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法师您有七情六欲吗?


   日期:2017/11/12 22: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每到普陀山,我总喜欢在岛上步行,尤其是走海边的木栈道。吹吹海风,听听涛声,迤逦而行,过仙人井,继续向前,过长生庵,便来到双泉禅院。觉如法师在双泉禅院当家,我喜欢来他这里讨杯茶喝。

  过寺外石坊,拾阶而上,步入双泉禅院。双泉禅院是个园林式的寺院,古木参天,风景绝佳。心里惦念着觉如法师,再好的风景也无暇细看,我径自上楼。

  在寮房外,换上拖鞋,轻敲纱门,他说:“请进。”

  觉如法师坐在茶桌后面,桌前,坐着三五个人。他一见到我与同行的汇益,便笑了:“你怎么还能找到这里来啊?”他指了指空着的椅子。

  坐下来,眼前立刻出现了一个白瓷的茶盏,盏中注满清茶。

  他们继续之前的话题。一位先生说:“法师,对于名和利,我已经看破了,现在只想什么都放下。”

  觉如法师说:“我想知道,你成了多大的名?获了多大的利?”

  “都谈不上吧。”

  “那你还不能算看破名利。再说,没有经历过名利场的诱惑,怎么可以谈放下呢?如果你真想放下,我倒建议你去名利场里混迹几年,大红大紫、大名大利之时,你再来我这里,说说你准备怎样放下。”

  那位先生说:“我不想那么多,只想甘于平淡了。”

  “世间哪有那么多的甘于平淡?很多人所谓的甘于平淡,大多是想热闹却热闹不起来。平淡是个借口,也是脸上贴金。就算有个面具是金的,也不要要,因为人生处处都是假面舞会。既然学佛了,就保持本来面目,这样最好!”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赶紧掏出记事本,把这段话记下来。汇益师兄朝我竖了竖大拇指,我想,她也一样赞许觉如法师的见地。

  在座的人中,有一对是夫妻,关系不很和睦。觉如法师写了“不二”两个字送给他们。他问我:“你说说这两个字写得怎么样?”

  为活跃氛围,我调侃说:“二,在北方方言里,意味着犯傻、粗鲁、把握不住自己、乱发脾气、做出格的事。法师写这幅字,就是提醒大家不做那样的事。”

  觉如法师笑了,“你还挺幽默的。佛法中有不二法门。对于夫妻来说,老公的脸和老婆的脸,打开门是一张脸;关起门是两张脸。这是家庭生活的不二。”

  接着,他话锋一转,“当然,在现代生活中,丈夫要多体谅妻子。社会嚷着要解放妇女,嚷了近一百年,妇女是不是被解放了呢?我看未必。强调女权,并没有真正地解放女人,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对女人的限制。比如说,在过去,女人只管相夫教子,不必到外出头露面;现在倒好了,女人既要像男人一样在外面工作,下班回到家里,还要相夫教子。大家说,这是进步吗?”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

  有人问:“师父,社会上讲进步,佛教讲不讲?”

  觉如法师淡定地说:“佛教不讲进步,只讲轮回。”

  桌边数人,有人用心听着不停颔首,有人若有所思,也有人只顾低头玩手机。觉如法师说:“手机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但是有了手机之后呢?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倒少了,人和手机最亲,甚至和父母也不怎么交流了。我经常建议离开手机活不了的人,不妨多看看‘动物世界’。动物不玩手机,彼此之间倒是有关爱。从自私的程度看,人是比动物还要自私。这份自私、这份执著,是轮回的原因,这不是进步能解决的。所以,佛教讲轮回。”

  又有人问:“法师,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在念头上下功夫。”

  又问:“我念经时,总是妄念纷飞,怎么办?”

  “你能觉照到妄念纷飞,已经在修行了。念经时有妄念,也很正常;如果没有妄念,我们就不需要修行了。有妄念不要怕,要观照它,不跟着它到处跑。如果跟着它跑了,要能够把心收回来,继续来念经。”

  又问:“怎样才能减少念经时产生妄念呢?”

  “要减少妄念,一要能‘闻’,念经时,自己要清晰地听到自己念的是什么;二要能‘思’,念经时,试着随文起观,把经文内容试着在脑海中想象出来。闻思同行,妄念自然就会减少了。”

  又问:“我念经时,总感觉自己坐不住。”

  “你能坐下来念经,就是培养定力。定力不是一下子就能获得的。一开始坐不住,慢慢地能坐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你的定力提高了,自然就坐住了。”

  提问者默然不语,像在消化这些话。

  汇益很认同觉如法师的看法,她提了一个比较大胆的问题:“法师,请原谅我冒昧,我想问一下,您有七情六欲吗?”

  “这个问题,你得问问你自己,你有吗?”

  “我是俗人,我有啊。”

  “出家人也是人啊。只要你有我就有。”

  “那您和我们不就一样了吗?”

  “还是有一点不同。比如说,我有戒律,面对七情六欲,戒律有要求,我会按着戒律做;这个你没有。这就是出家人和在家人不一样的地方。”

  汇益拊掌感慨道:“您说得太好了!这个问题我明白了!”她双后合十,“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

  “法师,你有没有攀比之心呢?”

  “攀比之心,要说一点儿也没有,那是假的。但是我知道,出现在自己身边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因缘。不是说,各有因缘嘛,福报不同嘛。这样一想,也就安然了。”

  “师父,像您用的佛龛,没想过要换成红木的吗?”

  “有佛龛,为的是庄严三宝,非要换成红木才叫庄严吗?佛在世时,没有佛龛,难道就不庄严了吗?庄严三宝,靠的是真实地发心,不是外在示现什么相。”

  汇益双手合十,对觉如法师说:“法师,我佩服您,您不装!”

  觉如法师笑了,“你说的不全对,其实我也装。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僧人的大褂,就像军人的军装,不装怎么行?服饰也是一种庄严,穿着太随意,对人不恭敬。”

  “法师,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

  “你的意思我明白。我想告诉你,人要活在真现实中,不能活在假现实里。”

  “什么是真现实、假现实?”

  “现在的人,口口声声讲‘现实’,但大多讲的都是假现实。为什么说是假现实呢?人做事,只关注眼前一丁点儿利益,没有长远的考虑,这就是假现实。生命的状态是轮回的。做事的时候,既能关照到眼前的利益,也能考虑到将来的好处,甚至生生世世的好处,这才是真现实。假现实以满足个人感受为标准,眼前好就行了;真现实以增长福德智慧为标准,过去、现在、未来都好才叫好。”

  一番话,说得在座的人都沉思起来。

  又喝了几杯茶,我们告辞而出。走出双泉禅院,汇益问我:“师兄,您和觉如法师是怎样结的缘?”

  数年前,普陀山护送千尊观音圣像慈航宝岛,与宝岛的一千所寺院结缘。我有幸随行,结识了觉如法师。觉如法师戴着一副眼镜,说话不急不缓、慢条斯理。我发现,他的眉宇之间,总是锁着一抹淡淡的哀愁。怎么看,怎么像个诗人。但他说不会写诗,只会写佛门日用文疏。

  在宝岛期间,我们到佛光山时受到隆重接待。晚宴上,佛光山人唱了一首歌,其中有“佛教靠我”四字,听得我心头一震。当年,星云法师孤身一人初到台湾,就是凭着“佛教靠我”的大愿,开创了佛光山的煌煌大业。

  有一天,我与觉如法师聊起这段感受。我说:“我发愿以文学的方式向更多的人介绍佛陀的智慧与慈悲,说来与星云大师的‘佛教靠我’不无关系。”此前,读到圣严法师说“佛教这么好,知道的人这么少,误解的人这么多”时,我感觉到自己手中的笔很沉重,也曾生起“佛教靠我”之心。

  觉如法师静静地听着,等我把一席话说完,他缓缓地说:“听了你的话,我既随喜又惭愧。你写书弘扬佛法,的确有资格说‘佛教靠我’,我随喜你的功德。惭愧地是,我没有你那样的能力,也没有你那样的发心,只能算是寄身佛门混口饭吃,我是‘我靠佛教’。”

  我对汇益说:“你今天问我,让我想起这段旧事。该惭愧的,应该是我啊。我以写作为人所知,哪里是‘佛教靠我’呢?这也是‘我靠佛教’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七情六欲       戒律)(五明学佛网:七情六欲       戒律)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戒律是善恶的标准 

 杨曾文教授:戒律和唐代的律宗 

 杨曾文教授:佛教戒律与道德 

 温金玉教授:见月戒律思想研究 

 温金玉教授:能海法师戒律思想研究 

 温金玉教授: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 

 温金玉教授: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 

 明一法师:禅修好处戒律说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二 严持戒律 不退初心 

 能弘法师:戒律与修持 

 能弘法师:因果与戒律 

 清净法师:居士戒律与礼仪 第五章 寺院常住居士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