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谈天说地问自己之每周一经节目


   日期:2017/9/10 10: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列位朋友:

  我们大家从小开始学习,不管是学什么技艺、知识、学问,都有个共同感觉,那就是越来越深;越来越难。正法佛学把这种情况叫做转转深;转转细,从此经后我们的学习也将进入转转深;转转细阶段,希望大家能够跟上来。下面出場向佛陀请教知识的尊者,名叫罗睺罗,是佛陀未出家时的儿子。佛陀成道省家后,他以儿童身份隨佛出家学道,是佛陀沙弥弟子第一人。

  第23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伽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罗睺罗比丘: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罗睺罗白佛言:世尊为法王、为导、为覆。善哉世尊,当为诸比丘演说此义,诸比丘从佛闻已,当受持奉行。

  佛告罗睺罗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罗睺罗白佛:唯然受教。佛告罗睺罗:当观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罗睺罗比丘:如是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超越疑心;远离诸相;寂静解脱。是名比丘断除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23经释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一天佛告罗睺罗比丘:你是怎样了解,怎样看待我此识身及外境界的一切相,无有我、我所、我慢使系著的?回答说,世尊为法王,为导师,能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掌握五色蕴客观存在的自然形态及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能做到实事求是的了知与见解。慈悲的世尊,请您为诸比丘演说此义吧!诸比丘听后会遵重你的教导,坚决受持奉行的。

  注:我慢:凭借自己对物质与精神占有的欲望与现实,有一种自我优越感、荣耀感、自我欣赏良好的思想与行为表现,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也。物质、经济、精神的生存状况,在摆弄人心。有“我”、“我见”、“我所”、“相在”、“我慢”等结使的发生、发展现实存在。

  相在:就是人们对物质与精神思想上(受、想、行、识)的追求所产生的忆念想相。总以为于此识身与外境界有我所追逐的理想所在,坚固不捨,形成了一种思想理念的存在,故尔叫做“相在”。

  此时佛告诉罗睺罗等诸多比丘,认真听讲,细细思维,为你讲说:你们要观察思维,诸多有色的过去、未来、现在;或是内在的、外表的;或是粗相的、细微的;或是感觉良好的、丑陋的;或存在于远方的、近处的,这所有一切存在的色物都非“有我”,它们构成色物的元素与已识身没有差殊,与“我”无异。诸色变化无常,无有自己想相所在。就以这样平等一样的眼光,客观、自然、真实地去认识它们,建立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思维方法;对待“受、想、行、识”,也要应用相同的方法去看待。当我们做到了学会用平等心的智慧去观察认识事物了,以这样的知见来看待自我识身与外部境界关系,一切法相的存在都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的结使心念(系著)存在了。

  佛说罗睺罗啊!你就要做一个正确认识自我与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我慢使系著的人,从而超越疑心;远离诸相;寂静解脱。这就叫做比丘断除爱欲转去诸结,通过正无间等努力、奋斗,到达究竟苦边!此时罗睺罗闻佛所说异常兴奋,欢喜奉行。

  小结:以上诸经阐述五色受蕴厌离与究竟苦边的关系。

  列位朋友:让我们沐浴在正法佛学的暖阳春风里,轻松愉快地渡过每一周,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正法       佛学)(五明学佛网:正法       佛学)  

 傅味琴居士:弘法是为了报佛恩(大般若佛学苑-提问解答) 

 傅味琴居士:引导年青一代走正法路--欢迎上海居士和我的回 

 崇慈法师:崇慈法师佛学问答 

 其它:浅谈正法久住(继平) 

 其它:试论听闻正法的重要性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4.正法、像法与末法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略说大乘佛学 

 沈家桢居士:佛学鸟瞰 

 沈家桢居士:佛学一瞥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月是故乡明––上妙下莲老和尚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国父纪念馆佛学讲座开示(82 

 陈兵教授:中国佛学的继承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