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众生都是沉睡的菩萨


   日期:2017/11/5 15: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众生都是沉睡菩萨。一切有情众生都拥有如来藏性,都有这个圆满的自性,正是依靠如此才能成就为佛的,所以一切众生都堪成佛。就算堕落到最最深处的地狱众生,也有成佛的可能,只是这个历程的早、晚、快、慢、直、曲不同,所以一切众生本来都是没沉迷的圣者。为什么就迷失了?是因为有了一念无明!一念无明就是根本无明,随根本无明的产生,从而产生了尘沙无明,也就是我们说的无明烦恼。

  一念无明可以是当初的一个妄念,而这个妄念不容易区分的那么仔细,妄念里会有妄想,会有执著,会有分别,佛陀讲无明的根本是妄想,这是指一念无明由妄想而来;在深处还指到了妄想的延伸,就是最初的一个心念的波动。这个波动里隐藏了妄想的执著和分别;继续延伸这个妄想就进入到想里了,我们现在区分想,分为正和非正,比如某个想是正确的,而有的想是非正确的,我们往往认为非正确的想就是妄想,其实不然,一切的想都是妄想,只是妄的程度不同罢了。所以一切的心念波动,都是妄念的生灭!所以诸佛菩萨的法身安住在常寂光的如如不动的境界里,没有丝毫的波动,而且恒常以来都是如此,所以这样的境界叫做常寂。

  在常寂光里如如不动了,但是因为某个因素产生了某个心念的波动,可能一瞬间的一闪念,就从常寂光的如如不动跑出来了,于是这一个闪念里有了相、有了执、有了妄、有了分别。最开始的闪念或许是非常短暂的,如电光火石一般,随后如果能及时回去,寂灭了这个波动,就又返回到常寂光里,自然相安无事;但是随这个闪念的产生,念头会产生力量的作用,向内向外形成了影响力,也就是最初的这个业力。随这个业力继续跑,就从常寂光离开很远,再想通过一闪念回去,就不容易了。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有沾染了相、沾染了分别、沾染了执著、沾染了种种见、种种取、种种爱,已经不匹配常寂光中的纯净了。因为不清净了,再想回到清净中,就要对自己清洗。所以就要去做自我救赎了,要通过自我的努力调整身心,从而消除这些影响回归到清净中去。

  学佛的根本也就是这一个事情,就是回去罢了。怎么回啊?你过去摇动身心(行惑),释放了贪嗔痴(业),现在就要克制掉贪嗔痴(戒),而且还要消除贪嗔痴带去的影响(消业),对内的影响要消除(消除内业),对外的影响也要消除(消除外业)。

  我们释放了妄想,就要回收这个妄想的影响,释放了分别、释放了执著,就要去消除分别和执著的影响。所以说回归到自性,其实就是懂得了这些,恪守住自己的心,不再释放妄想、执著、分别,乃至连放下的想法都没有,纯粹的回归到清净中去,这就是回自性的方法。那么为什么佛菩萨回归自性了,又返回到世间救度众生?就像释迦佛一样,已经证悟最高觉悟了,为什么又要在世间宣讲佛法?他已经在天上证悟佛果了,为什么又要在人世间示现一次八相成道?他已经在娑婆示现八千次成佛了,为什么还要再从头走一遍,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

  这个所谓的最高觉悟,绝对不是回归自性就完毕、就可以画上句话的,后续还有什么?后续又觉悟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佛的觉悟?就是这个众生和自我的关系问题,这是最终觉悟的事情。

  婆罗门女觉悟了这个事情,从业海回,如梦一场,回到寺院发大誓愿。婆罗门女觉悟了自我和众生的关系,但是仅是这个关系的开端,不是结尾,不是终点。婆罗门女觉悟到了:地狱众生,都是自己宿世以来的亲人、眷属、父母等等,所以才要在佛像前再发大愿,救度这些披着众生衣服的亲人眷属;地狱众生是自己的亲人眷属,曾是自己的父母至亲,所以才会蒙受自己的行做皆同升天;而业海里浸泡的众生百千万数,也是如同此理;再继续推演,但凡六道众生都如同此理,这才是促成地藏菩萨所发愿的根本。

  而经文里几次跳跃,把这个觉悟过程完全淹灭了,用了“悟此事已”四个字就把几个跳跃转折的觉悟过程都概括了。可是我们却不能理解她到底悟了什么?于是就开始各种猜测。

  所以从经文描述里,业海啊、无毒啊、地狱啊、同生天上啊等等,都只能看到对应的场景描述,却没有表述婆罗门女的心路历程。我们学佛虽然是要学佛菩萨的行做,可是如果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就很容易缺乏坚持的动力,乃至会轻慢、会疑惑、会猜忌、会否定、会诽谤。地狱众生都是自己亲妈,要救;业海还有那么多众生也一样是亲人,要救;没下业海的众生也一样是亲人,也要救;所有在轮回里的众生也都是亲人,如此就都要救。这才是地藏菩萨本愿的核心。如果我们只理解地藏菩萨救度地狱众生,这就稍微偏了一点;如果地藏菩萨只救度地狱众生,那么他是不可能成就菩萨,因为慈悲心不广大。如果我们真正的理解并贯彻了,如此众生和自我的认识,这起码是可以激发慈悲心的。

  佛觉悟的众生和自我的关系是这样的吗?可以类似,但不同。从理论上说,佛觉悟的自我和众生的关系是:我就是众生,众生就是我;虚空法界是我,我是虚空法界。所以虚空法界中的众生,是我虚空法界的自性众生,所以成佛是要度尽自性众生。但佛也知道无众生相、无我相,既然都没有相,为什么可以有众生执著的众生相?就是因为,众生没有理解“无我相”,所以才会执著了众生的众生相。

  于是虚空法界无外乎是漫天飞舞的执著。你执著了你的过去,所以有了你可执著的现在;你因为执著了现在的种种,所以就有了将执著的未来。我执著了五重颠倒,所以出现在五浊恶世;我执著了色受想行识的坚固存在,所以被五重颠倒的妄想压制。佛出现于世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无外乎是要说:嘿,梦该醒了,这都是你执著的迷梦!就像一个小孩子沉迷在自己幻想的丛林,最后造作了无数的奇遇和猛兽,也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痛苦、烦恼和无奈。

  所以世间的一切,过去生的一切,未来世的一切,皆是我们的执著使然罢了。要学会看开、学会放开、学会坦然面对;而不再是随风起浪、遇镜贴花黄、不再是温泉水暖洗肥皂、不再是追随外缘起分别、追逐欲望起贪嗔、追逐愚痴起妄想!这就是回归的路。只是谈何容易呢?自性的众生如何度?禅宗不讲度外在众生,但讲度自性众生,这是禅宗的立义点,因为已经觉悟到自我和众生的关系是:众生是自我自性中展现的这个层面,但这和佛的觉悟还不同。

  最后佛的觉悟可以套用《华严经》的境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法界即十法界,十法界即是一真法界。所谓一真法界就是一合相。所以一切众生本就是我自己,只是不同的侧面罢了!就像现在有一种平行宇宙的理论,所有的众生仅是因为在某个阶段执著了某个妄念的我,于是我有无尽妄念,才有世界的无量众生。于是无量众生本不是众生,所以才不当做众生想,只是这样起个名字,如此叫叫罢了。如果不这样叫,那么当如何称呼?唉,那个戴帽子的我;那个穿红鞋的我;那个一米八的我;那个三岁的我;那个爱吃糖的我;那个喜欢玩耍的我等等!

  所以那个喜欢付出的我,和喜欢攫取的我成为了一对CP(最佳组合),他们互相满足,又互相帮助,最后要互相觉悟;于是那个喜欢唠叨的我,和那个寡言木讷的我成了一对CP,互相补充,互相提供需要。于是每个遇到的我,都是我某个妄念而成就的侧面,所以救度众生,就是救度自己,度人就是度自己。因为他人就是我自己,除此之外无有真实的自己,所以才要放弃这个所谓的我,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所以这个所谓的我才可以知道一切外在的我在想什么、在承受什么、在造作什么!

  所以一切众生都是沉睡的菩萨,等同于一切众生都是沉睡的自己,都是待唤醒的一个不圆满的侧面罢了。更多侧面的我之觉醒、回归,才促成了这个完整的所谓我。所以佛度众生,并非是因为佛仅是觉悟圆满,而是觉悟如此,但还要落实自我救赎罢了。

  所以我们现在就开始做打捞工作,把机缘成熟的众生送回极乐,最后你送的是自己,而非是他人;最后你超度的就是自己,而非是他人。这话我过去说过,只是说得较为浅显,并没有深入挖掘。可能如此的内容各位听起来很难理解,不过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就要去做打捞工作,把机缘成熟的众生超度走,在极乐相汇,如水滴入海,终成巨流!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修行)(五明学佛网:学佛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