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人与神的区别在哪里


   日期:2017/11/12 8: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其实我们人与神的区别就是境界的区别:神的境界很高,凡夫的境界很低,或者说凡夫根本就没有境界。事实上东华禅寺的女众都是好样的,只是极个别人的认识还没有跟上。大家有人的习性很正常,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不是普通的凡夫,不是学人的人了,而是学佛的人。既然如此,在我们的身上就应该体现出佛的模样、佛的境界,散发出佛的气息、佛的味道。如果你散发出来的还是俗人的气息,那就错了,那就不是学佛了,而是学人。

  事实上在学佛之前,你就应该把人的功课做完了,考核过关了,才可能开始学佛。在佛门里,五戒十善就是我们学佛做人的标准。只要我们把十善做好了,临终就能升天成为天人。可是我们还瞧不起天人,说天人福报享受尽了还会堕落到红尘中继续轮回。其实就目前而言,在座的恐怕还没有几个能达到天人的福报。只有守好了十戒(即十善)才能升天。

  虽然平时我很少和你们女众说话,但是我每天都在观察我们寺庙的女众,包括来挂单的女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一定要通过对话,也不一定要通过共事才能了解对方,只要看你走路的姿势,看你的着装,看你的发型,看你穿的鞋、背的包,就能了解你。了解一个人的途径很多,交流、共事只是其中一种。

  例如东华禅寺的常住男出家众和女出家众,我看你跟谁走得最近,玩得最好,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两个人,我只要了解一个就够了,不需要两个都去了解。你内在需要什么,才跟什么靠近。如果你什么都超越了,内在没有任何需求,你就不会再做一些无谓的事了。一个超越的人,一个成就的人,是不可能走回头路,做无意义的事的。

  修行人不仅要把外表保护好,更要把内心的念头保护好。要保护好内心的念头,就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例如你的办公桌、你的工作区、你的房间、你生活区……你要从点点滴滴入手,步步为营,最后才能深入到你的内心,你才能把握住自己。你说:这些我都不管,我就直接从心上下手。你是下不了手的,你抓不住。你的生活区、工作区,乃至你的娱乐区,与你的心是一体的,彼此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你要抓你的心,就先从你的工作区、生活区、娱乐区抓起。

  就像我们的五官一样,你的耳朵就是你肾脏的苗,你的肾好不好,一看你的耳朵就知道。你的嘴巴就是你心脏的苗,你的心脏好不好,只要看你的嘴巴是鲜红还是发白、发黑、发紫,也是一看就知道。而你的内心是什么样,只要看你周围的人和你所做的事,就能了解得清清楚楚。现在社会上很强调“全息论”,你背的包、留的发型、佩戴的饰物上都带着你全部的信息,你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玩的,都是你内心的需要和你内心的显现。所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万行大和尚       境界)(五明学佛网:万行大和尚       境界)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二十一、三个禅的境界——完结篇 

 其它: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谢路军) 

 王雷泉教授: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的境界与悟后保任 

 黄夏年教授:宝峰禅师的境界 

 楼宇烈教授: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道必然会有境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走出闭关中的境界 

 张秉全居士:依一实境界起修,速得疾入菩萨种性 

 明一法师:永嘉大师说境界 

 蔡日新居士: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蔡日新先生访谈录(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