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如何依止善知识


   日期:2017/9/17 7: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主持人:

  各位现场以及网络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新年快乐。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我的名字叫Tiffney。今天是2017年第一天,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和大家跟上师仁波切在智悲弘法大学这个空中殿堂相聚。听说,在藏地有这样一个传统,人们把新年伊始当作一年的缘起,而在所有的缘起当中,我们因为善法而产生连接,实在是最为殊胜的。

  今天上师仁波切将和我们聊聊上师与弟子之间的种种迷思。仁波切还非常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特殊的新年贺礼。他将在开示之后,为我们传授《圣大乘金子经》的传承。那对于海外的观众来说呢,我今天将担任大家的英文翻译。

  好了,话不多说,现在有请仁波切为我们开示《如何依止善知识》。有请仁波切!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

  今天是2017年的第一天,在特殊的殿堂里,以比较特殊的方式,大家一起积聚,因缘非常殊胜。也特别感谢大家空出非常宝贵的时间来倾听,我觉得我们新的一年当中,大家有共同学习的机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今天,我们学习《如何依止善知识》。我用汉语讲,然后用英文翻译。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懂得双语的人,可能觉得有兴趣,我讲的什么,她翻译得对不对;但是只懂一种语言,不懂第二种语言的人,也许中间会打瞌睡,睡着了。如果你睡着了的话,我提前跟你说一句:晚安。

  今天,我们听众当中大多数是佛教徒,也有一些不是佛教徒的,我可能今天着重讲一些佛教依止善知识的方式,你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佛教到底是怎样依止自己的善知识,如果这样依止的话,他会获得什么,也希望引起你的思考。

  1.依止善知识的现状

  我今天讲几点,首先第一点是,我们现在的状况。在这个时代当中,人们都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物质财富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但是在内心的追求方面,还比较空虚,甚至有些是很苍白的。在这样的时候,人们都拼命地追求内心的安乐,同时也寻找许多的心灵导师。

  我记得2015年的时候,美国有一个报道,美国现在追求心灵瑜伽的人有2300万左右,所谓的有关瑜伽的一系列知识成为一个产业,甚至已经达到了93亿美金。从中也可以看出来,西方发达的国家,他们也拼命地追求内心的世界。

  2016年8月份的时候《新京报》有一个报道,说是有一个非法机构,办心灵培训班,它结合心理学、成功学,还有很多的包括心灵鸡汤的一些知识,大量地招收所谓的弟子。有些是交了五万块钱,有些是交了八百万,吸纳的资金达到10多亿人民币。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在这个时代当中,人们特别追求在内心当中找到自己的快乐。

  这是我讲的第一点:现状。

  2.依止善知识的类型

  那么第二点,我想讲讲现在追求善知识的众多类型。有正面的类型,也有反面的类型。正面的类型,我们很多人学过《菩提道次第论》当中的依止善知识,有像大地一样的类型、像仆人一样的类型,还有像金刚一样的,在依止的过程中,心永远都非常坚固,不会变化。里面讲了九种类型的弟子。

  下面我结合现在的实际,总结一下弟子的各种类型。首先有一种类型叫作追星型。世间当中有很多追求明星、歌星,包括球星的追星族,同样的,我们佛教界当中,也有很多人对某个上师产生一种不共的信心的时候,觉得这个上师显得特别地庄严、这个上师特别帅、这个上师身体是胖胖的,或者身体是瘦瘦的……因为每个众生的业力都不相同,所以很多人没有更多的道理,但是他特别喜欢这个上师的包括一些表情、微笑等行住坐卧的一切行为,他已经被上师的这些吸引住了。有这么一群人,这叫作是追星型。

  第二种类型叫作缺爱型。有些人没有安全感,把上师当作父亲、母亲,甚至把上师当作自己的家属。比如说,有些男性的弟子对女性的上师特别崇拜,有些女性的弟子就把一些男性上师当作自己生活当中的伴侣、生活当中的依靠处。她所追求的并不是上师的智慧、悲心,或者其他的一些出世间智慧,只是在她的生活当中需要有一种安全感。这样的话,她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获得解脱,因为她在生活当中缺少爱,缺少可靠的一种依怙,在这种情况下,她为了满足自己心灵的空缺,把上师当作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人。

  第三种类型是交易型,也就是把上师当作一种工具,需要打卦的时候用一用,需要看病的时候用一用,需要交念经钱的时候用一用,等等。在生活当中偶尔需要用上师来合作的时候,他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说:我现在需要做这样的事情,包括给我做什么佛事,给我做什么加持。这样“使用”上师,就像我们世间当中一样,把上师当作佛教方面的一种工作人员,以这样的方式来依止上师。

  第四种叫跑跑型。我们经常说的跑跑居士,他可能不会很好地去某个上师那里求一些正法,好好地修行。就像蜜蜂到不同的花里吸花汁,然后又飞走了。其实这在佛教当中有时候也是开许的,但是如果去依止一位上师,又抛弃他、诽谤他,然后又到另外一个道场,找另外一个上师,不断地换、不断地换,自己也跑得特别累,昏头转向,最后自己也一无所获。也有这样依止的人。

  第五种类型:华妃型。很多人可能看过《甄嬛传》,里面有个华妃娘娘,她经常对其他妃子产生特别大的嫉妒心,性格比较蛮横。我们有些弟子为了获得上师的独宠,获得上师特别的加持和开悟,不愿意上师跟其他任何佛教徒接近,通过种种方式来排除其他相关的弟子,而自己很想在上师的左右“维护上师,弘扬佛法”。

  第六种呢,叫权贵型。也就是说把上师所有的政治、经济、学习、生活全部都自己一个人控制起来,让上师除了自己吃饭、睡觉以外没有很多的权利。尤其是一些大施主、一些比较权威的弟子身边的上师,感觉比较孤独,比较不自在,很多事情要看弟子的面。他把上师的方方面面,包括对外交关系等都掌控起来,掌握得比较全面。然后让上师在可以使用的时候,可以出场,除此之外,权利都比较微小。也有这样的。

  第七种类型:毒药型。比如说吃毒药的话,会生病的。那么,这种弟子呢,不管是对自己的上师还是别的上师,他都经常诽谤,经常造过失,经常背后或当面宣传上师有或没有的负面的一些情况。很多人接触他,都比较害怕:哦,这个人对谁都会诽谤。这样的弟子,他的专业是依靠诽谤、寻找过失,经常说自己的功德,说上师的过失,这是非常可怕的,可能接触谁都会令别人不同程度地染上一定的痛苦或者不好的结果。

  第八种类型叫上帝型。按照有些宗教的说法,上帝是万能的,所以,有些弟子把上师当作今生来世一切的依托者,自己不用修行,全是依靠上师的加持、威力、功德来获得今生来世的一切快乐。实际上,佛陀告诉我们:我给你开示解脱道、解脱的方便法,解脱依赖于自己。作为弟子,自己应该要去如理如法地闻思修行,可是有些人认为:我已经依止了上师,一切都拜托你了。也有这样的。

  以上这八种类型主要是阐述负面的一些弟子的状况,也许我们有个别人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管怎么样,如果我们不能如理如法地寻找上师,可能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到,佛教当中所谓的上师,实际上就是给我们开示真正解脱道的善知识。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真正的善知识,或者我们的目标不正确的话,可能很多人会借此机会来满足你暂时的一些希求——因为你需要的不是解脱,你需要的是暂时缓解一些心灵的压力、生活的痛苦或感情上的折磨等等。所以,我们很有必要观察内心:你为什么依止善知识?

  几年前有一个纪录片,讲的是一个假圣者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美国人拍的,他是印度人的后裔。他当时看到美国很多人追求心灵的瑜珈士,但是很多瑜珈士并不是很专业的,有些是依靠种种外在的形象或包装来满足一些人,所以他决定自己也进去扮演一个角色。

  当时他装扮成真正印度瑜珈士的样子,(我以前看过这部纪录片),留着长长的头发,满面都是胡须,还带着他奶奶的一些印度口音。其实他完全是试探性的,他想测试自己装扮成一个瑜珈士会怎么样。他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找一些瑜伽老师,学了一些瑜伽的知识,然后他开始讲瑜伽,讲得特别成功,而他知道自己不是瑜珈士,也不是印度人。但他在各个地方摄受的弟子越来越多,他也暂时地给他们讲一些表面上的瑜伽课。最后有一天,他在视频上说:我不是瑜珈士,也不是印度人,我是美国人。他把真相说了出来。说出真相之后,很多弟子特别伤心,很失望;有些也比较能接受,也引起了一些弟子的思考。

  其实现在寻找心灵老师的时候,可能有些老师也知道自己不具备这个资格,而弟子可能会盲目地追求,结果师徒两者都从中拔不出来。其实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值得我们看一看、想一想。

  他的这部电影得到了当时电影界的最佳奖,他当时用的演员是印度的Smary——以后你们也可以演这样的角色。

  这是第二点。

  3.依止善知识的动机

  第三点,我要讲一下依止善知识的动机。刚才讲了,因为很多人依止善知识有可能是暂时的一种目标,但实际上应该是获得长远的解脱,而并不是贪求我们短暂的今世。这就是佛教希求善知识的最好的动机。

  我们依止善知识的主要目标是解脱,这一点藏传佛教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教言,叫作《离四贪》。《离四贪》当中说:如果贪执今生,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如果贪执轮回,他没有出离心。从中可以看出来,真正的修行人,他是想获得解脱,在自心当中能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以前仲敦巴尊者在热振寺的时候,经常有人请他去讲法,他都没有答应,而是让他的弟子去。他经常说一句话: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我们也引用过。所以一般真正的善知识,不会被世间八法所染。

  4.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

  第四点,我想讲一下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我们世间当中任何的技能,唱歌、跳舞、学电脑、开车,甚至旅行——比如你要爬一座非常著名的山,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向导,怎么样爬山你不一定知道;路上有没有危险?山顶虽然可以看到非常美好的风景,但你能否到达目的地?心里没有安全感的。这一系列都需要导师或引导者,你才可以掌握这门知识,或者达到你的目标。

  追求佛教更不用说了,因为佛教是特别的高深和广大。记得《华严经》当中有一句话: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了。意思就是说,千年黑暗的屋室里面,如果有一个珍宝,没有灯是见不到的;同样的道理,虽然有些人有智慧,但是没有人讲经说法,没有人把佛法的道理给你开示的话,通过自学,依靠自己看本书,自己去了解一下,在寺院里面去自己翻翻书,或者说是侧面了解的话,真正佛法见修行果的道理,很难懂得。所以,佛教当中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开导,世间的知识也不能通达,更何况说佛教的深奥意义。

  还有一个重要性,《阿含经》里面有一段对话,当时佛陀应该是在释迦国吧,阿难尊者过来跟佛陀请示说:我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我们佛教当中,依止善知识非常地重要,重要性在佛教中至少占一半。依靠依止善知识,与善知识结伴、与善知识相处的话,很有意义的。当时佛陀纠正他的话,说:你说一半那么重要,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在佛教当中,佛教的全部,也就是方方面面,依止善知识都已经涉及到,所以,依止善知识,与善知识交往、与善知识相处,实际上是佛教的全部。这说明,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都需要上师的教言、上师的智慧和慈悲摄受,有了它的话,我们的修行会善始善终。

  关于善知识的这一段,在藏文当中专门叫作《依止善知识经》,汉文当中好像摄在《阿含经》里面。

  5.依止善知识前要观察

  第五点我想讲的是,依止善知识前要观察。也就是说,还没有结上上师和弟子关系之前,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这个上师具不具足上师的法相、上师的条件,这些应该观察。莲花生大师也说过:弟子没有观察上师,就像喝毒药一样;上师没有观察弟子,实际上和跳崖一样。

  上师在某种意义上也要观察弟子。可能现在显宗传法过程当中,作为弟子谁都可以接受;而密宗非常甚深的一些意义,上师如果要给弟子传授,实际上需要考核。比如密宗甚深大圆满的法,这个弟子能不能听?怎么看呢?通过修五十万加行作为试用期,到时候考核,通过的话就可以让他听。在依止过程当中,弟子如果懒惰,或者诚心不足够,可能中间会退的。所以我觉得,修五十万加行,也是上师观察弟子的一个考核标准。

  观察上师其实很重要。有些人没有了解上师,就先去听法,先去受灌顶,先去依止、皈依等等,最后去观察他的过失,这样不太合理。首先应该是自己去观察,就像我们世间当中,寻找一个合作单位、合作人,跟他交往之前,肯定要了解他的社会背景,他个人的身份等等方方面面,然后你才可以跟他签协议、签合同。同样的道理,我们首先对这个上师合不合格做一系列的测试、观察,通过不同方式来了解,他是不是真正有智慧?能不能帮助我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或者我需要脱离心灵的痛苦,能否依靠他的智慧和能力、修行来解决?

  至少对你所依止的这个上师去全面地了解,了解以后——我们在密法里面叫作燕子入窝,燕子造窝的时候很会观察,观察完了以后,没有任何怀疑地直接入窝。所以,你观察完了以后,可以直接去依止善知识。

  通过上师的一些外在的行为,可以观察他内在的智慧和悲心。藏文当中有一个《十地经》的教证,就是说通过外面冒烟,知道哪个地方有火;通过水鸥,可以知道哪个地方有河水。同样的,通过一个人的外表来观察,包括他的语言、他的行为,能观察一些圣者、菩萨的智慧和他内在的境界。我们如果善于观察的话,其实很多上师是不是真正的善知识,是可以通过观察知道的。

  这是第五点。

  6.观察后要依止善知识

  第六点,依止善知识。观察完了以后,你要去依止。依止的时候,刚开始不要把上师看成佛一样。

  虽然在佛经里面,佛陀告诉阿难说:你不要痛苦,我将来以善知识的形象来饶益你们、度化你们。正因为这样,很多人不管是什么上师,不管是假上师还是真上师,只要是“上师”,就把他当作是什么金刚持佛,或者文殊菩萨、释迦牟尼佛,还有各种所谓的法王、活佛,都觉得跟佛一模一样、无二无别。也许他们是——如果他们有佛的境界的话,佛陀也说将来我会以善知识的形象来显现;但是,有些人确实不要说是佛,连菩萨和阿罗汉的境界都没有,甚至有些连世间比较高标准的智慧和悲心都没有。

  所以,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刚开始,你可以把上师当作你的朋友、你的老师,或者说你的上级领导来对待;到了一定的时候,上师的所作所为,甚至上师显现一些不太如法的形象的话,你可能不会对他产生邪见。

  以前1993年的时候,我去过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包括加拿大等等。那时候,看到创巴仁波切的一些弟子,对上师的那种信心,确实让我有一种新的感觉,很感动。创巴仁波切好像是1987年圆寂的,我们去的时候,他已经离开好多年了,但是他的弟子们听到创巴仁波切名号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他们整个都有一种很明显的触动,就好像被电击一样,或者说是一种很震撼、很震惊的感觉。我记得好像宗萨钦哲仁波切在《八万四千问》里面也讲过,他最佩服那些弟子,本来西方人特别聪明,他们可能有时候也会看到上师的一系列过失,但那不但不会成为他们的障碍,反而他们更加起信心。确实书里面说的我当时也有同感,我看到那些弟子对上师的真诚心,上师的法脉他们不断地去弘扬——我前几年去他的一些中心,虽然上师已经离开接近30年了,但是他们还在不断地弘扬上师的教法和真理。这就是真正的一种依止的方法。

  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西方人认为我们依止善知识的时候,特别恭敬和崇拜上师,是一种个人崇拜,不太认可,甚至还有各种议论和看法,但实际上这不是个人崇拜。人到达一定的境界——这个上师给予他的,也许是世间多少老师都无法比拟的,到了这种境界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包括西方的一些学者、科学家、医生、老师……为什么他们很多人对他们的上师有如是的恭敬心?实际上这里面有甚深的意义。所以,西方的一些人所谓的个人崇拜,只不过是他们从小的一些教育理念和观点不同导致的,应该有共同研究和探讨的余地。

  第二个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我很佩服的,是索甲仁波切的一些弟子。我去过他们的一些佛教中心,同样的,虽然索甲仁波切现在还驻世,但只要提起他的名字,下面的很多弟子都有特别不同的感觉,在他们的眼里,上师超越了一些所谓的老师或他们公司的老板,等等。包括当时索甲仁波切受到一些诽谤的时候,他真正的那些弟子知道上师对他们是怎么样智慧地引导、怎么样利益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所以佛教当中观察和依止善知识的方法,其实是需要非常高的智慧来抉择的,并不是一种盲目的信心。

  第三位善知识,就是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我想很多他的传承弟子对他的尊重心、感恩心,应该都来自他的智慧和加持,包括我本人在内。只要听到上师如意宝的名称——晋美彭措,这个时候,我们成千上万的传承弟子,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无形的触动,有一种力量。再过几天,是我们上师如意宝圆寂13周年,他离开了这么长时间,可是我们对他的怀念、对他的感恩……因为对他的想念,可能很多弟子都经常在梦中见到上师的尊颜、听到上师的教诲。

  我刚才讲了我们上师如意宝,讲了一些佛教的比较专业性的依止善知识的方法以后,也许我们今天在座的一些学术界的人,就是academic(学者)——有些藏族学生读成“阿可达美”——他们不一定承认,觉得我们佛教徒太个人崇拜、偶像崇拜。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为什么一个人能影响这么多人?一个人能影响这么多时代?其实它里面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

  以前讲过,密勒日巴听到玛尔巴罗扎名号的时候,他有一种特别不可思议的感触。我自己说不上这样的,很惭愧。但是,我原来还没有出家、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藏文老师,他经常抽烟,边上课边抽烟,还一边拿着茶杯喝茶,还戴着一个狐狸帽,但是他课教得非常好。他有次在课堂上提到说:“现在的有些所谓的上师,我不太承认,但据说在色达的一个山沟里面,有个堪布晋美彭措,他经常给五六十个出家人讲经说法,我非常佩服他。”

  当时听到上师如意宝名号的时候,的确是——可能我现在说,你们不一定相信——有特别大的一种震撼。怎么讲呢,当时心里面……就好像电脑里面的那种……有一种“咯噔”的感觉。后来到佛学院的时候,我刚好23岁。那个时候,满腹都是一些傲慢心、烦恼,自己什么都不懂,现在觉得很惭愧。然后就依止善知识,第一次见到了上师。之后上师不断地给予我有形、无形的智慧。虽然我现在还是非常普普通通的人,但是在人生当中,任何人也没有办法与上师相提并论,他给予的这种智慧、力量,世界上所有的人,包括父母在内,不一定能给予。

  7.获得上师的智慧

  第七点,获得上师的智慧,有两种途径:第一种,如理如实地去依止,系统地学习,按次第地去依教奉行,跟着上师的要求去学习一些经论、知识。还有一种呢,通过一些祈祷、恭敬心、一些承侍来获得上师的意传加持,也就是说上师相续当中所有的功德原原本本、一字不漏地全部——就是我们所谓的满瓶倾泻般融入自己的相续,获得上师的意传加持,或者说上师真正的摄持和传承,可以这样讲。当然还有修上师瑜伽,还要经常观修——我都经常念上师如意宝的祈祷文,祈祷文当中有“晋美彭措”几个字,每次念到这里的时候,自己感觉任何咒语都没办法代替,它有更强的一些力量。包括走路也好,任何时候念这个祈祷文,不管是遣除违缘也好、认识心性也好,很多方面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就是获得了上师的加持。

  《般若经》、《现观庄严论》里面有一种叫作是“内善知识”,实际上自己的包括正念、悲心、信心这些都叫作是内善知识。按照密宗的一些说法,把自己的心跟上师的智慧融为一体,修成这种境界的话,这叫作是自己的觉性善知识。获得上师所有的加持,自己的心跟上师的智慧无二无别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传授《圣大乘金子经》

  我这个《依止善知识》的课就算圆满了。好像时间稍微超了一点,古人说“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吧?但是我还有比这个更有价值的金子给你们。

  这个《圣大乘金子经》是前一段时间翻译的,里面内容很简单,就是讲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和阿难尊者的一个对话。

  阿难问菩提心怎么修。佛陀说菩提心自性清净像金子一样,虽然是金子,但是工匠依靠它可以做种种殊胜的装饰品。然后佛陀把这个道理以偈颂的方式宣说:菩提心的自性是清净的,精勤自他二利,观修无实的空性,信解智慧因——就是生起智慧的因,这么一个道理。意思就是说,胜义菩提心像金子一样永远没有任何改变,是清净的;世俗菩提心呢,缘佛果的智慧,也就是我们说的智慧缘菩提。智慧缘菩提就是观空性,然后对无生的道理生起信解,产生佛陀的智慧;然后用悲心来观无量的众生,自他都可以从轮回中获得解脱,所以用悲心来缘众生。《圣大乘金子经》里面讲到了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

  今天是特殊的日子,作为新年的开始,我把这么一个特别珍贵的“金子”免费地送给你们,作为新年礼物,谢谢你们!

  主持人:

  非常感谢仁波切在新年的第一天给我们精彩的开示以及珍贵的传承!

  在佛法修持的这条道路上,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引路人,是善知识开启了我们内在的智慧与慈悲,是善知识令我们悟入心的本性,是善知识教我们契入生命的真谛!祈愿如佛经中所说,在新的一年,每个人的心中都能生起金子般的菩提心。

  再次感谢仁波切!祝大家新年快乐!

  索达吉堪布2017.01.01第12次UC双语开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善知识)(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善知识)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谁是善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四、依师乃为学法,恒常修信念恩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三、了知知识德相,如理寻访明师 

 怎样亲近善知识 二、认识依师胜利,亲近善友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参学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仁清法师:怎样鉴别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