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一)


   日期:2017/10/15 8: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决定往生语录】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一)

  第七段文是道绰禅师在《安乐集》所设的一个问答,这个问答也是道绰禅师鼓励我们净业行者一心念佛,借着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救度,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道绰禅师是善导大师的师父。道绰禅师的净土思想,传承自昙鸾大师,昙鸾大师是中国净宗诸师之中最先提出本愿他力学说,道绰禅师对昙鸾大师净土思想,相当的赞赏,所以道绰禅师一心念佛,每天念佛七万声。中国祖师或者是日本净土的祖师,通常在念佛的起行,一天都念佛五万声、六万声、七万声。善导大师一进入大殿,一定大声念佛、拜佛,到全身流汗,甚至冬天也是如此。

  诸位看法然上人的传记就能了解,法然上人在他四十三岁看《观经四帖疏》八遍之后,内心非常的欢喜,知道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要救度他这样下劣五逆十恶的人,所以就此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天念佛七万声,在生病时念佛六万声,等到身体恢复健康,又是每天念佛七万声。

  诸位菩萨!如果一天念佛七万声,要用几个钟头念,你知道吗?你可以实践一天看看,整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就是一直念佛,念快板的,我相信你也要念个十小时。如果你念慢板的,像信愿个人念佛,我都慢慢的念,我念佛不会念的太快,因为念佛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念南无阿弥陀佛是非常尊贵、非常殊胜、非常快乐的修行,我都是慢慢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假使用这个速度来念,一天念十万声,就一定是二十四小时都在念,连吃饭都没有时间,连睡觉都没有时间,可见祖师都很精进在修行。

  精进是六度之一,所以不管你是根据第十八愿修学念佛,或是根据第十九愿修学念佛,或是根据第二十愿修学念佛,精进比较好还是懈怠比较好?我相信是精进比较好,不可能是懈怠比较好。而且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在《无量寿经》,说他的自行化他,有一段这样的经文,“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所以法藏菩萨要成就六度万行,自己修行六度波罗蜜,还教人修持六度波罗蜜,所以自行化他无不菩萨要成佛修学的内容六度波罗蜜。所以六度波罗蜜,一度就是精进度。精进度什么?精进度懈怠,布施度什么?布施度悭贪。

  精进度懈怠,所以念佛的行者,尤其十八愿的行者,更要用精进度懈怠。一天念佛三声,和一天念佛三万声,这两种念佛人在临终,哪一种人会走的比较自在?念佛三万声的人,还是念佛三声的人?念佛三万声的人,一定临终比较自在往生,这是一定的。

  道绰禅师所著作的《安乐集》有两卷,由十二大门所构成的。在《安乐集》里面所设的这个问答,很值得诸位净业行者好好体会。你将道绰禅师在《安乐集》所设问这个问答体会了、了解了、贯通了,也许你就会听印光大师的劝勉,一生老实念佛。这个问答全文信愿读一遍,让诸位菩萨来对照一下。

  【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又复一切众生,都不自量,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分。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希。

  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駃雨?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这个问答如果诸位菩萨好好探讨,体会道绰禅师开示的用心,我相信你除了会照道绰禅师的劝勉一心念佛以外,你也会对道绰禅师生出感恩的心。

  道绰禅师是唐朝时代的人,出生在公元五六二年,一直到六四五年涅槃,所以住世八十四年。自从进入念佛门之后,每天念佛七万声,实在是很了不起的祖师。虽然是在中国净土宗十三位的祖师之中,道绰禅师并没被列入祖师之位,但是学问、道德、修持、教化,都是相当的了不起,尤其是对善导大师的教化影响。善导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的集大成者,唐朝时代的人,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所以道绰禅师,虽然未被列入祖位,但是这部《安乐集》,也对后来的净业行者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有诸多的帮助。先来看问的部分:

  “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情与无情都有佛性。无情有佛性,一般人难以理解。有情众生有佛性,我相信大家很容易明白,就以我们人道来说就好,不管男女老幼,出家人在家人,不管你我的烦恼业障是多么的重,我们都有和阿弥陀佛无二无别的佛性,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佛是一个已经开显佛性的圣人,我们凡夫众生是还未开显佛性的凡夫,是如此的差别。我经常譬喻的,佛是经过开采冶炼的纯金九九九,我们凡夫众生是一座金矿,还未经过开采冶炼,所以还未冶炼出纯金九九九,但是体性一样。一座金山经过提炼之后的纯金九九九,和还没提炼时候的金山,都是一样的本质,所以我们凡夫本性,与诸佛无二无别。

  “远劫以来应值多佛”,这句话是道绰禅师所推测的话。依大乘佛法的道理来论,道绰禅师这样的推测一点都没错。“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我们如果不在过去生修福修慧,在今生此世很难遇到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所以道绰禅师才会推测说,在久远劫以来,应该是要得遇很多诸佛如来。值就是得遇的意思,当然过去生我们已经忘光光了,过去生我们有学佛吗?不知道。过去生我们有遇过佛吗?也不知道。过去生我们有念佛吗?也不知道。过去生我们是男众或女众?也不知道。过去生是不是在人道或畜生道?也不知道。不过看现在这一生所受的果报就知道,现在受苦报,证明自己是一个凡夫,随业流转而来,这点是肯定的。可能你们有圣人来示现的,怕暴露你的身份,所以才不敢说出来。

  “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既然在多生多劫以来应该得遇过很多诸佛如来,为何至今仍然自己轮回在生死,“不出火宅”?火宅就是三界,这是《法华经》世尊所譬喻的说法: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诸位菩萨!如果现在我们智觉寺发生火灾,你还会乖乖坐在那里听我讲经吗?不会!现在如果我们智觉寺大殿已经发生火灾,你会做什么动作?快跑!你还会坐在椅子上,我不相信。可是我们现在住在三界火宅,为何不会想要快跑?实在是奇哉怪哉!就是因为很多人并体会不出这个三界是火宅,如果体会出这个三界是火宅,早就溜了,早就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了。

  所以,过去如果应该得遇过很多诸佛如来,今生为什么又轮回生死?当然有两种可能,下面道绰禅师的开示是很详细。我们还没有看答案的时候,信愿先跟大家报告两种的可能,第一种就是你过去生有学佛,但是没有学成,你过去生不曾有一次修行往生极乐世界,不曾有一次修行断除见思二惑证阿罗汉,所以继续在六道里沉沦生死,被业力牵引,今生此世投生在人道做人。

  如果是这样,过去生有学佛有修行,而没有成就往生极乐世界,那这生你要再好好像过去生这样继续修不成,下辈子再来修吗?当然不要,不要再蹈前车之鉴,应该要勉励自己:我过去生若有学佛修不成,我这生一定要修成,不然后生如果再来人间做人,也是还要再修,就算这生念佛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后生来人间出生做人,也能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你要这生就往生极乐世界,还是要等到后生再往生极乐世界?当然这生,因为这生往生极乐世界做大菩萨,如果你等到后生再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做小菩萨,当然早点往生极乐世界,较早快活、较早做菩萨,或许今天往生极乐世界,明天倒驾慈航回来人间,广度众生。所以当然是赶紧念佛往生极乐世界。

  第二种原因就是过去生,都不曾遇过佛法、不曾修行,所以这生再继续轮回生死。如果过去生我们不曾遇过佛法、不曾念佛,这样说起来我们可不可怜?很可怜!我们过去生如果没有遇过佛法,实在很可怜,好在这生遇到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生就一定要修成就,知不知道?学佛修行是不可以到临终,阎罗王要来接引了,和阎罗王商量:“阎罗王!我念佛念了一辈子,怎么会是你来接我,你有没有搞错?”阎罗王说:“没有,我才没有搞错,是你搞错了,你都说要往生极乐世界,可是将感情、将金钱、将财宝看的很重,念佛随便念念应付应付,助念团长通知你,你也是应付的态度:我如果不去助念没有出席,三次名字就被人划掉了,我如果不发心出来为人助念,将来临命终,可能没人要来为我助念,所以你的心没有真正要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临命终阎罗王来迎接你,不是阿弥陀佛来迎接你,那个时候你就凄惨了。

  我们来看道绰禅师在《安乐集》答案的开示,说的真好。

  “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先说结论,下面再说原因。祖师在写文章,通常用这个方式,先说结论让大家知道答案,然后下面的解释,再叙述结论的道理。

  根据大乘经典的教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是在久远劫以来,应得遇多佛,至今仍然轮回生死,不出火宅,就是没有得到两种胜法,胜法就是殊胜妙法,以排除生死,所以不能出离火宅。下面就说两种胜法:

  “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圣道就是圣道门教法,往生净土就是净土门教法,也就是你我都有佛性,无始劫以来,应该得遇过很多诸佛如来,可是到了今生此世,还在轮回生死不出火宅,就是根据大乘的佛法来说,我们在过去生不曾根据圣道教法修行了办生死,也不曾根据念佛教法修行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今生还在人道里面,沉沦受苦。除非诸位菩萨你过去生,修学念佛法门已经成就了,往生极乐世界了,所以你现在是极乐世界菩萨来示现的。诸位!你是不是极乐世界菩萨来的?如果是,你也不能暴露你的身份,因为你如果暴露你的身份,你就要马上走了,这是每一位菩萨都会遵守的规矩。如果临命终,也许你就会暴露你的身份。所以诸位你们如果有极乐世界菩萨再来,你要慈悲好好广度众生。你都已经跟我答应好了,所以我听了就很欣慰了。

  “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这段话道绰禅师说出,圣道门的教法,在现在末法时代,烦恼厚重的众生是很难证悟。“今时”这两字是指道绰禅师著作《安乐集》的唐朝时代。刚才向诸位报告过,道绰禅师出生时的公元五六二年,距离世尊入灭已经一千五百多年,进入末法了,所以唐朝时代是世尊法运开始进入末法的时候。若以小乘来说,现在佛历是两千五百多年,所以现在是末法的第二个一千年。道绰禅师唐朝时代的人,正好进入末法时代,所以在《安乐集》道绰禅师才会说“今时难证”。

  若以道绰禅师的时代,道绰禅师在公元六四五年往生,现在两千零八年,我们现在又距离道绰禅师往生的时候有一千三百多年。诸位菩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时代,众生的根性,和现在众生的根性一比,唐朝时代的人根性较好,还是我们现代人的根性较好?唐朝时代的人根性较好。别说一千三百多年,说三十年前的台湾就好,我们虎尾这个地方离北港不远,在云林县内,通常一般的县民都还很纯朴。

  但是以现代人与三十年前的人做一个比较,现代人的烦恼比较重,还是比较轻?比较重。现代人的人情比较冷漠,三十年前的人,你要向人家问路,人家对你很有礼貌,指点你路要怎么走,怕你走错路甚至会为你带路,你现在要向人家问路,有的人的态度很不好。我曾经遇过要向人家问路:某某人,哪一条路要怎么走?他看了你一眼,回答一句话说:“你问我我问谁!”实在是有够没水平。所以三十年前的人比较善良、比较忠厚、比较老实。我相信当父母的人,你的孩子如果还很小,通常都会感受到,现在的孩子都很难教导,对不对?这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众生的根性越来越下劣,确实是如此。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念佛)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杨云唐居士:观音耳根法门与运心念佛 

 妙莲法师:灵岩甘露第二集 壹、念佛法义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壹、念佛法义 

 圣严法师:念佛生净土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心地功夫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的功德 

 净界法师: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