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星云大师:慢的生活艺术


   日期:2017/11/30 10: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课上,教授提出3个公司的管理状况,然后叫学员评估其前途。

  A公司:8点钟上班,迟到或早退一分钟扣50元;统一制服,必须佩戴胸卡;每年有组织搞1次旅游、2次聚会、3次联欢、4次体育比赛,每个员工每年要提出4项合理化建议。

  B公司:9点钟上班,但不考勤;每人一个办公室,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布置;在走廊的白墙上信手涂鸦不会有人制止;饮料和水果全开放式免费供应;上班时可以去理发、游泳。

  C公司: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没有专门的制服,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把家里的狗和孩子带上班也行;上班时去度假也不扣工资。

  90%的学员认为A公司前景最好。这时候,教授公布了3家公司的真实身份:A公司是金正,于1997年成立,因管理不善已倒闭;B公司是微软;C公司则是近年增长最快的Google。

  在香港这样的大都市里,上下班高峰时间的地铁里常常是人流快速地推进,步子慢一点的人甚至都要被挤出人流。在凡事讲究快速的现代社会,每个人的脚步都像时钟上紧了发条,分秒不停地向前奔。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是如此,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把小小年纪的孩子送去学英语、数学、才艺……长大了,好强的年轻人们也是争先恐后考各种执照,生怕被社会淘汰。

  其实,人生不能一味地求速成,所谓“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人间万事都有其平衡之道,“慢慢来”是对治速成之弊的重要法宝,况且慢不一定代表低效。

  那么,慢可以发挥哪些成效?

  一、慢工可以养艺。“慢工出细活”,精雕细琢就是要靠慢工慢慢来。扬州有位女子,花了一生60年的时间,用头发绣了一尊观世音。我曾亲见澎湖一位小姐,花了50年岁月照顾两位病人。看起来她们的成就有限,实际上她们的生命都已经永垂不朽了。

  二、慢步可以养生。现代医学证明,慢步可以养生。长跑、快跑,适合运动员在竞技场上大显身手,真正的养生要靠慢跑。我们看到,老虎虽然凶猛,只能三扑;乌龟慢爬,却可以从早到晚持续不停。天空的云朵快速聚拢,消散也快;潺潺的小溪可以细水长流,终年不干涸。

  三、慢言可以养量。有的人拙于言辞,平时总是沉默寡言;有的人好发议论,喜欢高谈阔论。“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好发表高论的人,不善克制自己,很多话不经思考脱口而言,一旦惹出麻烦,才悔不当初。其实,这是个有声的时代,不能不发言,不能不表达,但噪音、杂音为人所不喜,所以发言要有所节制,尤其要讲究内容。假如能慎言,不但能表现自己的涵养,而且增加语言的分量。对于好言者来说,沉默是金,慎言养量,不能不思之。

  四、慢活可以养寿。现代人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快,由于紧张压力造成许多现代文明病。应该把生活步调放慢一些,吃饭不要狼吞虎咽,开车不要超速,讲话不要像机关枪,不要有太多的赶场,不要完全为别人而忙,有时也要为自己而活。思维反应不要太快,何妨迟钝、笨拙一点;每事不一定都要跟人竞赛,也不必每日加班。经年累月不休假,即使机器也会有磨损;现代人要想长葆身心健康,慢活不失为养生之道。

  佛光菜根谭

  有些事不能等待,必须马上着手去做,只要能将等待的时间改成创造,则腐朽也可以转成神奇。

  生活琐事中的慧思

  小小金刚,能坏须弥;小小星火,能够燎原;小小细菌,会伤身体;小小忏悔,能破大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星云大师)(五明学佛网:学佛       星云大师)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