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太桥旦曾堪布:我们应该“不怕死”吗?


   日期:2017/11/21 20: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常常有佛弟子跟我谈到对于死亡的恐惧,我认为:死亡说可怕也不是特别可怕,说不可怕也还是非常可怕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对死亡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佛法当中对于死亡的解释是非常多的,金刚乘在这方面更是特别有讲究,在金刚乘里有很多关于死亡复杂细节的描述,讲得特别透彻,比如《西藏度亡经》就是一部专门讲述死亡的经。

  人投胎的时候,是由宇宙五大的精华慢慢产生(宇宙“五大”指的是“地水火风空”),而人死亡的时候则是把这些精华再还给自然的五大,所以,身体完全不是属于我们的。

  简单地说,死亡就好像是换了件衣服一样;或者像是换一个酒店:你今天晚上住这个酒店,明天晚上去另一个酒店;又或者像是今天你坐这个出租车,明天又换了一辆;等等。

  外面的身体是内在灵魂的一个生存工具、生存条件。

  在藏传佛教的密续里,详细描述了:为什么死亡?死亡时有什么征兆和显现?身体的气脉明点如何变化?等等这样很多非常清晰、细致的描述,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在上师的指导下阅读密续来进一步地了解,我这里分享的只是简单的内容。

  死亡体现了“人身难得”的真理

  对死亡的恐惧,有时是件好事,就是因为死亡,我们能够了解生命的真相;能够认识到“人身难得”。

  现在我们的生命可以算是暇满人身了,“暇满人身”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完全具备了得到人天果报、获得解脱、成就佛果的条件。

  你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人,不只是有着比其他的动物高级一点这样的特质,而是你完全知道造业是不好的,你也知道行善是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善恶取舍上你具备辨别的智慧,如果善用了这个暇满人身,就完全可能获得解脱并且成佛,或者至少得到人天果报,这样的一个生命就叫做“暇满人身”。

  如果这个暇满人身你真的用好了,他所具备的这些条件真的起到作用了,你借助这些条件,真的做到了解脱和成佛,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人来说,死亡就是不可怕的。

  但是,如果这么难得的一个暇满人身,你虽然得到了却没有善用好,你造业没有停止,行善也没有努力,很糊涂地就过完了一生,没有为解脱、为成佛做好准备,哪怕对来生的人天福报都没有把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死亡就是特别可怕的。

  佛经当中说“人身一失,万劫难复”,从这个角度讲,没有为来生做好准备就面临死亡,真的是特别可怕。佛陀从因素、比喻和数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详细地解释了暇满人身有多么难得。

  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因素的角度:要获得一个暇满人身需要特别特别多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我们一般人是很难具备的,需要强有力的克制和忍耐,有时候越是被禁止的事情反而越容易违反,所以实实在在做到的人屈指可数。譬如:仅仅是不杀生这一件事情就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但不杀生只是获得暇满人身的一个条件而已,其他还有很多,几乎每一个条件都是很难达到的。

  比喻的角度:佛陀通过好几个比喻说明人身难得,比如盲龟的比喻,说的是在大海里漂浮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有一个洞;海里有一只盲龟,什么都看不见,它每一百年才把头伸出海面一次。木板在大海里不停地漂移着,这只盲龟刚好从这块木板的洞里把头伸出海面,这样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没有的,而获得暇满人身比这还难。

  最后就是数量的角度:虽然现在全世界有70多亿人口,好像挺多的,但实际上相对于其他生命来说这个数量是非常非常少的。尤其在这70多亿人当中,真正具备行善积德、学佛修行条件的,具备暇满人身的,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暇满人身真的是无比珍贵而又极其难得。

  真正可怕的不是死,而是生

  死亡本身其实并不可怕,只要呼吸一断人就死了,它只是一刹那的事情,而死亡之后的生命历程才更可怕。

  很多人都说自己怕死,而我却说“死亡当然可怕,但我最怕的是‘生’”。我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一旦失去人身,万劫难复,而我对“来生”并没有把握,我在死亡之前还没有为来生做好准备,所以感到特别可怕。

  大家现在能够确定来世投胎什么样的生命吗?说不定头上长的是角,身上长的是毛,或者手上长的是爪子,脚上长的是蹄子,谁知道呢?我们有什么把握吗?所以我说“怕生”,就是这个意思,怕的是生错。

  世上的那些流浪狗、流浪猫,还有餐桌上的鱼、螃蟹、乌龟等等,他们当中谁都不愿意做这样的生命。

  但并不是说心里不愿意,就可以不投胎这样的生命,一切都是业力感召。我们有生之年造了什么业,将来投胎的生命就会承担什么样的果报。

  没有一个造物主或者其他的什么主宰力量来把你变成这样,一切都是自己的业力所致。所以,关于来世会生在何处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思考。

  学佛就是为了更好的“生”

  对于死亡,我们不要傻傻的害怕,而要以智慧去认识死亡的真相。

  现在很多人对死亡的害怕是有的,但重视却远远不够。以前的修行人,他们是真的怕死,我在很多大师的传记中看到,他们主修的就是“观死无常”。因为观死无常,因为心里怕的就是死亡,所以他们几乎连觉都不睡地精进修行。

  密勒日巴尊者在一首道歌里曾经说过:他因为怕死,所以在山洞里面闭关苦修,他因为怕死,所以特别勇猛精进,他之所以达到了超越生死的境界,最大的推动力就是怕死。

  以密勒日巴尊者为代表的这些大师们,他们是以智慧来怕死,所以心中才会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

  而我们却没有,因为我们的无明特别丰富、深厚,所以我们仍然是非常地麻木:虽然怕死,但还是会睡懒觉;虽然怕死,但还是要游山玩水;虽然怕死,但还是会贪吃贪睡。

  这样的怕死就是“傻傻的怕死”,并没有对解脱、对来生来世起到好的作用。当然,还有一些人对死亡既不了解,也不畏惧,这就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

  总之,我们要以智慧来认识死亡,思维“人身难得”和“死亡无常”。时刻提醒自己:既然已经得到了难得的暇满人身,就一定要善用。

  成就的条件每个人都是完全具足的,只看我们有没有正知正见,有没有更加珍惜、更加勇猛精进;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功夫:那就是借助暇满人身,达到超越生死的佛陀境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桥旦曾堪布       怕死)(五明学佛网:太桥旦曾堪布       怕死)  

 刘嘉诚博士:不怕死的贪生者 

 印光法师:人虽至愚,无不怕死,念观世音可保不染此恶疫 

 太桥旦曾堪布:都说善恶终有报,那到底是怎么个报法? 

 印光大师: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 

 太桥旦曾堪布:是谁束缚了你 

 太桥旦曾堪布:造业越久 越难净除? 

 太桥旦曾堪布: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标准是什么? 

 太桥旦曾堪布:女众弟子如何以正确的心态依止上师 

 太桥旦曾堪布:究竟什么才是修行? 

 太桥旦曾堪布:内心充实,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 

 太桥旦曾堪布:“自利”和“利他”,根​本不矛 

 太桥旦曾堪布:活了这么多年,你找到你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