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谈天说地问自己之每周一经节目


   日期:2017/9/4 14: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列位朋友:在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里,人与万般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由物貭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乃至电子等等组成。有着相同的化学元素,从这一点说人与万物彼此平等,它们都是时刻都在变化、变易之中,所以又叫做无常(不恒久)变易之法。

  此种观察思维的方法,正法佛学称为“平等慧观”。这种观察的结果认为,人的由“色受想行识”组成的五蕴物质之身心,简称“识身”,与外部物质相同一样;如此这般。所以人们对身心之外的一切物质的喜欢、欲爱永远是一埸空欢,所谓的理想、信念、追求、享乐永远不会满足永恒不变属于我的欲贪之心需求的,也叫做无我、无我所、不相在。实现这一目标的人就是到了苦边的人!下面且来聆听先贤圣哲的亲切教诲吧!

  第22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罗睺罗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佛告罗睺罗:善哉!善哉!能问如来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耶?罗睺罗白佛言:如是,世尊。佛告罗睺罗,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罗睺罗:当观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如是罗睺罗:比丘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

  罗睺罗比丘:若如是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比丘:是名断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22经释文:

  注:什么是“我”?什么是“我所”?什么是“我相”?所谓“我”者就是说,由于色物的客观存在,对内在心里就产生了触、受、想、思、识的心意识作用,产生了爱喜、欲贪。由于不间断的追求、执著而渐渐地形成“淤结”,是一种病症。而淤结是认死理,不由分说顽固地坚持,这就形成“结使心”。一味遍地寻求、获取,我们把这样的思想行为起主导与支配作用的结使心,叫做“我”。

  人们自从有了“我”之后,凡事都要分人我、彼此;不间断地寻求满足“我”的目标,于是就有了“我所”的思想概念。在采取行动之前要不断的对过去色、未来的色、现在的色的存在,进行忆念、想相,并将我之想相,深深地印在身及外境界一切所能触及到的色法上,有我的想相存在,这就产生了“相在”的理念。只要有“相在”的地方,就是“我所”了。“相在”是理想;“我所”是規划。此“我”、“我所”、“相在”三种结使支配着人们的心身一切活动,而且还错误地认为五色受蕴是恒常存在,永久不变的。

  实际上自我之识身与外境界都是由相同的物质、化学元素构成的,彼此之间无有差异。“内身心,外山河,成一统,称世界”,它们的本有属性都是无常、变易之法,根本就没有什么“我”、“我所”、“相在”的存在。

  如是我闻,一个时期,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罗睺罗,来晋见佛陀。礼仪过后,提出问题说:怎样了解、怎样看待、我此识身(全称应为色,受,想,行,识身,简称为识身)以及外部境界的一切相,才能没有“我”、“我所”、“我慢”等结使的系著呢?

  佛告罗睺罗:很好!你是提出这样的问题即: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之一切相中,“我”、“我所”、“我所见”、“我慢”的系缚结使已去掉了呢?是这样的吧!回答说是的。

  佛告罗睺罗:认真听,仔细想,我现在就对你说:佛说罗睺罗啊!你应当这样的观看,凡是所有诸种色蕴,不论是过去、未来、现在,它们的存在形式,或内、或外;或是粗相的、或是细相的;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所有一切皆非是我;也与我不差殊;无有想相的存在。用平等的智慧做正确的观察思维,因为构成彼此的物质元素是相同的、无常的、变易的。同样,用相同的方法去观察“受,想,行,识”的过去、未来、现在;或是内在、或是外表;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做如实观。

  佛说比丘就要这样的如是知、如是见,能做到这样的人,就能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等诸结使了。佛说比丘: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就叫做断除为爱欲所转使,去除了诸种结使。顺此正确方向不间断努力,就到了究竟的苦边了。此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列位朋友:让我们沐浴在正法佛学的暖阳春风里,轻松愉快地渡过每一周!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修行)(五明学佛网:学佛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