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道法师:对苏州固鍀电子公司员工开示


   日期:2017/11/23 19: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苏州固鍀电子公司的诸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首先感谢大家热烈的接待。这是悟道第二次到固鍀来参访,这一次的因缘是陪同英国威尔士大学校长,从福州参访阿弥陀佛大饭店,一直到苏州固鍀电子公司。我们早上跟校长,是第二次参观我们固鍀公司里面的这些设施,以及我们吴念博董事长他这么用心的传统文化、儒释道教育落实在企业上,非常受教育。在固鍀公司我们看到的不是只有讲,而且还有实际的行动。只有讲解,没有实际行动,也没有心得;所谓心得,必须透过解、行,才会有心得。所以我们在固鍀公司看到这个成果,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今天下午这个时间,吴董请悟道来跟我们固鍀公司的诸位同仁大家互相交流,我也是来向你们学习的。

  这个时间,主题刚才我们副总裁吴老师给我讲,说跟大家讲一讲因果教育。刚才听到大家读诵《太上感应篇》,非常难得,非常殊胜。这个书,在民国初年,我们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在苏州这里,大家都应该听说了,或许大家都去过灵岩山,苏州灵岩山,就是灵岩山寺,这是印祖晚年住的道场。在灵岩山山下,印祖在世的时候也办了弘化社,这个弘化社做什么?就是专门印经书、印善书的一个社团,现在这个弘化社还在。我也曾经在弘化社印过一些佛经,在大陆流通。早年印光祖师成立弘化社,大乘经典他印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印最多的就是三本书,第一本就是《了凡四训》,这本书我想在固鍀公司的诸位同仁应该都听说过,甚至大家也学习过《了凡四训》。这个是明朝袁了凡先生他改造命运的经验,像现在讲的心得报告,他改造命运的心得报告,把这个改造命运的理论、方法,在这本书都写出来。

  原来这本书它的书名叫《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训》。他写这四篇文章是教训他后代子孙的,所以原来它这个书名叫《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训》,等於是他们袁家的家训。第一篇「立命之学」,这是讲改造命运他的经过,透过他做实验,和遇到云谷禅师给他开示改造命运的理论、方法,他理解之后,在生活上去落实,得到的效果,把它写出来。第二篇就是「改过之法」,这个改过在佛门里面讲叫「忏悔」,改过。我们人不是圣贤,儒家讲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生下来就是圣贤;不是圣贤,我们就是凡夫,凡夫不可能没有过失。「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不怕,只要能够改过就没有过了。所以在佛经里面,佛赞叹改过,他并没有赞叹无过,因为凡夫都有过。所以佛赞叹改过,也是劝勉我们众生勇於改过。实在讲,从凡夫到成佛,修的无非是忏悔,就是改过。第三篇是「积善之方」,教我们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个标准跟我们讲得非常详细、非常明白,善讲了八对。第四篇是「谦德之效」,改过、积善是四训的中心,后面必须要谦德才能保持。所以,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是《了凡四训》这四篇文章给我们讲的改造命运的方法,这本书非常重要。

  第二本是《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这是一篇天律。所以,我每一年在台湾的司法院法务部,法务部法院每一年都请我去做一次法会,我也曾经给这些法官讲,我说我们阳间定法律,阴间也有法律,这部《感应篇》就是阴间的法律,也是一部天律。这个天律讲的是什么?就是因果律,就是因果它的定律,这个定是固定的定、禅定的定,是因果的定律;因果的定律是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造善造恶后面他会有果报。我们现在造善造恶似乎没有马上看到果报,这是时间的问题。造的业因有强有弱、有大有小,所以这个果报也很复杂,很多方面,所以它时间有长短不同。善恶的标准在哪里?这部《感应篇》是善恶的标准,《弟子规》是善恶的标准,《佛说十善业道经》也是善恶的标准,这都是世出世间圣人讲的,包括所有一切宗教讲的,善恶都离不开这个标准。所以《感应篇》是一篇天律,这是善恶的标准。我们人间定法律,如果违背这个因果定律,所定的法律有的是善法、有的是恶法,这一点我们也必须要能够理解。因果律谁都不能去推翻,佛菩萨也好,上帝、阎罗王都不能推翻,因为它是真理,真理就是事实真相。

  第三本书就是《佛说十善业道经》。十善业,第一条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邪YIN,第四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十善,这个归纳起来十条,很显要。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佛给我们讲,凡是善法都归纳在十善,凡是恶法都归纳在十恶。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十善业反过来就是十恶业;所有的善法都归纳到十善,所有的恶法归纳到十恶。佛家还有戒,戒有遮持,遮戒是预防的。所以五戒十善,十善是五戒的基础。在戒律条文没有的,属於好的、善事,都归於十善;在戒律条文没有的禁戒,但是它是不好的,归纳到十恶业。所以过去有人讲,佛制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他说酒不能喝,但是佛没有制定不抽烟,酒不能喝,那烟可以抽,过去有人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个质疑。如果我们读到《占察善恶业报经》佛讲,凡是善法都归纳在十善,恶法都归纳在十恶,恶就是不好的,对我们身心有损害的,都归纳到不饮酒戒这一类里面,像吸食毒品这一类的,归纳到这一条。所以,这个戒我们要知道它的含义。

  这个三本,还有另外《安士全书》,《安士全书》第一篇是「文昌帝君阴骘文」,清朝康熙年间周安士居士,他是昆山人,就在苏州这个地方,他编的。第一篇就是把「文昌帝君阴骘文」用三教经典来注解这一篇,这篇文章文字不长,但是他注解的分量相当的多;第二篇是「万善先资」,劝戒杀;第三篇是「欲海回狂」,劝戒YIN;第四篇是「西归直指」,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也是有四篇,四卷,但是它的分量大,比《了凡四训》分量多一些,不过《感应篇汇编》它的分量跟《安士全书》差不多,《感应篇》的注解比较多。《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这三本书是印光祖师在世印最多的,大乘佛经他印的不多,这三本印很多。这三本书内容讲的是什么?就是讲因果教育,也就是我们下午这堂课我们要谈的一个主题,就是因果教育。

  我们诸位同仁,大家能够到固鍀公司来工作,是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缘。实在讲,大家有福报,有这个善根、有这个福德、有这个因缘,大家才能够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生活,这个因缘非常殊胜、非常难得。讲到因果教育,在固鍀公司我们到处可以看到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标语。伦理道德所教的是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学习伦理道德的教育,我们一个人明白这些道理,耻於作恶,就不会去造恶业,造了恶业就感到羞耻。这个羞耻在佛门里面讲叫惭愧,感到惭愧;惭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愧就是对不起别人,愧对别人,有惭愧心。所以印光祖师他在世的时候写信给人,在落款他都写「常惭愧僧」,常就是平常的常。印祖写「常惭愧僧」这四个字,僧是代表出家僧、出家人,他常常生惭愧心,这个也是教我们四众弟子要常生惭愧心,在儒家讲叫羞耻心。后面那一排,「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个耻就是羞耻,就是我们讲的惭愧心。所以学习伦理道德教育,耻於作恶。

  学习因果教育,不敢作恶,为什么?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人,不管中国人、外国人,总是希望我们这一生能够过得平安吉祥,避免凶灾、遇灾殃。所谓「趋吉避凶」,在《易经》讲的,「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趋向吉祥,避开凶灾。这个也是人之常情,不管中国人、外国人,总是希望我们能够趋吉避凶,消灾免难,这是人之所求,希望得福报,避免灾祸。如何能够趋吉避凶?必定要明了因果,我们造了善因,得到的果报就是吉祥;造了恶因,得到的果报就是凶灾。所以趋吉避凶是果上讲的,断恶修善是因上讲的,我们要得到什么果报就要修什么因。我们要得到吉祥、福报,必须要修善因,果报得到就是吉祥;如果造恶因,得到的果报就是凶灾,就是灾难,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我们世间造恶业,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为什么会做一些恶因?总是希望自己得到好处、得到利益,对自己本身有利益、有好处。我们要得到好处、得到利益,就要修善,不要造恶;如果造恶,不但好处得不到,反而得到是灾殃。大家读《感应篇》都读过了,平常大家是不是常常读诵这个《感应篇》?应该大家时常读,刚才我听到大家读,应该时常读,在吴董的带领之下,大家能学习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我看到公司里面的标语(法语)都是《感应篇》里面的,所以《感应篇》大家应该都念得比较熟悉。我们念熟悉了,要产生作用,必须有敬畏之心,敬畏什么?敬畏因果。我们造恶业,基本的心态就是自私自利,想要得到利益、得到好处,所以造杀盗YIN妄这些恶业。这个基本,早上我们听吴董他介绍,一切的利益冲突源於自私自利,根源就是从自私自利出来的。我们从因果论来讲,造恶业当然也是从自私自利出来的,都是想到为自己得好处,自己占便宜,造这个恶业。我们读了这个因果教育的书,明白了,特别是《感应篇》讲得最淋漓尽致,如果用自私自利的心去造恶业,想要得到利益、好处,不但利益得不到,所得到的统统是坏处,都是损害,是最不利的,实在讲是得不偿失。这个事实真相明白之后,我们还会去做那些恶事吗?不会了。做恶事无非是想得到好处,现在知道,做了那些恶事,好处不但得不到,反而得到是坏处,明白了,怎么会去做那些事?肯定不会去做的。现在社会上为什么那么多人造恶业、做坏事?他不知道,他没有接触因果教育这个经典,没有接触到,没有人跟他讲,他不知道。他做这些不好的事情,只要对他有利益他就去做,但是结果是利益没有得到,得到的统统是损害。所谓我们一般讲损人利己,实在讲,损人不利己,你去损人有没有利益到自己?没有,反而对自己是重大损害。所以学习因果教育,不敢造恶业。

  我这样讲,可能大家体会不太具体,我举出一个例子,因为这个事情生活当中太多方面,我举出一个例子。佛十善业道第一条就是不杀生,大家刚才读了《感应篇》,里面也有一句,「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昆虫就是很微小的动物。连树木花草都不可以去伤害,何况大的动物?微小的动物就不可以故意去伤害,这个就是不杀生,跟佛家讲的不杀生是一样的。现在世间人为什么杀生吃肉?杀生吃肉干什么?就是为了自己的身体,自己喜欢吃,贪图口腹之欲。大家应该常常听到,看到有人吃素,一般吃肉的人都会提出一个问题,这样营养够吗?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话:你都吃素,都没有吃肉,营养够吗?营养不够。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我们杀害众生,就是为了我们这个身体的营养,是不是这个意思?为了我们身体的营养,就不惜去造这个杀生害命的罪业。为了自己身体的营养,那是什么心态?就是自私自利。我这个身体得到营养、得到好处,众生那方面就不管它了;众生被宰杀的惨叫声,管它的,我有营养就好了。这个就是自私自利。所以我们举出一个例子。我们生活当中方方面面的事情很多,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以此类推,举一反三。举出这个例子。

  今天讲的这个因果教育的主题,刚好也是一个因缘。这次本来我也是没时间过来这里,时间是安排在二十六号,昨天,跟威尔士大学校长休斯先生他们夫妇到上海。因为我原订是今天,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在上海讲三天的《太上感应篇》,讲给他们公司的员工,还有和谐道德讲堂他们那些同修来听,今天实在没假。后来庄严师跟我讲,难得这次刚好到福州做法会,刚好这时间又是个空档,在福州吴董,现在又到苏州,又是吴董,两个董事长都姓吴,一个在福州,一个在苏州,她就建议,不如讲课延后两天,就陪同校长来固鍀,也看看吴董还有吴老师,这是多年的同修,这个机会也是很难得。所以我们就一直跟上海那边商量,前一天我们还跟他说时间不变,后来第二天就跟他说推迟两天,就是我们后天才开始,就给它推迟两天。所以今天才有这个因缘来这里跟大家交流交流。

  这次在福州,我也是在福州阿弥陀佛大饭店,我们台北华藏这些职工、义工,会分两批请他们到福州来。平常我也很少在道场,都在外面做法会时间比较多,没有时间跟他们讲因果教育方面的这些课程,利用这次时间,分两批过来,跟大家一起学习《太上感应篇》。所以我讲了两遍,也比较有一些感受。这个书,我们导师上净下空老和尚在讲席当中常常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个书只要大家努力读,你慢慢就会感受到。感受到什么?这个书要读到什么样才有效果?我们那个敬畏之心生起来了,敬畏天地鬼神。所以今年七月底、八月初,在台北办「两岸三地传统文化青年学习营」,今年的主题是讲因果教育,是我负责讲《太上感应篇直讲》,还有请台北故宫退休的唐瑜凌老师讲「地狱变相图」,江老师画的「地狱变相图」,这些资料我有机会提供给大家参考参考。唐老师把「地狱变相图」,还有他在电脑上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讲得真的让我们看了是怵目惊心,对我们生起敬畏之心有启发性的作用。

  大家读了《太上感应篇》,「太上」是告诉我们,我们对因果不能够疏忽、轻忽这个意思。太上是至尊的意思,意思它是真理,它是事实真相,你信它是这样,不信它还是这样。不是说信就有,我不信它就没有,那就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你信是这样,不信它还是这样。「感应」两个字,有感必有应,我们能感就有能应。所以今年在台北剑潭国际青年活动中心办这个讲座,办的第一天,香港胜妙法师就发一个习主席讲的,大概好像是三十秒,不到一分钟,是对干部的讲话,二O一四年讲的,习主席劝这些干部,「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有敬畏之心。如果没有敬畏之心,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那就像《太上感应篇》讲的,司命之神他会记过,夺纪夺算。这里有没有看到习主席讲的这个?如果没有,应该找来看看,在网路上有。他这个讲话跟我们上课的主题刚好相应,所以第一天我就先把习主席讲的话就放给大家看看,因为有大陆去的,有台湾、还有其他地区去的这些学生。所以《感应篇》我们读得有敬畏之心,那我们在身口意三业的造作,我们就会断恶修善。所以得到的效果就不一样,得到的效果,你心里会得到法喜充满。

  所以《感应篇》开头这句开宗明义,「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句是总说,祸福无门,没有门路,惟有人自己去招感来的,祸跟福是自己制造出来的,福是自己制造,祸也是自己制造。怎么制造?造善造恶,自己制造,跟谁都没有关系,跟上帝没有关系,跟阎罗王没有关系,跟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善还是造作恶,跟这个有关系,这是开宗明义给我们讲的,整篇《感应篇》就是开头这首偈,四句的一个开展。

  我们今天因为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看到大家这么热烈踊跃来参与,非常难得。今天我上午在参观那边新的公司,听到一个最新的讯息,听说固鍀公司从下个月(十一月)餐厅就不提供肉食,是不是大家有听说?我觉得非常欢喜,真是功德无量。这个是大家的福报,因为大家在一个公司,公司如果没有提供肉食,我们只能吃素。吃素有什么好处?吃素营养不够。实在讲,现在周泳杉老师他讲的「健康饮食」大家多听听,对这个疑问大概就不会存在,大家都会赞同、护持;而且他都有科学数据,他不是没有科学数据,他有科学数据,那这个疑问就不存在。

  所以吃素、吃肉是一个习气,我们吃肉习惯了,感觉吃素很不习惯,这个我可以体会。可以体会到吃肉习气比较重的人,很难,我可以体会。为什么可以体会?因为我自己还没有出家前,吃肉习气满重的,我出家前一天晚上还去大吃,吃肉,吃一餐,想一想,明天出家没得吃了,我赶快跑去吃最后一餐,因为出家在道场没有人煮肉给我吃。大家想一想,我喜不喜欢吃肉?如果我没有出家,大概现在可能还在吃肉;但是如果还在吃肉,能不能活到今天,我就不知道了。为什么我这么说?《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给我们讲,「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杀生吃肉有什么果报?宿殃就是宿世,跟今生造的这个杀生业,会招感灾殃。灾殃就很多,天然灾害、人为灾害那就太多了,还有身体有疾病,都会短命,寿命短,身体不好,病很多,得到重病、恶病、传染病。我从小就是体弱多病,学了佛之后,看看佛经,知道这是自己的果报,过去世杀生吃肉,这一生从小跟我父亲一直杀生吃肉,习气特别重。我这个习气特别重,同样我们亲兄弟,我大哥、三哥、小弟,我大哥跟小弟没有出家,他们在家,在外面做工程的,他们都能吃全素,不喝酒、不抽烟。我就不行,就吃肉,喜欢吃肉,从小跟我父亲就是吃肉杀生,从小养成的。学了佛之后也没有吃全素,那时候吃三净肉。出家那一天开始才吃素的,吃到今年三十三年。现在那个荤食,还有那个习气,会回忆以前吃的那个味道,很想吃;但是现在一入口会自然排斥,因为太久没吃了,不习惯。我现在把我自己这个习气跟大家发露忏悔,我就是这样,最喜欢吃肉的。所以现在有些人他吃肉,叫他吃素不习惯,我可以理解,也可以体会。

  像我这种根器的,就是要有环境禁止,出家了,虽然很想吃肉,但是没有那个环境让我去吃肉,我只好吃素,跟我大哥、我弟弟他们在家主动吃素不一样,我是这个环境,依众靠众,这样吃素的。大家到固鍀公司来上班,现在这个公司在我看来就像道场一样,就像佛门的寺院一样,现在如果正在提倡素食,就跟寺院一样,我们中国寺院都是吃素的,你到寺院它没有肉给你吃的,你只有吃素,所以这里就是道场。大家在这里工作,如果还没有吃全素的同仁,可能会跟我一样,有点想吃肉,但是在这里就没得吃,人家没煮,只好吃素。刚开始会不太习惯,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提供跟大家分享,习惯就好了。

  而且我出家吃的素食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样、这么好,一出家我师父上净下空老和尚就叫我跟日常法师学戒律,日常法师戒律很严格,叫我在家那些习气,抽了十年的烟、吃了三十几年的肉,一夜之间全戒掉,你说难受不难受?而且晚上还不能吃,还要持午。跟日常法师吃素吃什么?吃大锅菜,不能煎、不能炒、不能炸,都是一锅水,我们都要轮流煮饭,菜比较不容易烂的先放下去煮,煮差不多半个小时,比较容易烂的快起锅之前再放下去,豆腐可以先煮。菜都煮熟了,火关掉,放一些盐巴,油再淋上去,一点油烟都没有。我们天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统统吃大锅菜,就那一碗,一碗饭,一碗菜跟汤在一起,而且也不能吃水果。日常法师说,我是学科学的,蔬菜就有维他命C,还吃什么水果?吃素还吃什么水果?没有。吃水果是什么时间?大年初一早上一个人发一颗橘子,我们一年就吃那么一颗。我一出家,你看以前吃肉吃得那么多,出家就吃素,又吃大锅菜,你说会不会很习惯?我告诉你,真的很不习惯。

  我当兵的时候还没有抽烟,当兵的时候,部队每一个人发两条烟,我还可以卖人。二十三岁退伍,当了两年兵退伍,退伍的时候,二十四岁在社会上工作,学会了抽烟,大家请来请去,抽到三十四岁出家,刚好抽了十年。在还没有出家前,在佛陀教育基金会,那时候我们师父上人接了佛陀教育基金会,那时候我去做义工,老和尚看到我是一个人,也没有成家,我父亲又刚好过世,他就劝我出家,他说你出家,将来弘法利生把功德回向给你父亲,比你打水陆好。日常法师也劝我出家;护法简丰文居士,提供那个道场的居士,一个建筑师,也劝我出家。我出家就吃素;还没有出家,去做义工,刚才跟大家讲,我都吃肉。而且还抽烟,跟那个大楼的管理员,你一支我一支,他请我,我也请他,都抽人家的不好意思,我也要买一包回请一下。第二天剃度,换了这个衣服,剃了头走下来,那个管理员又要拿一支烟给我,我本来要接过来,不行,现在穿这个,跟昨天不一样,不敢接。所以我是在那种环境,才能够避免去造这些恶业,这就是佛门讲的依众靠众。

  我们现在听到固鍀公司下个月实施全素,非常赞叹。我吃素的故事很多,这要讲好几天都讲不完,今天我先选择几条跟大家分享一下,古代的讲个几条,还有我亲身,现代我亲自见到的讲个一、二条,跟大家分享。我来讲个清朝时代的公案,这个公案,《安士全书.万善先资》第二卷「破斋酬业」,有三条。

  「昆山魏应之」,昆山就在苏州,昆山大家应该都知道,离这里不远,应该属於苏州地区,昆山应该属於苏州地区。昆山有一个魏应之先生,有一个「子韶族子」,他们同族有一个叫子韶。「崇祯庚午春」,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崇祯皇帝,在庚午年春天,魏应之跟子韶同寝,就是有一天跟他一起睡在房间里面,同床睡觉。「忽梦中狂哭念佛」,子韶听到昆山魏应之先生刚刚睡觉做了个梦,梦醒了起来狂哭,那个狂哭哭得应该说是凄惨的,哭得他又念佛,狂哭念佛。「子韶惊问」,他也给他哭得醒过来,他狂哭又念佛,就惊问,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哭得那么伤心?说你刚刚哭,又在念佛,到底怎么一回事?「乃曰」,乃曰就是回答子韶,魏应之先生就讲,「梦至阴府,见曹官抱生死簿至,吾名在缢死簿。下注云:三年后某日,当自缢书寮」。魏应之就跟子韶讲,跟他这个族亲讲,他说他作梦梦到阴间地府,看到曹官,就是阴间的法官,抱著生死簿。生死簿,一般地方城隍庙管生死的。在《地藏经》讲,管生死的大鬼王,叫主命鬼王,管生、管死的。魏应之先生他说,曹官抱生死簿给他看,他的名字就在缢死簿,缢死就是上吊,就是说他死是上吊死的。那个生死簿又有注明三年后某日,时间是再过三年的某一天,他会自杀上吊在他自己的书寮,就是他自己读书的地方,我们现在叫书房,上吊,就给子韶讲这个事情。

  「余问何罪,曰定业难逃。问何法可免,曰:莫如长斋念佛,精进修行,庶或可免。」魏应之先生就问这个曹官,他说三年后他会在自己的书寮上吊自杀,他就问他是过去世造什么罪,这个曹官就跟他讲「定业难逃」,过去世造的业,这一生定业,没办法。他就进一步,「问何法可免」,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这个曹官就跟他回答说,「莫如长斋念佛,精进修行,庶或可免」,他说你吃长素,还有念阿弥陀佛,这样精进修行,或许可以避免。他这个话跟子韶讲了之后,「遂语子韶曰:侄从此一意修行矣」。这个魏应之,就是子韶的世侄,他的侄子,就是他们的族亲,他就跟他讲,他说侄儿从此一意修行。他就一心要修行,就开始吃长斋,开始吃长素,「晓夕念佛」,晓就是早上,夕就是晚上,就是早晚都念佛。念佛最少念一百零八声佛号,早上念一百零八声,晚上念一百零八声,早晚课,当然可以多念。

  他就这么精进,「精进者八月」,他这样长斋吃素念佛八个月,过了八个月。八个月后,「后文社友皆咻曰:此梦耳!堂堂丈夫,何为所惑?由是渐开斋戒。癸酉春,无故扃书房门缢死。屈指旧梦,适满三年。」他吃素念佛,这样修行八个月,后来文社,文社就是他们学习文章的社团,这些朋友就笑话他,他说这个是梦,做个梦,大概意思就是说他,你为什么跟以前不一样?吃素,又在念佛。他就把这个梦告诉他的这些朋友,他朋友就笑话他,他说这是作梦,堂堂大丈夫,为什么被这个梦所迷惑?他听一听好像也有道理。过了八个月渐渐就忘记了,「由是渐开斋戒」,慢慢又开始吃肉了。到了癸酉春,癸酉这一年春天,无缘无故把自己的书房门关起来反锁,在书房上吊死了。子韶算一算,他作梦讲的,到他死的那一天,刚好满三年。

  可见得我们人一生真的都有定数,我们一生吃多少、赚多少都有定数,再小的事情都是因果。什么时候死,要怎么死,什么地方死,都注定的,所谓定业。定业可以转,但是这个很可惜,他如果继续长斋念佛他就转了;碰到恶缘,他那些朋友不信因果,劝他开斋。所以我们亲近,还是要亲近善知识。大家到固鍀来,我建议大家这一辈子不要离开,真的是你的福报。你去外面,社会上的人不会这样劝你的,而且他不但不会鼓励你,还劝你说,你赶快来跟我们一起造业,杀生吃肉。这是第一个公案。

  时间的关系,我就讲两个,还有几个,我们时间允许再来讲,我挑这一个,如果有时间我们就讲三个,先讲「卖斋立摄」,这一条我记得印象非常深刻,这个公案。「麻城王某,长斋三载,忽染恶疮,心生退悔。友人慰曰:公持斋人,佛天当默佑。王曰:持斋三载,招此恶报,有何益乎?」这个公案就是「卖斋立摄」,卖斋就是吃斋吃素,他把这个吃素的功德卖了,卖钱。麻城有一个姓王的,他长斋,长素吃了三年,吃了三年,忽然身体长了一个恶疮,恶疮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肿瘤,现在的话叫肿瘤,现在医院都叫肿瘤。他「心生退悔」,他心里就想退转了,他的友人,他一个朋友就给他安慰,说你是一个持斋的人,佛天应当会默默的保佑你。这个朋友就安慰他,他说持斋是好事,佛祖会保佑你。这个王某,「王曰」,就回答,「持斋三载,招此恶报,有何益乎?」他就不想再吃了,他说我吃素吃了三年,还得到这样的恶报,那吃素对我有什么好处?他的意思就是不想再吃素了。

  「友曰:汝不欲此斋,可卖与吾否?」他这个朋友就跟他讲,他说你不愿意再继续持斋,你吃了这三年斋,你好像觉得这个没有用,这个三年斋是不是可以卖给我,你吃了三年斋是不是可以卖给我?「王问如何卖」,王某就问他的朋友怎么卖,价钱怎么算?「友曰:一分一日,三年当银十两八钱」,他说你吃一天素就算你一分钱,一天一分,三年总共银子十两八钱,这个数字。「王喜,遂书券得价」,这个王某就很欢喜,吃素没有好处,我长了一个疮,现在卖一卖也好,卖钱,还能得到十两八钱,就写一个买卖契约书就卖了,就得到钱了。「明日将破斋」,明天开始开斋了,开始吃肉。「夜梦二鬼骂曰:十个月前,汝禄已尽。以持斋故,延至今日。今命算反透矣。立欲摄去。」那天晚上他就梦到两个鬼就骂他,他说十个月前「汝禄已尽」,禄尽就是《感应篇》讲的「算尽则死」;一算是一百天,一纪是十二年。禄尽,你应该在十个月前,你就要死了,是因为你吃素才延寿延到今天,现在你把吃三年的斋卖掉,现在算一算你又透支了,你已经透支了,所以马上要抓去阎罗王那边。王某就苦苦哀求,「请缓一夕」,给我一个晚上的时间,「当退银,誓复长斋」,他说我把这个银子退还给他,我要继续吃长斋。「明日,呼其友索券,友曰:昨持归,即於佛前焚化矣。王悔恨,立死。」第二天他就赶快去找给他买斋这个朋友,他说这个银子退给你,那个券还给我,他不卖了。他朋友说,昨天回来就已经在佛前化掉回向。这个王某听了悔恨,当场就死了。这叫「卖斋立摄」,那个斋卖掉,不持了,马上被鬼抓走了。

  下面这个公案是「持斋免溺」。「康熙二年,有渔舟泊小孤山下。夜闻山神命鬼卒曰,明日有两盐船来,可取之。至晨,果有两船至。风波顿作,几没数次,久之得免。是夕渔舟仍泊故所,闻山神责鬼使违命。鬼曰,余往收时,一舟后有观音大士,一舟前有三官大士,故不敢近耳。次日,渔人追问盐舟,盐舟人不信,思之,忽悟曰:有一操舵者,持观音斋;一拦头者,持三官斋也。」这个公案就是持斋避免船被翻掉,因为这是海难,海陆空都有灾难,这是属於海难。

  在康熙年间,「有渔舟泊」,泊就是停在一座小孤山下面。晚上有人听到山神命令鬼卒,给他们讲说,明天有两艘盐船来,就是载盐的船,「可取之」,取之就是可以去把这两艘船人的命收取过来,夺取他们的命。「至晨,果有两船至」,到了第二天,果然有两条船到了,山神命令那个鬼卒,就是要收这些人的命。所以船走到那边「风波顿作」,狂风大作,那个船几乎要被翻没好几次,但是没有翻过去,翻了很久,「久之得免」,很久那个船都没有被风浪翻船。那天晚上渔舟,这个渔船,还是泊在那个地方,这个渔船上面的人又听到山神在责怪那个鬼使违背他的命令,怎么没有把那两个盐船的人的命都夺取,意思就是没有把那个船翻掉。「鬼曰」,鬼卒就给这个山神汇报,说「余往收时」,要收取他们生命的时候,有一条船后面有观音大士,有一条船后面看到观音大士站在那里,另外一条船前面有三官大士在那里,「故不敢近」,不敢靠近。「次日,渔人追问盐舟」,这个渔船的人,因为他听到山神跟鬼在对话,他就跑去问那个载盐的盐船那些人,他说昨天风浪那么大,他说是听到山神命那个鬼卒,要收你们这两船的人,但是你们有一条船是有观音大士,有一条船是有三官大士在那里,所以鬼没有办法靠近。载盐的人他们不相信,但是后来忽然,「忽悟曰」,忽然想到,讲的观音大士跟三官大士,他们就想到,他们一条船有一个操舵者持观音斋,掌舵的,他是持观音斋。观音斋不是天天吃素,观音斋一个月有六天,大家可以去查这个观音斋,观音斋不是天天吃素,三官斋也是一样。所以现在有很多人他持初一、十五、早斋,像我父亲就是持初一、十五跟早斋,不杀生;有人持观音斋、持地藏斋,或者六斋日,就是一个月六天他没有吃肉。

  从这个公案来看,吃花素都有功德,你看持观音斋,他就保佑那条船幸运,没有被翻过去,持三官斋也保佑他们那一条船没有被风浪吹翻。所以持花斋都有功德,那何况持长素?当然有功德,这个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因此,大家到固鍀来,下个月要实施长素,都提供素食的,而且提供健康素食,大家福报都会跟著增长。这是大家的福报,这个可喜可贺!如果这些因果你看一看,真的是大家的福报,所以我们大家要珍惜。这些因果公案我们要常常念、常常读,常常提醒自己,不然会忘记,忘记就可能会像那个昆山的魏应之,忘记就开始吃肉,后面恶报就会现前。所以常常提醒,依众靠众。

  今天时间刚好到了,本来要讲我本身的一些公案,因为后面还有活动要参与,所以就跟大家讲到此地。希望这几个公案大家可以常常记起来,你可以跟有缘的亲友来分享,自利利他,功德无量。祝大家福慧增长,六时吉祥,身心安康,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摘自:对苏州固鍀电子公司员工开示 2017/10/27 中国苏州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悟道法师       安士全书)(五明学佛网:悟道法师       安士全书)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重刻《安士全书》序二(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重刻《安士全书》序一(周安士) 

 曾琦云居士:论《安士全书》的思想内涵 

 其它法师:随谈因果(悟道法师) 

 悟道法师:身心世界什么东西是真的? 

 悟道法师:还没有来的事情,不要去想 

 悟道法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到最后果报它就自然现前 

 悟道法师:念佛能让你不老不病,但要懂怎么念法 

 悟道法师:意根摄住,身口二业亦摄在一处 

 悟道法师:即使是伤风感冒也障碍你念佛 

 悟道法师:业障重的,见不到佛明显的加持 

 悟道法师: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没有做,伏住也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