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荣华易逝,好景不常,修行趁早,生死无期


   日期:2017/10/24 7: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随缘开示】荣华易逝,好景不常,修行趁早,生死无期

  但是修行对很多人来说,有错误的观念,认为说我现在还很年轻,哪里需要修行啊?等到我七老八老,那个时候要修行、要念佛也还来得及。所以我在二十多岁开始吃素的时候,有人当我的面问我:“你这么年轻就吃素,要吃到什么时候?”我就回答他说:“要吃到死!”因为佛教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佛教是老人的宗教。若看我们台湾教界各道场,确实大多数是年纪较大的老菩萨比较多,就是我们本愿山也是如此。师父坐在法王座看下去,诸位是年纪比较大的人比较多。但是难道一定老来才会死?不一定,所以修行要趁早。

  「古德告诉我们说:人生路上,修福为先;生死关头,念佛第一。」

  我们在这个世间,纵然家财万贯,也只是一时的荣华富贵而已;纵然盖世君王,也只是弄一朝的权势。人命很无常,有生必有死,人生七十古来稀,生命百年能几何?所以古德告诉我们说:“生死无常不可期,为人能有几多时?”生死是很无常。诸位!你我经常在为人助念,我们所助念的亡者,很多都是很年轻的,我曾助念出生才两天的婴儿。所以一个学佛修行的人,如果有无常观,一定对自己生死的解脱很重视,因为不一定能够活到明天,所以生命如此的短暂,如石火电光,如水泡草露。电光石火剎那一瞬,水泡非常的短暂,形成不久马上幻灭,像是草上的露水,太阳一出来露水就消失了,非常的无常。因此要有无常观,把握有限的生命,一生学佛修行。

  世间不变的真理就是,荣华易逝,好景不长。

  憨山大师有一首偈说得真好:

  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

  生前徒费心千万,死后空余手一双。

  很多人,要邀请他学佛修行,“啊!没空啦!”在这个世间浑浑噩噩过日子,“悲欢离合朝朝闹”,每天都为生活、为三餐、为家庭、为事业在忙碌,“富贵穷通日日忙”。“生前徒费心千万”,在世的时候为万事费尽心思,“死后空余手一双”,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一辈子为世间万事忙碌,可是命终即将离开这个世间,什么带得去?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权势、名位、亲情带得去吗?没有办法。所以,我们一个有生死观、无常观的人,应该要把握现生还有一口气的时候,好好念佛修行。

  法然上人开示说:

  名利是生死之绊,羁三途之铁网,

  称名是往生之翼,登九品之莲台。

  贪名逐利,是我们生死轮回的原因。为什么会在三界六道之中轮回受苦?因为追求世间的名利。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造因,为什么会登上九品之莲台?就因为念佛修行。所以生死轮回是有原因的,解脱成就也是有原因的,所以应该乘阿弥陀佛的本愿,称念六字洪名,转凡成圣,成佛作祖,化短暂为永恒,离众苦得妙乐,生死才能获得解脱,生命才有真实意义,所以古今大德在临终的开示,无不劝勉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

  念佛为先,勿虚度世

  印光大师在临终,对我们开示说: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

  祖师临终所开示的话,是最悲切的,希望我们念佛往生西方。

  省庵大师在临终开示: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可矣。

  生死是人生最重大的一件事,要好好的念佛。除了省庵大师以外,莲池大师、印光大师,将“死”这字贴在自己的床边,时时提醒自己用功念佛,人命很无常。

  莲池大师在临终的时候,对大众说“大众老实念佛”这句话。

  莲池大师是明朝四大高僧之一,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临终要走了,这句殷切的开示非常的悲愍,“大众老实念佛”。

  昙鸾大师在临终,鼓励大众说:劳生役役,其止无日;地狱诸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修。

  “劳生役役,其止无日”,就是每天都为了三餐、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事业很忙碌。“地狱诸苦,不可不惧”,忙碌到将来堕地狱了,受尽无量的苦楚,不可以不恐惧地狱诸苦。“九品净业,不可不修”,不可以不修九品清净之业,也就是不可以不念佛。

  宝相大师在临终,对大众开示说:念佛为先,勿虚度世,当于西方相待。

  这个意思就是说,人生最要紧的就是念佛为先,不可以虚度光阴,应当要在西方极乐世界见面。诸位!在这里,师父跟大家相约西方净土,好不好啊?将来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见面,在这里做人不快活。人生最要紧的,念佛为先,不虚度光阴,今天若没有念佛,今天的时间是白过了;今天如果有念佛,今天的时间就没白过了,对不对啊?因为念佛的生命最有意义了。

  祖新大师临终开示说:愿诸仁者,勤心念佛,得早相会。

  “愿诸仁者”,就是祖新大师希望诸位仁者精勤念佛。“勤”是精进的意思,祖新大师教我们精进念佛,“得早相会”就是赶紧能够在西方极乐世界相会。

  道彻大师在临终开示说: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

  道彻大师这段开示比较长一点,但是用心也非常的良苦。“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诸位!这世间有痛苦吗?你自己如果没有亲自感受,你去看医院那些病人,你就会感受到,这个世间实在不快活。“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殊胜快乐,诸位!你去看《阿弥陀经》、看《无量寿经》、看《观无量寿经》的记载就会知道。世尊在净土三经跟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快乐,说的很多了,不要说其它的,只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了金刚那罗延身,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永远不老、永远不生病、永远不死,就很值得我们求生了,诸位!你说对不对啊?(掌声)对我们这种会老、会生病、会死的众生而言,最值得我们去追求的,就是永远不老、永远不生病、永远不死,对不对啊?我相信以生病这项来说,大家所感受的就很深了。

  “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道彻大师实在很悲心,这生如果你错过了,不念佛再轮转在六道长夜,就非常的痛苦、非常的可怜了。

  为什么这些祖师大德临别都劝我们念佛?因为念佛一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依佛本愿故。为什么我们凡夫众生不想念佛?就是没有生死的观念,没有生死要了办,没有无常的感受。我们学佛修行,若将“死”这个字时时放在心头,怎么会不精进用功?道业怎么会不成就?

  有一位比丘修行,心常常被外境牵动,佛陀就跟他说修行的方法:“比丘啊!你在修行时心很容易散乱,都是没将‘死’放在心头,假使你能够知道人生无常,一切声色外境都不能诱惑你。”佛陀的话被一位国王听到,国王心想:“只记得一个‘死’字,就不会被声色外境所动,哪有这么简单?”因此他就想来试一试。正好国中有一个人诽谤比丘,那个人说:“比丘也是人,身虽然出家,难道心就不会贪恋五欲之乐吗?”国王就将他抓起来,说他侮辱圣者,要处以死刑。如果想要免罪,请他拿一钵——装满蜜的钵,这样周游在街市一圈,如果一滴蜜都没滴出来,就赦免他的死罪,不然死罪难饶。

  国王事先在街市路边布置了很多音乐歌舞,那悦耳的琴声、如云的美女,无不动人心魄。这位罪人拿来这钵蜜,因为心中只有一个“死”,一心不二,不敢将蜜滴一滴到外面来,因为若滴到外面,他就要被处死了。就这样他走完了全部的街路,国王问他:“你在街道上有听到什么声音吗?”这位罪人就回答:“没有。”“你有看见什么人吗?”“没有。”“街道上的音乐舞伎那么的动听,你怎会没有听到?怎会没有看见?”这位罪人向国王说:“启禀大王!我手上拿了这钵满满的蜜,若滴了一滴出来,我就要被处死了,我的心中只想,绝对不可以让任何一滴蜜滴出来,不然我会死,我的心中只挂意我会死,所以我就不知道街市路边有什么美女、有什么音乐。”

  国王一听,若有所悟,说:“嗯!佛陀说的没有错,将‘死’放在心头,知道人命无常,一切声色就无法引诱了。比丘是人,因为心中知道世事虚幻,哪里会贪恋五欲呢?你为什么要诽谤圣者?”那个人深深感悟之后,就不敢再说诽谤比丘的话了。

  所以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心中如果有无常的观念,知道人命危脆,世间苦、空、无常、无我,自然我们就精进用功修行。世俗人没有学佛、没有修行,认为“我现在还年轻,哪里需要学佛修行啊?哪里需要念佛用功呢?等到我老了再来。”一定有办法活到老吗?不一定哦。人生到底要追求什么呢?自己一定要很清楚。到底是追求生死解脱呢,还是追求轮回堕落?一定要明白,不然一辈子浑浑噩噩,无常一来又是一辈子经过,又要再生死轮回。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净土宗)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 

 贾题韬居士: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 

 明奘法师:禅宗、净土宗、律宗……宗派各不相同,我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