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那些巨大的佛教数字背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深刻含义


   日期:2017/11/10 8: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巨大的佛教数字

  为什么佛教说的数字往往都那么巨大?我们理解起来好像天文数字一样了,不过确实如此。就如有同修问那个经文里的“不可说”是什么意思?或许我们粗暴的解释就是:没有办法称说。但在古印度“不可说”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数。

  比如《心经》里的“颠倒”二字,在中文里就是迷惑颠倒,就是首尾颠倒,就是真的当假的,大略就这样;可是在古印度“颠倒”还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数字,比阿僧祇大得多的多。所以远离颠倒梦想这一理解,原来是远离数量巨大的迷梦和妄想,而非强调梦想是颠倒混乱的。

  在经文里佛告知大众佛的境界是什么样的,说佛可以知道一切众生的若干种心,佛是悉知悉见的;比如整个世界大范围都在下雨,这雨下了很久很久,佛能知道一共下了多少滴;比如一个世界里全都是长了毛的动物,佛可以知道所有动物的毛加在一起是多少根,这些数字怎么描述?

  或许说这些数字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但是转过来就要说众生的问题,我们和众生的关系如何啊?亦如过去带大家做过一个计算,我有父母,我的父母又有各自的父母,这样我的父母是两个,而他们的父母是四位,继续向上第三代祖先就八位了,如此算到十代就1024位了,各位注意这仅是向上第十代祖先就需要1024位才能有这个我,如果缺一个都没有现在的我。

  而每一代都要相加,如果统统加下来,再向上推几十辈子,我们的祖先就不再是一个用手指头能算明白的巨大数字了,几百万,乃至几亿都有了。而且这还仅是我这辈子的历代直系亲属,如果上辈子姓了别的,几十辈子下来,各位思维我们的祖先,历代以来的纯直系亲属要多少?绝对是一个超级大的数字,天文数字一般。当我们理解不了佛教为什么总说那么大数字的时候,仔细自己算一算就发现这已经很保守了。

  2.巨大的妄想数量及影响

  比如人大脑的神经细胞有一百亿到一百六十亿之多,神经信号传递速度是电的速度,类似于光速,每一天在大脑里走过的信号如果把路程连接起来,就不是绕地球几圈的事情了,这几万里的小地球才哪到哪?每个细胞与另一个细胞接触和传递,就形成了一个生灭,就可能产生了一个妄想,算一算你有多少妄想?

  所以不算不知道,算完就知道了,有人说自己没有妄想,纯扯,是没能力发现自己有妄想,并不是真的没妄想。对我们而言,大段的生死还需要去解决,对菩萨而言,就要针对处理这些微细的妄想了,每个妄想念头就是一个生灭,对菩萨而言这种扰动非常严重,所以菩萨要断除变异生死。

  而我们和菩萨差N个等级,还要解决分段生死,这段做人了,下段不知道做什么了,每段与每段虽然有链接却被分隔开。于是种种的修行、种种的记忆,都被这个分段生死隔绝开了,记不住了,淡忘了,很可能就没完没了的走老路。

  就像有的人得了健忘症,他只能记忆很短一段的事情,有的人每天都是新的,却都在重复相同的事情,这就是在绕圈了,都不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这种就类似于分段生死了,就是很严重的分段生死,总要去接续上、去找去寻先前的记忆。

  我们面对分段生死的袭扰,宿世以前的都不记得了,但是八识却没忘记,依然在遇到对方的时候,会唤起对应的反应或感受,所以才会觉得,哦,这个人好像很熟悉啊,哦,那个人虽然没接触不认识,却莫名其妙的讨厌他。你凭什么喜欢、讨厌陌生人呢?就是八识的工作使然。

  八识里的这种记忆有多少?依然可以用浩瀚来说,绝对不是小数字。所以我们学佛,要承认潜藏在八识里的远因,虽然我们没有直接提取八识记忆的能力,但是也不可否认这些就是我自己经历过的。于是这辈子看上去柔柔弱弱的一个小女子,你怎么能知道他上辈子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刽子手?你怎么知道他上生宿世就一定是善人?所以那种说,我没做什么坏事啊,我是好人!这也依然属于忘了自己多可恶的那种人。

  所以我过去说,对这个世界的败坏,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的缘故,在过去里为这世界注入了太多负面的能量,这些业力才又将我们捆绑在五浊的恶世;所以要洗刷过去释放负面能量对大众的影响,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所以学佛也是依然,不是念三天经就能脱胎换骨的,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过去随顺习气释放了各种负能量,而负能量施加在环境或者在身上,就又形成衍射和反射,从而让负能量非常复杂地充斥在世界里,这也是成佛需要圆满身口意的原因,看着好简单,就是身口意三个弄圆满就可以了,可是你圆满一个看看,去实现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债务。所以我们才会被如此众多的业力压制在恶浊的环境里扭转不得,佛菩萨慈悲我们,如果任凭业力施加,我们确实是承受不起的。

  前一阶段有同修和我反应一个事情,他看到自己作为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战争的关系屠杀了众多的敌人,而这些敌人都在诅咒他,令他身体不好,总有病苦,于是就让他数一下,两万多人啊,这命债如果不是佛菩萨顶着,我们死多少回能够偿还的?而且这还仅是当时那一生,那一场屠杀的业力,如果把无量生都拉进来思维,我的天啊,不学佛哪有出路啊?不依靠抱佛菩萨的大腿,我们真的能靠自己的力量抵抗业力的围困吗?亦如《地藏经》里旅人的例子,遇到了知识能替他减少负担,帮助他从泥途里出来,如果没有人拉我们,我们现在在哪里啊?我们现在能在哪里啊?

  3.无尽的众生数量

  众生,众多因缘和合而生,又是因心念众多而衍生,这就不是一个小数了。过去有同修看了某法师讲的内容,种下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就说众生的数量是固定数字的。这个内容不值得反驳,我们返回到众生的命名本意,就会发现因缘和合这本身就是不可控的,在面对一个不可控的来源,如何能产生可控数量的结果?如果数量结果可控,必然是源头可控、过程可控、风险可控、保障可控、增减调整可控,如果这些都做不到,结果怎么可能控制?

  就像之前有一部电影叫做《雪国列车》,列车里的种种不平等的黑暗控制方式,仅是要保持一个人口数量在理论可控范围内,最后结果失控了。一个世界的众生如何可控?十个法界的众生如何可控?十方世界的十法界众生如何可控?这个怎么可能用一个固定数字去说?佛说八万四千就成了一个概数,就是很多很多很多的代名词了。

  经文常常说三、说七,这也是概数,可以很多的,所以古人说这叫圆满数。比如三作为圆满代表的是过去圆满、现在圆满、未来圆满,这三个圆满你做到了,就是满足了这个三;说七那就东南西北上中下七个方位圆满,或者三个时间段圆满下四个方位的圆满。

  于是念佛打七,不是念七天佛就一心不乱了,你念到一心不乱就是圆满了,就等于到了七,没念到圆满就还没到七。过去圆满、现在圆满、未来圆满,然后在东你也能如此圆满,在西你也能圆满,南北一样可以圆满,这就是一心不乱。不管你走到什么地方,在任何时间,你都在如此念佛,这才叫圆满了七;而不是呆一个地方闷七天,如果这样说,宅男最容易成就了。

  一般经文里说你念三遍、念七遍就圆满了,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方便说,如果说你要过去念、现在念、未来也念,有的人一听,我的乖乖,我整不了,我不学佛了!这就断了他得利益的路了,而经文巧妙的转化了这个问题,三、七遍好像还可以,还不多,自己能承受,所以他就会慢慢地跟进来,自己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后天做一点,慢慢就促成了这个三,形成了这个七的圆满。不是佛没有能力去说一个事情的确数,而是为了方便慈悲,以更简单理解的概数方便我们跟随契入。

  佛为弟子做授记当来做佛,看看说的那个数字就很严谨了,经过多久的时间,修行了什么什么,供养承事了多少尊佛,最后成佛,佛的圣号是什么,寿命是多少,度众生数量多少,都可以说得很准确,所以授记和经文里其他地方出现的数字又是不一样的。

  4.信受圣人言量,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正是因为众生数量无尽,所以菩萨才会分身无数分身度脱,而佛也是一样,释迦佛是这样,阿弥陀佛也是这样。《赞佛偈》里有一句“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为什么在光里要如此展现?因为要用佛光做佛事,就是要做救度众生的事情,于是每尊佛在做什么,菩萨在做什么,能做的事情那就很多了。为什么接触佛光就获得安乐、饱满?阿弥陀佛十二光,种种功德功能怎么展现的?如果把这句光中化佛无数亿算进去,就知道了为什么可以清净光、无碍光、智慧光、超日月光、无量光了,因为在光里化佛做了工作,这个工作能力,我们凡夫就没能力察觉了;但是可以很简单的受用,如大悲咒的发愿偈“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怎么饱的?菩萨随身带饼干了?“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服!”怎么调服恶性众生的?微细的地方有工作啊,只是我们更多还是攀附佛菩萨,抱他们大腿的阶段,没能力去研究这些事情。

  所以佛菩萨说的巨大数字的部分也如此,我们没能力去验证,那么就要简单些,听到是他们说的就信受,信圣人言量。就如文殊菩萨在《地藏经》开头里说:我已经在过去很久很久前就证得了无碍智慧,听到佛陀你这样说,我就马上会信受的。这句话似乎在说文殊菩萨在迷信佛陀,而不是智慧的分辨佛陀说的内容真假对错,他没分辨就当即信受,是不是明显迷信?如果文殊菩萨这样说是迷信,我们知道文殊菩萨是虚空法界菩萨中智慧第一的大菩萨,好像就要换帽子戴了,也是第一迷信的大菩萨?也正是因为他真的证了无碍智慧,才会对佛陀绝对的相信,这和我们比,一样吗?我们听到佛法还要摇头晃脑的想一想,想明白了,佛说的对;想不明白,弄不好还得说,佛胡说八道呢。

  所以佛对此也很无奈,比如《金刚经》佛说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法华经》里佛陀还要叮嘱弥勒菩萨,我可要讲了,你可要相信啊,千万不要怀疑这些,如此说了三次,想一想佛如此无奈,可见我们的根性,多令自己尴尬。

  也正是因为如此,佛说内容才会有选择性地说,有的内容不说,依然如《金刚经》说,为众生说这四句偈获得的福德无量无边,但是不能细说,细说啊就会让人不相信,乃至怀疑诽谤,这就不好了。所以我们能听到多少的内容,看来并不是取决于经文里承载了多少的文字。这也正是一部经,我们可能读一辈子都觉得意犹未尽,还有没理解的内容。

  所以佛教的经典不等同于世间的书籍,诚然要承认都是纸上有字,但是能在其中攫取的营养就完全不同了。对佛经而言,可能一个字就是一重新天地,所以修行体验也是如此,一个方法的运用,一个手段的契合,一个心念的升起,都会在自我感受上产生巨大的不同,或者是推进,或者是阻碍。

  各位在这看我唠叨,我希望各位也能理解这些,但是最后自我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我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修行,你的努力也不能代替我的价值,你有你自己的路,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我只能一路祝福,或许能在必要的时候给些指导,而走路的终究还是你自己。

  今天就到这。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普门品析25》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读经)(五明学佛网:佛教       读经)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洪启嵩居士:佛教的神通 

 其它: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董良)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其它:论佛教的财富观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附:佛教三字经(全文)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劝学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