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净土法门超胜、易修、功德最大(二)


   日期:2017/9/19 7: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弥陀要义】净土法门超胜、易修、功德最大(二)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覆叶福备居士书一: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它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无有女人,女人、畜生,生彼世界,皆是童男之相,莲华化生。一从莲华中出生,皆与极乐世界人一样,不是先小后渐长大。彼世界人无有烦恼,无有妄想,无有造业之事,以仗佛慈力,且极容易生,但以念佛为因,生后见佛闻法,必定圆成佛道。十方世界,唯此最为超胜,一切修持法门,唯此最为易修,而且功德最大,汝且莫听别人话,自可得此最胜益。」

  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有一位信愿的出家弟子,她在俗的时候亲近某一位老尼师。这位老尼师教导弟子很严格,虽然是严格,但是对弟子很尽心很疼爱,真正希望弟子能够成为佛门法器,做为师父的才会严格教导。古来禅宗、净土宗乃至各宗的祖师大德,教导弟子都是爱之深,责之切,都是非常的严格。希望弟子道业能够成就,甚至涵养、道德、修持、学问,能够超越自己,这才是一个好师父。

  这位老尼师向这位要跟随我出家的女众菩萨说:你要去跟随信愿法师出家,只要抱着一个观念,将你的师父当做佛祖,这样就对了。你要去跟随信愿法师出家,你将信愿法师当做是佛祖,这样你就能做好你弟子的角色。这件事是她亲自跟我说的。

  诸位菩萨,这位老尼师实在说的太好了,我们跟她鼓掌赞叹这句话。我也要向诸位,身为弟子的勉励,也向我自己勉励,将自己的师长当做佛祖,这样就是最好的奉事。

  奉是奉令,奉令就是依教奉行。譬如师长交代你担任什么执事,你就将你的执事做好,这样就是对师长最好的奉事。师长叫你好好念佛,你就好好念佛,这样就是最好的依教奉行,这样就是最好的奉事。

  犹如信愿在讲席之中,经常向大家报告,过去有一位痴头道士,这位痴头道士非常的驽钝,驽钝到什么程度呢?人家给他多少钱,他也不知道多少钱,念佛也没有办法成韵。念六字二音、念四字四音,他也没有办法跟随人家这样念,可见根性确实非常的驽钝。但是他有一点,是一般人要向他学习的,这位痴头道士,后来被陈道人收为弟子,陈道人叫痴头道士白天捡柴、挑水,晚上以一支香为限,拜佛念佛百余声,念佛百余声不是念佛万余声。这位痴头道士真正做到「奉事师长」这句话,每晚就以一支香为限,拜佛、念佛,听他师父的话,经过多久?三年多。

  这位痴头道士,连在念佛的时候都会打瞌睡。他的师父陈道人,看见他这么驽钝,念佛还在打瞌睡,就用竹竿打他。有一天陈道人又要用竹竿打这位弟子痴头道士,痴头道士跟他说:师父您今天打我不得。他的师父感觉到很疑问,为何今天打你不得?师父您枯坐十八年,如果像我这样一心念佛,您早就成佛了,我明天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他的师父不相信,心里想说怎么可能?你这么驽钝,念佛还会打瞌睡,念三年就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果然隔天早上,痴头道士到悬崖峭壁,站着合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我看《净土圣贤录》在记载这个故事,才想到这奉事师长这点,如果做到,就不得了了。他的师父教他认真念佛,他就认真念佛,听师长的话,奉事师长这点做到了。你看这位痴头道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合掌站着往生的。这个故事你去看《净土圣贤录》的记载,你会非常赞叹痴头道士,绝对不敢轻视他很驽钝,不敢轻视他念佛打瞌睡,不敢轻视他念佛还没有办法成韵。但是不是鼓励你们念佛可以打瞌睡?

  诸位菩萨,「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确实非常的重要。孝是孝敬,善导大师引用经论的注解,孝是敬爱的意思,养是慈育。对父母的孝养要有恭敬心,除了衣食住行,供给父母不虞匮乏之外,供养父母最重要,就是鼓励他念佛修行。莲池大师有两句话说得非常好:

  「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亲就是父母双亲,离尘垢就是出离三界六道,子道就是为人子女的孝道,方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就。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这本著作说父母过世之后,不是为他念佛七七四十九日而已,不是。为他守孝念佛三年,现代人不要说没有念佛的人,念佛的人能够为自己过世的父母双亲,念佛七七四十九天不间断,那就相当的难能可贵,能够念佛三年,那更是大孝的流露。

  所以孝养不只是在世对父母的孝养,死后对他的修福念佛追荐,也是孝养之一。师长不只是听师长的话,对师长的日常所需供养奉事,师长有需要操劳的事情,做为弟子的就要代替师长操劳,完成师长的交代,不要阳奉阴违。

  师长有世间的师长,出世间的师长。世间的师长教育知识、技能、学问,出世间的师长教育佛法。那世间的师长使你谋生,有了技能,出世间的师长教导,使你的脱死有了解脱之道。世间的师长帮你了生,出世间的师长帮你脱死。

  父母能够爱护你、养育你、教导你的,是只有一生的幸福,对不对?对。父母对你的恩德,再怎样的广大,也没有办法使你了办生死。世间的师长,再传授你怎样的技术技能,能够让你谋生而已,过着一生的好生活,但是没有办法帮助你法身慧命的解脱。出世间的师长,因为教导你佛法修行、断恶修善、念佛拜佛、持斋守戒,帮助你解脱、了办生死、成就菩提。

  所以善导大师才会说:奉事师长最须敬重,敬就是敬爱,重就是尊重。请问诸位菩萨:师长对你的恩德这么大,你内心有存着「敬重」这两个字吗?敬要做到敬爱,重要做到尊重。如果师长比较威严,说你两句你就很难过,你就阳奉阴违,人前面好啦好啦,师父您说得真对,人后面您是什么东西?那这样有做到奉事师长吗?没有。这样念佛和阿弥陀佛的本愿有相应吗?没有。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的名号,有奉事师长的功德。

  你去看《无量寿经》,记载法藏菩萨的因行,恭敬三宝,恭敬三宝佛、法、僧,僧就是出世间的师长。所以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就是我们最根本的师长,称阿弥陀佛为导师,阿弥陀佛是接引我们,迈向西方极乐世界的导师。

  出家人有剃度我们的剃度师,教导我们的教授师,甚至有依止师。所以出家人要奉事师长的,比在家人还要多。奉事师长这一点,出家人一定要做比在家人还要好。印光大师说敬上和下,上面两字「必须」,就是一定要做到。

  过去有一位尼师,说「奉事师长」这个题目,信愿听到她说,出家人每天摸摸自己的光头,要想到父母的恩德、剃度师长的恩德,教导自己修学佛法师长的恩德。要不然连自己剃这颗头这个恩德都忘记了,那就不配做一位出家人。说的有道理吗?有道理,所以诸位菩萨,这些道理不是要让我们懂的,是要让我们做的。

  这是第一句敬上和下,你一定首先要做到的。父母与师长是敬上之行,和下就是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两句话实在说,就是在说一件事情,就是身口意三业,要断十恶行十善。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口业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业不贪欲、不瞋怒、不愚痴。身口意三业,第一要做到的就是不杀生,所以五戒第一戒不杀生戒,十善的第一善不杀生。

  诸位在家菩萨,受六重二十八轻戒,第一戒也是不杀生戒,所以不杀生排在第一,因此在十善列出第一慈心不杀。一般凡夫众生最容易犯的两点,古来大德都说不离开这两点,第一色,第二杀。所以比丘二百五十戒,第一戒色。在家人的五戒、菩萨戒,第一戒杀。这两点是凡夫众生,生生世世生死轮回很重的习性,所以要戒色、戒杀。

  杀生在没有学佛的人来说,几乎每天在犯。为什么?每天吃鱼吃肉,没有亲自杀也有助杀的因缘,所以要有慈悲心,修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欲、不瞋怒、不愚痴。这就是对下的慈悲,慈下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修行)(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