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净法师:信受称名,即入必定


   日期:2017/11/22 13: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那么,契应第十八愿的救度条件是什么呢?其实可以说是没有条件。为什么呢?我们看龙树菩萨的解释:“若人念我”,如果有众生,不管他是什么众生,甚至地狱的众生,他念我,这个 “我”就是指阿弥陀佛本身。“念我”属于三业中之意业,即是心中忆念弥陀佛名;“称名”属于三业中之口业,即是口中称念弥陀佛名;而“自归”即是众生自己归命信顺阿弥陀佛的救度。“念我称名”即是众生之“起行”,“归命”即是众生之“安心”,若如是“起心”而“起行”(念我称名自归)者,现生“即入必定”,往生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众生,“常应忆念”。

  “即入必定”的意思是,自从他发起要归顺弥陀救度的那个时候开始,当下的身分就如同进入不退转地、初地了,不隔时、不隔日,不必等待下个钟头、下一分钟,不必等待明天,或者是等待将来才能成就,当下就可以成就、可以获得、可以拥有的,所以说 “即入必定”。“必定”就是不退转,因为定下来了,不会再改变了,当下就“必定”进入不退转地,将来到了极乐世界,“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龙树菩萨说: “是故常应忆念”。

  龙树菩萨刚开始贬斥我们说:“你这种问法是怯弱下劣,没有大丈夫的气概。”可是这时龙树菩萨就不这么讲了,他反而劝导我们: “应当信受弥陀的救度,而经常忆佛、念佛,不要有间断,尽一辈子,不要改变。”这一段话很有意思,龙树菩萨已现生证到欢喜地,可是因为是过来人,自己曾经走过 “行诸难行”的难行道,亲自体会到这事非常困难,做那么多,又那么久,感觉到很辛苦;之后他发现到有易行道,不忍心让大家再去辛苦的“行诸难行,久乃可得”,更何况大家根本不能跟他一样当生证得不退转地!做不到呀!这样的话只有堕落三恶道。所以龙树菩萨不忍心,才用这种问答的方式来显出佛法尽管再多,但只有两种,一种是 “难”,一种是“易”。“难”就像步行,靠自己的力量,没有车子外力可以依靠,这个很苦;“易”就像坐船一样,坐在船上的话,万事OK,时间一到就到彼岸了,因为这一艘船是阿弥陀佛的船,它不会有危险,不会故障,不会发生海难。所以龙树菩萨解释第十八愿说: “若人念我、称名,这就是自归,当下就进入必定,将来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成正等正觉。

  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地称念佛名

  所以我们大家应该要“不怀疑的、不间断的、不夹杂的”来称念弥陀的名号。这事很容易,大家都能做得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有嘴巴会讲话,现在改变我们本来讲闲言闲语的话,来讲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众生都有念头,都会起心动念,我们把妄想烦恼的念头,转为心中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不但会渐渐没有妄想杂念,而且会让自己轻安。常常念佛的人,念习惯了,身心会有轻安之感,因为我们不念佛一定念烦恼,不念佛一定念妄想,烦恼妄想有重量,会压迫我们的身心。念佛,不但没有杂七杂八的念头,很清爽,同时有阿弥陀佛的光明来照耀我们,保护我们。意思是说,凡是念佛的人,他身上必定有佛光,而且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他,十方诸佛都来护念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二十五位大菩萨,都会如影随形的在周围保护,天神地祇都会敬重他,这是念佛的效益。

  念佛的人,不管是佛教徒,还是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的非佛教徒;不管是中国人,或是澳洲人、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也不管以前有没有学佛,有没有吃素、皈依,这一切都不管,你只要当下是念佛的念头,当下就有佛光。当然我们用肉眼看不到佛光,因为我们肉眼所能够看到的只是这个世间的桌子、椅子、墙壁这些东西,可是灵界的众生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光明。其实每人都有光明,起善念就有善光,起恶念就有恶光;同理,我们念佛就有佛光,那是必然的。如果在座有能够通灵的人,就会感觉到念佛人的磁场比较强,甚至会看到对方的光明,或看到他顶上有阿弥陀佛,这不只经典上这么讲,新闻杂志也曾报导,我本人也有亲身的证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