定是他最不愿意干的事情。有哪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愿在上师的庇护下,利用难得的暇满人身去精进求道呢?

  很想再叮咛他几句,但已没有时间了。不过我想,只要真正把上师装在心间,再遥远的距离也不会隔断那普照山河大地的月之清辉的。

  披上披单,我和苏赫一起离开了我的小院。

  当我们沉默着来到该分手的路口时,我冲他点点头,然后头也不回地继续走我的路。

  但我知道,背后望着我的那双眼睛一定湿润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