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显法师: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日期:2017/9/19 10: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讲经的时候常常讲到,修学净土的目的是要明心见性。要怎么样做到「明心见性」是很重要的事情。

  有些人念佛没有什么目的,他也不发愿,也不求生净土,更不会想要见性了脱生死。总以为念佛到了西方净土,生死就算了了。实际上并没有了,只是暂时停止而已。大家唱回向偈的时候,说「九品莲花为父母」,往生就往生了,为什么还分九品?就是因为众生还有习气、还有生死没有了,像你的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这些都是生死,充其量只可以说,你是暂时停止了三界的「分段生死」。可是还有「变易生死」,所以并没有完全的了脱。所以说念佛是要把烦恼消掉,是要来了生死的,不是求生到净土就算可以了。

  你自己这一生要发菩提心,要勇猛精进,不可以认为念佛法门有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就可以懈怠、可以偷懒,或是放逸,只想靠着第十八愿去往生,那是投机取巧。一个人平日不念佛,临命终佛号根本提不起来,或是只想靠助念,那也不一定有因缘,平时不念,临终即使人家在帮你念,你还是满脑子世间事,根本提不起佛号,愿心跟佛不相应。

  再来谈明心见性,要怎样才能够见到佛性?当然,这「佛性」不是一物,不是用凡夫肉眼来看见,佛性也不是音声,无法用你的耳根来听。所以,我们讲的见性,「见」就是证入的意思,烦恼除掉就叫做证入,并不是真的有一个佛性能给你看到。

  什么是烦恼?《信心铭》讲:「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这个「见」就是你的烦恼,所以,你想要见到真如佛性、想要证入佛性,就要「息见」。不用向外去求,也不用向内求,就在于你对六尘生起分别的时候,提起佛号,把你的分别妄见给除掉,那真心本性就自然显现。所以祖师大德讲:「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不用去找佛性,你找也找不到,因为你现在就在使用,它没有到别处去,只是佛性在作用的当下,你带着烦恼在里面,所以见不到。当眼见色时,眼色如如,耳闻声时,耳声如如,所以叫做「心境如如」。心跟音声、色相……等境界,心依旧听,声音依旧在,但是绝对不黏着。众生就是听到音声、见到色相,起了见解、起了思想,就黏着了。所以你会有烦恼、会放不下、看不破。

  实际上,就是因为你对一切人、事、物产生了见解,产生了思想,产生了分别,没有办法放下,转不开,所以才会常常说:「我放不下,不行放下,放下了,谁来照顾我的家庭?谁来照顾事业?儿女谁养?」所以大家都搞错了!重点不在于家庭事业的事情做与不做,而是在于当你在做的时候,心黏不黏着?祖师大德讲「黏着」,这个词用得很好。当你对境的时候,心趣向境界的时候,黏上去了,起烦恼了,就把这烦恼舍掉,心就空了,这即是佛门讲的「心空及第归」。就像你考试中状元了,做到了心空,就真正地见到佛性。所以,要不要去找呢?不用找,刻意找找不到,那是不是真的用佛号可以把烦恼断除?也不是。

  所以永嘉大师讲:「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虽然有修证,但是真心本性没有染污,你除掉的,是你自性当中本来没有的「污染」,不是真有个佛性现前。这道理,我们在念佛当中自己要知道,我现在除掉的是,真如本性当中,虚妄显现的幻象、虚妄显现的烦恼。佛在经上比喻:「如虚空花。」就像虚空中有花。用虚空的云比喻较好懂─虚空的云,有即非有。你不能说云是实有的─如果是实有,飞机飞过去就会撞上它;可是也不能说云是没有的,我们远远的看,它又确实存在。当然我是方便,用云来作比喻。所以你要以智慧风,「念佛」就是智慧风,将遮住太阳、遮住天空的这些云给吹散,天空是比喻作我们的佛性,太阳比喻作般若智慧。你把它给吹散掉,那么真心本性的般若智慧当下朗然现前,所以说「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即使在起烦恼的当下,就像刚才讲的,天空有云遮挡住太阳了,仍旧不离虚空,你在起烦恼的当下,仍旧没有离开心性,这个道理很清楚、很明白。

  祖师大德把真实状况告诉我们,让我们了解这一层事实真相。那烦恼起来还要不要随顺它?当然就不能随顺了。因为烦恼性空,只是你习惯了,还没有看清楚它、没有看破它,所以认为它真正存在,认为它是实有的,所以它就影响了你。你如果看破了这一层,就是我们常讲的「真正看破」,看破以后马上就空了,空了就是放下,真心本性就透露出来了。

  如果还没有办法直接看破的同修,因为烦恼习气强,所以就教你用念佛的方式,用持咒的方式,教你止观、教你参禅、参话头,这些都是方便法。如果你是上根利智,一告诉你当体虚妄,你能马上回光返照,像六祖慧能大师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样,那你是上根。中下根人呢?就要用一些方法、方便。下根的人业障重,尤其是现代人着相着得很严重,那就要拜忏、礼佛,要常常忏悔,忏悔无始来的业习,什么叫「无始来」?简单讲是长久以来,但是这个「长久」没有开始,就从你迷惑的那一念算起。迷惑的那一念,无有来处,无有灭处,所以说是「无始」,勉强说不是真的,现在方便解释叫长久。长久以来颠倒、错认,认妄为真,迷己逐物,迷失本性,被物所转、被境界转,所以你的心黏着到境界去了。

  本来是境智如如的,心是境、境是心,就像「铁牛不怕狮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鸟。」完全是这样清净自在,如如不动的境界。但是因为你心黏着,所以用这些方式来消除你的烦恼。你要是这样忏悔,是真忏悔,久而久之,你就能够念佛、就能够起观,慢慢地你的根器会越来越好,时节因缘到了,一念转过来,当下见性,虚空粉碎,身心世界,悉皆消殒,修行是这样修的。

  祖师讲「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这「息见」很重要。到最后,要把「息见」这息的念头也要给息掉,因为你不能存有能觉,存有「能」也不行,所以舍要舍到究竟,连放舍的念头都要放舍,那才能真正地恢复本来。

  当你用佛号把所有妄想扫空的时候,这佛号也要放下,净土宗就是先摄万念归一念,再来这一念也不着,那你就真正成功了,在境界上你就能够得自在。

  今天讲的「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用功、好好观照,提起佛号来,不要放逸、不要懈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悟显法师)(五明学佛网:修行       悟显法师)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