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37):听师父说话


   日期:2011/2/10 12: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沙弥日志(37)

    几天前,师父回来,在三楼的会客厅跟弟子们夜谈。

  话题很宽泛,和以前一样,竖起耳朵听,生怕遗漏掉哪个字,或者听岔了。现在听,跟以前听不太一样了,以前就是听文字,或者根据录音,或者根据记忆,把师父讲的记录下来,成文。

  这些文字整理的太多了,就动了个心思,觉得不能老是这样整理,否则还是一直在文字和事项里打转,师父跟我们讲这些,肯定不是为了跟我们讲事项,而且,所讲的话题往往都是针对近期寺院建设、发展、僧众修学现状而有所指的,如果脱离开这些背景,那些开示和随谈不管是录音还是文字,理解起来都依然会落在文字上。

  因为,境界不一样。

  讲的是站在那个高度讲的,听的是趴在这个高度听的。可能是针对近期修学中新进僧团的净人、沙弥与引导比丘的对立情绪,师父随谈时提到,外境是我们内心的反映。

  这句话在很多场合都听到过,也读到过,但这次留了个心眼,不只是当成是师父为了调和这些对立情绪,而结合《楞严经》里的内容去思维。

  我们只知道我们的六根感知到外境,然后是活生生的真实的世界,我是我,外境是外境,这是我们对世界的真实认知,但是有一个旁观者告诉我们说,其实你和这个世界不是分别孤立的,而是,你看到的、感知到的世界,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所认知、接受到的境界其实是你内心的反映。

  这个才是真相。

  那么,就是说,我们不知道真相,而师父知道,他总是用真相跟我们讲,可是我们用假相去理解。

  师父并不是为我们来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人,是让我们觉悟的人。让我们从自我中跳出来的人,可是,我太笨了,被六根困死了,被六尘障住了。

  那夜,师父还提到一些话,大致可以理解一点,我打算以后结合背景陆续地写进沙弥日志里,看看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和让自己有所领悟。

  还是就僧众的问题,师父讲,僧团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所用,每一个人都有价值。

  师父极少用绝对的态度讲话,但这句话是肯定的,他肯定了每一个人的价值,至少在僧团里,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听取、接受这个价值观,那么就意味着,在僧团里不能去排斥任何一个人。

  哪怕他看起来多么的不妥当,多么的所谓知见有问题、不正确。

  这个结论接受起来还是有一些困难的,因为,我们长久以来就是习惯以正确和错误来评判事物。

  师父提到出坡,讲,出坡不是为了干那些活,而是为了促进和合,重在参与。否则,人要总是学习教理,包括以后即将开办的戒学研究班,学到最后,往往就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见解、知见,当这些见解有了分歧之后,就试图去说服对方,辩倒对方。

  上课也不是为了一定要去理解什么,而是为了达成彼此包容对方的目的。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经要一页一页地读,头要一个一个地磕。

  师父转述刚刚接待的一个企业家的话,做事情需要品牌和平台,这跟佛法有相通的地方。

  一个人很难去代表什么,弘法利生必须要借助一个平台,需要有一个身份,众生认这个,就必须要遵循这个规律,宁可在大庙睡觉,不能在小庙办道,人多,产生的共业就不一样,对周围的影响也不一样。

  历史上,在不同的时期,寺院的建筑无论是艺术上还是规格上,标准都是非常之高的,建不好,实际上是标志着佛教的衰落。

  寮房无所谓,出家人不讲究这些,殿堂一定要建好。

  无论是搞建筑还是做别的事情,都有三个过程,发心、过程、结果,有了发心,还要有过程,最后才有结果。否则,光发心,没有行动也不行。

  做事情要培养自己的细微的心,敏锐的心,规范的心。

  一个人说话要中道,不能讲过头话,讲过头了,做不到,不行,但是也不能不讲话,不讲话,渐渐就会被人当成没有用的人,所以要讲得恰到好处。

  帮别人解决问题不见得一定要给对方讲道理,有的时候态度好一点就可以。

  入夜,师父还讲了很多,关于寺院建筑、讲话、解决问题的这些话似乎是可以听的明白的,但是,后面关于做事、用心这些话,听的还是文字,没有具体的体会和对事项背景的理解,不太容易领纳,先记下来,以后慢慢理解。

  送师父回寮房的时候,上楼梯,师父讲了几句很逗的话,我想我是理解了,师父说,要有距离感,才有希求心,隔一段时间讲一些,你们就听得进去。

  夜谈中,师父还有一些话,自己还没有理解,留着在以后的沙弥日志里摘录下来,听师父的这些开示,要么结合事项,要么结合经论。否则,听来听去,就是声尘和文字。难以产生真实的觉受。

  师父的最后一句,我的理解是,一个出家人,要弘法利生就要有方法,真的想利益别人,想让他人有所启发,行菩萨道,就必须想方设法策发对方的希求心,才能做到,否则,怒斥别人为什么对如此珍贵的佛法没有希求心,别人也不会有希求心,自己捶足顿胸低头,慨叹他人对佛法没有希求心,别人也还是没有希求心,凭添彼此的烦恼而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       贤书)(五明学佛网: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       贤书)  

 果林:亲近圣贤书老师 

 黄柏霖:负心郎枉读圣贤书,始乱终弃葬送性命 

 贤书法师:放下痛苦怨恨,其实很简单 

 净土法门法师:读圣贤书才能辨别是非善恶 

 贤书法师: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贤书法师: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贤书法师:改变他人的绝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读经、读圣贤书,目的何在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不读圣贤书怎么行?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读经,读圣贤书,目的何在?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读圣贤书而得不到乐趣?这是由於我们在 

 释贤书: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成了手机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