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四暂念小乘戒


   日期:2017/11/15 15: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梵网经》第三十四、暂念小乘戒

  「若佛子。护持禁戒。行住坐卧。日夜六时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如带持浮囊。欲渡大海。如草系比丘。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轻垢罪。」

  这一条戒是告诉你,学大乘佛法的人连一个好乐小乘法的念头都不可以有,一个好乐世间法的念头都不可以有。怎么会有出家人拿《弟子规》这世间法,说要来作为学佛的基础,拿《论语》来作学佛的基础,祖师他有教不识字的人读《论语》、读《左传》,但绝对不会告诉它这是学佛的根本。

  像憨山大师告诉学人要参禅,要参念佛的是谁,要发菩提心,从来没有告诉弟子:儒家是学佛的根本。这种说法是被后人、被外道穿凿附会、混淆而有的。外道很喜欢穿凿附会,元朝就有道教的人专在破坏佛教,伪造经典,明朝有儒家跟道家的人嫉妒佛教,故意要把佛教灭掉,要不是那些祖师辩才无碍,否则又要再发生一次法难,所以明朝的憨山大师、蕅益大师……等等佛教祖师,才会写《四书蕅益解》、《老子道德经注》,为了保护佛教不被灭,才用佛经的义趣去解释儒家、道家的书,但是毕竟使用的是佛教的义趣,而不是道教的义趣,只是把儒家、道教境界提升而已,让儒、道二家不要因为嫉妒而仇视佛教,也因此才会有所谓「儒释道都一样」的错误观念流传民间。

  永明延寿大师曾讲:佛法如同盐巴一样,能够入一切众味之中,能够提一切众味,使众味能够变得鲜美,就是如此,就像你们煮菜加盐一样,盐能提味,你们会煮饭烧菜的就知道。你吃菜、喝汤时发现:奇怪?这菜怎么都没味道,加一匙盐下去,菜就变香了。本来老子、儒家都没这个境界,但用佛法的义趣来解释儒家、道教,那整个境界就提升起来。世间法无有义味,就如同你煮菜、煮汤没味道一样,只要加了佛法进去,「世间法」这无义味的菜也就变香了。但毕竟不是菜本身香、不是世间法即佛法,而是因为加了佛法的道理,才显出与凡夫所见的世间法有差异。

  所以佛法能提众味,也能够让那些外道回头,让不学佛的人学佛,这些方便目的是接引来佛门,而不是要把已经接触佛教、已经学佛的人,善信、正信给断掉,然后改去学外道,现在在佛教中提倡《弟子规》,提倡儒学的这些人,就是教你把佛教舍掉,先学外道,这就教错了。他们整天讲:「把人做好」,表示他眼里看你不是人,一句话骂天下人,你看他的「我相」有多大!还开课说是「圣贤教育」。孔子都不敢说他自己能教圣贤,如何那些后世愚钝的人,大言不惭,敢说他自己开的课能教圣贤。

  我们讲经都依佛经讲,叫你依佛经修你能成佛,他却说他开的班能教出圣贤,那岂不是他比圣贤还高明?这种傲慢习气都透露在他的言语里面,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得懂。很多人不晓得,以为他没问题,跟着喊「圣贤教育、圣贤教育」的口号,我在这里为你点破,你就知道究竟谁傲慢?他觉得他自己很厉害,他可以教圣贤,暗示凡是跟他学的都是圣贤,所以才会在佛门里一下认证这个人是净土宗祖师,一下又认证那个人是律宗的祖师,结果那些被他吹捧认证的人还很高兴,以为有名气大的人来认证自己是律宗的祖师,所以就跟着他一起同流合污破坏佛教,也去他那里为他讲课,也去那里教授佛教的东西,这种行为就算是破戒僧了。因为佛说「不得对外道恶人、邪见之人乃至坏法的人说佛戒律」,释迦牟尼佛看得很清楚,他知道在现代就会有这种人,持戒持了一段时间,因为我相未除,遇到外道邪师赞叹他,心就颠倒,我相起来了,就把佛的戒律出卖给外道,所以佛才制定:「不得为外道恶人、邪见乃至坏法的人说戒」,所以受菩萨戒者不能起一念暂念小乘乃至外道,佛门的戒律就是如此,我们依戒而说。

  你不要以为释迦牟尼佛有讲小乘法,他讲小乘是为了接引摄入大乘,所以最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这一部《梵网菩萨戒》是卢舍那佛在赫赫天光师子座上讲的,传授给千百亿释迦,这是如来心地戒品,所以没有所谓「摄末归本」的事情,佛就是直接教你学大乘、学一乘,所以名为「千佛大戒」,说「大」就是表「一乘」。佛来此土示现,有些众生刚开始是学外道,还不能接受佛法,佛为他们讲一些小乘法,除破除外道见之外,目的是接引众生到一乘来,所以最后法华会上明白告诉你: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没有二乘,所以我才告诉你们:「二乘不是佛说的」,因为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释迦佛尼佛讲:「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所以佛都是教一乘。经云:「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释迦佛尼佛说:「没有智慧的人错乱,自己迷惑不受教化。」所以是你们搞错,以为学佛要先学二乘再学大乘,所以才会有这些喜欢小乘法者,正是佛所说的「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连佛都拿他们没有办法,贪着人间的假学佛人亦复如是。

  佛在《法华经》上讲:「如牦牛爱尾。以贪爱自蔽。」牦牛很喜欢自己的尾巴,就像众生很喜欢人天、很喜欢自己的家庭,所以才认为要「把家庭先顾好,把人做好」。只要一讲这些,众生就迷惑颠倒。佛说「以贪爱自蔽」,如是人难度。你不肯放下,释迦牟尼佛没办法度化你,等哪一天,也许第六尊佛都出现了,你才刚开始要觉悟,根器差的,到最后一尊「楼至如来」出世了你才要开始觉悟,那就为时晚矣,你现在就遇到佛法,你为什么不赶快学,要更待何时?所谓「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你现在遇到佛法,就赶紧学佛,念佛就是一乘了义,念佛就能转定业。

  小乘不能转定业,人天乘更不能转定业,像目犍连尊者,虽然证阿罗汉果,但他最后被外道拿大石头砸死,他自己知不知道?知道,他却转不了。像释迦族被琉璃王屠杀,目犍连也救不了,但是如果你是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就救得了,因为念观世音菩萨就能转定业,二乘不能转,人天那更不能转,连在修行的大阿罗汉都没办法转,人天乘怎么能转定业?众生的生死定业,怎么可能依靠人天乘转,因果根本不相符,唯有念佛、唯有修行大乘佛法才能转,而且转的速度非常地快,张善和一生杀牛,命终时怨亲债主讨命,牛头人现前,正好一位出家法师经过,拿一把香给他,叫他念「阿弥陀佛」,念没几句牛头人走了,阿弥陀佛现前了,这就是所谓「一念之间。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如壮士屈伸臂顷。一剎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本来他是必下地狱的,后来十声佛号,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瞬间把地狱境界转成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由此就知道念佛的殊胜、净土法门的殊胜。

  所以不要「暂念小乘」,一个念头都不要有,古大德讲过,自从一读佛经后,从此不读世间糟粕书。真正学了佛,你就不会想看世间那些书,怎么还会有出家人认为学佛要先学《弟子规》?表示他虽出家却根本没有读到佛经,即使表面读了,也没读进心里去,叫他烧身臂指,他头顶也燃了三个香柱,手上也燃,搞不好有的身上都有燃,但世间心却没有烧掉,因为他还是认为要先学人天法,那就是没有真的烧掉,这种人即使燃香也叫做无益苦行,古德讲:你对于佛法要是真的有受用,你读了《楞严经》、佛经以后,不会想再读世间糟粕书。我自己看经就深深有体会,世间都是糟粕,没有一样可以贪恋,真学佛,你不会想再看世间人讲的,所以我只看经典,只看祖师的著作。今人即使他是挂博士、教授学位的,那些文字根本是迷惑颠倒的人写的,我一概都不看,因为他没有修行。

  唐德宗对清凉国师所说:「师以妙法清凉朕心。」意思是:祖师用一乘佛法清凉我们的心。我真正有这样的感受,学一乘法,心得清凉,念这些经文、看祖师对于经文的批注,确实如饮琼浆,如沐甘露,根本不会想学世间法,因为在这当中可以尝到真正的法味,所以不要暂念小乘。

  起一念「二乘外道心」就是菩萨恶作罪,不可以犯菩萨恶作。佛要佛弟子们护持禁戒,护持「光明金刚宝戒」,此一戒能禁一切恶道之苦,能禁一切轮回之苦,能禁声闻乘,能禁缘觉乘,能禁菩萨乘,直入佛道,「禁」就是终结。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不圆满,佛道才是圆满的,所以应当护持「光明金刚宝戒」,于「行住坐卧。日夜六时读诵是戒。犹如金刚。」绝对不退心,绝对不失照、不随念,纵然你现在做不到,你也要这样去发愿,告诉自己一定要这样做,你如果不发愿,你就永远做不到,要发愿:「自己念念不忘失正念,不忘失光明金刚宝戒,绝不失照,不随念」,要有这样的决心,犹如金刚,绝对不为境界所惑,不被人情所动,有些人会用人情,劝你学世间法,说「学那个也很好,这样你先生才会对你好一点……」,如果你的情欲心太重,被人家一讲,你就跟着去造贪瞋痴,所以佛说要「犹如金刚」。

  如果人家劝你学二乘、劝你学小乘法,现在有人说他讲的是叫「原始佛教」,其实那是原始外道,讲的也不是小乘,因为他毁谤大乘,小乘的祖师根本不会毁谤大乘,小乘的祖师是谁?是大迦叶。「上座部」的发起人就是大迦叶,他绝不会毁谤大乘佛法,不光不毁谤而且大迦叶还改学大乘,法华会上蒙佛授记,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名曰光明如来,「大众部」的婆师波罗汉也不会毁谤大乘佛法,小乘不离这两部,佛教传到后来,传了一百一十六年以后,才开始有这些异执(错误的执着),传到现在,就变成毁谤大乘,所以佛当时就预言龙树菩萨能破有无宗,善灭诸戏论,「有无宗」就是小乘,「诸戏论」就是指各种外道知见,佛灭度后,有马鸣菩萨、有龙树菩萨,能破这些外道邪见,这是佛授记的,偏偏他们那些小乘外道邪见人现在都说龙树菩萨是假的,连佛亲口授记的,他们也说是假的,那么佛没授记论师所造的《阿毗昙论》、小乘的经典,他为什么认为可以学?所以不可以起一念暂念小乘。

  你只要听到有人说:「要学考据得到的佛法」,这个人就是在毁谤大乘,因为他在误导你、在暗示你大乘法是考据不到的,其实是他有眼若瞎,有耳若聋,是他觉性差、看不懂,他正是祖师所骂的:「无闻无智慧,是名人身牛。」大乘佛法明明就在你面前,你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是「无闻无智慧,是名人身牛」,「牛」是很愚钝的,他虽然脸相是人,但是实际上是头牛,祖师的意思就是骂这种人是畜生。祖师大德说话很不客气,你要是遇到这些祖师,你一定会觉得悟显法师很圆融,因为释迦牟尼佛动不动就会骂你是畜生,要是现代人被佛这么一骂,他一定去法院控告佛「公然侮辱」,所以这种人不是法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常常被佛骂,不是骂这弟子是畜生,就是那弟子是畜生,或是祖师骂弟子是蠓虫……等等,不然就是骂弟子是「阿颠迦」,也就是:断善根的意思。你去看佛经,释迦牟尼佛骂人都是举各种比喻骂你,骂到你心里面去,但是你被他骂可算是你的福报,因为你会觉悟,佛在消你的业。

  所以要知道,小乘的祖师不会毁谤大乘,他不打妄语,他自己虽修小乘法,但他绝不会说小乘法里有大乘,因为根本没有。我们修学大乘的佛弟子也不会排斥小乘,其实本来就都在佛陀僧团里面,是佛看这些人程度不行,所以他讲小乘,看因缘可以了就提奖他,提升他们的程度,为他们讲大乘法,这教法是佛设的,程度不行的就给小乘法,可以的就传大乘法,当初是在同一个僧团里面,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后来的人就生嫉妒,觉得:大乘法怎么这么聪明又快速,近代的小乘人无法想象,所以他就开始毁谤大乘,说佛没有说大乘。这里我告诉大家小乘是怎么来的,文殊菩萨说小乘十八部,都不离所谓「大众部」跟「上座部」,这两部原来都没问题,但后来就是有一些人,他不愿意学大乘,所以他撷取大乘经典里面部分出来修行,就形成所谓「诸部」,就是现在一般看到的鸡胤部……种种所谓的小乘法,演变到后来有五百部异执,小乘法里面的问题特别多,戒律也互相冲突,义趣也互相冲突,有的执「一切法是有」,有的说「一切法是空」,有的说「一切相是有,心是空」,有的说「心是有,相是空」,讲来讲去都落在四句百非。

  所以才告诉大家,讲佛法若堕于「四句」者就是毁谤三宝,因为说者不解心性。所以佛在《楞严经》,在各大乘经典里面讲,叫弟子不要学小乘,因为说不到重点,根本不究竟,看起来好像有说到佛法,其实就只是讲一些名相、文字而已,所教的修学法,总不脱离这色身觉受,超不出第六意识,根本没有大乘的义趣存在。这也是告诉我们,修行、学习大乘佛法,要「犹如金刚。如带持浮囊」,「浮囊」就是渡海的工具,就像渡海需要坐船,从前所谓的「过海」不是过像现在的太平洋,可能就只是过河,只是那河很大,一眼不可尽,如同大海。所以要知道地方的用词,说「河」就是「海」,「海」就是「河」,有些地方说「河」,其实就是「湖」,「湖」就是「河」,他的说法是一样的。像中国比较内陆的地方,就把湖说成海,像到云南迪庆─香格里拉那里,就有所谓的「海子」,他们叫海子,实际上你看到的是高原湖泊,可是当地人就叫海,经文上说欲渡大海,如带浮囊,浮囊就像现在的游泳圈,以前叫浮囊。重点是渡海时要小心,不要触礁,要是触礁了,船就会沉。修行亦复如是。

  「如草系比丘」,草系比丘:就是在佛陀时代,有一群比丘被盗贼抓走,抢走物品,盗贼怕这些比丘去聚落里面告发他们,其中有一个盗贼以前出过家,他就出了个主意,告诉他同伴,你只要用草把比丘捆起来就可以,因为有一条比丘戒,是不能伤害生草,这样他就不敢跑走了。所以叫草系比丘。但是前面不是讲不可以暂念小乘吗,为什么又举了二乘人的例子?因为寂光大师说:你看,持二乘的戒律成佛无望,尚且能如是严持,何况是大乘佛法!意思是:你看小乘人持这条戒,跟成佛没什么绝对关系。被草系着,把它解开就好了,可是这三位比丘,却坐在那里等死,幸好国王的军队经过。国王问他们三个人怎么被人用草绑在这里,比丘把以上的因缘跟国王讲,国王才命人把草解开,这是讲护持戒律,纤毫不犯,也就是之前讲过的谨洁无犯,连二乘人对于戒律都是如此,何况是学大乘的学人。

  所以不可以起一念暂念小乘,要常生大乘善信,佛说大乘殊胜,要佛弟子善信于大乘,要知道自己是未成之佛。在小乘法里佛从来没有这样讲过,所以《法华经》中佛讲:我虽然教你们种种修行的方式,但是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经云:「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意思是:你们现在成佛的因缘到了,我必须得告诉你们,你有佛性种子。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讲,他对二乘人从来没有说这件事,可见这部经是大乘,教我们常生大乘善信,「信」什么呢?「信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所以从此要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什么是「念念不去心」?也就是「念念不退心」,无论遇到什么境界来、什么诱惑来,你就是坚定心要学习大乘,你就是坚持念佛,绝对不退心,谁来讲都不退,纵然是示现佛像来告诉你,要你改学其他的,你也不退。

  如果有示现佛样子的来告诉你:「你要先学小乘喔」。你要知道,这绝对是妖魔鬼怪化现的,因为所有的佛都教人学大乘。你现在已经学了大乘,佛顶多告诉你,你还有哪边没做好,要去做到。佛绝对不会叫你背大向小,菩萨也不会,因为有的人说观世音菩萨托梦给他,叫他去学《弟子规》、小乘……。我敢百分之百跟你保证,那绝对不是观世音菩萨,那是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萨,骗你不让你学佛,因为《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说:「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为第一。」文殊师利菩萨劝导大众从耳根入三摩地,他说不是只有观世音菩萨这样修,经云:「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所以,诸佛如来及这些大菩萨都劝你学大乘,都教人家使用大乘佛法。像我们念佛就是用观音耳根圆通法门,老实念佛就是都摄六根,从耳根入就是反闻闻自性,耳根一摄住了心就不随外境走,耳根一根能摄六根,所以要知道,依大乘修学绝对没有违背佛陀的教诫。

  下面讲:「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轻垢罪。」就是告诉佛弟子,如果你起一念心,要去学外道二乘,你就犯了菩萨戒的轻垢罪,又名为「菩萨恶作罪」。如果你起念要去学,就要赶快忏悔,就还不算破戒,如果真的弃大乘向小乘,甚至反过来毁谤大乘,或是认为要学大乘佛法必须要先学小乘、先学人天乘、先把人做好,这就是犯了「背大向小」,破了菩萨戒,你将来一定下地狱。因果不讲人情,因果不看年纪,不看在家出家,该受报应就会如实报应,你不要不相信,你破菩萨戒一定是下地狱,所以绝不能起一念背大向小的心。

  ~~出处节录:《梵网经菩萨戒正说》一书,悟显法师讲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悟显法师       菩萨戒)(五明学佛网:悟显法师       菩萨戒)  

 惟觉法师: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得戒和尚开示 

 惟觉法师:得戒和尚 上惟下觉大和尚于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在家菩萨戒篇之二十八轻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在家菩萨戒篇之六重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十七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十六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十五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十四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十三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十二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十一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