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缝


   日期:2017/9/9 12: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知道佛陀有四无畏,有智慧的无畏、漏尽的无畏,还有说法无畏,再就是处众无畏。处众无畏是很重要的一个基础保障。

  处众无畏是因为要长久行菩萨道,其中的布施、爱语、利行都会促成处众无畏。为什么在大众中会有畏惧呢?

  首先,在大众中所有遇到的人,都是宿世以来有过渊源的,也就是都有前因的,在大众中会畏惧,是因为在众多的前因中有为恶、为害的事情和自己有关系,导致处在大众中会产生令人不安的恐惧。所以忍辱是消除恶业的手段,布施为善,这是建立良性关系的方法。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能不恶、广善,自然会在某一生恶业消除完毕,成就纯净善德的积累。这样的人处在大众中是不会有畏惧的,因为他和大众的关系都是善的。这就说明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任何一尊佛的成就都不是容易的事情。真的不是某些教派法门宣扬的那种一转身就成佛了,这些十力、十八不共法、四无畏等等,哪一个都要久经劫数的修持,不是轻而易举就获得的。

  其次,如果在大众中隐藏着是不会有畏惧的,但是如果自己冒头了,成为被大众注目的焦点,这是会有畏惧的。畏惧从哪里来?从自己的不圆满来、从自卑中来。人都有一些私藏的想法,比如自己不圆满的地方,有缺点的地方希望尽量隐藏起来,不被他人看到。处在大众中就会担心这些被人看到,从而会形成恐惧感。

  若有自卑心,虽然表面做得很完整圆满,可是自卑心的存在导致自己信心不足,这个信心的强度无法和大众注目的强度达成对等,就感觉被大众压制,其实是自己能量过低导致的,是自己的位置和能量不匹配产生的恐惧感。

  佛陀在经文中说到:不要包藏瑕疵,有过错要及时承认,并及时忏悔除去,令心境是光明安乐的。这个包藏瑕疵也是恐惧的来源,我们当好好忏悔自己过往的业力,不造作新业力。《楞严经—精研七趣》里提到了有种种众生,其中有的众生菩萨遇到了,就像头顶高山,脚履巨海一般,为什么这样?这类众生像狗仔队,总要挖你的小隐私,以爆料你的隐私为快乐,遇到这样的人谁都会很难受的。

  所以若有恐惧:

  一、当忏悔宿世恶业;

  二、当消除宿世恶业;

  三、当及时反省自己是否还有行持不够圆满和漏洞瑕疵太过明显;

  四、要以纯善光明的状态面对余下的一切,同时也要以这样的心境面对一切过去的黑暗历史和那些见不得人的过往,也都要令光明照耀它,让这些灰暗如汤浇霜化为无形,从而成就光明;

  五、若有恐惧当称念佛菩萨圣号,思维佛菩萨们的伟大事迹,与圣德同在,无往而不利。

  所以在平时的行做中,以与人为善为准则,不带给众生伤害。如菩萨因为久修诸善,纯善无恶,所以就算身处非常危险的环境也不会害怕。没有这样的业因,自然不会承受如此的业果。这个处众有畏,有过去行做善恶业的影子,同时也折射出这一生行做的不圆满。不圆满是好事,代表我们还有前进空间。

  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果       修行)(五明学佛网:因果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