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他是佛,他什么都知道?


   日期:2017/11/10 0: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陀究竟是什么都知道,还是仅仅知道灭苦,而不知宇宙起源?佛教徒看法各异.

  极端一-------比如后期的佛教,默认诸佛不仅无所不知,甚至有无所不能的倾向.(除了说不太通的三不能)比如------诸佛可以通过愿力创造自己的世界,世界的形貌和他们尚为普通人时的设想高度一致.

  极端二------而还有一部分人------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相当理智,在他们的观念里,佛陀不仅仅不是全能者,而且也完全不是全知者.他们会认为佛陀仅仅知道生命如何灭苦,就是如何在生活中消除不良情绪等.至于什么神通之类的,纯属子虚乌有.

  上面说的是两个关于佛陀能力认识的极端.前一种极端中的佛陀观,倾向于唯心,佛陀看起来和上帝很接近了.而后一种极端中的佛陀观,人们倾向于为唯物,看起来过于朴素,和真理已经断层,那个佛陀看起来似乎不值得追随了.

  在这两个极端中间,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层面的,介于之间的理解和认识.之所以人们对佛陀有这样多种多样的认识,那只是因为我们都还只是 凡人.那些和佛陀同样实现觉醒的圣弟子之间,恐怕就不会对佛陀的能力有所分歧.

  我们都是凡人,但是我们可以凭借思维,根据蛛丝马迹,对------佛陀是不是全知------做出尽量客观的分析.

  第一点-------首先涉及到佛陀所在的社会背景.

  古印度的哲学理论非常发达,这是同时代的其他国度无法比拟的.当时除了有经典的婆罗门教以外,还并存着著名的六师外道沙门派别.据说总共有大约上百个派系.

  他们都持有自己对世界和生命的看法,不论正确与否,他们的着眼点是比较开阔和终极的.或者我们可以推测------他们这么多哲人,不可能对于生命和生命的环境漠不关心.

  那么悉达多在这种环境下,遍访名师,努力寻找答案,并没有停留在无色定而满足,而是继续深入探索,不达终极不罢休.

  根据大环境的猜测,悉达多应该是获知了生命和环境的所有秘密,清楚了最后的认知死角和哪怕一丝的疑惑,才宣称自己可称为------佛陀------的.

  第二点------奥义书,本体论,神治论.

  著名的奥义书,本体论,梵等等,这些当时广为流行的理论,是被悉达多否定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悉达多还是一个阶段性觉醒者,不是全知者,他凭什么有能力和信心做出这样叛逆的论断呢?

  悉达多应该不会像一般的哲学无赖或者逻辑流氓那样去硬着脸皮否定自己能力不及,视线不及的领域吧?他应该不会为了名声和财富,去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吧?

  从这一点看,如果悉达多没有扯谎,那么他的视线必定达到和超越了那些形而上的领域.从而能够做出否定本体,神治的论断.

  第三点------悉达多佛陀的大弟子们.

  这些弟子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很多是舍弃财富,很早就出家寻求真理的大智者.他们目光的犀利,努力的禅修,舍弃世俗的勇气,都令我们望其项背,难以理解.

  这些人类中探索宇宙和生命的先驱,他们的目标也一定不仅仅是消除眼前的心结和忧虑就满足而归.他们所能甘心情愿追随的导师,应该是有过人之处,而且更应该是------在宇宙生命方面有了终极的证悟.

  没有终极的觉醒,那些以此为目标的大弟子们,怎么会情愿追随他,并获得证悟?佛陀又如何hold住这些堪称神仙的大弟子们呢?

  第四点------觉醒后的岁月里停止了继续的探索(无学).

  在悉达多宣布觉悟成佛后,宣说四圣谛,开展僧团.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而单调的说法过程中,始终只是说法,最初的法.从来没有中途突然有了新的证悟,或者新的发现宣布出来.

  按照悉达多的性格,如果他没有终极的觉醒,如果他还有疑惑------比如天上的星星是哪里来的,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们和生命的关系怎样,或者------整个宇宙是怎么出现和维持的------等等,假如悉达多对这些问题还有一丝的不解和困惑,他为什么会去否定神创和本体呢?本身,一神这种见解就是涉及终极层面的第一因.

  从这一点看,如果悉达多没有完全觉醒,所知仅限于生活中灭苦,那么按照他的作风和初衷,应该在组建僧团以后,继续修行,挖掘未知.而且也不应该过早地去否定一神造,第一因等终极的东西.

  第五点-------佛陀说实话.

  在我们看来,佛陀有一个特点就是------说实话,不夸张,不撒谎,不贪财富,他的出家不是因为懦弱,而是源自勇敢.------那么这样一个人,他有什么话应该会直说的.比如------佛陀完全可以这样表述------我本身还有疑惑,你的问题我暂时无能为力.

  或者佛陀完全可以公布------我还有视野不及之处,还在探索中.

  但是,我们阅遍佛经,起初的或者后来的,都没有过这样的话语.即使有外道来发问形而上的问题,佛陀也只是根据情况回答或者默而不语.从来没有说过------我不知道.

  综合悉达多的人品和风格,他没必要隐瞒任何事情,甚至比丘自杀的事情也是纪录至今的.所以------他从未说过自己对宇宙和生命还有所不知和疑惑.

  第六点------比丘自杀.

  说到了比丘自杀的事情,顺便说一下.------大约是这样的,有一次佛陀闭关未出,好像的半个月吧.他出来以后,发现僧团中少了一些人.阿难就把事情讲给了佛陀------原来这些比丘修习不净观过程中,发现此身实在是厌恶至极,光滑的皮肤内血腥的一团惨不忍睹.他们无法忍受这种极端的幽闭恐惧,从而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事情都已经记录下来,何况释迦牟尼自称还有疑惑的话语呢?从这个看来,早期的僧团是非常光明的,因为无论比丘自杀的事情,是不是教主的失察和疏忽导致,都会造成外界对僧团和佛陀的误解.而比丘自杀后的未来世五蕴等,前世情况等,并没有提及.

  第七点------肉身大脑有能力和容量承载全知吗.大脑,身体,感官都不是佛陀.

  还是从自杀的比丘引出.如果我们认为佛陀是全知的,那么问题来了------佛陀用来实现全知的器官是什么?是大脑吗?

  我们都知道,大脑的物质数量十分有限,存储能力有限,这样一个器官,如果用来做全知的物质基础,是显然完全不够的.一个大脑不可能随时装着全宇宙的信息.

  如果我们说佛陀是全知的,倒不如说------他有能力知道和理解任何他想要知道的事情.而且应该不是完全依赖大脑这个物理器官.

  佛陀具有两面性------觉醒的一面,和我们所见的音容笑貌的一面.

  觉醒的那一面是我们无法见到的,也不理解的.而作为最后身的佛的世俗一面,才是我们接触的一面.我们通常会觉得这就是佛------其实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肉身,六根.

  那么佛陀会不会因为失察,而错误地传授不净观给不适合的对象,酿成不良后果呢?这个看法也有很多种,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他是事先知道的,至于为何任其发生,不得而知.

  我想,他应该会在闭关以前,对未来数天的形式做个小小的观察吧?------如果他有神通的话.

  第八点------观察当下不是否定非当下.

  12缘起.因为这个体系基于眼下的感官运作,而不强调什么遥远的过去和没到的未来,所以有些人会据此认为------过去世和未来世是被佛陀否定的.或者说,他们会认为佛陀的着眼点和范畴基本就是这些.

  我的理解是------佛陀的禅修强调对眼下感官运作的如实观察,这完全不等同于------佛陀的能力和觉悟范畴仅限于此.强调观察当下,不是强调否定当下以外的事情.只是禅修的重点在与眼下.

  这两种之间的差异真的很难理解吗?

  佛陀的禅修要点在于对当下的如实观察,这和否定当下以外的事情完全是两回事.

  佛陀教法的特点是只说可操作的经验内,对形而上并不推崇.因为生命可以利用和着手的东西,都必定是他们可以觉察的东西.如果大谈什么一百亿光年外的某星球,或者摸不着边某种本体,显然除了增加想象和谈资外,并没有可操作性.------但是注意一点,佛陀让我们着眼于经验内,并不意味着他否定经验外.恰恰相反,经验内的务实,正是为了达到经验外.如果一切都在经验内,经验外什么也没有,那么我们也都可以算作觉醒了.

  所以拿着佛陀务实的教法特点,而认为佛陀局限于此,应该是逻辑上的失误.

  第九点------如果佛陀不是全知者,他还有视野上的死角.那么我们就要做好一个思想准备------很可能上帝或者上梵才是对的.

  因为很可能,有人已经超越了佛陀的证悟,而他们的观点,被我们用权威佛陀的观点对比和摒弃.所以很可能,梵我才是生命的真相,或者上帝才是宇宙的主宰和创造者.很可能我们一直相信和追随的佛陀仅仅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或者他足够聪明,利用心理暗示等手段,俘获了一堆苦行者,作为继续生活的辅助.

  佛陀如果不是全知者,不是终极觉醒者,他怎么确信自己的证悟是对的?难道那些未知领域就不可能带来新的答案吗?一方面认为佛陀只知道灭苦,一方面又凭借佛陀的理论去否定其他的形而上教义,这是不是一种矛盾的行为呢?

  尤其是------若不是全知,如何有能力否定指向终极层面的东西?如神造和本体等.象悉达多这样一个如此勇敢和诚实的人,在离家和苦行后,反而变成了一个狡猾的,欺骗大众的坏蛋吗?

  第十点------记得佛陀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此解脱之外,没有更胜一筹的,更加高级的解脱.我想这个可以作为悉达多自己论述自己为无上觉悟的一个有力佐证吧?即使他是撒谎的,后来的那些大弟子也不至于全都如此沆瀣一气地号称自己觉醒吧?自证自知的觉醒.

  其实,对于那些认为佛陀只知道灭苦的人,我认为他们是非常缺乏想象力的,难以理解.他们看起来很理智,坚守着不神话佛陀的信条,其实很像那种缺乏洞察力的唯物论者.

  他们几乎对整个宇宙和生命的奇迹视而不见,无感,只把目光局限在灭生活之苦这一领域.

  生活得有多苦,能有多苦?让人们可以舍弃富贵世俗生活,去甘愿住在树林,清苦生活?树林里一个修行的人和世俗中一个普通人,各有各的苦乐.这样修行,就成了那种看破红尘世俗不顺者的躲避国度了.

  也或者,我们为了灭生活的苦,只要吸毒纵欲睡觉,依靠药物获得快乐就好了,然后老迈时纵身一跃,几秒钟的事情,苦解脱了.艰苦的森林禅修的意义,不在那么大了.

  我认为这种看似理智的认知,不符合客观逻辑和大局,不符合佛陀的时代背景以及佛陀的一贯表现.是一种对佛陀的矮化和局限化,与那种没边的吹捧和神化,各自站在两个极端.

  第十一点------我眼中的佛陀和世界是什么样子?------佛陀是终极觉醒,他的最后身继续存在的岁月里,努力向其他生命传播灭老病死之路,终极觉醒之路.大局上从宇宙到生命的秘密,他完全觉醒,对于宇宙中的一些具体事件和细节,他有能力推知和追溯.他最后身依旧是人的外貌,觉醒的另一面我们无法看到.我们基本上是把这个肉身,音容笑貌等同于佛陀的全部,殊不知,这只是极小的残留.

  在我的看法里------首先佛陀是一个终极觉醒者.他对于宇宙和生命的发端这些普遍关注的谜团,起因和结局,没有任何的死角和不解.但他从来不刻意扮演或者表演一个先知,全知的角色,因为他没有这个需求.相反,只是表现为一个普通的人类.他会根据情况决定对某事是否进行干预.

  再次,当时人们见到的佛陀,只是一具身体,一套感官和一个特定外貌,在人们的眼里------奥!这就是觉醒者了.但是另一个人觉醒了,相貌又是另一个样子.

  这只是凡人之间的差别.真正的佛陀远在我们的视野之外,是我们所看不到的更加广大的层面.

  最后,为什么如实观察当下,从12因缘的破解中,就可以推及整个宇宙,实现真正的终极觉醒呢?我认为,这两者------宇宙和生命------本身就是一回事.

  这两者以一种近在眼前也远在天边的方式,超越我们理解的方式统一在一起,只是我们看不到,也想不出.我们不过是以一种作茧自缚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宇宙和生命形态,然后忘记这一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它的怀抱,随之生死.

  当然了,最后的最后,所有这一切迷惑,都在某处有一个觉醒与之对应,终极的觉醒秒天,秒地,秒空气,清除一切迷惑和老病死.

  你好,不可思议的菩萨!

  左转光音天,右转超现实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陀       修行)(五明学佛网:佛陀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