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魔的四种说法


   日期:2017/10/31 9: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接著看「魔恼」。「魔者,梵语魔罗」,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省掉,就称一个魔。我们现在看魔这个字,上面是个麻,是读音,下面是个鬼,这个字古时候没有,听说是梁武帝造的,梁武帝是佛门大护法。这个字,古时候的字,有些古本经典里面,这个鬼,下面是个石头,磨,磨的意思是折磨,是这么个意思。梁武帝说这个折磨太可怕了,把它改了一个字,用鬼字,比鬼还可怕。是他造的字,以后也就用了,古时候的本子还是用石头,我们能看得到。翻译它的意思有几个,你看,「译为能夺命」,它真能要你命;「障碍」,扰乱你的思惟,扰乱你的言语,扰乱你的成就,「扰乱、破坏」。

  今天地球上社会这么混乱,这是怎么回事情?这是魔在扰乱,是真的不是假的。魔恼到极处了,太过分了,过去这个世间有,少,现在太普遍了,到处都能看到。所以你看底下讲,「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故名魔罗。此略云魔」,略说就用这一个字。《慧琳音义》第十二卷为我们解释的:「魔罗,唐云力也。即他化自在天中,魔王波旬之异名也。此类鬼神有大神力,能与修出世法者作留难事,名为魔罗。」魔的领导是谁?欲界第六天天王,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福报真大,他来扰乱。

  波旬,我这里供了他的牌位,他来找我,是附体,附在一个女孩子身上来找我。我问他,你是谁?他说魔王波旬。我说我们在经中常常念到你的名字,你有什么事情?他说你没有得到我的同意,为什么侵犯我的道场?我说没有,我没有道场,更不可能侵犯你的道场。结果他说什么?你用的电视、网路,这是我的道场。他提起这个我就想起来:我对不起你,确实,我们用网路、用卫星电视没有通知你,请你原谅,我给你供牌位,希望你护法。我们才恍然大悟,魔今天是不是控制地球?是的,用什么?用网路、用卫星电视,把人全教坏了。魔王现在不错福报大,在第六天,第六天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无间地狱,堕地狱很难出来。魔王不是不聪明,为什么要这样做?拿这个当游戏,好像什么?看舞台的戏剧,喜欢看打仗的,喜欢看暴力的,来带动跟他同样欢喜的,把社会搞得这么乱,他要负因果责任。

  又《大智度论》里头说四种魔,这是讲经、学教常常用这个,这四种魔来说,这四种说法很普遍。第一个是「烦恼魔」。烦恼,「恼害身心」,所以称它作魔。第二种,「阴魔」。阴魔就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我们的身体,色是物质的身体,受想行识是精神生活,这常常让我们身心感到不舒服,有种种苦恼,这叫做阴魔。第三种,「死魔」。人在世间寿命有限,寿命到的时候,这人死亡,死亡对人是最感到可怕的,但是人人不能避免,都要经历。所以它也称作魔。第四,他化自在天,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波旬,魔王波旬。「其魔王能害人之善事」,特别是不喜欢别人修行,修行,你会脱离六道轮回,他听到人脱离轮回,他很不高兴,就是他的人民又走了一个。他总希望把这些人抓住牢牢的,一个都不让你出去,喜欢他统治的人民多。所以,修行他就会来障碍。

  到魔王障碍的时候,你的功夫不错了,你修行那个是假的,修行功夫不到他不会来找你,真正修行功夫到了,他才来找你。所以成佛有降魔,为什么?那是要超越十法界的,当然是他不愿意见到的,要用种种方法来障碍。释迦牟尼佛降魔,那个魔就是魔王波旬,才能顺利通关,脱离十法界。「此中第四,为魔之本法」,其他三种「魔因相类」,真正讲魔的意思是魔王波旬。其他三种也是烦恼,让我们身心都感到不舒服,精神提不起来,会退转,不能向前精进,所以都称为魔。「又烦恼即魔」,烦恼称之为折磨,也能讲得通。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三集)  2015/9/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25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学佛)(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