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怎样才能让佛法的神奇效果在自已身上起作用?


   日期:2017/12/26 14: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普门品》云:“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这两句经文说的是:抑或在如须弥山一样高高的山峰上被人推落,因他称念观音菩萨的力量,就像太阳在虚空中安住一样;或者被恶人追逐从高大坚固的山上堕落,因为念观音菩萨的力量,也不能让他损伤一根毛发。

  1.把佛法和自己的生死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两句经文情况相类似,因各种因缘从高处跌落,因他称念观音菩萨这样的力量免离了损伤。须弥山是一个小世界的绝对中心和重心,一般来说忉利天是在须弥山顶的,所以如果此处“须弥峰”按须弥山来理解,就是比较专指忉利天这样的天人才能遇到的局面,这就有点类似各种神话传说里的桥段了(从某个崖上掉下去就投胎转世了)。经文是面对九法界众生而宣讲的,所以须弥峰我们可以理解为比喻,就像须弥山一样高大的山峰。

  此处的金刚山也不是韩国那个有名的山,金刚是金刚石,是钻石的原石,如果有充满金刚石的山,早就让人挖平了,也就不存在被从山顶推落的局面了。此处的金刚是也是一种描写手法,金刚因为太坚硬了,是自然界里硬度最高的物质,以金刚的坚硬、坚固来比喻这个山的自然环境的危险和荒凉。有的山虽然很高,但植被茂密,所以如果有人从高出失足,也会很巧合在茂密植被的缓冲下得以保全性命。而此处用金刚的比喻就是说,哪怕是那种寸草不生的山,山上全是裸露的石头,这些石头都是坚硬的岩石,从这样的山上跌落,还能不损一毛,这就太不可思议了。

  我家是鞍山的,在离市区并不远的地方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叫做千山,又叫做千朵莲花山,取这样的名字也是有故事的。山里大小的道观、寺院非常多,也分出南北两条大的观光路线,但有的地方就非常陡峭。在上小学的时候第一次去千山,有很多的险路已经有粗重的铁锁可以抓握,但石头的台阶遇雨水也会湿滑的很,后来都经过改造也就没那么危险了,太危险的地方都不允许过去,以避免游客出事故。因为离得近,也确实听过很多非常神奇的故事,当然我也没亲身经历,最多就当故事说说罢了。其中就有从山顶失足跌落的情况,在空中忽然想起呼喊菩萨,就落在一棵从崖壁伸出的松树上得以生还,这样的故事也确实听过几则,虽然那时候对此一直不能理解,但耳濡目染的听到过太多这样的情况。

  所以养成念菩萨的好习惯是很重要的,人生起起落落难免遇到各种风雨不测,也难免会遇到些凶险无常,不管我们理解不理解念菩萨为什么会产生作用力,但能记得平时念菩萨这就很好;只是我们要入心啊,总不能寄希望在危急时刻还要福至心灵的忽然想起念菩萨来吧?那对学佛人来说就太悲催了,当我们遇到各种危难的时候,是否能想起念菩萨?这可真是一道大的考题。

  我为什么会走上这条分享佛法的道路上来?就是因为这一道考题,因为亲身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在面对无常危难的时候,一大堆学佛人都在那哀嚎哭喊,哭爹喊娘的,那些在寺院做法事时气宇轩扬合掌背诵的所谓学佛人,在那样的事故里也在哭喊哀嚎,我见到了一副活生生的佛教之衰弱的答案:学佛和生死不相干!

  我们没把佛法当成救命稻草,没真的理解为这是多重要的事情,生活还是生活,我在道场上装模作样的走完流程,我在佛菩萨相前、佛堂里假模假式的念完,我就是学佛人了?我背诵下来某经某咒了,我就是学佛人了?我过去会很羡慕这类的人,但参与了这个事故就不再羡慕这些人了,我不再羡慕能呱呱背诵经文仪轨的老修行,不再羡慕那些在人前高谈阔论的所谓有修行,不再羡慕那些表现的多精进的所谓学佛人,因为我看到了那样的人在无常前的无力和惊慌,看到他们在危难事故里的自私和狭隘,看到了他们的心安理得,也看到了他们的所谓慈悲同情,可是如果佛法和自己的生死脱节,终究难免沦为戏论。

  这样的一个事故对我来说无疑是一记警钟,震得我目瞪口呆,许久都没思维过来。几日后才在面对菩萨像前磕三个头后,忽然想明白了,当时疑惑的一切都找到了答案。所以我需要告诉大家学佛是应该和生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是佛菩萨为了利益大众,以三乘法应对各种众生的机缘,以各种利钩在牵引我们,你想获得吗?告诉你一个方法,你就能获得这个利益;当我们获得这个利益后,又会出现下一个更大更好的利益;只要我们能随着走,就能走到解脱生死的这个节点上。

  2.增加信力有两个途径

  我们身处南瞻部洲,在深入末法千年的五浊恶世,这样的世间里,你想安稳的过生活、你想生活有一个质量保障、想让自己有一个较为满意的存续状态,需要学佛,且学明白佛法。不要以为念了个什么就可以避免什么,虽然经文是这样说的,亦如此两句经文,(被人推落高山,或自己失足跌落高山,因为他称念菩萨的力量可以保全生命。)可是我们真的相信吗?所以我才说《普门品》是非常考验我们信力的,不是描述的文字有多难,而是描述的事情太难理解,太难相信,太难以思维。

  增加信力有两个途径,及延伸出的几组合方式——理信和事信!通过学习道理从而相信这是理信,也就是通过学习道理增加了信心信力。就像有的人是认知形的人,你需要给他讲明白道理,他就会相信这样做是对的。比如吃肉、吃素的问题,你想聪明吗?要吃素哦,吃素的胃肠消化时间比吃肉的胃肠消化时间短很多,一般一顿肉食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四个小时多才能不过多的占用血液,而吃素食消化过程不到一个小时就足够解放胃肠占用的血液了,这些血液长时间在胃肠或长时间在大脑,哪一个会更表现的更聪明呢?所以有人从自身经验总结发现:饥饿时候的大脑更活跃!

  知道消化过程占用血液这是理信,从而理解更快的消化、更少时间以胃肠占用大量血液,是保障大脑可以得到充分供血的前提。有的人发现吃多了会容易困,是他真疲劳了吗?是因为胃肠接受到刺激,占用了大量的血液,身体其他部分的正常血液量减少了,代谢垃圾排不出去,不能及时提供充足的血氧,就会表现的很困很累,乃至要昏昏欲睡。所以吃多了会困,这是事信,通过事情发现这个事情的规律是如此的,从而相信这个道理。

  我们也可以自己试试,哪顿吃很多很多,看看还有状态学习、思考、记忆吗?自己一品就知道了,但如果只理解吃多了容易困,这是事信,却不够完整,因为素食吃多了也会困啊!这种从事信展开的观察就仅限于表面了,吃多了和困的一对因果关系,但和吃什么这种深度是不同的。所以吃一顿肉和吃一顿素,可以从能量摄取上取齐,但对消化肉食和消化素食胃肠占用的时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是说你把肉食做成非常细的糜、粥、松,就真的能避免这个情况。

  所以理信的表达可以更完善,而事信的表达就稍微片面一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去学习,而不是仅限于自身的感受体验;如果依靠自己体验去相信,难免会落到较为片面的观察里。增加信力就这样几种组合形式:要么是先推进理信,再去落实事信,在事情上验证道理,在事情上反馈理信的程度;要么是先借由事信进入到理信的学习中,在理信里找到支持和解答;如果我们想持续长久更高效的提升信力、保持信力,那么就要理事并进,而且还要循环往复,要通过理信提升理论高度,然后通过事情去验证观察,再去调整修正理信,促动理信的进步和发展,再从事上验证之后,再去完善圆满理信,如此循环才能避免我们学到的是假的道理、学到的是似是而非的道理。

  3.怎样才能让佛法展现效果?

  之前说“佛教唯证”,理论再高,不在事上去磨练,终究不知道是否堪用。就像我们学到了一个方法,据说是有多神奇的效果,如果我们没有自己体会受用,我们没有切身的感受到其中的效果,这个方法对我们就是无效的,或者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无效的,或者是方法没问题,而问题出现在我们自己没有去落实上。

  所以佛法有效没有?对我而言很有效,对你来说又当如何呢?如果佛法对自己暂时没有效果,我们一定要仔细思维几种可能:

  一、所学的法不契合我现在的根基状态;

  二、所学的法是无效的;

  三、我自己有问题。

  可能我们没有能力去剖析法是否有效,但我们可以自查,反观一下自己是否有问题?如我常常说,你想获得佛法的利益,一定要看到其中的门槛在哪里,是什么?如果我们看不到门槛在哪里,是什么,我们怎么跨越这个门槛,从而达到有效果呢?各位看经文描述的任何利益效果,一定都有门槛性的技术条件。

  比如这两句,从高出堕落的人要自己念菩萨吧,这是技术门槛吧?那么怎么才能保障自己在这样的危局里就能念起菩萨来?这就是技术门槛的基础问题了,凭什么你就能在那个情况下想起念菩萨来?如果我们没有扎实的一个准备和保障,怎么就能在需要的时候念菩萨呢?所以这一句技术性的门槛要求,看着好像很简单很简单,如果深入思维就发现很难了。

  如果我们读经文,只是眼睛盯着利益效果,而看不到具体的行持门槛,你得不到利益是绝对正常的事情。这样一来在事信上就可能无法获得效果,那么是所信的道理不对吗?所以“法不孤起,仗境而生”,一个方法之所以能有效果,不是取决于法本身,如果法脱离了能起作用的环境、条件、缘分,这个法是不可能有任何作用的,怎么可能获得效果?

  所以当我们相信一个方法,就必须要提供给法足够合适的条件,才会焕发他的作用,展现他的效果,这是真学佛人必须要明白的事情。这个事情不明白就是天大的死罪了,死不足惜,不管你学了什么法门,修了多少年,吃了多少苦,你不知道法要怎么起作用,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学佛人,就是一个生死凡夫,这样学佛就和出轮回没什么关系。

  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去剖析法的深意,所以只能依靠祖师大德、依靠佛菩萨的圣人言教,这些都在经文里,读不出来就继续读,读不明白就继续读,读不懂、读不清晰、读不通顺,你就要继续读,这才是经文可以度世的根源所在。

  当我们选择相信圣教义理了,就要去落实在当下,实践在自己身心上,从而去调整法和条件的契合度,就像做菜你要根据自己的口味放调料,当法的效果在自己身上展现出来了,事信获得,就会激发努力去获取更高级别的理信,这就算踏上了增长信力、保持信力的一条路了。当落实在自己身上,有的时候非常痛苦,也要忍受住哦。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法       修行)(五明学佛网:佛法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普献法师:佛法是唯心论吗?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佛法给了我们殊胜的缘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